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析中美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之比較及啟示論文

析中美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之比較及啟示論文

論文摘要:社區學院是美國職業教育的主力軍,本文就我國高職院校與美國社區學院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進行了比較分析,主要探討了兩者在評價主體、對象、內容、方法以及評價結果利用等方面的不同,從而得到啟發借鑑。

析中美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之比較及啟示論文

論文關鍵詞:中國 美國 高職院校 教師教學 質量評價 比較啟示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正式起步,經過了10多年的發展,目前,全國共有高職高專院校1168所,佔普通高校數的61%,在校生近880萬人,佔全日製普通高校本專科在校生數的47%,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職業學院對教師的要求也隨之變得更加嚴格。如聘用“雙師型”教師、技術型教師、科研型教師、兼職教師等。面對這種情況,如果仍然按照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進行評價,就會缺乏科學性、公平性。作為學校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教師評價,它的順利實施對於促進教師的成長以及學校的長遠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而據美國教育部2008年統計,實施高職教育的社區學院已發展到1045所,幾乎遍佈美國各個城市,在校人數佔全美大學生總數的46%。我國的高職院校與美國的社區學院,無論在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還是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國社區學院優秀經驗及成功做法,可促使我國高職院校在教學質量改革發展過程中少走彎路,獲得更快、更好的發展。

一、中美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質評價的差異

(一)評價的組織機構和評價主體

美國社區學院的教育教學質量是政直接進行調控的,國家及各州政府具有依法管理社區學院的權力和利用撥款調動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積極性的權力,同時對社區學院辦教育、授學位也有審批權。聯邦政府可根據各社區學院的辦學質量和專業完善性,對其進行資金投人。因此,美國的各社區學院都力爭提高辦學質量,求得生存;各院校為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估或考核非常重視,並設立教師評估制度,理人員。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也都提出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主體多元化設想,並積極開展實踐。評價主要以教學管理者、專家、同行、教師、學生,間或校企合作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為主體,按照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對課堂教學、實驗實訓教學等方面進行評價,然後根據一定的權重,對原始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歸納分析,最後對所有被測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進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分出等級。實際上,大多數高職教會,完全處於被評價、被解釋和被規定的被動地位。教師評價主體的缺位,使教師喪失瞭解自身教育教學狀況的機會,剝奪了教師發表自己對於評價結果的看法、意見和進行申辯的權利,極易挫傷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評價體系中也缺乏以校企合作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為主體的社會各界對教學進行的建議性評價,缺乏用人企業或單位的生產一線部門對學生在教學中所接受的知識和能力進行的比較性評價。

(二)評價對象

高職教師評價對象是高職院校的教師。從廣義上説,所有從事高職教育教學的人員都在其列,包括專職教師、兼職教師(“雙肩挑”的行政人員—既從事行政工作,也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外聘教師、學生輔導員、心理健康諮詢人員、就業指導人員等。美國社區學院教師分專職與兼職兩種。為了促進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果,社區學院建立教師(包括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教學評價制度。在教學人員結構上,我國高職和國外的高職院校有着一個共同點:兼職教師是高等職業教育師資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各社區學院兼職教師所佔比例從50%到70%不等。為保證社區學院的質量標準,社區學院設置董事會制度,通過多元化主體的'評價,形成多元評價體系,可以有效地保證對兼職教師評價的客觀準確性,從而保證社區學院的教學標準不降低。

目前,我國有些高職院校雖設有督導機構,但主要是針對專任教師,而對於兼職教師、外聘教師、學生輔導員、心理健康諮詢人員、就業指導人員等教學人員,督導機構失去了它的另一半功能,致使這些教學人員的管理處於“放任”狀態。即便這部分人員參加評教,所用的評價標準也是一致的,這必然導致高職教師評價對象的泛化。因為這些人員雖然都肩負着一定的教育、教學和科研的職責,但是其工作的主要任務、職責範圍和崗位要求都存在着較大差異,若用同一評價標準去衡量其工作的優與劣,顯然是不科學的。

(三)評價內容

相對於其他高等院校,美國社區學院教師更加重視教學活動。據2003年全美中學後教育機構教師時間分配的調查數據顯示,專職教師85.1%的時間用於教學,7.6%的時間用於學院管理上,花在科研上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兼職教師比專職教師用於教學的時間要多,為94.1,但他們用於學院日常事務的管理時間卻非常少,僅佔0.4%。可見,在美國社區學院不論是專職教師還是兼職教師,他們的主要活動都是教學。因而,社區學院的教師評價內容實質上就是教師的教學評價。另外,社區學院針對職業技術教育中注重實踐能力培養的特點,一般院校實踐課達全部學時的40%一60%,學生還必須利用假期在社區的相應部門實習。由此,教學評價的內容不僅涉及教師的課程提綱、課堂教學觀察和教學測評,還包括實驗教學、實習教學等實踐性教學環節教學質量的評價。

