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供需兩側分析論文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供需兩側分析論文

摘要:隨着我國教育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大學畢業生數量連年創紀錄,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日益成為國家和社會關注的熱點,本文從供給和需求兩側來分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然後從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和大學生個人五個方面提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策略。希望為當今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提供一些借鑑。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供需兩側分析論文

關鍵詞:供需兩側;就業;大學生

一、引言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一直是國家和社會的關注熱點,因為它與國家、社會、家庭和大學生自身的發展息息相關。自從高校擴招政策實施以來,大學畢業生數量連年增多,近幾年更是連創紀錄達到七百多萬,讓本來就困難的大學生就業變得更加困難。隨着我國經濟新常態時期的到來,大量企業都面臨着轉型升級,企業轉型升級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人才,而大學生作為最有潛力的人才,能否順利就業,到工作中施展才華,直接關乎着企業轉型升級能否成功。雖然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有很多,但本文利用最本質的供需原理,從大學生供給側和需求側分別分析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根據原因分別從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和大學生自身五個方面提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策略,不僅為研究大學生就業問題提供新的視角,還為實際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提供了一定的借鑑意義。

二、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分析

根據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理論,大學生就業難受其供求關係的影響,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在於高校的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之間的矛盾及不均。當今一些畢業生就業難與其自身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觀也有很大關係,不良三觀、缺乏職業規劃,造成個人期望脱離現實,增加了就業難度。同時畢業生就業難與整體國民經濟對勞動力的需求不足有關,特別是我國產業部門近年來出現了資本替代勞動的傾向。

1.供給側

從教育供給角度看,自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大學畢業生數量一直在連續增長,尤其在1999年開始大規模擴招後,增長速度突飛猛進。雖然高校擴招在一定成都到上拉動了經濟,但是,自2001年到2016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呈逐年下降趨勢,而高校畢業生數量卻呈逐年上升趨勢,導致更多的畢業生加入到就業難的隊伍。今年大學畢業生更是高達700多萬,再次創造了一個新紀錄。不可否認高校擴招直接導致了大學生數量的驟增,必然會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世界上許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都經歷過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階段,伴隨而來的就是高校畢業生就業越來越困難[1-3]。其次,就高等教育供給而言,其問題不僅存在於“量”上,更存在於“質”上。隨着經濟技術的快速發展,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多樣化,高等教育應該以培養複合型人才為最終目標,才能滿足社會需求,提高供給質量,最終緩解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然而由於我國高校深受過去計劃體制的影響,所以在設置上更傾向於專業性和單一性,尤其在開設的一些專業上分得更細、更窄。另一個情況就是,部分高校專業設置缺乏科學論證和充分條件。為了片面追求辦學規模,造成專業重複、毫無特色,甚至導致部分專業飽和。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結構發生了調整和變動,由此產生了對多種專業人才需求的變化。但是高等教育本身具有周期性長和滯後性的特點,人才需求的預測不可能準確無誤,這就造成高校人才培養的專業結構常常難以和社會需求相匹配,專業人才的培養常常滯後於經濟結構的調整,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學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失衡。從個人供給角度看,一方面,隨着我國三十多年來的高等教育改革,招生人數不斷擴大,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化全面走向大眾化。但是畢業生和家長並沒有對多年來教育體制的改變產生認知上的變化。由於上大學後一直被家長灌輸“精英”式定位,相當一部分大學生過分強調自身的價值,卻沒有考慮社會的需要。另一方面,雖然很多大學生認識到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性,但是他們卻沒有對自己進行客觀全面地分析,更沒有結合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社會需要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由於沒有明確的就業目標和方向,這些學生很容易受到文化多樣性和經濟多元化的影響,在擇業過程中片面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擇業目標不清晰,也不長遠,僅僅把就業當成一種謀生的手段,既沒有切實考慮自身的就業能力,也沒有考慮職業發展的前景。另一方面,隨着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大學生畢業,受家庭因素的影響,更多的大學生將就業範圍鎖定在省內城市或者家鄉,人為地縮小了就業面。當他們為了追求所謂的高貴職業,把就業目標鎖定在福利條件好的大企業、經濟條件和社會保障好的大城市或發達地區時,這樣的就業期望值顯然脱離了社會實際。據調查,我國有將近60%的學生認為導致就業難的原因是“自身能力不足”。有關研究表明,學習成績、職業資格證書、英語四六級證書等,對就業的質和量都有明顯影。不可否認就業能力與大學的教育有關,但跟個人的主觀努力程度關係也非常密切。有些學生在大學期間,不合理安排時間,對人生缺少規劃,沒有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2.需求側

