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實習報告 >

水廠實習報告合集七篇

水廠實習報告合集七篇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水廠實習報告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廠實習報告合集七篇

水廠實習報告 篇1

實習背景 寧波市江東北區污水處理廠成立於

1999年3月,是市區第一個實施的城市污水綜合治理項目,20xx年劃入寧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位於江東區福明鄉桑家村後桑。公司於20xx年通過了ISO9001:20xx質量體系註冊認證,建立了高標準的質量管理體系。

規劃總體污水處理規模為15萬噸/日,控制用地30公頃。服務區域包括江北核心區區域、江東區部分區域及科技園區、東部新城部分區域,總服務範圍約24.1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一、二期污水處理工程,日處理能力共計10萬噸/日。其中一期工程佔地2.44公頃,設計工藝為傳統活性污泥法,處理能力3萬噸/日;二期工程佔地2.43公頃,設計工藝為A2O法,處理能力7萬噸/日,並於20xx年11月份通過環保驗收。20xx年10月建造了寧波市第一個中水回用工程,處理能力2萬噸/日,主要用於景觀用水、河道補給、綠化灌溉。

2. 實習內容

2.1.實習單位的情況(工藝名稱、流程圖以及圖片,處理工藝各部分的作用,運行情況)

格柵:

格柵用於去處污水中粗大漂浮或懸浮雜物,以保護後續處理設施不被磨損或堵塞。所以説在預處理過程中,格柵間是尤其重要的構築物。

沉砂池:

污水在遷移、流動和彙集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混入泥砂。污水中的砂如果不預先沉降分離去除,則會影響後續處理設備的運行。最主要的是磨損機泵、堵塞管網,干擾甚至破壞生化處理工藝過程。沉砂池主要用於去除污水中粒徑大於0.2mm,密度大於2.65t/立方米的砂粒,以保護管道、閥門等設施免受磨損和阻塞。其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離為基礎,故應控制沉砂池的進水流速,使得比重大的無機顆粒下沉,而有機懸浮顆粒能夠隨水流帶走。沉砂池主要有平流沉砂池、曝氣沉砂池、旋流沉砂池等。

好氧池:

好氧池的作用是讓活性污泥進行有氧呼吸,進一步把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去除污染物的功能。運行好是要控制好含氧量及微生物的其他各需條件的最佳,這樣才能是微生物具有最大效益的進行有氧呼吸。

曝氣池:

活性污泥法進行污水處理的構築物。池內提供一定污水停留時間,滿足好氧微生物所需要的氧量以及污水與活性污泥充分接觸的混合條件。 曝氣池主要由池體、曝氣系統和進出水口三個部分組成。池體一般用鋼筋混凝土築成,平面形狀有長方形、方形和圓形等。

沉澱池:

應用沉澱作用去除水中懸浮物的一種構築物。沉澱池在廢水處理中廣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內水流方向可分為平流式、豎流式和輻流式三種。 考慮到顆粒沉澱過程中的絮凝因素,假設顆粒的沉速以等加速改變,並設起始沉速為零。

缺氧池:

污水在厭氧反應池與污泥混合後再進入缺氧反應池,發生生物反硝化,同時去除部分COD。硝態氮和亞硝態氮在生物作用下與有機物反應。

厭氧池:

厭氧池處理是利用厭氧菌的作用,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通常需要時間較長。

水廠實習報告 篇2

一、 實習目的

通過對曲江水廠的參觀,聯繫已經學過的知識,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擴大專業知識範圍。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深入地接觸專業知識的實際運用。熟悉處理廠工藝流程、總體佈置及處理構築物的類型、構造特點、運行和維護。將書本理論和實際聯繫,進一步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 水廠簡介

曲江水廠是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的主要組成部分,水源來自城市西安市西南郊的黑河,黑河大壩在周至縣,壩高110米,庫容2億立方米,原水輸水管渠長達89 km。工程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水廠原水來自黑河,水源沒有調節功能,暴雨季節水質渾濁;二期工程黑河建庫,原水經水庫自然沉澱,水質常年變清。根據一、二期原水水質不同的特點,一期工程採用混凝、沉澱、過濾為主的水處理工藝,二期工程改用直接過濾的工藝,設計中有意將一期工程中的沉澱池尺寸與濾池相同,二期工程只需對一期作簡單的改造,就可滿足二期工藝要求,在不增加水廠佔地的前提下,使水廠規模由一期的60萬m3/d增加到二期的80萬m3/d,並將一、二期工程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了新穎、創新的設計思路。

當時為了解決西安市飲水問題,1987年開始籌建到1990年結束,佔地225畝,全廠有4個生產系列。現建成的一期工程水廠日供水能力60萬m3/d。曲江水廠經XX年運行,平均處理水量為45萬m3/d,最高處理水量為60萬m3/d,進廠水濁度一般在100 ntu以下,最高達XX0 ntu,處理水濁度一般保持在1~2 ntu以下,細菌總數經常為零,大腸桿菌未能檢出,ph 6。5~8。0,達到並超過國家與行業標準。總用地203畝,設計水處理成本0。06元/m3,實際單位水耗電8 kwh/km3,總建築面積12840 m2,綠化面積佔全廠面積40%。

三、 處理工藝流程

3。1 原水初步處理

黑河大壩的水經過26公里的暗渠後以後,到達曲江水廠,兩條輸水管道進入水廠。裏邊有一個流量計井,原水取樣,取樣的流量和一些理化的指標。前加氯去除水中的藻類,從地下上翻,窗口流出來的水是回閘水。國家要求零排放指標,水廠的水處理工藝產生的泥水、排泥閥,還有自動反衝洗的污水都不要往外排,建立一個回用水車間,把污水收集在一起,然後把泥水分離,清夜回收,泥水釀成泥餅運出車間。經過一個液位計,他有兩根高位和低位液位計,用它來控制入水口的液位,如果液位達到一定的高度,在上游或廠外控制水量,不讓過多的水進入水廠,因為水廠要控制水量,每個生產系列處理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過高。

