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談數學教學情境創設的有效途徑論文

談數學教學情境創設的有效途徑論文

素質教育是21世紀教育的主題。所謂素質教育,實質是積極創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條件,使受教育者能夠主動而非被動地將人類科學、道德、心理、勞動等文化成果內化為自身的、全面的素質,使身心兩方面的潛能都獲得提高,使發展呈現出一種生動活潑的態勢。數學教育在實施素質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數學課堂存在着嚴重的問題,表現為:教師的權威高於一切,課堂教學氣氛沉悶,缺少活力,學生依賴性過大,自信心不足,不善於發現問題,缺乏創新的能力,厭學情緒明顯。為了能儘快真正實施素質教育,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當務之急需要教師重視發揮課堂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營造氣氛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學習,促進全面發展。

談數學教學情境創設的有效途徑論文

威廉.托爾斯認為,情境指一個人正進行某種行為時所處的社會環境,是人們社會行為產生的條件,它表現為多重刺激模式、事件和對象等。教學情境則是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產生學習行為的一種環境或背景,提供給學生思考空間的智力背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是通過課堂的教學活動,如果教師新輸出的信息能撥動學生的心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學生感到身心愉快,學有所樂,課堂氣氛熱烈,就必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何創造良好的教學效果,是我們教師永恆探討的課題。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的程度。創設教學情境,正是激勵、喚醒和鼓舞的一種教學藝術。在教學活動中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使學生聽其言,入其境,動其情,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以積極愉快的心態和旺盛的精力主動求索,主動學習,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下面試從五個方面探討數學教學中的情境創設的有效途徑及其作用。

一、創設背景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創設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習興趣是學習積極性中最活潑的成分,它是渴望獲得知識而積極參與的意向活動。在興趣的牽引下,一個學生可以將局外人認為枯燥單調的課程學得津津有味,可以堅持不懈、百折不撓地追求目標,並在學習成功後獲得極大的身心愉悦。

在教學中創設背景情境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還體會到看似單調的數字、枯燥的運算、繁雜的數學知識其實有着巨大的應用價值及其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主動要求學習。

例如,在極座標(系)概念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藉助生活實例巧妙地導入。首先,放映利用幾何畫板製作的一個形似蜘蛛網的同心圓,從這一直觀圖形誘導學生説“蜘蛛網”上有一蜘蛛位於同心圓圓心,試問它是如何確定網上的一隻蚊子的“位置”,點擊動畫按扭演示,啟發學生得出結論是“判別方向和距離”。然後,話語一轉,説人類比蜘蛛更聰明,炮兵部隊在炮擊敵方目標時,炮兵指揮官向炮手發出指令“東南方1000米,放”,運用的就是“一個方向和一個距離”來定位。由這個例子,同學們可以知道,在平面上,除了可以用橫座標與縱座標確定位置以外,還可以利用“一個方向和一個距離”來定位,這就是極座標系。

內涵的趣味性是教學知識本身所具有的,數學歸根結底源於社會生活實踐應用於社會生活實踐,學生對數學的迷戀,往往是從興趣開始的,由興趣產生動機,由動機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產生新的興趣和動機。教師在研究教材的時候,應當積極尋找數學知識在客觀物質世界中的實際背景材料,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插入介紹一些問題的起源,介紹與之相關的數學大師等等背景知識,藉助現代教學技術創設形象生動的背景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勵學生探索知識

探索來源於問題,問題提出後,教師就把學生帶到了一個迫切追求結論的情景狀態中,使學生產生明顯的意識傾向和情感共鳴,面對不同的問題情境,學習者須從不同的角度,打破常規,一步步地探索,一次次地突破,從而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了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希爾伯特認為:“數學問題是數學的靈魂。”“平行公理能否證明”這一問題把人們引入非歐幾何的天地,“高次方程有沒有求根公式”這個問題導致了羣論的誕生。我們時時恪守的“啟發式”教學原則,更是主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思考、探索知識的規律,從而產生主動學習的願望。

例:任給平面內5個點,記X為5點間最大距離與最小距離的比,求證:

學生初看此題,無從下手,這時,教師應一步步創設問題,引導學生探索問題解決的方法。

創設問題(1):任給平面內5點的最簡單、最特殊情形是什麼?此時如何證明?

學生能較簡單地證明結論,初嚐了學習成果的喜悦。

創設問題(2):基於這種圖形,這5點的位置還有其他情況嗎?此時如何證明?

創設問題(3):如果這5點正好構成正五邊形,此時又該如何證明?

創設問題(4):若此五邊形不是正五邊形呢?

