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關節病型銀屑病分析論文

關節病型銀屑病分析論文

關節病型銀屑病(pa),又稱銀屑病性關節炎,根據流行病學、臨牀、放射學和血清學確認它為一種獨特的關節病[1]。為探討其臨牀特點、治療反應與預後的關係,現將我院近年來收治的26例pa患者和部分隨訪病例的臨牀資料作一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關節病型銀屑病分析論文

一、一般資料

26例均為首次住院患者。其中男19例,女7例,男女之比為2.7∶1。發病年齡15~63歲,平均37.1歲,30~50歲發病者17例,佔65%。均未提及有銀屑病及關節病的家族史。

二、臨牀表現

1.發病方式:皮損先發者21例,從皮損至關節症狀出現的間隔時間不定,<1年者3例,>10年者7例,最長達21年。皮損和關節症狀同時發生(指在1個月內)者3例。關節病先發者2例,間隔時間為1年和10年,都曾被誤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ra)。

2.發生關節症狀時的.皮損表現:皮損病期2個月至25年。皮損加重與關節炎發作相一致者23例,不一致者3例。伴紅皮病表現2例,伴膿皰型表現5例,其中膿皰型、關節病型銀屑病同時存在伴類天皰瘡1例,尋常型、膿皰型、紅皮病型和關節病型銀屑病同時存在2例。伴指和(或)趾甲損害者16例,表現為甲板增厚、縱嵴及點狀凹陷等。

3.關節症狀:關節炎病期4天至20年,>6年者4例。全都表現有受累關節腫痛、活動受限,其中伴肌肉及肌腱在骨起止處壓痛者15例、關節畸形5例、肌肉萎縮2例。以最早受累關節部位分型[2]:遠端指、趾關節炎型12例,脊椎炎型3例,不對稱性少關節炎型10例,ra樣關節炎型1例,未見毀形性關節炎型。關節功能按美國風濕病協會標準分為4級[3],26例中19例為ⅱ級,7例為ⅲ級,4例關節病期>6年者均為ⅲ級。

三、實驗室檢查

類風濕因子(rf)檢查26例全為陰性;白細胞計數>10×109/l者13例;血沉>25mm/1h者17例,其中11例當關節病緩解後減至<20mm/1h,關節病復發時增快,其變化與病情活動一致。

四、放射學表現

共檢查18例。13例見不同程度的骨關節x線變化,但與關節病期無關。均有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大小關節同時受累者4例,無陽性發現者5例。x線攝片雙手相(包括腕關節)8例,見陽性發現者3例,主要表現為關節遠端指骨骨質疏鬆、骨萎縮吸收、關節面邊緣呈蟲蝕樣骨質破壞、關節間隙變窄,伴指關節畸形1例;雙足相7例,見陽性發現者4例,x線變化與指骨改變相同,但以跖趾關節病變尤為明顯,伴畸形1例;雙膝、肘、肩關節相7例,見陽性發現者6例,主要表現為關節附近骨質疏鬆、關節面外緣及肌腱附着處骨質增生;胸椎、腰椎和骶髂關節x線改變表現為與年齡不相符合的骨關節退行性變。與ra不同,本組所見pa關節病變多不對稱,且以關節遠端骨及軟組織改變更為顯著,表現為遠端指、趾骨關節的破壞性及肌腱附着處骨質增生性改變。

五、治療與轉歸

根據病情、過去治療史及治療過程療效反應,多采用綜合治療。主要藥物為雷公藤多甙8片/d、紅黴素1.0g/d、甲氧萘丙酸0.25~0.5g日2次。其中9例於用藥2周後臨牀症狀明顯改善,皮損好轉早於關節病,1個月後減量維持;6例用藥2~3周後關節症狀改善不明顯,加用甲氨喋呤(mtx)10mg/次,每週1次,靜注,均於2~4周後起效;6例院外已服用類固醇激素治療者,1例經雷公藤多甙等治療後於3個月內逐漸減量停服,2例仍需合用潑尼鬆5~10mg/d維持,另3例經與阿維a酯、mtx或雷公藤多甙聯用2個月後才基本控制病情。1例伴紅皮病和2例伴膿皰型皮損者在雷公藤多甙和紅黴素治療無效和1例伴廣泛尋常型皮損者採用阿維a酯1mg*kg-1*d-1治療,3周後皮損明顯好轉,但關節症狀改善不明顯,停服雷公藤多甙,改靜注mtx,1個月後阿維a酯每4周遞減10mg,皮損及關節症狀未見覆發3例,但1例伴紅皮病皮損者病情頑固需加服潑尼鬆20mg/d。1例伴發膿皰型皮損和類天皰瘡的患者採用潑尼鬆、阿維a酯和mtx等治療效果尚好。所有患者均以羊毛脂或去炎鬆霜等外用皮損,同時大多輔以麥飯石水浴、紫外線光療或超短波等物理治療。