3。2 混合區

第一道工序是格柵間,格柵間的作用就是為了去除水中大的漂浮物(例如魚、樹葉等)。一個格柵間控制兩個系列的水,通過兩個管道進入兩個生產系列。旁邊的建築物是加藥間,通過計量泵的測量,來控制投放的藥量和比例,主要是混凝劑(鹼式氯化鋁貼)和助凝劑的量。通過計量泵打入管道上,整個過程都是計算機操控。加入藥的水經過機械攪拌混合池,將藥水充分、快速的混合。以利於混凝劑快速的水解、聚合、顆粒脱穩並有助於布朗運動進行異向絮凝。因此混合快速劇烈,通常在10~30s內完成至多不超過2min完成攪拌器採用漿葉攪拌,攪拌不能過於劇烈,否則會使整個水流與漿板共同旋轉,水流紊流不足,影響混合效果。

3。3 反應區

反應區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快速機械攪拌反應區,另一部分為慢速推流式反應區。預混凝的原水引入快速反應區底板中央,在該區設快速攪拌器,反應區主要依靠機械攪拌或水力攪拌促使顆粒碰撞凝聚,向絮凝階段,該區以機械攪拌為主。通過渦輪攪拌使聚合物和水充分混合並提供聚合電解質所需的能量更有利於反應的進行,同時通過濃縮污泥(主要來自污泥濃縮區)的外部在循環系統使混合反應池中懸浮絮狀物的濃度保持在最佳狀態,以此來確保懸浮物的沉澱方式。最佳的沉澱方式為成層沉澱。然後進入推流式反應池慢速推流式反應池的其作用通過慢速輸送水流,使混凝反應進行的更加完全,並使礬花顆粒不斷的增大,即可獲得高密度、均質的礬花, 使得沉澱區速度加快。

3。4 斜管沉澱區

由於礬花從預沉區進入澄清區速度緩慢,礬花不會破壞或產生漩渦,使得大量的礬花在該區沉澱。礬花在澄清池的下部彙集成污泥並濃縮,逆流式斜管將剩餘礬花沉澱。澄清水通過集水槽回收後進入v型濾池,運行情況表明澄清水濁度在10ntu左右(冬季一般在2個ntu左右)。經沉澱的礬花形成活性污泥具有相當的接觸絮凝活性, 因此採用污泥循環系統使活性污泥進行充分利用, 同時又可以增加低温低濁水的絮凝中心,提高處理效率。污泥層分兩層: 上層排泥鬥上部為再循環污泥濃縮區, 污泥在該區間停留時間為幾小時然後排入污泥鬥內,在特殊情況下,比如水負荷不同或水流速不同可調整再循環區高度,以便適應實際的運行情況。循環區污泥由污泥循環泵打出, 循環至反應池入口處;下層產生大量濃縮污泥,污泥濃度一般大於20g/l,通過中心懸掛式刮泥機將沉積的泥刮入泥槽,由排泥泵抽至排污管網。綜上所述高密澄清池是即混合、反應和分離為一體的綜合性工藝構築物, 各部分相互牽制, 相互關聯, 相互影響, 對運行的參數,自動化控制方面要求非常高,必須經過運行積累相當的經驗和數據, 才能達到最合理的運行效果。

3。5 v型濾池

v型濾池底下是石英砂,水從下往上走,通過石英砂攔截水中剩餘的礬花。這種水位控制能夠對每一個細小的流量變化自動調節, 實現濾池的等水頭過濾。v型濾池採用反衝洗,自動反衝洗分三個過程,首先水放下去沖洗,然後用氣把濾料補起來,在裏面通過震動清洗石頭,汽水同時進去。最後,用水衝起乾淨。整個濾層在深度方向粒徑比較均勻, 不會發生水力分級各,整個濾層的含污能力強,過濾週期長,沖洗水量較小,自動化程度高,運行可靠。

3。6 清水庫

進入水庫前,進行最後一項加藥就是後加氯。在本廠有兩處加藥點, 一是濾前預氯化, 二是氯後加氯消毒。經過後加氯的水進入水庫,曲江水廠的水庫長105米,寬45米,水庫的水低於1米,停止向外供水,要保證出現緊急狀況的儲備水(例如火災)。

這就是曲江水廠的處理全部工藝流程。

四、 實習心得

10月13號下午,我們長安大學07級城市規劃專業兩個班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曲江水廠參觀實習。感謝這次老師給我們的實地學習機會,也感謝水廠的工作人員,一遍又一遍不嫌麻煩地給我們講解。這次實習是對我們所學理論知識的一次全面的檢驗,是一次將理論和實踐想結合的機會,通過這次實習我們對自己所學理論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對西安市水廠的處理工藝和供水現狀有了一定的瞭解。

這次實習參觀是順着生產工藝流線走的,分別是混合區、反應區、斜管沉澱及污泥濃縮區、v型濾池。在老師的詳細講解和悉心指導下,我們瞭解了各個工段的設備、裝置流程和操控系統,初步瞭解了工廠各個工段的工藝指標,對工廠的管理制度也有了簡單的認識。瞭解化工生產的方法和工藝流程,弄清主要工藝參數確定的理論依據,瞭解生產中的技術革新措施,並注意新技術發展趨勢。像這樣的設計也是給我們學習工藝的同學的一種啟發:在以後的學習工作學習中更應該多思考,多想現有的技術還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而不是被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所束縛。雖然書本上的知識都是經典,但流程工藝是可以更新的。結合實際生產情況建設更高效、更經濟、更實用的工藝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總之,雖然實習的時間很短,但對我來説,收穫是很大的。我會更加珍惜我的學習機會,並且用實習的心得時時激勵自己!

水廠實習報告 篇3

一.實習目的與任務:

本次實習是專業實習,主要是提高實踐能力。在瞭解基本工藝流程的基礎上能夠結合所學的知識對工藝進行認識和評價,並與目前較流行的先進工藝進行對比,找出其優缺點,也為學生完成課程設計收集資料。與此同時,可以瞭解一下環境工作人員的具體職能,便於以後就業和確定努力方向。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加強自己的綜合能力。

二.湯遜湖污水處理廠:

1. 湯遜湖污水處理廠簡介:

1.1地理位置及工程情況:

武漢市湯遜湖污水處理廠位於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東南部光谷大道與湯遜湖北路的交匯處,由武漢凱迪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BOT的方式承建,20xx年9月動工興建,於20xx年移交給武漢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投入運行。其設計規模為10萬噸/日,廠區佔地面積208畝,按照統一規劃分期建設的原則分兩期實施。其中,一期工程由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院設計,採用DE氧化溝二級處理工藝,日處理污水5萬噸,佔地面積83畝,主要承擔關山、廟山、流芳和藏龍島等地區排向湯遜湖的污水,服務面積達32平方公里。

