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高師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優化論文

高師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優化論文

摘要:陝西省高師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普遍存在課程定位不準、內容欠缺、教育方式單一、評價缺乏有效性等問題,優化陝西省高師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建議從以下方面入手:明確高師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雙重性、建設心理健康教育顯性與隱性課程、建立專門機構與合理的評價機制、加強對班主任和輔導員的培訓。

高師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優化論文

關鍵詞:高師;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優化

一、陝西省高師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現狀

2015年年初,筆者調查了陝西師範大學、延安大學、寶雞文理學院、咸陽師範學院等省內10所高師本科院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情況。另外,筆者於2014年年底對陝西省關中地區的10所中學(初中4所、高中6所)發放600份學生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58份,有效率93%),以瞭解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與中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從調查數據來看,在558名中學生中,約24.73%的學生曾經出現過心理問題,其中僅有34.78%的學生主動尋求教師的幫助,其餘65.22%的學生選擇了家長、同學、朋友或忍受;在48名主動尋求教師幫助的學生中,認為教師幫助有效的學生僅有6.25%,其餘93.75%的學生認為教師沒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相關知識。當然,以上數據僅僅是從中學生的角度獲得,可能並不客觀全面,但也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陝西省有相當數量的中學教師不具備比較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與能力,無法對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有效地指導或幫助。

二、陝西省高師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

可以看出,陝西省所有高師院校都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類課程,這説明高師的管理者在思想上已經普遍認識到該課程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並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使得該課程在定位、課時安排、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內容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呈現出形式化、表面化、隨機化的現象。

(一)課程定位不準

陝西省10所高師院校在學生一年級時都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總學時從十餘節到二十餘節不等,課時非常有限,任課教師普遍反映課時不足,連最基本的理論知識講授都無法完成,更談不上開展相關的活動或訓練。基於其選修課的性質,課程安排往往是合併多個教學班統一在階梯教室上課,學生人數多達一兩百人,上課時間也往往安排在晚上或週末。這樣的教學安排使得學生在思想認識上不會重視該課程,多數學生選修該課程只為打發時間湊個學分。

(二)課程內容欠缺

由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選修課,多數高師院校並不統一徵訂教材,也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任課教師依據自己的經驗、專長或興趣各自備課,相互之間缺少交流,教學質量參差不齊。教學內容主要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很少涉及其他如案例分析、活動訓練等內容。另外,陝西省10所高師院校中僅有兩所院校在學生三年級時開設了有關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類選修課,課時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時更少。

(三)教育方式單一

陝西省10所高師院校在該課程的教學組織形式上方式單一,清一色地使用了教師講授的方式,個別院校偶爾舉辦相關的講座。教師講授、專家講座的方式遠離了大學生的實際生活,忽視了該課程的實踐性、活動性、體驗性和互動性,削弱了該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打擊了大學生學習該課程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不利於陝西省高師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和水平的提高。

(四)課程評價缺乏有效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所具有的實踐性、應用性等特徵決定其考核方式不能像其他課程那樣用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學效果的標準。目前,陝西省高師院校普遍缺乏針對該課程的合理評價機制,考核流於形式。以上問題的存在嚴重損害了陝西省高師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筆者調查中發現,部分高師生甚至不知道自己選修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還有部分高師生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普通心理學”或“教育心理學”混為一談。

三、陝西省高師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優化建議

(一)準確定位高師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明確其雙重性

高師心理健康教育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區別,因為高師生未來將肩負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在維持自身心理健康的同時,還需要他們掌握必要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以提高他們的從業素質。對於高師院校來説,其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具有雙重性:一是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消除高師生心理障礙,提高高師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高師生心理機能,促進高師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心理潛能的開發。這個目標與非師範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一致,應作為高師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標。二是對高師生進行較為系統的青少年心理髮展與教育方面的理論知識教學,培養高師生將來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包括能夠及時發現或辨別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能夠給予問題學生一定的輔導幫助,能夠在學科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等。這個目標是高師心理健康教育區別於非師範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目標。目前,陝西省高師院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認識普遍存在片面性,即重視基本目標忽視特殊目標。高師管理者只有認識到高師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雙重性,才能對高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正確的定位。

(二)科學設置高師心理健康教育顯性課程體系,提高其實效性

1.明確課程性質。2011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要求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設為必修課。鑑於高師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雙重性,筆者認為將其作為如“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一樣的公共必修課納入學校的常規教學體系或教學計劃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才能獲得課時、空間、師資和教學質量等方面的保證。這是高校落實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系統化運作的前提。

