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小學教育專科論文

小學教育專科論文

論文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小學教育的專科論文應該怎麼寫?

小學教育專科論文

  小學教育專科論文篇一:

淺談小學教育

摘要:我國對於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的嘗試始於20世紀90年代末,目前尚處在積累經驗階段。因此,如何適應教師教育發展的新要求,構建適應我國國情、具有鮮明特色的小學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成為當前教師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的課題。

“教育愛是小學教師人格的靈魂。”小學教師的教育愛之情感不同於母愛,它是在教育環境、教學實踐中形成發展起來的高級社會性情感,體現着人類特有的一種無私、深沉、持久的理智之情、事業之愛,凝結着教師對教育理想的憧憬、對真善美的追求、對祖國人類未來的奉獻。現代教師發展的理論認為,教師發展不僅是理性的成長,而且還包含着情感的豐富與深化。“教師發展並不僅僅包含技術的維度,如知識與教學技能,而主要是一種道德的和情感的維度。”、從更深的層面上講,對於兒童的愛是基於對兒童個性的尊重和對每個兒童發展可能性的價值認同。

小學教育,重點突出在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是一門典型的育人課程,是對學生實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思品課教學中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課教師應該思考也應解決好的重要問題。教育部新頒佈的《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是指導思品學科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就現行思品教材而言,都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就其中的方法來説,則尚存在欠缺。如果能在這方面有所突破,肯定會對小學生的道德能力發展更具有指導意義。因此,探討小學思品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對於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效性,確是當務之急。現在筆者就小學思品課教學中常用用方法進行分析:

一、感染法

人的情感總是相互感染的。感染法就是教師不但用自己健康美好的情感與言行去感染學生,而且充分挖掘教材,積極促進學生間的交往,使良好的情感相互感染,不斷增強。小學思品教學不能光限於書本和課堂教學,要讓教學產生良好的效果,關鍵在於教學內容能在學生中間產生共鳴。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不能僅僅把他們看成教學灌輸的對象,特別是在豐富多彩的家庭和社會生活中,學生對某些社會事物的看法,往往會對其心理髮展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在思品課的教學中,要打破傳統的課堂灌輸教學,努力着眼於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運用情景和音像設備,以達到教學目的。有位教師在教學《敬禮,五星紅旗》一課時,由於該課的內容是講述20世紀80年代一批身處異國他鄉的少先隊員尊敬國旗,維護國家榮譽的事。為了達到理想的效果,她先讓同學們預習了該課,然後讓他們運用網絡、書籍和蒐集家中音像製品等材料,學生的收穫遠比老師想像的要多。他們在課堂上播放了家裏錄製的奧運健兒領獎時國旗冉冉升起的感人一幕,訴説了瀋陽五星河體育館世界盃預選賽中中國足球提前出線時全場紅旗翻滾和北京申奧成功舉國歡慶的動人場面,甚至唱《歌唱祖國》和《紅旗飄飄》兩首歌曲,從而瞭解了國旗和國家的關係和五星紅旗對我們中國的意義。整堂課中教師僅僅作為一名參與者與學生一同表述,有些內容和錄像場面使教師們激動不已。

二、陶冶法

和諧、愉悦的環境有利於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形成。陶冶法就是努力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如建設良好的班集體、創設優良的校風、設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學生的身心於潛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為了培養學生開朗的性情,陶冶他們的情操,小學教師在思品課教學中應該設法陶冶學生的心靈。一位教師在上課時,先組織學生看了一個小品,內容是某同學因一點小事而生氣,然後讓大家討論:生氣好不好?為什麼?使大家認識到生氣對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沒有好處,經常生氣不但容易得病,而且還會影響到與別人的`關係,老師、家長、同學都不喜歡好生氣的人。在課堂教學之餘,老師積極進行良好班集體的建設,經常組織“班級之最”的評選。凡是在寬容、大度、不斤斤計較等方面有進步的同學,就能得到一個相應的榮譽稱號,並且他的名字還要被寫上“班級之最”光榮榜。這樣,就在班級營造起了一種和睦相處、團結互愛、積極向上的氛圍。久而久之,這個班學生的情感得到了薰陶,自信心得到了增強,學習勁頭更足了,班上因一點小事而相互吵鬧的現象也就基本絕跡了。小學生的心理比較脆弱,而且師生之間的行為方式和人格特質往往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在思品課教學中有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學生在一個和諧快樂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這從某種角度上説就是對小學生情感的一種積極的陶冶。