1.2處理廠工藝簡介:

污水

湯遜湖污水處理廠採用的是比較先進的DE氧化溝處理工藝(見圖1)。污水進入廠內前池後,頸粗格柵除去大塊污物,再由潛水提升泵提升,經細格柵進一步除渣後進入渦流沉砂池,沉澱下來的砂粒由氣提裝置輸入砂水分離器。流出的污水則與迴流的活性污泥一同進入DE氧化溝,經厭氧、缺氧、好氧一系列過程後,混合液經配水集泥井均勻配水至兩個輻流式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分離出來的水經接觸消毒池加次氯酸鈉消毒後排放,而沉澱於二沉池底的活性污泥,一部分作為迴流污泥進入DE氧化溝厭氧段,另一部分作為剩餘污泥進入污泥處理單元進行脱水處理。此項DE氧化溝工藝在生物除磷脱氮方面具有比較突出的優勢,不僅BOD5、CODCr、SS指標達到國家標準,而且TN、TP(PO4-P)指標也優於傳統處理工藝,使得整體出水水質優於國家GB18918-20xx(一級B)標準。 2.工藝詳解:

2.1 格柵:

在污水處理工程中,格柵是用來去除可能堵塞水泵機組及管道閥門的較大固體懸浮物,並保證後續處理設施能正常運行。

格柵是由一組(或多組)相平行的金屬柵條與框架組成,傾斜安裝在進水渠道或進水泵站集水井的進口處,以攔截污水中較大的懸浮物及雜質。格柵所能截留污染物的數量,與所選用的柵條間距和水的性質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以不堵塞水泵和水處理廠站的處理設備為原則。設置在污水處理廠處理系統前的格柵,還應考慮到使整個污水處理系統能正常運行,對處理設施或管道等均不會產生堵塞作用。因此,一般設置粗細兩道格柵。

1)粗格柵

粗格柵主要用於截留污水中大於柵條間隙的漂浮物,一般佈置在污水處理廠或泵站的進口處,以防止管道、機械設備以及其他裝備的堵塞。柵條間距一般為16-25mm,最大不超過40mm。(見圖2)

2)細格柵

細格柵的功能是去除水中較小的漂浮物及顆粒和懸浮物。

格柵的清渣方法,有人工清除和機械清除兩種。每天的柵渣量大於0.2m時,一般採用機械清除方法。在此為機械清除。機械清渣的格柵,傾角一般為60o~70o,有時為90o。機械清渣格柵過水麪積,一般不小於進水管渠的有效面積的1.2倍。設置格柵的渠道,寬度要適當,應使水流保持適當的流速,一方面使泥砂不至於沉積在溝渠底部,另一方面使截留的污染物不至於衝過格柵。一般在格柵前後均要設置閘門,以方便檢修。(見圖3)

2.2 旋流沉砂池:

旋流沉砂池用於污水處理廠中的預處理,用於初沉池前,格柵後。沉砂池主要用來去除污水中粒徑大於 0.2mm,密度 2.65t/m的砂粒,用以保護管道、閥門等設施免受磨損和阻塞,以免這些顆粒影響後續處理。

旋流沉砂池工作原理:旋流沉砂池主要利用機械葉輪的旋轉,控制進入水流的流速與流態,使砂顆粒在離心力與重力的作用下,沿池壁呈螺旋線加速沉降,同時有機物在水流的作用下,隨水流漂走,沉入池底的砂經空氣提升或排砂泵排砂後,與少量污水進入砂水分離器中進行分離後排出,清潔水迴流至格柵井,從而達到除砂的目的(旋流除砂系統由旋流沉砂池和砂水分離器及鼓風機等設備組成)。

2.3 DE氧化溝:

DE型氧化溝由兩個相同容積的氧化溝組成,它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應用最多的城市污水處理工藝,也是最先進、處理效果最好的活性污泥污法水處理工藝之

一。它可以很方便地實現生物脱氮除磷功能而不增加反應池容積;厭氧選擇池的設置極大地改善了整個系統的處理效率和運行穩定性;運行控制簡單,可以方便地實現PLC全自動控制;考慮脱氮除磷功能的DE型氧化溝的工程造價在同等規模條件下僅為傳統活性污泥法(A/A/O)的50-60%;不考慮脱氮除磷時是傳統活性污泥法的60-80%。該技術適用於城市污水和性質相似的其他廢水的處理。 氧化溝實際上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形,它的水力流態和普通活性污泥法相差較大,是一種首尾相接的循環流,通常採用延時曝氣。由於氧化溝處理污水經濟、簡單和管理方便,所以它問世以來,發展很快。

嚴格地説,氧化溝不屬於專門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藝。但是隨着氧化溝技術的發展,它早已超出原先的實踐範圍,出現了一系列脱氮除磷技術與氧化溝技術相結合的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按照運行方式,氧化溝可以分為連續工作式、交替工作式和半交替工作式。連續工作式氧化溝如帕斯韋爾氧化溝、卡魯塞爾氧化溝。奧貝爾氧化溝在我國應用比較多,這些氧化溝通過設置適當的缺氧段、厭氧段、好氧段都能取得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連續工作式氧化溝又可分為合建式和分建式。交替工作式氧化溝一般採用合建式,多采用轉刷曝氣,不設二沉池和污泥迴流設施。交替工作式氧化溝又可分為單溝式、雙溝式和三溝式,交替式氧化溝兼有連續式氧化溝和SBR工藝的一些特點,可以根據水量水質的`變化調節轉刷的開停,既可以節約能源,又可以實現最佳的脱氮除磷效果。 該工藝的運行分為四個階段,具體如下。

階段A:污水與二沉池迴流污泥均流入缺氧池,經池中的攪拌器作用使其充分混合,避免污泥沉澱,混合液經配水井進入第一溝。第一溝在前一階段已進行了充分的曝氣和硝化作用,微生物已吸收了大量的磷,在該階段,第一溝內轉刷以低轉速運轉,僅維持溝內污泥懸浮狀態下環流,所供氧量不足,此係統處於厭氧狀態,反硝化菌將上階段產生的硝態氮還原成氮氣逸出。第二溝的出水堰自動