2.健全課程內容。陝西省高教管理部門應組織高師院校專業教師編訂高師心理健康教育專門教材,統一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使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高師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應當包括兩個模塊:一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作為必修課開設,內容主要包括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環境適應與人際交往、學習與創造心理、自我意識與健全人格、情緒健康與情緒管理、愛情觀與性愛觀、挫折及危機應對、職業生涯規劃等。計劃課時內完成不了的部分可以通過各種專題講座或報告會等形式補充。二是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可以作為選修課開設,內容應當包括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與基本知識、心理髮展的年齡特徵、常見心理問題的輔導以及典型案例的分析等。

3.合理安排課程開設時間。為一年級的高師生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有助於新生適應以及發現和預防新生的心理問題。在高師生儲備了“普通心理學”、“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知識之後(一般在三年級),開設為時一個學期的“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或選修課,以此保證學習該課程的高師生能夠真正全面而系統地認識青少年心理髮展的特點,真正具備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能力。

4.靈活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門融知識性、實踐性、體驗性、互動性、自助性為一體的實用型課程。陳曉燕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特點要求教學不是“傳授、教導和訓練,而應該是認知、感悟和建構”,傳統的“師授生聽”的教學方法並不適宜。教師應根據課程內容,將講授、案例討論分析、心理影片評析、心理測試、心理拓展訓練、活動體驗等多種教學形式綜合起來靈活運用,讓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伴隨着心理體驗和心靈感悟,以此增強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開發建設高師心理健康教育隱性課程,發揮其滲透性

隱性課程是指學校情境中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具有潛在性、滲透性、深刻性、暗示性和非預期性等特徵。心理健康教育隱性課程是指滲透在校園物質和文化環境中,對學生心理健康起到潛移默化推進作用的諸多因素。

1.充分發揮校園環境對學生心理的暗示性和滲透性,如校園中隨處可見的校訓、校歌,教室裏張貼的名言警句,甚至教學樓的名稱都能彰顯學校的人文精神,這些象徵性符號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積極向上的心態產生着“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2.充分調動高師心理學專業學生積極性,鼓勵他們建立心理學社團、創辦心理健康教育雜誌,由專門教師指導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或訓練,如在每年的5月25日開展以“悦納自我”為主題的團體活動、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衞生日舉辦心理健康節、心理拓展訓練,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或競賽等。

3.積極發掘其他學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如思想品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哲學以及其他一些人文素質類課程;積極發掘各種校園活動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如社會實踐、迎新生、迎新年、運動會等文體活動。

4.通過校園廣播、網絡、校報、板報等多種媒介,向學生宣傳心理健康的意義,介紹維護心理健康的方法。如在校園網中建立心理健康網站,在校報、板報櫥窗中開設心理健康專欄,開通心理健康熱線等。

(四)建立高師心理健康教育專門機構與合理的評價機制,確保其專業性

高師院校應當建立由學校主管領導負責,由學生處、教務處、團委等相關部門參與,由心理學專業教師指導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心理諮詢室。學校應給予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持,包括提供辦公場所和活動經費、配備專業設備,如心理測評系統、放鬆椅、沙盤,以及安排各種相關講座和活動等。心理健康教育類課程的實踐性、操作性、應用性、活動性等特徵要求專門的評價機制,融合理論知識考核、行為觀察、心理測量、案例分析、個人成長分析報告等形式於一體,側重考查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國內還沒有建立起一套科學規範且操作性較強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體系,這也是該課程建設中最為薄弱的環節之一。陝西省高教管理部門應鼓勵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在這個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和大膽探索。

(五)加強對輔導員及班主任的培訓,提升其教育性

輔導員和班主任是大學校園裏與學生距離最近的教師,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訓是非常必要和有意義的。培訓應由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專業教師擔任,培訓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二是心理諮詢的會談技術。前者可以幫助輔導員和班主任甄別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解決學生簡單的心理困擾、利用班會等活動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後者不僅有益於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還有益於學生日常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陳曉燕.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法的思考[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2008(8):86-87.

[2]趙存河.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創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5):103-105.

[3]王蘭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育探索,2012(3):145-146.

[4]慄文敏.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高專師範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2):43-44.

[5]吳菁.課程評價介入:有效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3):132-134.

[6]唐聞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個互補關係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3(3):72-74.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wo0r8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