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巧用多媒體,提高語文課堂效率論文

巧用多媒體,提高語文課堂效率論文

1.創設情景,營造濃厚的語文氛圍

巧用多媒體,提高語文課堂效率論文

教師在課堂上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否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利用多媒體手段可以創設情境,用絢麗的色彩,迷人的畫面,動聽的聲音,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課文內容中來,從而為課堂教學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以最佳狀態投入學習。如教《桂林山水》這一課,當板書課題,質題後,學生處於渴望瞭解桂林山水具體情景的心理狀態,此時放映“桂林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寫鏡頭,可使學生進入水靜、清、綠,山奇、秀、險的意境中,激發起他們對桂林山水之美景的喜愛和讚美之情,為學生學習文中的詞句埋下了伏筆,提供了鮮明生動的形象。此時,同學們會感到興奮不已,從而激發了同學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2.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電教媒體的最大優點是可以使聲、圖、文並茂,彌補學生難以感知的東西。如《狼牙山五壯士》一課,重點是要讓學生理解五壯士痛殲敵人,英勇跳崖的動作和神態。難點是讓學生體會五壯士偉大的獻身精神以及忠於黨和人民的崇高品質,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在教學第二部分(誘敵上山,痛擊敵人)時,我先讓學生朗讀課文,接着讓學生找出描述五壯士痛殲敵人時的動作和神態的關鍵詞語。體會五壯士仇恨敵人,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然後播放影像資料,活靈活現地再現五壯士英勇殺敵的情景。通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影像的感觀,最後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進一步烘托了五壯士對人民的愛,對敵人的恨。

在教學第五部分(五壯士英勇跳崖)時,由於學生對他們表現出來的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豪邁氣概及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難以理解,尤其是在“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的今天,更突出了生命的可貴和價值。此時播放影像資料:五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峯,眺望着羣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悦。面對敵人,鄙夷輕蔑,高呼口號,英勇跳崖。畫面由此定格,同時也深深地定格在學生的心中:驚天地,泣鬼神,氣壯山河。通過情景再現,激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在彈盡糧絕、無路可走的情況下英勇跳崖是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的表現和唯一選擇。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五壯士深深地愛。

3.直觀形象,便於學生體會課文的意境

語文教材所涉及的地理位置較廣,而小學生在地理知識方面認識較少,知識面窄、不易理解。電教媒體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小學生難以感知的事物和現象,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具體、形象地顯現出來。因此,在介紹地理位置時,運用電教媒體,適時投影,可使學生一目瞭然,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教古詩《泊船瓜洲》,“京口”、“鐘山”、“瓜洲”各在什麼地方?與詩人有什麼關係?這些假如弄不清楚,就會影響學生對詩句的理解。

因此,在學這首古詩之前,我先畫了一條由西向東流的長江,再畫出有關地理位置,用投影的方法放映地理位置圖,使學生清楚地瞭解地理位置,便於體會詩人用詞的準確性,還便於學生理解詩人“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心境。通過運用電教手段,學生很清楚地瞭解了詩歌中的地理位置及其關係,便於學生體會詩的意境果。

4.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已成為一條不成文的規則。因此,課堂教學要儘可能為學生提供展開豐富想象的機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多媒體進入課堂,使教學環境煥然一新。給學生提供創新思維的感性材料和空間,喚起學生的興趣,萌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的思維積極地開展,產生創新的火花。

如在教學《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文,先從電教媒體課件呈現“一把斧頭”、“山清水秀的小村莊”、“黃土坡”等畫面,同時再給予配上砍伐樹木的聲音,問:你們聽到了什麼?想不想看看這村莊變化的過程?這樣一來,學生從枯燥地朗讀課文了解內容,走向生動、具體的情境中來,讓學生提出想了解的問題,集體討論,共同解疑,這無疑也是一種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方式。同學們通過畫面內容認識到小村莊從繁華到毀滅是由於人們亂砍濫伐導致的結果。“一把斧頭”貫串文章的始末,人們可以利用“斧頭”給予生活帶來了方便,與此同時,人們也可以利用“斧頭”破壞環境,最終自食其果——整個小村莊被洪水捲走了。這時,我再讓同學們看看“原來的村莊”的畫面和“洪水捲走後的情景”將兩者進行比較,問:你們説該怎樣去修復這片河坡呢?同學們熱烈地討論起來,七嘴八舌地説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説植樹、有的説築梯田、有的説建房子等等,通過認真思考懂得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從而有利於同學們思維能力的培養。

可見,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關鍵看教師善不善於利用有利因素來激發學生思維,訓練思維的創造性,以達到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5.幫助學生擴大課外閲讀量

憑藉多媒體的優勢,學生在閲讀課外與課內相關的讀物中,既可以為學生理解課文提供廣闊的知識背景,又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課文,由於受時空的限制,與現代小學生的距離太遠,學生學習理解時有不少的困難,這時我們可藉助多媒體預先製作與課文緊密相關的閲讀課件,藉此讓學生了解事件發生的歷史背景,拉進文本內容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正確深入地理解。如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後,我鼓勵學生提出和地球有關的問題,學生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如何對待學生的這些提問,使他們的求知慾越發強烈呢?於是,我在網上搜索一些關於“地球”的資料,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去讀,解決課堂中提出的各個疑難問題,從而揭開地球的神祕面紗。並且從網上選取一些有關地球的優美詩句、散文,讓學生去讀,從而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實踐證明,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多媒體輔助教學功不可沒。學生聽説讀寫的語言實踐活動能力大大增強了,也充分證明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對實施素質教育和語文教學改革起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巧妙運用多媒體教學,把傳統教學與現代教育手段有機結合,就能提高教學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qx0e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