降低,處理後的污水由第二溝流入二沉池。在階段A的末了時,由於第一溝處於缺氧狀態,吸收的磷將釋放到水中,因此此溝中磷的濃度將會升高。而第二溝內轉刷在整個階段均以高速運行,污水污泥混合液在溝內保持恆定環流,轉刷所供氧量足以氧化有機物並使氨氮轉化成硝態氮,微生物吸收水中的磷,因此該溝中磷的濃度將下降。

階段B:污水與二沉池迴流污泥、配水後進入第一溝,此時第一溝與第二溝的轉刷均高速運轉充氧,進水中的磷與階段A第一溝釋放的磷進入好氧條件的第二溝中,第二溝中混合液磷含量低,處理後污水由第二溝進入二沉池。

階段C:階段C與階段A相似,第一溝和第二溝的工藝條件互換,功能剛好相反。

階段D:階段D與階段B相似,階段B與階段D是短暫的中間階段。第一溝和第二溝的工藝條件相同。兩個溝中轉刷均高速運轉充氧,使吸收磷的微生物和硝化菌有足夠的停留時間。但第一溝和第二溝的進出水條件相反。

從上述的運行過程來看,通過適當調節處理過程的不同階段,則可以得到低濃度的TP和TN的出水。

2.4二沉池:

二次沉澱池是整個活性污泥法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整個系統的處理效能與二次沉澱池的設計和運行狀態是否良好密切相關。從利用懸浮物與污水的密度差以達到固液分離的原理來看,二次沉澱池與一般的沉澱池並無不同,但由於二次沉澱池的功能要求以及沉澱的類型不同,因此,二次沉澱池在設計原理和構造上都與一般的沉澱池有所區別。

二次沉澱池在功能上要同時滿足澄清(固液分離)和污泥濃縮(使迴流污泥的含水率降低,迴流污泥的體積減少)兩方面的要求。

二沉池的基本原理:

(1)二次沉澱池中普遍地存在四個區:清水區、絮凝區、成層沉降區、壓縮區。一般有兩個界面:泥水界面和壓縮界面。

(2)混合液進入二沉池以後,立即被池水稀釋,固體濃度大大降低,並形成一個絮凝區。絮凝區上部是清水區,清水區與絮凝區之間有一泥水界面。

(3)絮凝區後是一個成層沉降區,在此區內,固體濃度基本不變,沉速也基穩定。絮凝區中絮凝情況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成層沉降區中泥花的形態、大小和沉速。

(4)靠近池底處形成污泥壓縮區。壓縮區與成層沉降區之間有一明顯界面,固體濃度發生突變。運行正常的、沉降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在污泥壓縮區的積存量是很少的。當污泥沉降性能不太理想時,才在二沉池的泥鬥中積有較多污泥。排出二沉池的底流濃度主要取決於污泥性質和污泥在泥鬥中的積存時間。

因此,可以認為,二沉池的澄清能力與混合液進入池後的絮凝情況存在緊密聯繫,也與二沉池的表面面積有關。二沉池的濃縮能力主要與污泥性質及泥斗的容積有關。對於沉降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二沉池的泥鬥容積可以縮小。

輻流式沉澱池是一種大型沉澱池,池徑最大可達100m,池周水深1.5-3.0m。有中心進水和周邊進水兩種形式。

中心進水輻流式沉澱池進水部分在池中心,因中心導流筒流速大,活性污泥在中心導流筒內難於絮凝,並且這股水流與池內水相比,相對密度較大,向下流動時動能較高,易衝擊池底沉泥。周邊進水輻流式沉澱池的入流區在構造上有兩個特點:①進水槽斷面較大,而槽底的孔口較小,布水時的水頭損失集中在孔口上,故布水比較均勻,但配水渠內浮渣難於排除,容易結殼;②進水擋板的下沿深入水面下約2/3深度處,距進水孔口有一段較長的距離,這有利於進一步把水流均勻地分佈在整個入流區的過水斷面上,而且污水進入沉澱區的流速要小的多,有利於懸浮顆粒的沉澱。池子的出水槽可設在池的半徑中間或池的周邊。進出水的改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中心進水輻流式沉澱池的缺點,可以提高沉澱池的溶劑利用率。

沉澱於池底的污泥一般採用機械刮泥機排除。刮泥機由刮泥板和桁架組成,刮泥板固定在桁架底部,桁架繞池中心緩慢地轉動,池底污泥可以通過虹吸或用刮泥板推入池中心處的泥鬥中,污泥在泥鬥中可利用靜水壓力排出,亦可用污泥泵抽吸。對輻流式沉澱池而言,目前常用的刮泥機械有中心傳動式刮泥機以及周邊傳動式刮泥機等,為了刮泥機的排泥要求,輻流式沉澱池的池底坡度平緩,常取0.05.此處輻流式沉澱池的池底坡度為3‰,轉動速度為2cm/s。

2.5污泥處理:

污泥處理也是污水處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污泥處理的主要目的是減少污泥量並使其穩定,便於污泥的運輸和最終處理。

污泥處理工藝主要由污泥的性質以及污泥最終處置的要求所決定。來自於一級處理的初沉污泥和二級處理的剩餘污泥分別進入濃縮脱水車間,隨後進行污泥濃縮,污泥濃縮的方法有自然濃縮和機械濃縮,自然濃縮又分為重力濃縮和氣浮濃縮,但目的均為大幅度地削減污泥體積,減小後續處理的水量負荷和污泥處理

水廠實習報告 篇4

實習地點: 自貢市第一水廠(長土)

自貢市中聯環水淨化有限公司污水處理廠

實習時間: XX.3.12至XX.4.9

自貢市第一水廠實習

(一).水廠簡介:

自貢市第一水廠(長土水廠)座落在貢井區長土鎮,始建於1958年,設計日處理水能力為0.3萬噸/日規模,排水工程專業水廠畢業實習總結報告。水廠的水源主要為雙溪水庫水,通過20多公里渠道和後端8公里管道輸送到廠,最大輸水能力為5萬噸/日單管輸水;旭水河重灘堰為該廠的安全備用水源。水源水質達到國家集中式取水地面水源水質標準。水廠主供貢井城區和匯東部分城區。水廠環境優美,為省級園林式綠化單位。一水廠水處理生產工藝為:根據源水水質情況,在引水管道上進行前加氯,源水進入反應池後,在反應池中添加混凝劑進行混凝反應,隨後進入沉澱池進行沉澱反應,沉澱之後的水進入濾池過濾,濾後水經過加氯消毒後進入清水池。清水池的水經過送水泵站送到城市管網。該廠目前在加氯和投藥兩個工藝實行了自動化管理,生產過程實現適時監控。確保出廠水水質達到國家飲用水衞生標準要求。

