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黑龍江省教育發展的現狀與實現社會現代化的運河路徑論文

黑龍江省教育發展的現狀與實現社會現代化的運河路徑論文

摘要:運河戰略是中國式的溝通工業社會與知識社會的發展戰略。實施運河戰略,人的現代化是先決條件。目前,黑龍江省教育發展不均衡,地區差異較大,將成為制約本地區社會現代化戰略實施的瓶頸。有鑑於此,必須加強對掃盲工作的投入力度;多渠道多方位引導求學方向;進一步提高農村人口的文化教育和生產技能培訓水平;創造條件逐步解決高校分佈不均、制約偏遠地區居民的進一步受教育機會和選擇問題。

黑龍江省教育發展的現狀與實現社會現代化的運河路徑論文

關鍵詞:黑龍江;教育發展;社會現代化;運河戰略

一、人的現代化是實施社會現代化運河路徑的關鍵

社會現代化是現代化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18世紀到21世紀的400年裏,廣義社會現代化進程可分為第一次社會現代化和第二次社會現代化兩大階段[1]:

第一次社會現代化是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特點包括:城市化、福利化、專業化、自動化、技術化、公平性、普及初等義務教育、大眾傳播等。

第二次社會現代化是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的轉變,特點包括:知識化、信息化、城鄉平衡、綠色化、創新化、婦女兒童權益、普及高等教育、終身學習等。

目前我國面臨兩次社會現代化的雙重壓力:一方面需要彌補以城市化和福利化為特點的第一次社會現代化的缺課,另一方面需要追趕發達國家以知識化和信息化為特點的第二次社會現代化的先進水平。瞻望中國實現社會現代化的前景,可以説困境與希望同在,風險與機遇共生。國際經驗表明,欠發達國家走發達國家老路,升級為發達國家的概率只有0.2%~1%。如果不採取跨越式發展戰略,2050年中國成為中等發達社會的概率只有20%。因此,有學者提出實現社會現代化的運河戰略[1],即中國式的社會現代化發展戰略:如果按部就班地先實現第一次社會現代化後再朝向第二次社會現代化邁進,先建設工業社會再走向知識社會,無論無何是追趕不上發達國家的。因此,必須在工業社會和知識社會之間,開闢一條人工運河,沿着這條運河航行,就相當於同時推進兩次現代化,就有可能迎頭趕上發達國家知識社會的先進水平,而不是亦步亦趨,步步落後。其基本思路是:採用綜合社會現代化原理,協調推進兩次社會現代化進程,加速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和知識社會的轉型;2020年完成城市化和普及九年免費義務教育;2030年基本完成社會信息化、普及十二年免費義務教育、消滅絕對貧困、建成和諧高效的新型福利國家;2040年基本普及高等教育、消滅知識和信息鴻溝;2050年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社會現代化;21世紀末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全面實現社會現代化。

縱觀實現社會現代化的運河路徑的每一步戰略目標,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質量是重中之重,而提高國民素質是當務之急。任何社會領域的`任何現代化都離不開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是實現社會現代化的堅實基礎。現代化並非只是“宏大敍事”,它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最早使用現代化概念的美國社會學大師帕森斯就是從個人觀念與行為的角度提出現代化問題的,他的得意門生、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英克爾斯則系統研究了人的現代化問題:“痛徹的教訓使一些人開始意識到,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缺乏一種能賦予這種制度的真實生命的廣泛的現代心理基礎,如果執行和運用着這些現代制度的人,自身還沒有從心理、思想、態度和行為方式上都經歷一個向現代化的轉變,失敗和畸形發展的悲劇結果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現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進的技術工藝,也會在一羣傳統人們的手中變成一堆廢紙”。[2]因此,人的現代化是國家與社會現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並不是現代化過程結束後的產品,而是現代化制度與經濟賴以長期發展並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

二、黑龍江省人口文化素質及教育的現狀剖析①

人的現代化首要一點就是國民文化素質的現代化。國民文化素質是反映人力資源綜合質量的重要指標,隨着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口文化素質不斷提高,但也存在教育發展不均衡,地區差異較大等問題,這種情況若長期存在,必將成為影響和制約我省社會現代化運河戰略實施的瓶頸。在大多數現代國家,教育是促使個體社會流動,獲得較好社會經濟地位和生活機會的重要機制。教育經濟學家認為,教育收益率總是高於非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同時各教育階段的邊際收益隨着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教育的提高而出現穩定的遞增趨勢[3]。因此,要提高人的素質,實現社會現代化,大力發展教育是必然選擇。

