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如何提高初三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論文

如何提高初三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論文

摘 要:中國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佔據了大部分時間,學生只是充當其中的被動接受者,並沒有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新課程改革首次將課堂教學改革提上了改革日程,提倡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轉變傳統的灌輸式課堂教學方式。在此背景下詳細論述如何提高初三語文課堂教學效益。

如何提高初三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論文

關鍵詞:初三語文;課堂教學;效益;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

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學科的學習需要更多的時間,同時語文學科還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語文學科的重要性需要語文教師提高認識意識,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做好學生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一、初三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相較於小學生而言,初中學生的注意力持續的時間更長、對事物的觀察力也更為細緻、邏輯思維能力更強、記憶力也更好。這個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水平的抽象表達事物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還具備一定的求知慾以及強烈的探索欲,根據初三學生本身就具備的這些學習特點,語文教師只要在平常細心觀察,多加以合理引導,就能夠取得不錯的教學成效。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要根據初三學生的身心特點,多花心思設計一些具有創新性的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會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質量也會大大提高。

教學設計包括兩部分,教學導入設計和教學過程設計。在課堂教學導入設計中,教師要注意設計緊緊圍繞學生的注意力,能夠抓住學生注意力的精美導入。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隨着教師的設計步驟進入學習狀態,通過一些教學活動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比如,在學習文言文如《桃花源記》《陳涉世家》《岳陽樓記》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多媒體等將課前蒐集的一些圖片、資料、文集等以幻燈片的形式放給學生看,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續文章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教學過程設計中,同樣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一些教學情境,打破傳統沉悶枯燥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造的影像情境幫助學生獲得感性材料,進而通過教學引導學生最終獲得理性認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使語文教學更加直觀形象化,教師要充分地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深度挖掘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以及縱向思維能力。教師也可以運用一些教學技巧如分角色朗讀課文等方式,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的方式充分揣摩人物形象,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

二、初三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需要教師進行有效提問

學問學問,學習了就得問,通過學與問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同樣的,在教師教學過程中,也需要注意發問的技巧,進行有效提問,適時發問。發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觸發學生的思維。初三年級處於初中和高中之間的過渡階段,對學生來説這一階段的學習非常重要。因此,提高初三學生的語文課堂教學效益,不僅有助於他們參加中考,同時對學生以後升入高中的學習也會有所幫助。因此,教師要注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巧問,即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理解、鞏固知識。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筆者總結了以下幾個有效提問的方法,以供相關教育教學人士參考。

1.有針對性提問,遵循層層深入的原則

教學過程就是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教師的責任就是將教學知識由繁變簡。在進行設置教學問題時,教師要從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入手,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設置難易適中且能夠引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有效理解知識的問題。切忌問題不宜過於簡單也不宜過難。針對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可以分多個問題進行提問,儘量減少問題的難度,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幫助學生有效理解教學知識,達到教學目標。

2.進行啟發性提問

提問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引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素質教育和新課標教學理念也都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認知能力,因此,在提問中初三語文教師要注意多進行啟發性提問。要儘量減少思維信息極少且對理解知識幫助較小的應答式提問或者是過程式提問。

3.要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提問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做任何事情貴在有計劃、有目的.,初三語文教師要在課前備好課,明確整堂語文課一共要設置幾個問題,在哪些環節設計問題,該怎麼發問,需要學生怎麼回答,是獨立思考回答還是小組討論後回答等,這些問題都要在課前進行精心構思,做好準備,教師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

三、初三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需要教師構建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倡導合作學習

1.創設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

民主、平等教學氛圍的創設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高高在上的教學觀念,將自身作為教學的指導者和組織者,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明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都是平等的關係,尊重學生,充分聽取學生的不同意見,鼓勵並提倡學生進行創造性思考,教師要充分融入學生中,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營造親切、平等、民主的學習環境,讓每一位學生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切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益。

2.合作學習

合作是當今時代的主題。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不在於教師講得如何精彩,而在於知識的接收對象——學生學習的程度如何,是否全部掌握知識點,還是懵懵懂懂。因此,語文教師要將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讓學生聽懂上面。在聽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採取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高效課堂學習。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分為兩種,一種是師生合作,一種是生生合作。師生合作這裏不做過多論述,主要論述生生合作。教師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水平將全班學生分為5~7人的學習小組,最好每個小組學生的學習習慣大致相同、學生的性格互補,通過小組之間合作,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到別人身上的優點,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一些重難點知識點、難點問題、習題等都拋給小組,讓小組學生進行討論,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參與積極性,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意識。通過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相互鼓勵以及相互競爭,使得學生獲得了一定的成就感以及歸屬感。在這個過程中小組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還學到了終身學習的能力,體現了語文這門學科的終極學習目標。

初三學生馬上面臨中考,學習壓力等都會比較大,面對這樣的現實,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要注意從創新角度入手,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進行有效提問;要創設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倡導合作學習。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做好引導者,應該從多方面考慮,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利用一些多媒體信息技術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

參考文獻:

[1]許巖。語文課堂教學的倫理透視[J]。青島大學學報,2012(09)。

[2]蔡紅俠。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瀋陽師範大學學報,2012(12)。

[3]陳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12(04)。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opr90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