我國高職現行的教師評價基本上是教學評價,且主要停留在對理論教學的評價上。雖然有很多關於實驗室評估的指標,但是對於實驗實踐教學的評價卻很少有人研究和關注。對於從事高職佔總課時約50%的實踐課程教學的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還未引起重視。

(四)評價方法

美國學校行政人員協會出版的《教育人員的評價》一書,介紹了美國幾種主要的教師評價方法:一是目標管理法,這種評價方法把可觀測的行為目標作為評價和改進工作的依據;二是臨牀督導,指評價人員對教師的評價行為現場觀察、錄、反饋、討論改進教學的措施;三是自我評價;四是同事評價;五是學生評價;六是階段性評價。美國社區學院在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時,深知僅憑管理人員對教師的評價難以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況且單獨使用一種評價方法也難以全面瞭解一名教師並對其作出價值判斷。因此,在評價中社區學院往往會使用多種評價方法並將它們很好地結合起來,使作出的評價更加客觀、全面,也更容易使人信服。

在我國,高職院校對教學質量的評價沒有擺脱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主要侷限於教師的教學效果評價,一般採用學生評教、聽課、學生成績檢查等方式,缺乏科學可行的、符合高職教育特點的質量評價標準和體系,因此,教學質量監控主要侷限於常規性的監督檢查,而對影響教學質量的眾多相關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很少關注。具體説來,教師的評價方法過於單一、在很多情況下僅憑評價人員一時的喜好來決定,至於教師的自我評價、學生評價以及同事評價則經常流於形式,幾乎對教師的評價難以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五)評價目的、評價結果的利用

儘管美國各個社區學院都會根據自身的特點決定本院的教師評價目的,但在設計教師評價目的時,應考慮以下方面:一是對教師的專業和教學水平進行評估;二是為了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三是作為對教師繼續聘用、晉升、終身職、休假年、授予優秀服務獎、終止聘用、紀律處分和除名等的依據。

目前,我國多數高職院校都已認識到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性,建立了較具體的教學評價標準,進行了相應的研究,並且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讓上級領導、教師及學生們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然而部分院校卻為評而評,走走程序、完成任務而已;只重視對教學評價指標和評價內容的研究,而對教學評價過程和結果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種重終結性業績評價、輕過程性業績評價的做法,勢必造成評價目的不清、效果不佳,自然也做不到及時推廣好的、先進的教學經驗而那些有所創新卻有待改進的教學方法也不能得到及時的修正。

二、啟示

毋庸置疑,中美兩國高職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確實存在較大的差別,發展高職教育所採取的措施也不一樣。比較兩國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差異,對我國高職教育,尤其是對高職教育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改革與發展具有積極的啟示意義。

(一)高度重視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一個良好的教學質量評價系統應建立在廣泛的支持和參與的基礎之上,只有通過教學管理者、專家、同行、教師、學生,間或校企合作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在內的多元化評價主體對教學進行多角度考察和評估,才能保證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從美國社區學院經驗看,高職教育教學評價機構都是以政府的信任和支持為運作條件,離開政府的資助與支持就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政府應以發展性評價的觀念來指導評價,實現“以評促建,以評促改”的評價目標,對高職教育進行宏觀監控。政府應將評價機構提供的評價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並根據評價結果對高職院校進行資金投人。這樣,就能促使各高職院校依照評價指標的要求,完善教學管理,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適應社會發展。這既是對國家、學校、受教育者、家庭、地方政府及其他投資者負責,也利於社會對高職教育系統進行監督。

在高職院校內應健全學校教學管理與監督職能部門,發揮其在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中的常規主體作用;發揮專家、同行、學生對教學質量的監控評價作用,高職院校可通過問卷調查、問卷評分對教師作出某些方面的評價或綜合評價;確立與迴歸教師評價主體地位,將被評價變成了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對於教師自身的總結性評價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引進用人單位與社會有關標準,使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更具科學性。

