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教學反思與教師專業發展論文

教學反思與教師專業發展論文

教師是新課程改革理念的直接應用者,是新型學生髮展的重要引導者。新一輪課程改革能否成功,關鍵是教師的角色必須轉換,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必須有根本性的改變。而教師角色的重新建構的支持源泉就是教師的專業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講,教師專業發展是一種“自我引導”的結果,教師始終是一個持續的學習者,教師有能力對自己的教育行動加以思索、研究、改進,本文擬就教師自我研究、自我改進、自我成長髮展的重要途徑——教學反思談一些認識。

教學反思與教師專業發展論文

一、 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分析

華東師範大學唐玉光博士認為:教師專業發展這一概念,把教學工作視為一種專門職業,把教師視為一個履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專業人員。要成為一個成熟的教育專業人員,須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欲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必須強化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專業發展水平。據此,教師專業發展應該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過程,這是教師自身自省和反思而在專業知識與技能態度上的個人成長或自我實現;另一方面是促使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這時學校或其它部門開展的各種提升專業的學習活動或培訓活動,以期促使教師達到教師專業標準,促進教師得到專業成熟。本文所提“教師專業發展”主要指教師專業成長過程。教師專業發展是一種“動態”發展的過程,教師的態度、價值、信念、知識技能和種種行為表現時刻不斷需要調整、修正、重新審視、評估、接受挑戰和考驗。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判標準應該從以下三方面來考察。第一,從學生角度來考察,以滿足學生需求和提高學生學業水平程度如何作為標準;第二,從教師自身發展來看,視教師專業發展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發展如何作為標準;第三,以教師為其他工作人員、團體或學校所作出的貢獻作為標準。

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教師的主體意識和研究意識。教師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現為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周圍發生的教育現象的反思能力。“應當鼓勵教師把自我反思作為他們專業化的研究態度的組成部分。他們應當成為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學生的優秀的診斷者和觀察者。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真正當之無愧地從事教育這一偉大的事業。”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他還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麼他的發展將大受限制。考爾徳希徳説:“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反思幫助教師把經驗和理論聯結起來,從而更加有效地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沒有反思,教學將只建立在衝動、直覺或常規之上。

二、 教學反思的內容與類型

我們所説的教學反思,是指教師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教學工具和自身方面的問題。教學反思本質上是對教學的一種反審認知活動,它的特殊性就在於它以教師自身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教學反思在教學活動中的功能,是聯結教學活動的過去和未來,即教學反思在意識的對象上,既指向先前的、已存在的事實、經驗和觀念,也指向隨後的、尚不存在的教學活動,因而反思的結果、所獲得的.經驗和教訓本質上是為後續的教學活動服務的,是有利於促進教師成長和發展的。

教學反思作為一種反思性行動,第一層次主要是反思課堂情境中各種技能與技術的有效性;第二層次主要針對課堂實踐中的問題,把教育理論應用於教育實踐,以便作出獨立決策;第三層次主要針對課堂中的道德和倫理問題,反省和檢查有關行動的規範化。依據教學活動的流程和內容,我們可以把教學反思作如下分類:

1、按教學進程,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反思。

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在此階段,教師要對學生的需要和滿足這些需要的目的和目標,以及達到這些目的和目標所需的動機、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等作出反思。教師可以問自己下列問題:需要教給學生哪些關鍵的概念、結論和事實?怎樣深度和範圍的材料對學生是合適的?哪些學生需要特別的關注?哪些活動有助於學生達成目標?如何組織學生和材料,以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氛圍?哪些條件會影響課的效果?

教學中的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具有監控性、同步性,能使教學高質量地進行。具體包括對教學過程中的諸要素、諸行為進行反思。

教學後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並有助於提高教學的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為了作出必要的反思,教師必須決定需要信息的類型,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形成判斷,在整個評價、反饋過程中,教師可以問自己下列問題:這節課是怎樣進行的?是否如我所希望的發生了什麼?怎樣用教和學的理論來解釋我的課?怎樣評價學生是否達到了預定的目標?上課時改變了計劃的哪些內容和方法?為什麼?是否有一些問題一直困擾着我?我怎樣才能找到答案?根據這些問題,教師就可以判斷自己是成功的完成了教學目標,還是需要重新計劃或試一試新的策略。

2、按反思內容,分為對教學觀念、對教學設計、對教學過程、對自身教學行為、對教學反饋的反思。

對教學觀念的反思。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會自覺不自覺的根據自身的教學觀念與理論素養實施教學。而長期以來,教師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主體的自我實踐反思意識和能力的增強,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師應結合系統的理論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較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教學觀念更新要從多角度、多思維來看問題。要學會“從下看上”,即從“學”的角度看問題。關注學生的需要、學生的發展狀況,以及學生髮展的能力和素質。以此為出發點來反思“教”的行為、“教”的目的和“教”的思想。要學會“從高看下”,即從社會發展和國家需要的角度看問題,發現問題的本質所在。還要學會“從前看後”或“從後看前”,對教育而言,尤其要注意“從後看前”,用未來的眼光看待教育改革,來觀察教育現狀,來反思教育問題。