(一)我省人口文化素質現狀

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高中、初中和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分別為232.7萬、529.3萬、1 590.4萬和1 046.1萬,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大學、高中和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分別增加了55.7萬、17.3萬和156.4萬,小學人口減少了107萬。全省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和高中在校生分別為54.1萬、14.2萬和94萬,分別比2000年增長了1.7倍、1.4倍和0.7倍,初中畢業生升學率和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分別提高15.7個和2.0個百分點。2005年15歲及以上文盲人口占6.18%,較2000年普查的6.33%文盲率下降0.15個百分點,全國文盲平均下降1.96個百分點,下降幅度低於國家水平,依然是多文盲省份。

(二)我省教育發展現狀與社會現代化運河戰略的實施

1.高校與技工學校在校人數增加較快,成人職業學校適度減少。從學校在校學生數量上來看,2005年高等院校在校生與2000年相比人數增長了2.55倍,成人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職業中學在校生數分別增長了2.3倍和9.3倍,技工類學校人數增長了5.5倍, 2005年高等院校和技工學校招生數比2000年招生和畢業生數量適當減少,這種變化有利於各專業學科的健康協調發展,使整個受教育人口不僅從數量上更從質量上有了明顯的突破,使人才教育向高層次和多元化方向邁進,為社會的現代化轉型奠定了了人才基礎。

2.城鄉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差別依然明顯。2005年在校學生人口中,鄉村受教育程度依然以初級教育為主,高中以上在校生比重依然大大低於城市。從性別構成上來看,城市受高等教育男女人口數比例為0.92:1,而鄉村受教育男女比例則隨受教育層次提高而提高,鄉村受高等教育人口數比例為4:1,比例差距依然較大,鄉村女性人口進一步受教育意識還需加強引導。由此可見,我省農村人口文化素質低,必將阻礙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3.高等文化教育發展地區差異較大。我省受地域等條件制約,教育事業發展不平衡,高校數量及教職員工特別是高級教職員工差異較大,哈爾濱、大慶、牡丹江、齊齊哈爾高校數量佔全省數量的80%,教職工數佔全省87.9%,高級講師(教授、副教授)佔全省90.1%,其他地市的高等文化教育發展相對滯後。

三、進一步提高黑龍江省文化教育水平的幾點建議

1.加強對掃盲工作的投入力度,着重關注女性文盲。2005年黑龍江省文盲比重較2000年下降僅為0.15個百分點,與高等教育成倍增長相對比,初級教育需進一步加強;女性文盲率為8.91%,明顯高於男性的3.50%,性別比例依然較大。在基礎教育已經普及多年的今天,女性掃盲工作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女性的現代化程度是衡量社會進步的重要指針,沒有女性的現代化則不會有社會的全面進步。

2.創造條件逐步解決高校分佈不均,制約偏遠地區居民的進一步受教育機會和選擇的問題。全省65所高校58.41萬在校學生,其中哈爾濱高校數佔55.38%,在校學生佔65.63%,5~6所的城市分別是牡丹江,齊齊哈爾和大慶,其餘各地市只有1~2所高校,因而偏遠地區高等學府求學費用和投資較城市偏高。針對這種情況一方面可增加偏遠地市的高等學府的數量和資金投入、加強對當地政府教育投資的督導力度;另一方面在對獎學金的發放和困難學生補助方面加大力度擴大範圍,對家庭有困難的學生予以幫扶

3.多渠道多方位引導求學方向,促進各方面人才全面健康發展。2005年全省高校應屆畢業生比2000年增長2.18倍,就業壓力凸顯對部分普通中學在校學生產生消極影響,造成學習並不特別突出並且家庭條件一般的學生放棄進一步受教育的情況比較普遍,建議鼓勵並引導在校學生適當關注技工類院校,以一技之長取得就業競爭中的優勢;進一步加大對技工院校和就業方面的指導和正規化管理力度,使這類學生能夠得到更高更適合自己興趣和愛好的專業教育。

4.進一步提高農村人口的文化教育和生產技能培訓的水平。首先應將當地羣眾光懂加減乘除就可以生活,靠天吃天,靠地吃地等陳舊思想徹底摒棄;其次應積極引導羣眾因地制宜地學習,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讓廣大鄉村羣眾針對本地地域特色和本人特長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科和專業,此外當地政府應在教育上加強對基礎設施投入的同時,還應通過加大對教職員工人才資金的投入吸引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投身鄉村教育,以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育理念替代本地落後傳統的教育模式,達到以教育改造思想,從思想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進而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2006中國現代化報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385.

[2] 英克爾斯.人的現代化[M].殷陸君,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3] 鄭杭生,李路路.中國社會發展研究報告——2005走向更加和諧的社會[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7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qwvqe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