創設問題(5):可否歸納出一般性結論,從而證明命題?至此,通過一步步地創設問題,解法從無到有,學生在不斷的探索中找到問題解決的策略,同時加強了思維能力的訓練。

對學生的學習啟發,教師抓住問題這個核心,在有限的時間裏創設問題情境,適時適度地提出問題,掀起波瀾,構成一種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主動思考,使課堂成為學生充滿生機的思維領域。

三、創設發現情景,讓學生體會創新發明的成就感

長期以來,中學數學教育就是把教材中現有的知識,特別是一些重要的定理、公式和法則按照“複習學習練習複習”的思路去講授,沒有揭露結論的探索過程,不給學生創設再發現的機會和條件,結果是學生只能機械地接受,只會識記,只會模仿,生硬地套用,墨守陳規,導致了學生思維的懈怠、自信心的下降和學習興趣的鋭減。隨着素質教育的深化,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我們的教學必須為發明作準備或至少給一點發明的嘗試,無論如何,教學不應該壓制學生中的發明萌芽。布魯納認為,無論是學生獨立進行的發現學習,或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發現學習,都可以鍛鍊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智力發展達到最高峯。教師的職責不僅是讓學生掌握‘漁術”,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參與發現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思考,獲得發現“漁術”的能力,讓學生充分享受到創造性數學活動的成功喜悦,培養學生有新發現的成就感。

學生的成就感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關鍵之一。教學實踐表明,教師正確的評價、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績效的肯定起着強化作用,可以激發學生

教材是利用解不等式組的方法或利用列表法來處理的,然而,當不等式左端的一次因式較多時,相應的不等式組就較多,或所列表格較龐大,學生深切地感受到這些解法都很繁,都很希望發現一個簡捷的解法。為了積極保護和澆灌學生渴求優美解法的萌芽,可引導學生去發現,歸納求解此類不等式的簡便方法--序軸標根法。至此,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行發現並證明了一個一般性的公式。這對學生來説無疑是一種可喜的發明和創造,學習成功使他們產生巨大的喜悦和滿足,更能增添對學習的樂趣。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積極創設發現情境,提供給學生支持性的材料,提供給學生自由探索的空間,讓學生在創新發明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我們將會驚詫地發現,學習者不但學習熱情高漲,參與意識增強,而且認知能力也將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習者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親自獲得新知識,逐漸養成了獨立自主的精神,不困囿於原有的理論框架,在超越自我中不斷創新。

四、暗設陷井,製造懸念情境

教學過程中,摒棄包辦代替,適時設置懸念,引導學生探索,能使學生思維迅速處於“憤”、“悱”狀態,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積極主動地學習,可以使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講授分解因式的第一節課平方差公式時,教師

能完成計算任務的。然後放映一段有關的智力搶答錄像,搶答中,主持人語音剛落,就立刻有一個學生搶答説是169和800,其速度之快,簡直是不假思索。目睹這麼快的速度算出結果,就會給學生造成一種懸念,為什麼他能計算得這麼快呢?莫非是天才?這時可板書下列形式讓學生思考:

看出了兩個數的平方差恰好等於這兩數之和乘以這兩數之差。於是學生知道了“天才”速算的其中奧妙,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在好奇心的刺激下,滿懷樂趣地參與挑戰智慧的教學活動,並且不自覺地把教學知識牢牢地記在大腦中。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有時甚為頑固,摸準學生的思維特點,提供錯解,設置懸念,引導學生挖掘錯誤根源,促使學生的思維積極地進行正確與謬誤的辨析和認定,學生在挖掘錯因的同時,也就萌生了正確的解題方法,正確思路才能牢固紮根。

五、創設遷移情境,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

遷移就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之間的影響,有的起積極促進作用,即正遷移,有的是消極的,即負遷移,學生的正遷移量越大,説明學生通過學習所產生的適應新的學習情境或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可以説,凡是有學習的地方就會有遷移,因為孤立的、彼此互不影響的學習是不存在的。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創設正遷移情境,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數學中常用的數形結合法,實際上就是代數知識與幾何知識之間的學習遷移。

例如,A,B,C,D,E五人進行乒乓球單打比賽,現己知A賽4場B賽3場,C賽2場,D賽1場,問E賽幾場?

這是一道邏輯推理題,若採取“硬攻”推算,無疑很困難。這時,我們考慮知識的遷移,把一場乒乓球賽看成一條線段,那麼線段的兩端也就是對手雙方了。因此可以把這道題抽象為一個幾何模型,以平面內任三點不共線的五點作為A,B,C,D,五。貝lj依題意,可畫出圖二的情況,由圖中可知E已賽2場。

一個問題的出現,總有其舊知識基礎,抓住這個基礎,加以延伸、拓展、發揮,使學生耳目一新,又有似曾相識之感,激發探索慾望和學習興趣,這樣,可以起温故而知新,觸類旁通之效,實際上也就是促進了正遷移的實現。

教學是多種因素參與的複雜的動態過程,教師、教材及學生三者共同制約着這個過程。由教師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創設的數學教學情境,引發學生原有的數學認知結構與新的學習內容之間的衝突,使學生在心理產生學習新知的要求。教師把教學當作一門藝術去創造,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用自己的智慧和愛心,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積極愉快地學習,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形成能力,這是實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和目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pv879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