(二)制定多樣化的評價標準,客觀地反映評價對象

良好的評價應當是各種評價因素多向度、多維度的綜合。儘管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別的教師有共通之處,但是把崗位不同、職責要求不同、所教學生人數不同的所有教師,用同一評價標準籠統地混在一塊不加區分地進行評價,顯然是缺乏可比性和科學性的。因此,評價標準應根據具體情況,因人、因時、因課而異,不拘泥於統一模式和標準,這樣才符合教學的實際。應儘可能比較全面客觀地反映評價的對象,還應根據評價對象的不同而有所側重;應針對不同專業、不同課程、不同的師生羣體以及不同的教學環節分別制定相應的多樣化評價標準。如對理論課教師,主要考察其理論水平、業務能力以及學生對其所教課程的理解程度;對於實踐課教師,主要考察教師的實踐能力以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鑑於美國社區學院的經驗,對於佔很大比例的兼職教師,應建立專門監督、評價機制,加強對兼職教師的教學監督,對他們的教學進度、教學效果等進行檢查,把檢查結果作為教師評優的重要指標,並堅決取締不合格的兼職教師,營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的環境。當然,還應建立相應激勵機制,巧妙地運用激勵機制,將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充分結合起來。可以通過評選“優秀教師”的方法,樹立兼職教師模範典型,並給予一定物質獎勵,增強兼職教師的自豪感、榮譽感,讓兼職教師感覺到他們的勞動得到尊重和認可,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三)拓展多元化評價內容,實現全面性的評價

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目標不同,它培養的學生將來大多從事生產、管理、服務等領域的一線操作性工作。這就要求課堂教學既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更需注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儘管各高校教師結構及管理各有特色,但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都應建立在教學各環節的評價上,主要包括以下處於並重關係的幾個方面: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課堂教學環節與課外教學環節;教師教學水平、教學效果與教師綜合素質與能力;教師教和學生學。尤其對於實驗、實訓、上機、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的評價,應提出嚴格的定量、定性的要求,規範實踐教學評價標準,以指導教學實際。

評價內容既應考慮反映靜態的、易於操作、便於量化的教學因素,又應包含各因素互動而生成的動態的、不易操作、難以量化的指標,靜態因素可採用標準化指標,而動態因素則採用模糊性指標在定量評價的基礎上增加定性評語,習用定性與定量、評分與評語相結合方法這樣才能較全面地反映每個教師教學合水平、質量和特點。另外,教師指導學互參加各項競賽獲獎,以教學內容和教馬方法為主的教育教學研究論文發表或彩獎等各類圍繞所從事教學和學生學習刃展的學術活動,也應列人教師教學評召的內容。當然,這些內容有待繼續研究探索。

(四)運用符合高職教學特色的評鉑方法與手段

傳統教學評價經過不斷完善和改進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評價體系。高職嘖校可採用教師自評、同行評教、專家(杖內、校外)評教、學生評教等多種方式,採集數據,設置相關權重對教師的能力進行綜合評價,權重應隨高職院校的發展不晰改進。由於每種評價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伏勢和不足,只有將它們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才能避免單獨使用一種方法得出的結果有失偏頗的情況發生。才能很好的調動各評價主體積極參與學校對教師的工作評價,使學校對教師的評價結果能更全面反映教師的工作狀況。

實踐表明,面對複雜的數據,採用傳統常規的人工方式對教學質量進行客觀、公正、公平、快捷、準確的測評是很難實現的。充分利用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網上評教,以便捷、快速的網絡環境為依託,有計劃、高起點地實現教學質量測評的實時化、網絡化、現代化,客觀、公正、全面地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當然,目前還沒有發現一套能夠涵蓋各個評價內容、評價指標,區分不同層次和類別,能按各項指標權重有效整合評價數據,適合校情,具有自身特色的比較科學的軟件系統。先進、科學的評價理論和評價技術手段以及掌握這些理論和技術手段的相關人員是確保教師評價工作成功的重要因素。這些將是我們迫切需要攻克的又一難題。

(五)及時有效地進行評價結果的反饋與利用

有效的評價反饋信息應具有以下特徵:及時、具激勵性、淺顯易懂、對改善目前的不理想表現有建設性、着眼長遠發展。鑑於此,在進行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時,應努力做到:第一,在做好課堂教學評價工作的基礎上,還應加大評價反饋工作的力度,對評價結果要進行及時有效的反饋及利用。第二,使教師正確認識自己的教學水平,對存在的不足及時採取措施加以補救、修正或改進;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學習能力。第三,將教學過程中進行的過程性業績評價與終結性業績評價結合起來,以過程性業績評價為主,使教學質量評價貫穿教學的全過程,使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的每個階段、每個環節都得到及時的監控和保障。第四,促進教學改革的深人。當前,各高校正在進行的優化課程體系、教師競爭上崗已成為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為此,及時地公佈評價結果,有利於教學改革工作的深人開展。第五,應根據教學評價結果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培訓工作,迅速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rdlre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