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社會實踐報告 >

法院立案庭社會實踐報告

法院立案庭社會實踐報告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法院立案庭社會實踐報告,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法院立案庭社會實踐報告

法院立案庭社會實踐報告1

一、實習的目

通過實習,讓我們全面瞭解法院實施法律的情況;通過實習,培養我們初步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法律問題的能力;通過實習,可以使我們認識到自己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存在的不足,增強學習的主動性、針對性、創造性;在實習過程中,通過虛心接受法學實務工作者的指導和幫助、誠心學習法學實務工作者的好思想、好作風、好經驗,全面提高我們的綜合法律素質和法學修養。

二、實習概況

在這次實習中,我們二十幾位同學到了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人民法院進行實習。我和其他三位同學被分配到了立案庭實習。在實習中,洪山區人民法院給了我們極大的方便和幫助,也給予了我們較高的評價:虛心學習,認真工作,專業紮實,理論功底好,實踐能力不斷提高。同時,這次的實習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體會和感受。

法院是一個處理糾紛,處理矛盾,給當事人公平、公正的結果的地方,而法院對外的第一個窗口就是立案庭。洪山區人民法院有民事審判庭、刑事審判庭和行政庭、政治處、審監庭、執行庭等幾個重要的部門,我們的實習是由政治處進行安排的。這次帶我的指導老師是立案庭的法官賈老師,是一個既漂亮又很親切的人,很感激她在我短短的實習期間教會了我那麼多東西。

三、實習過程

立案庭的工作是十分繁多的,每天到立案庭立案的當事人很多,立案庭的工作人員不僅要面對各種各樣的人員,有企業、律師,也有教師、工人、老人等。這些當事人有文明的,也有蠻不講理的,立案庭的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經常要與他們進行説理和勸解,而不是簡單的審核是否符合立案條件這麼簡單。立案庭還為那些不懂法律程序或是不懂得怎麼寫起訴書、不會寫字的當事人提供方便,會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用法院專門的起訴書範本進行填寫。立案庭還有一個信訪接待室,負責法律諮詢、非訴信訪的處理、訴前調處糾紛及日常信訪接待中的解釋、息訪工作。法院信訪工作是密切人民法院與人民羣眾的聯繫的重要橋樑和紐帶,是維護廣大人民羣眾根本利益的重要手段,是維護法律尊嚴和樹立司法權威的重要渠道,是切實保障公民的信訪申訴權利的重要窗口。信訪接待室是很重要的,事情也特別的多,羣眾來信來訪所反映的問題涉及到法院工作的很多方面,是當事人充分行使其訴訟權利的行為,有利於法院的改進和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使當事人得到合法合理的處理。立案庭立案後還要對案件進行分類和開庭排期,通知被告和相關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最後再送到審判庭。可以説立案庭是法院工作的第一關,是法院工作的開始,佔據很重要的位置。

在潛意識裏認為,立案庭的工作十分簡單,因為在立案階段對相關材料都是程序性的審查,不具體涉及實體的問題,只要符合立案的四個條件即可,一個案件就完成了立案工作。但在立案庭實習的這段時間,發現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它是一份同樣需要過硬的業務知識和其它相關知識素養的部門,做好這份工作需要耐心、細心、熱心。立案對於法院工作來説,是很重要的第一步,只有第一步走好,接下來業務庭室具體審理案件就能把握大方向,而且在立案階段把相關的材料審查清楚,能夠大大提高審判效率,把好了第一道關,減輕了訴累,當事人就不需要在後來的程序中走彎路。

在具體工作過程中,我發現除了專業的理論知識,還必須掌握每個案件需要提供一些怎樣的基本證據才能達到立案的條件。例如,離婚糾紛案件,在立案時,需要詢問當事人是第幾次起訴離婚,以查明當事人是否有訴權。在立案階段如果是女方起訴,還需要提供婦檢證明。如果當事人無法提供結婚證原件,就需要當事人到當地民政局調取結婚登記存根作為證明,或經户籍所在地鄉鎮政府社會事務辦公室出具的證明;承包地徵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案件,需要提供當事人所在村組的徵收補償分配方案和相應的分配表。這些知識在理論學習階段我都未曾接觸過,只能在實踐中慢慢積累和摸索,這對於我以後的工作開展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在立案庭工作,怎麼與當事人打交道,做到和諧訴訟,僅僅依靠專業知識是無法達到的。在工作中需要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工作方法。立案庭作為當事人接觸法院、瞭解法院的第一道窗口,展現的是法院的整體形象。每天在立案庭需要接待好幾十位的當事人,面對形形色色的當事人,需要運用自己的智慧來處理好與當事人之間的關係。遇到法律知識有限的當事人,需要思考怎樣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來讓當事人明晰相關的法律知識,有時擔心當事人不明白,就要求當事人把這層意思複述一遍,把相關解釋工作做到位。遇到比較固執的當事人,需要耐心的做出説明解釋,講明其中的利害關係,讓當事人找到合理的救濟途徑。在立案過程中,有時存在當事人不親自來立案,只有訴訟代理人代為立案的情況,這時我們堅持當事人必須到場的工作原則,對於年老體弱者,會綜合相關因素,以電話聯繫的方式核實相關信息,儘量做到萬無一失。對於不理解的當事人,我們需要一一講明當事人到場的必要性以及不到場的法律後果,讓當事人知曉這一利害關係。對屬於弱勢羣體的當事人,我們會建議當事人到法律援助中心尋求司法救濟,讓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到合理及時地保護。