三、明理法

小學生心理品質的形成是以他們的道德認識為基礎的。所謂明理法,就是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認識,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現象,使他們形成正確的是非觀、美醜觀和榮辱觀,從而培養他們的良好心理品質,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學生的心靈是純潔無瑕的,教師在思品教學過程中,着重點在於通過課程的教學來塑造孩子美好的心靈,培養健康的心理。小學階段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養孩子的重中之重。如在“明禮”教育中,有位老師從《中華成語故事》的錄像帶中挑選《曾子殺豬》的片段在課堂上播放,而後讓學生討論有關“誠信”方面的話題。這樣,學生對《講信用》一課中對做人要“一諾千金”和“言必信,行不正”等有了較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人與人之間,單位與單位,國家與國家之間如果不講誠信會有怎樣的後果。可見,在小學思品課教學中,通過明理方法進行教學,在提高小學生道德認識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

  小學教育專科論文篇二:

淺談小學數學教育

【摘要】小學數學是一個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基礎,關係着學生未來發展的學科,同時也是學生未來深造的有力根基。本文就小學數學教育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 方法

目前小學數學教育模式仍過於傳統,制約了小學教育的創新發展。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只看重書本上所描述的“死”的東西,卻沒有重點培養學生的能力,致使學生往往得到了知識卻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令一個弊端就是,教師僅重視學生智育的發展,卻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在課堂上,教師會將課堂時間安排的很滿,阻礙了學生自我思維發展,學生接受知識十分的被動,同時教師不能夠結合實例來傳授知識,知識似乎是強加在學生的頭腦中的,即使學生儲備了知識,卻失去了自我學習的能力。嚴重阻礙了學生個性化思維能力養成。

作為日常從事課堂教學的教師來講,必須要按照新課標新要求,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着重於智育的發展,同時還要發展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學生全方面的素質能力,讓學生不僅能夠收穫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能夠結合實踐,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為以後深造提供堅實的基礎,我們在具體到實踐的教學活動中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孩子在少年時期,對任何事物都充滿着好奇,具有探索知識的潛質,因此在小學階段,教師必須適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也要改變教學方式,提倡活動式、啟發式教學模式。另外,在教學活動中,要解脱孩子的思維空間,使其能夠運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更多的接觸自然,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的興趣,實現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知識面。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對於學生的未來發展來講具有重大的意義,自主學習能力能夠讓學生自我拓展知識空間,自我學習能力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思考能力的基礎,有助於學生能夠探索出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自學能力的養成能夠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所獲得的東西要比書本上獲得的更為豐富。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研究數學智慧分析數學方法,能夠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學習,去思考。

三、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為了在數學教育中實現我國培養全方面人才的目標,教師要解除傳統觀念的限制,開闢出新的教學之路。在現代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學生在課堂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要從傳統的被動聽講,轉變為主動參與,讓學生成為教學課堂中的“主角”。教師要開闢學生的思維空間,在課堂上要善於引導學生的思維,積極讓學生展開互動,在課堂上對於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要做出正確性的引導式作答,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讓教師明白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弊端,按着我國新課標的標準,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對於一個數學問題的解決,教師要運用多種方法方式予以解決,同時留下伏筆,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維空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留下一定的時間與學生展開互動,提倡學生對課堂上所講述的教學內容進行激烈的討論,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積極學習倡導先進的教學理論,並將先進的教學理論應用到實際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切實的掌握學習方法,要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向學生展現學習過程,顯示學習方法的透明度,使學生在探求新知識的同時,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

四、構建新的評價體系

傳統的“應試教育”中的“考試製度”早已經不適合對當今學生進行很好的評價,構建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是綜合評定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基礎。長久以來,“應試教育”模式嚴重的制約了學生個性化多方面發展,讓學生認為“考試分數”才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唯一標準,統考升學的模式讓教師無法合理的對學生展開真正的素質教育,因此,要培養出個性化多樣化高素質的人才,必須要改變教學活動中的教學評定,即從單一的考試評定方式變成從學生日常學習中多方面多角度入手,以多樣化的指標來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的評定;也要改變單一筆試的考評形式,要實現筆試、口試、面試、操作、解決實際問題等相結合的綜合性考評形式,同時在進行學生中和評價排名時,要將考試分數作為參考內容,要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以及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思維的靈活度等多方面作為評定的主要內容進而提升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育中,要改變現有的教育理念及方式,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標。在實際教學活動展開的過程中,要着重於對學生學習興趣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讓教學課堂成為學生與老師,學生與知識互動交流的平台。同時要積極倡導現代先進的教學理論,讓學生真正的瞭解到小學數學的功能和價值。提倡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拓展學生廣闊的視野,培養學生對社會自然的感知力,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學生能夠自覺主動、靈活的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來,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麗.對小學數學教育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2011(10)

[2]閆東霞.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育[J].學週刊,2010(9)

[3]陳軍.小學數學教育的探析[J].新課程,2010(1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pz9w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