從國家角度來看,近年來,隨着GDP增速減緩,經濟新常態的.到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化解過剩產能等,必然會影響部分羣體的就業和收入,我國許多企業正經歷着轉型升級期,尤其是中小企業很可能在轉型升級中滅亡,失去提供就業崗位的機會,而中小企業的發展又是吸納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渠道。據統計,2016年我國中小企業總數已達7400萬家,提供了超過80%的城鎮就業崗。所以中小企業的發展規模與數量將會直接影響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另一方面,我國經濟增長一直靠第二產業帶動,第三產業中能帶動大學生就業的高端服務業發展卻不足。畢業生工作崗位增長速度遠不如大學畢業生增加的速度,在高等教育迅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畢業生供給的增量與存量的規模遠遠超出了城市勞動力市場的可吸納能力,導致嚴重的供需不平衡現象,就業環境必然變得更為緊張。從企業角度看,一些傳統部門由於自身條件有限,很難吸引到大學生,也有許多企業為了節省成本,並不會花高成本來僱傭大學生去做一些簡單的銷售或製造工作。經濟發達地區的經濟活力和生活生平已經達到比較高的水平,與一些經濟落後的西部和農村地區相比,更容易吸引大學生前去就業。但是由於發達地區各項發展逐漸成熟,對員工的需求量一直處於一個穩定的狀態,一些比較熱門的行業對員工的需求甚至已經達到飽和,在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企業對大學生的需求遠遠不足。由於這種現存勞動力市場劃分對大學生就業產生影響較大,所以必然會導致大學生就業相對困難。隨着企業人力發展越來越成熟,其人才成本管理更加精細,企業更加關注招聘“性價比”高的畢業生,很多用人單位在選擇大學生時存在嚴重的實用主義觀念,第一,以學校選人,很多用人單位認為重點學校的學生能力強,所以在招聘過程中,只會關注985或211學校的學生,普通學校的學生數量雖然最大,但是就業最困難。第二,存在嚴重的性別歧視,很多用人單位在考慮到女性員工成本更高,所以在招聘過程中儘量招收男性,使得女大學生在就業競爭中處於明顯的劣勢地位,導致女大學生就業難。第三,非生源地域歧視,很多用人單位為了自身利益的考慮,更傾向於招聘熟悉當地風俗習慣、有一定人脈關係等的本地生源。這種地區保護主義思想,影響了大學生就業的公平性。第四,過分注重經驗。很多用人單位,只顧追求短期利益,並不願意花費時間與金錢去培養剛畢業的大學生成為一名優秀的員工,所以常常將其拒之門外,這也導致了大學生就業難。

三、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策略

大學生就業關乎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的進步與發展,所以,要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不能單單隻靠一個方面,而是需要羣力羣策。

1.國家完善大學生就業政策,規範監管制度

國家應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就業政策,建立規範、協調的就業市場機制,促進人才合理有序的流動,同時,也應該加大對大學生就業的監管力度,規範用人單位的用人制度,為創建良好的就業環境和形成良好的就業觀奠定基礎。國家應構建完善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出台優惠政策,鼓勵、引導大學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幫助他們調整就業心態,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多元化擇業、多渠道就業,切實加強政府對大學生就業的宏觀調控力度。

2.社會營造良好的就業氛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社會環境對一個人的思想觀念起着很關鍵的導向作用,所以要重視社會環境對就業觀的影響。社會各界也應該主動關心大學生就業,充分發揮大眾傳媒的報道、宣傳、教育功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進大學生就業觀,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積極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另外,社會也應當主動為大學生提供就業指導和服務,引導大學生根據現實社會經濟環境和就業形勢,科學確定就業方向和目標,制定符合個人實際的就業標準。同時,企業也應當擔負起社會責任,不要只考慮自己的利益,歧視某些羣體的就業,甚至壓縮工作崗位數量,企業應該儘可能多地為大學生提供公平合理的就業機會,捨得付出時間和金錢去培養人才。

3.學校科學地進行教育改革,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人才

學校應當建立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教育體系,這個體系應當是多樣化的,既能夠適應學生自身的特點,又能夠適應社會對多樣化人才的需要,提高培養人才的質量,是要讓學生接受不同類型的、最適合他們發展需要的教育。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改革:一是嚴格高校擴招審批制度。對於一些要求擴大招生規模的學校和專業,要進行嚴格的審批,防止一些沒有教學能力的學校和專業為了某些利益而進行盲目的擴招。二是要根據實際社會的需求,調整學科佈局和結構,同時,也應該考慮到,育人是一個長線工程,在做學科佈局時,要做長遠打算,決不能僅僅根據眼前的需求考慮教育。大學教育不能僅僅以就業為目標,但大學培養出來的人一定要能就業,要具有更好的職業發展潛力。我們必須考慮大學培養的人才在社會上的就業和未來職業發展。

4.父母以身作則,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言行與觀念對孩子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所以,父母不僅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更要為孩子,提供一個積極樂觀的思想環境,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同時,作為父母,也應當結合社會實際和孩子自身的實際,對孩子提出合理的期望,不要總是盲目和別人家的孩子攀比。最後,父母應幫助孩子分析當前的就業環境,制定合理的職業規劃,儘量為他們儘快順利就業提供科學合理的支持。

5.大學生自身培養核心競爭力,根據實際制定職業生涯規劃

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綜合素質不僅包括為人處世的素質和學習素質,也包括職業素質。從某種程度上説,現在就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綜合素質的競爭。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大學時間,為自己做一個大學規劃,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提前為就業做準備。首先,要學好本專業的知識,對於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來説,專業知識掌握的牢固程度,就能代表一定的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的知識素質。同時,也要樹立職業觀念,不要盲目的去嘗試,要判斷一下是否有利於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否有利於以後的職業發展,再決定是否去做,不然,只會浪費很多時間。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參加社會實踐。我們都可以從中瞭解到作為一名職業人的素質和責任,學到一些為人處世的技巧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也會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這些寶貴的經驗都會成為我們就業時的無形財富,提高我們的就業競爭力。最後,儘量安排一些時間和精力,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良好的興趣愛好,可以為大學生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提供一定的優勢。

四、結論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是一項長期的惠民工程,僅僅從以上五個方面進行解決是遠遠不夠的,它還需要很多方方面面的細節問題,需要全國上下一齊持續地努力,希望本研究可以為國家相關部門、社會、學校、企業以及大學生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提供一些借鑑,從而羣力羣策,早日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實現大學生順利就業。

參考文獻:

[1]陸廣峯.高校大學生就業難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4):57-59.

[2]袁曉夏.當前高校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6,(4):34-36.

[3]吳要武,趙泉.高校擴招與大學畢業生就業[J].經濟研究,2010,13(9):27-28.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jypne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