法院立案庭社會實踐報告2

實習目的:為了深入司法實踐工作,瞭解庭審的全過程,體驗司法工作的日常事務,將自己在學校中所學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加深對理論的認識,培養自己的法律思維,為以後好的適應社會,適應所從事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實習地點:開封市中級人民法院

實習單位和部門:開封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二庭

實習過程與體會

XX年2月28日到3月28日我在開封市中級人民法院進行了為期四周的實習,雖説是短短四周的實習但是卻讓我感受頗多。

立案二庭的申述案件比較多所以經常能有了解各種案件的機會,通過工作人員對於當事人申述的案件的解釋,我對民事案件和刑事的審判特點和程序有了一定的瞭解,知道了審理民事案件的關鍵在於化解當事人的矛盾,刑事案件着重體現國家強制力懲罰犯罪是不完全相同的,民事案件最理想的狀態應是讓雙方當事人雙贏同時又符合法律的規定,這一點就對法官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不僅僅是法律方面的紮實功底,更重要的是懂得替當事人着想,儘量減少當事人的訴訟成本,更不能擺官老爺的架子。

為當事人做筆錄是一項比較艱鉅的工作,也是對我的一個考驗。庭長為了鍛鍊我,讓我從最簡單的做起,如欠款欠債,勞務糾紛等,剛上手時很是緊張,害怕跟不上詢問的進度,可是庭長對我很照顧,看我沒記完就會等等我,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完成了我的第一次筆錄,雖然困難點但是還是很欣慰的。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庭後我找到庭長為我指導,我知道了自己的最大的缺點是理論功底欠缺還有就是缺乏鍛鍊。有了這次經驗我也敢於挑重擔了,開始記錄一些各種類型的案件,對於其中的法言法語我不是很瞭解,所以只能課下做功課,瞭解相關的法條,加強自己的理論基礎。這是核心和根本,也是讓當事人心服口服的依據,必須謹慎措辭,有理有據,有法可依。

親自參與了法律文書的送達工作,體會到了送達工作有其一定的缺陷和難度。

立案二庭的信訪大廳那真是一幅活生生的人生百態圖,有哭訴的`,有撒潑的,有站在法院大門口罵街的,有神經質的叨叨不休的,有全完不懂法律卻堅稱自己沒犯法的,有抓住別人一點點小錯非要獅子大開口要價一百多萬的,有把法院看成衙門把法官看成青天大老爺的,也有認為自己是老子法官都是孫子一旦不如他意就揚言要進京上訪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短短几天我看到了也學到了很多以前在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法律之外卻又和法律息息相關的東西。並且完全推翻了我之前的印象,那些法官們脾氣真是太好了,完全不是我之前想的冷酷的樣子。也許不苟言笑的模樣只是因為環境造成的吧。通過這次實習,我明白瞭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對於自己這樣一個尚未真正步入社會的學生來説,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做事要先做人。作為一個實習生,我們不僅只是把領導交給我們的事做好,更要有眼力,有積極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有所收穫。沒人誰會去督促你該怎麼樣做,只能靠自己在細小的工作上積累經驗。無論是跟領導、同事、律師還是當事人接觸,都要端正自己的態度,擺清自己的位置。在這個過程中我還學會了許多法言法語,結實了許多法官律師老師,他們對於我的實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悉心的指導,在指導我理論學習的同時,也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在法院不僅能學到專業知識和做人的道理更讓我知道了人們的法律意識在不斷提高。都説走法律行業業是條不歸路,但我想中國法律界的春天也即將到來,因為人們的法律意識正在不斷增強,中國的法制建設進程也在不斷前進,相信用不了多久中國的法律界就會有更高水平的發展。

問題與不足

當然在實習中我也看到了自身存在很多問題,不僅需要在理論上更加紮實地探索而且還要在實踐中不斷熟練積累經驗。由於理論與實際脱節,更多的是需要我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我想隨着年齡的增長和閲歷的增加我會慢慢成熟起來。同樣,我也發現了法院存在的問題。

送達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定方式,把訴訟文書交給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和有關單位或個人的一種訴訟行為。送達的種類有直接送達難,留置送達,委託送達,郵寄送達,送達訴訟文書是訴訟活動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訴訟的必經程序。訴訟文書的及時送達對保障當事人或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保障訴訟程序的順利進行,保障案件的正確解決,有重要的作用。忽視送達或不按法律規定的方式送達,都會給審判工作造成被動,甚至還可能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和嚴重後果。然而,儘管送達訴訟文書的法定形式較多,但在審判工作中,送達難卻是長期困擾法院正常工作的老大難問題。民事訴訟文書送達難的成因:從現實方面的原因看,造成送達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由於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口的流動性很大,有的當事人藉機規避法律,外出打工經商,長期不歸,杳無音信。

2、有的當事人雖然沒有外出,但法律意識差,有的當事人藉機規避法律,外出打工經商,長期不歸,杳無音信。

3、有的當事人雖然沒有外出,但法律意識差,藐視法律,避而不見。

4、有的是由於當事人的地址提供不詳,或者當事人的地址發生了變化,沒有及時通知法院。

5、在留置送達中,有的基層單位或組織不配合。

6、在委託送達中,有的受委託法院存在地方保護意識,怕得罪當事人,更怕當事人報復。

7、在轉交送達中,某些機關和單位對轉交工作不夠嚴肅認真,拖延時日。

8、公告送達不規範,有的是法官的責任心不強,有的是當事人認為公告費太高,不願登報公告。

9、法院人力物力的緊張,導致送達遲延。

10、交通事故引發的案件,受送達人大都是非本省市的,地處偏遠,客觀上造成送達難等。

11、從立法上看,法律規定的不完善、不具體也是造成送達難的重要原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shehuishijian/2zmw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