(二).實習內容:

1.瞭解城市水資源情況,水廠水源情況,水廠廠址選擇原則,出水水質要求。

自貢市水資源情況:自貢市屬缺水城市,存在資源性、工程性、水質性缺水的特點,缺水原因:1.不傍大江大河,境內缺乏大型骨幹水利工程,水資源總量及工程調控能力有限,實習報告《排水工程專業水廠畢業實習總結報告》。2.工業企業污染嚴重,城區過境的威遠河、釜溪河的部分河段水質已基本喪失使用功能。3.降雨量時空分佈不均。旱災頻率高達58.3%。由於自貢市去年遭受80年難遇的特大旱災後,冬幹、春旱接踵而至,致使現有的水利工程蓄水嚴重不足。尤其是作為自貢城區供水重要水源的雙溪水庫,蓄水量嚴重不足。使得城區生活、生產用水矛盾突出。

水廠水源情況:主要水源是雙溪水庫的優質水,其備用水源為旭水河河水。

水廠地址:在旭水河的上游土丘處,距河岸較近,便於修建岸邊式的取水泵站。地距供水區:貢井區、自流井區的位置相對較近,且方便來水從榮縣的雙溪水庫重力自流到自貢市的長土鎮。距公路較近,交通方便。

出水水質:採取遠程在線監控:原水水質控制點(在線濁度監控儀、原水水質採樣導管)、濾前水質控制點、濾後水質控制點(水質取樣、濁度、餘氯量監測儀)、出水水質控制點、出水水量計、出水水壓表,嚴格控制出水水質。

2.瞭解水廠的規模,工藝流程,平面及豎向佈置情況。

水廠規模:自貢市供排水公司第一水廠規模為10萬m3/d的老水廠

工藝流程:

3.瞭解水廠使用淨水藥劑(混凝劑、助凝劑)的品種、投量和投加方式方式;消毒方法、投加量及投加設備。

4.熟悉和了解各單項構築物的型式、構造、工作過程、基本設計參數以及運行管理的內容、方法和經驗。

1)取水構築物:設計原則及位置選擇,形式和構造,操作管理的內容和方法,取水泵房的佈置,給水水泵的選擇及附屬設備的選擇。

2) 混合、反應設備(絮凝池):混合設備類型,設計運行參數。反應池形式、構造及設計要點,設計運行參數(流量、停留時間、g、gt)。

3) 斜管沉澱池:構造、工作特點、設計運行參數和附屬設備情況。

4) 重力無閥濾池:構造,工藝尺寸,配水系統形式,濾料種類,級配及層數,沖洗方式、強度及歷時,膨脹度,沖洗水的供給及排除,管廊佈置,自動控制設備,濾池運行操作程序,處理效果等。

水廠實習報告 篇5

撫順市延渾河兩岸呈帶狀分佈,東西長,南北短,地勢東高西底,供水區域486平 方千米(如下圖所示),城市生產生活用水的生產與銷售均由市自來水公司負責。原水 取自遼寧省大夥房水庫,由八個淨水廠完成水的淨化,通過輸配水管網送到千家萬户。

1、取水頭部

撫順市的原水工程由大夥房水庫取水塔、一級取水泵站以及輸水暗渠組成。水庫取

水塔的設計規模為104萬m3/d,採用分層取水方式取水,每年根據水位、水質的不同分 層取優質水。輸水渠道的設計規模為114萬m3/d,由兩條暗渠組成,其結構為鋼筋混凝 土及素混凝土結構,每條渠道長度24.5km。水庫水由上游河水補給,河水進入水庫後夾帶的懸浮物、泥沙經長期自然沉澱而沉

入庫底,因此,大夥房水庫就是一個天然的巨大沉澱池,原水經過自然沉澱後,濁度一 般在2ntu左右,這個時候,淨水廠會將原水直接引入濾池過濾,減少了工序,節約了 成本。但是,因為水庫水流動緩慢,有相對穩定的水體,加之透明度高,日光照射條件 好,各類水藻便極易繁殖,使水產生色、嗅、味,更重要是攜帶大量藻類的原水進入濾 池後,會使濾池堵塞,水頭損失增加過快,增加了反衝洗的頻率,每年的4月到10月 期間,原水中藻類含量大於30萬個/升(受温度影響,降水頻繁期內藻類會減少),此 時採用濾前及濾後兩次加氯,使部分藻類失去活動性而漂浮於濾池表面,有易於對濾料 的保護,減少衝洗水量,保證濾池運行週期,使出廠水濁度達標。這種做法雖然已不符 合先進的制水工藝要求,但受設備情況的限制,有的水廠仍延續着這種傳統的做法,另 一方面,水中的動植物殘雜及上游河水帶來的泥沙長期沉積於庫底,使水庫淤泥積存嚴 重。隨着自然環境的惡化,每年到7、8月汛期來臨,洪災極易發生,當上遊洪水湧入 水庫時,極易攪翻庫底原有的淤泥,使水質一下子變得渾濁惡化,難於處理。

2、水的淨化

水庫水在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濁度,淨水廠會根據原水的具體情況,完成水的淨 化。當原水水質較好,濁度在2ntu左右的時候,採用的工藝流程為直接過濾:

加氯消毒

↓ 水庫取水口→暗渠→一級泵站→濾池→清水池→二級泵站→管網。

新的水質標準要求出廠水濁度控制在1ntu以內,當前運行的濾池,在不投加混凝 劑的前提下,可處理降低原水濁度的1/2,所以當原水濁度大於2ntu小於5ntu時,過 濾前可投加1—5mg/l的混凝劑(聚氯化鋁),形成微絮凝,經驗表明,加藥點距濾池不 易小於5米,這樣會使混凝劑與原水在管道內充分混合,反應形成細小礬花,有助於濾 層截留雜質,此時濾池沖洗應適當增加沖洗強度和沖洗歷時,沖洗廢水要小於10ntu。 當原水水質惡化,濁度大於5ntu時,直接過濾就不能滿足水質要求,此時我們採 用的工藝流程是常規水處理工藝:

混凝劑 加氯消毒

↓↓水庫取水口→暗渠→一級泵站→澄清池(或沉澱池)→過濾池→清水池→二級泵站→管網(藥劑也可數處同時投加)。

綜上所述總結如下表:水從濾池出來後,要進行加氯消毒,氯氣能夠穿透細菌的細胞壁,破壞細菌內的

酶,從而殺死細菌,由加氯機添加。由於氣態氯與液態氯的體積比為470倍左右,故而 使用的是液態氯。加氯的方法是先是液態氯與少量的水混合均勻,然後再通過管道添加

到水中。出廠水中餘氯含量為0.10—0.20mg/l,在管網中可以持續殺菌。餘氯的量與水 温、管網距離、渾濁度、ph值、加氯量、接觸時間等有關。在用户端的含量在0.05mg/l 左右。

加氯之後的水由管道進入清水池,清水池負責存儲清水,並使清水與氯氣充分混合。 容積按水廠設計規模8%設計。

最後,淨化後的水會通過二級泵站加壓,經由配水管網輸送到千家萬户。

第二部分

以上概括性説明了全撫順市自來水的生產及輸送,而下面部分則是我自己在六週的 實習工作期間的所見所想,以將軍水廠和吳家堡水廠為例,具體介紹各構築物的參數及 日常運行管理。

(一)淨水廠的平面佈置、高程佈置及工藝流程:將軍淨水廠建在將軍山上,原水通過一級泵站(共有高壓水泵機組9台)送入山上

水廠內,通過各淨水構築物完成水的淨化,然後通過重力流配出。其工藝流程如下: 混凝劑 加氯消毒

↓ ↓水庫取水口→暗渠→一級泵站→澄清池(或沉澱池)→過濾池→清水池→(重力流)管 網→用户

水廠實習報告 篇6

1、實習目的

生產實習是學生大學學習很重要的實踐環節。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畢業生必的必修課,它不僅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還使我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後更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生產實習使我更深入地接觸專業知識,進一步瞭解環境保護工作的實際,瞭解環境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理論和實際相沖突的難點問題,並通過撰寫實習報告,使我學會綜合應用所學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

2、實習時間

3、實習地點

鐵嶺市污水處理廠

4、實習內容

4.1實習單位及工藝簡介

4.1.1實習單位介紹

鐵嶺市污水處理廠工程是國家“九五計劃”治理“三河三湖”的重點項目。由中國市政工程東北設計研究院設計,遼寧省計委遼計發[一九九五]七九二號文批覆,設計近期規模為10萬m?/日,二級處理。

該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流程為:進場原水首先進入粗格柵,粗格柵後由污水提升泵提升污水進入細格柵。然後進入沉砂池,用以去除密度較大的無機砂粒,提高污泥有機組分的含率。進入a2/o反應池,進入輻流式二次沉澱池,一部分進入接觸池,再進入巴氏計量槽,最後出水,另一部分進入再生水廠進一步處理,作為電廠冷卻水用;污泥的流程為:從a2/o反應池排出的剩餘污泥進入積泥配水井,再由污泥泵送入濃縮池,通過污泥投配泵進入脱水機形成泥餅,最後外運處置。具體流程圖如下:

4.1.3水質要求

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

出水水質:

4.2實習內容及過程

4.2.1主要處理構築物工藝設計參數

(1)粗格柵

粗格柵間採用的是2座迴轉式粗格柵,粗格柵安裝於溢流井的出口處,溢流井作用為:為了不是處理工藝超負荷運行而破壞處理最優化狀態,當水量過大,超過的處理負荷時,污水就從溢流井的側面溢流出去進入排水管道直接排入河流。2座迴轉式粗格柵開啟時,將粗渣撈起,送入螺旋輸送裝置運入渣鬥。格柵柵縫為30mm,每隔四小時啟動一次。

(2)提升泵房

提升泵房間採用4台污水提升泵房(一般開啟兩個,另外兩個備用),每台泵都為2100m3/h,揚程h=11m,功率p=110kw其中一台定速,一台變速為具有一定的調節緩衝而設。提升泵房的作用是使污水具有一定的勢能,以便在以後的工藝能實現重力自流。

(3)細格柵間

細格柵間採用的是2座螺旋格柵除污機,柵縫為6mm。主要過濾去絲狀物、帶狀物等。

曝氣沉砂池

本廠採用曝氣沉砂池,配置的是橋式吸砂機,全名叫撇油刮痧提拔裝置,可實現邊吸砂邊撇油。並配有砂水分離器,隔油四個小時啟動一次,曝氣沉砂,曝氣採用鼓風曝氣,曝氣在水深1/3處曝氣。

生化池

生化池採用的是德國先進的linpor工藝,它的核心是在生化池中加入linpor填料,是生化池的混合液污泥濃度得到提高,以達到減小生化池總容積的目的。這樣不但可以減少工程投資,而且二沉池的污泥更易於沉降,使總出水水質更加有保障。

linpor是投料活性污泥法的一種,但它必須在曝氣池中加入15%-30%德國林德公司生產的微孔泡沫塑料立方體,作為活性生物體的載體材料,載體材料是該工藝的關鍵部分,且必須符合孔隙率、均勻度、顆粒尺寸、吸濕度以及有關機械、化學和生物穩定性的要求,才能保證最佳工藝性能,是裝置無故障運行,有較長的使用壽命(德國慕尼黑污水廠1984年建成,至今運行正常,未補加一粒載體)。該種載體是林德公司專利產品。

linpor工藝,生化池內微生物為雙生物羣落,部分生物附着於載體材料,而其餘存在於曝氣池遊離的活性污泥中,由於載體上寄居生物體較大,好氧作用的同時存在部分缺氧作用,硝化作用的同時存在反硝化作用,所以去除污水中bod的同時除去部分氮,比較適應鐵嶺污水處理的要求,該工藝方案取消了普通二級污水處理廠的初沉池,不但節約了基建投資,而且有利於污水處理,當污水廠近期進水水質濃度低時,由於生化池前未設初沉池,生化池內微生物相對可以得到較多碳源,懸浮物多對形成活性污泥有利,對生化池正常進行也是有利的,將來污水廠進水水質達到預測的濃度,雖然未設初沉池,但由於林泡爾生化池為雙生物羣落,不但混合液中污泥濃度高,而且載體上附着大量微生物,linpor生化池平均生物濃度mlss=4700 mg/l,是普通活性污泥法生化池生物濃度mlss的兩倍,生化池效率要大大超過普通活性污泥法生化池,出水水質好。將來要求污水廠出水脱氮時,本工藝不需增加生化池容積,只要增加部分linpor載體即可以滿足要求。