對教學設計的反思。新課程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提出了使學生“在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現有個性的發展”的教育目標。因此,教學設計要考慮因人、因材施教,而不能因教而學;要尊重學生,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要形成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構建師生互動的學習共同體。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的適切性,不斷探求教學目標、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以不斷改進實際的教學過程,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在剛拿到北師大新版初中歷史教材的時候,備課無從下手,感覺學科體系、知識完整性與原教材有很大區別,教學重點、難點很難把握。經過對新教材編寫理念的認識,經過幾堂課的實驗,終於明確了新教材備課:一要緊扣課程標準規定的目標來設計,二要以單元為整體來策劃。如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有關抗爭涉及了太平軍痛打洋槍隊、左宗棠收復新疆、黃海海戰、義和團等,如果孤立看,每件事都寫得不完整,然而從全局看,它體現了全方位、全民族、各階層的抗爭。理解了這一點,才能正確制定教學目標,正確把握重點難點。

對教學過程、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也就是對教學重難點處理、課堂教學時間安排、課堂活動組織、教學是否得心應手、學生思維能力有否提高、教師角色、行為舉止等的反思。例如:八年級上冊學習與探究之三《圖説紅軍長征》,是一堂活動課,我指導學生結合有關圖片和連環畫,通過演課本劇、相聲小段、故事朗誦、歌曲合唱、自由論壇等形式進行活動。學生主體性得到了發揮、課堂氛圍熱烈、合作互動形成高潮,應該説是一堂較成功的實驗課。然而,成功的背後有更多的思考:活動課“表演”的成分是不是有些太多了?在活動課中,學科色彩的濃淡尺度如何把握?該如何評價學生的表現與能力?在活動課中,教師的作用如何體現?教師和學生露臉的比重失衡該如何看待?活動是對學生有益還是加重學生負擔?一學期這種活動搞幾次最有效果等等。

對教學反饋的反思。即對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情感態勢、反應程度、活動水平、回答問題的正確率、作業的完成情況等方面,採取不同途徑收集信息反饋,加以分析研究。

三、教學反思的策略與形式

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具有研究性質。增強反思意識,提高反思能力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要求教師具有反思的人格特徵;其次要求教師具有反思的知識基礎和能力保障;再次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

1、加強理論學習,潛心教育科研。 對行為的反思需要以理論為指導,缺乏理論指導的反思只能是粗淺的反思。只有將實踐中反映出來的問題上升到理論層面加以剖析,尋根問底,使主體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然後再到實踐中去探索,才能使教學能力與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系統的理論學習有利於我們形成一種正確的方法論的同時,也有利於我們確立正確的教育教學理念。未來教師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在認識教育的未來性、生命性和社會性的基礎上,形成新的教育價值觀、教育質量觀和教學觀、師生觀。無疑這些先進的理念對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起着指導作用,而理念的養成往往就是學習與反思的結晶。

教育科研與對日常教學行為反思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首先,對日常教學行為的反思是教育科研的基礎,對日常教學行為反思所累積的研究材料和思想認識是教育科研選題的重要來源。其次,教育科研是對日常教學行為反思的提升。教育科研也對教育行為進行反思,但教育科研對實踐的反思有明確的主題和研究目標,是比較系統和過程比較嚴謹的反思,另外,在教育科研中形成的方法、技術和反思意識有助於提高教師對日常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的能力。

學習教學理論是教師教學反思的知識基礎;參加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學反思水平的能力保障。

2、勤思多記,撰寫反思札記。教師的反思行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持之以恆,貫穿教學活動始終。教學過程中的絲毫火花、點滴感受,都是反思的結果,也是進一步反思的基礎。優秀的“教後感”、反思札記包含着對教學行為進行反思修正的執着情懷和熱切願望。

反思札記可這樣思考:教學目標是否得當?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效果?學生活動組織是否恰當?教師指導幫助是否到位?學生反映是否良好?學習情感、習慣如何?教師臨場應變能力如何?有沒有讓學生搞得措手不及,為什麼?教學手段如何?問題情境是否適切?得意之作與“敗筆”是什麼?站在學生角度和更高要求,今後我該如何調整?等等。

3、聽課觀摩,相互交流。通過觀摩別人的公開課、分析別人的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來反觀自己的教學行為,是教學反思的一條重要途徑。觀摩他人成功的教學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個活生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典範,讓我們感受與學習不盡相同的授課內容、組織形式、教學風格;即使觀摩不很如意的實驗課,也可使我們借鑑教訓,少走彎路。

同時我們更倡導自己力爭上公開課,藉助他人的反思,促成自我發展。大凡上公開課,自我進取意識和成功期待較強烈,鑽研較深刻,反思更迫切;備課時,往往教研組羣策羣力,共同反思推敲,互助合作,羣研究共商討,在綜合反思基礎上形成較優化教學設計。這也是今後教學前反思的參照與藍本。上完課後的交流評課,大家暢所欲言,又一次各種反思的碰撞與交流,使反思達到了更高境界。實踐證明,這種方式是教師個人和羣體發展的良好途徑。

當然,反思還包括寫課後修正教案,觀看自我錄像片段進行全程微格研究等等方式,陷於其推廣的侷限性,本文也就僅此一提。

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在於教育知識的建構運用、教育才能的發現增長和教育智慧的感悟積澱,其重要途徑則是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實施新課程教學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促教師得到專業發展,讓教師價值得到昇華”,這是學生髮展、學校發展、教育發展的前提,也是科教興國、民族復興的希望所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lxdd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