20例進行了隨訪觀察,時間3個月至6年。除3例出院時間較短服藥期間未再發作外,餘17例均在半年後再次發作,發作頻度不一。其中3例關節病變及功能惡化,1例出現畸形,其它均較住院時減輕,關節功能ⅰ~ⅱ級。至末次隨訪關節病期>6年者12例,2例病情惡化,1例出現指畸形。

六、討論

pa的診斷要點是有銀屑病的特徵性皮損和客觀的關節病表現,結合實驗室檢查rf陰性[1,2]。但以膿皰為皮損表現合併關節症狀者也可見於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掌跖膿皰病及reiter病等,且銀屑病還可與其它伴關節症狀的疾病並存,尤其是皮損晚發的或先發不典型的輕微侷限性皮損的pa,臨牀上容易漏診、誤診,應加以警惕。本組26例中,曾在院外誤診為ra者5例、風濕性關節炎2例、頸椎病1例。其中6例使用了類固醇激素,當關節症狀緩解後突然停藥引起膿皰型銀屑病和pa併發2例,造成患者極大的身心痛苦和經濟負擔。關於pa的鑑別診斷,早期x線表現無重要診斷價值;我們體會到緩解緩慢的不對稱性關節遠端病變、肌肉與肌腱在骨起止處壓痛、反覆檢查rf陰性及伴有甲病變是pa的特點。對此應詳細詢問病史,全面檢查有無典型銀屑病皮損,並定期追蹤觀察。

ruzicka等[4]指出pa治療困難,即使治療也難以痊癒,關節病變改善緩慢,自行緩解者罕見。然而,本組資料表明絕大多數患者處於病變早期,其關節病變多為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炎症,雖其病變活動與緩解交替進行、遷延不愈,但預後尚好,很少引起嚴重的功能損害;即使發生了侵蝕性關節炎的患者,其放射解剖學的演進與ra相比並不嚴重。winchester等[5]也報道發病8年後僅36%的ra患者能勝任工作,而69%的pa患者仍有工作能力。本組關節病期>6年者4例,關節功能為ⅲ級,1例伴指畸形,治療後關節功能均有改善;至末次隨訪止,關節病期>6年的12例中也僅2例關節病變及功能惡化、1例出現指畸形,均為未及時或不堅持治療者。可見早期、有效地控制關節病發作是預防致殘的重要措施。

在本組26例pa治療中,採用雷公藤多甙片為主的綜合治療,1/3以上患者臨牀症狀得到控制,改善或保持關節功能,還可逐漸取代院外服用的類固醇激素;以小劑量(2~3片/d)長期維持,除感胃部輕度不適外無其它不良反應。

對症狀頑固或發作頻繁者與甲氨喋呤合用或交替使用,既可減少兩藥的不良反應,而且對控制關節症狀和抑制皮損的嚴重複發均有益處。不主張採用皮質類固醇類激素治療關節病型銀屑病,阿維a酯也較適合於伴有嚴重或頑固性皮損,且在經雷公藤多甙、甲氨喋呤治療無效時使用。

參 考 文 獻

1 劉承煌主編. 銀屑病的臨牀和研究.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94.184-196.

2 finzi af, gibelli e. psoriatic arthritis. int j dermatol, 1991,30∶1-7.

3 李世泰, 解毓章, 蔣明. 銀屑病關節炎臨牀和放射學分析. 中華皮膚科雜誌, 1987,20∶151-153.

4 ruzicka t. psoriatic arthritis: new types, new treatments. arch dermatol, 1996,132∶215-219.

5 winchester r. psoriatic arthritis. dermatol clin, 1995,13∶779-79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mjo0l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