工藝優點:①較少空間時間的產出導致空間需求減少

②對高峯負荷不敏感

③增加了現有裝置的脱除效率

④滿足嚴格的出水要求,如可以達到nh4-n<0.1mg/l

⑤降解有毒化合物以及自我建立生物處理可能性較小物質這兩方面

“專家”。

linpor工藝的衍生:

根據不同要求,有三種系統可供選擇。

⑴linpor-工藝:最初應用時處理超負荷工業廢水。在不增加池容的條件下,提高原有處理能力。

⑵linpor-c工藝:適用於除碳污染物。在無氧條件下,由兼性菌及專性菌降解有機物,最終產物是二氧化碳和甲烷氣。

⑶linpor-cn工藝:適用於同時除去碳和氮的污染物。它的f/m低於linpor工藝,因此其泥齡足以進行消化過程,即氮的生物氧化在載體顆粒內部所形成厭氧區。所生成的硝酸鹽,其較大部分不立即進行反硝化作用,剩餘的硝酸鹽可以再上浮的反硝化池中加以去除。

輻流式沉澱池

輻流式沉澱池一般採用對稱佈置,有圓形和正方形。主要由進水管、出水管、沉澱區、污泥區及排來自泥裝置組成。按進出水的形式可分為中心進水周邊出水、周邊進水中心出水和周邊進水周邊出水三種類型。鐵嶺市污水處理廠 採用中心進水周邊出水輻流式沉澱池,共設四座,且設集配水井一座。採用雙層集配水井形式。來水經中心管進入內層配水井,均勻的分配給四座二沉池。二沉池中間進水,周邊出水,設置帶有三角堰板的集水槽集水,通過出水渠流入外層集水井,再由集水井流入下層構築物。

(7)污泥濃縮池

污泥處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泥顆粒中的空隙水,減少污泥體積,從而降低後續處理構築物和設備的負荷,減少處理費用。常用的污泥濃縮有重力濃縮法、氣浮濃縮法和離心濃縮法。鐵嶺市污水處理廠採用的是重力輻流式濃縮池。

脱水機

污水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泥,一般是帶水的顆粒或絮狀疏鬆結構。污泥經濃縮後,尚有97%的含水率,體積仍然龐大。因此,為了綜合利用和最終處置,需要對污泥進行幹化和脱水處理,使污泥含水率降到以下,以縮減污泥體積。

污泥脱水的方法很多,一般有:真空過濾、板框壓濾、帶式壓濾和離心過濾等。鐵嶺市污水處理廠以前採用的是離心式脱水機,現在採用的是板框壓濾機。

(9)再生水廠

①工藝流程説明:

到大連

該公司採用石灰法工藝:原水(經過二級處理的污水)經提升泵房提升,進入機械加速澄清池,原水於加進來的消石灰、聚凝劑、助凝劑充分混合;消石灰可降低污水中的暫時硬度和鹼度,同時也可以為聚凝、吸附提供caco3晶核,這些晶核在聚凝劑的作用下,形成大顆粒活性污泥,可提高混凝澄清效果;加入助凝劑可促使礬花長大,可進一步提高出水水質,澄清後的水在管道混合器中加入硫酸酸液是為了中和過飽和的caco3 ,防止產生大量碳酸鈣垢結晶體堵塞濾料。經過變空隙濾池過濾後的水進入清水池,經循環水泵送至電廠循環冷卻水系統。

②主要系統介紹:

a.澄清池系統:

機械加速澄清池是利用池中添加消石灰等藥劑作用下積聚的化學污泥與原水中雜質顆粒相互接觸、吸附,以達到清水較快分離的構築物。機械加速澄清池是通過提升葉輪和攪拌槳作用,使加過藥劑的原水在第一絮凝室和第二絮凝室與高濃度的迴流污泥接觸、迅速混合,結成大二重的絮凝體,在分離區進行分離。澄清池底部設有機械刮泥設備,可以及時排除污泥。

b.變孔隙濾池系統:

變孔隙濾池中裝有按技術要求不同粒度的石英砂,即不同粒徑的濾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較粗的濾料所佔比重較大,起到了濾料骨架作用,細濾料的加入並在濾層中混勻極大的降低的粗濾料的局部孔隙率,提高了污水中細小顆粒的絮凝作用,更有利於對細小顆粒的去除,也極大提高了濾池的截污能力。濾池底部有集水系統和配水配氣系統,濾池將澄清池出水加酸調整ph值後的水進行過濾,使出水濁度達到5mg/l以下,過濾後的水進入地下清水池。與濾池配套的還有反洗水泵和反洗風機,供濾池反洗用,是濾池能持續穩定工作。

c.石灰、加藥系統:

加藥裝置是石灰法工藝系統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處理流量或水質自動加藥。各加藥單元的裝置包括計量箱、加藥泵以及加藥系統所必須的管路、閥門、關鍵控制設備等組成。

a.石灰單元

石灰處理系統包括石灰粉的儲存、劑量、製漿、輸送四個部分。石灰粉儲存在石灰粉倉內,通過旋轉式給料機和螺旋輸送機的雙重計量,石灰粉以一定的量進入石灰溶解箱配成一定濃度的石灰漿。石灰漿通加藥泵定量的加入到機械加速澄清池內送石灰漿現改進為單池雙管輸送,石灰粉通過變頻調節加藥量,實現不同的處理水量不同的加藥量。

b.絮凝劑單元

採用兩罐三泵美國(milton roy)。

c.助凝劑單元

d.硫酸單元

加酸系統採用加98%的濃硫酸,加酸設備選用美國milton roy的酸計量泵三台,兩用一備,可以根據處理水量的不同進行加酸量的調節。

e.加氯單元

二氧化氯發生器系統是由4個主要部分組成的,包括壓力水供應系統、二氧化氯發生裝置、二氧化氯投加系統、電器控制系統。加氯消毒能有效祛除水中的細菌、病原菌等有害微生物

d.污泥脱水系統:

污泥處理系統採用一套污泥處理裝置,處理的污泥主要是機械加速澄清池底部的排泥。機械加速澄清池底部的污泥自流至污泥儲池,後通過渣漿泵輸送至離心脱水系統,脱水機設置兩台(1用1備),再通過離心脱水機的脱水,污泥最終形成泥餅外運。

e.其他部分

反洗用氣由反洗羅茨風機提供,通過布氣裝置為濾池反洗提供氣源動力。

系統各氣動裝置氣源由螺桿式空壓機提供。螺桿式空壓機發生的壓縮空氣經後置冷卻分離器,進入儲氣罐,為整個系統提供壓縮空氣。

4.3實習體會與總結

本次實習是我們專業的認識實習,通過本次實習,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實踐的重要性。我們平時上課學的是理論知識,但是這些理論知識只有放到實際中去,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而且我們學習理論知識就是為了在實際中運用,實踐永遠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本次實習,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尤其對於linpor工藝有了較為全面直觀的瞭解,熟悉了其工作流程,處理特點等方面,對於書本上沒有的,或者不明白的都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通過本次實習,使我學會綜合應用所學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 可以説任何一套工藝本身都不是完美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這就需要在設計和運行時加以考慮。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運行過程中通過調試與實踐不斷提高工藝的處理能力。同時我 也認識到,隨人類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的浪費和過度使用及造成污染也越發嚴重,使的淡水資源越來越少,如果人類現在不保護淡水資源,那我們的下一代將會面臨怎樣的生活可想而之。水污染的治理雖已引起政府和民眾的關注,但還很不夠,從對水污染的預防的監管制度上看還很薄弱,水污染的治理的耗資的巨大和技術的難度都在提醒我們水污染的預防意識的重要。

5致謝

最後感謝第三污水處理廠的負責人以及廠區職工對於本次實習的支持,感謝老師悉心的講解,陪同,這次實習得以圓滿,是各方積極努力地結果。

水廠實習報告 篇7

自來水是指透過自來水處理廠淨化、消毒後生產出來的貼合國家飲用水標準的供人們生活、生產使用的水。它主要透過水廠的取水泵站汲取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地表水,由自來水廠按照《國家生活飲用水相關衞生標準》,經過沉澱、消毒、過濾等工藝流程的處理,最後透過配水泵站輸送到各個用户。

一.實習目的

1.1熟悉本專業的工作性質,端正專業思想,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不斷增強綜合素質。瞭解自來水廠的工作流程,加絮凝劑,沉澱,過濾,消毒等過程,弄清楚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自來水是怎樣出現的,理論結合實際,進一步加強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二.自來水廠概況

2.1株洲自來水廠取水於湘江經過絮凝,反應,沉澱,過濾,消毒等過程,除去水中的雜質,如懸浮物、膠體、溶解物等後,供應給株洲居民。

三.自來水廠工藝流程

3.1流程示意圖

3.2處理步驟

1)湘江水源取水。

2)加藥。進水處加氯,去活氯化鋁,絮凝劑,作用是讓有機物和雜質構成較大的顆粒,沉澱下來,在經過混合槽和藥劑充分接觸反應。

3)沉澱。在沉澱池中構成比重較大的絮狀體,反應池中的藻類和活性基泥定期清洗,到沉澱池是可沉澱礬花。沉澱池分為沉澱部分和出水兩部分,流速很慢,便於雜質沉降。

4)過濾。除去細小雜質。過濾池底部有單層晶質石英砂,用來除去細小雜質,水中藻類定期打撈。濾池內含1m深的沙顆粒用於過濾,過濾52個小時後開始進行曝氣,懸浮雜物透過排水槽進入到回收泵房,曝氣必須時間後靜置一段時間,上層清液流入沉澱池進行二次過濾,下層污泥進入污泥處理系統,加聚丙烯酰胺,構成固體廢物,做成泥柄。

5)消毒。加氯分為前加氯、中加氯、後加氯。水出沉澱池後加氯,綠球能穿過細菌的細胞壁,破壞細菌內部的消化酶,使其不能正常消化,從而殺死細菌。由於液氯的體積小,容易保存,故一般才用液氯。加氯方法是液氯與少量水混合後,透過管道送入水中。要注意的是,氯氣劇毒,進行加氯操作時要注意安全。若有液氯沾到身上立刻進行清水沖洗,必要時到醫院就診。

6)清水池。水從沉澱池出來後進入清水池。清水池能延長氯與水反應的時間,確保消毒完全。

7)二級泵站。六台泵並聯工作,為送水管輸送自來水。1)一般水進過上述處理工藝,只要濁度小於1.,氯濃度0.3到0.7之間就可輸送到城市管網。而株洲自來水廠的水濁度一般持續在0.2左右,水質質量遠高於國家標準。

四.實習心得

自來水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紫外線消殺、膜法、氯氣、臭氧法等。我國水處理普遍採用氯化工藝。它具有成本低、設備簡單、運行管理方便等優點。但加氯可與水中有機物發生代替反應生成有機囟化物,即所謂的“三致”物質,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的危害。紫外線消殺,是透過內置紫外燈發生中心輻射波長為253.7nm的短波紫外線對流經反應室的水體進行殺菌消毒,從而解決飲用水細菌指標的超標問題,使被細菌污染的水質到達並超過國家飲用水相關衞生標準。其缺點是設備成本高、運行成本和技術難度大,對水的濁度要求很高。臭氧法的原料易得易運輸,消殺效果好,缺點是效率低,耗電量的大。實習後我對水廠近期的工作狀況,工作任務,水源問題,生產工藝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原水—進水泵—澄清池—過濾池—加藥池—沉澱池—過濾池—澄清池—出水泵。首先從泵房將水打到水池,經過濾,再加沉澱劑聚合、過濾得到清水,加二氧化氯消毒,將水儲入清水池備用,再經高壓泵壓出供水。尤其是對水源的突變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有了初步的瞭解。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無法學到的知識,持着謙虛的態度,抱着求學的思想,儘可能地抓住一切學習的機會,做到了勤于思,勤於學,勤於問。經過這次實地實習,我將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與實際應

用聯繫起來,從理論認識到感性認識,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有關給水廠的工藝流程,透過工作人員的講解,我瞭解了一些新技術和新工藝,還懂得一些工作時的技巧,這在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有很大的幫忙。正所謂:理論務必結合實際,理論來自於實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shixibaogao/0xg3n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