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行體驗之舉助習慣之行-論文

行體驗之舉助習慣之行-論文

德為立人之本,也是當今社會評價一個人是否成才的重要方面,一個人的良好品德是通過他的行為表現出來的,如何培養一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尤其使一個小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是當今義務教育的重要任務,更是目前學校德育的實質內容。如何讓一名小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成為威海市普陀路小學教師平時思考最多的內容。經過學校同仁平日的品德同研、上課實踐和課後反思,我們普陀路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方面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行體驗之舉助習慣之行-論文

一、營造氛圍,感染學生,明確習慣

一個好的環境氛圍對人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昔日就有“孟母三遷”的典型例子。如果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合他們發展的優良環境,那些個別行為習慣差的學生由於從眾心理的作用自然就會向好的方面發展。因此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就必須注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和學習環境,加強班集體的建設。以優良的整體環境來感染學生,約束自己的言行。於是我們品德組開學第一週便是結合教學內容與班主任攜手為所任教班級營造温馨、和諧的班級氛圍,讓學生愛上班級,明確如何為班級建設添磚加瓦。

如,一年級“新生活開始了”之“班級生活探祕”、二年級“我升入二年級”之“做班級小主人”、三年級“我們的學校”之“學校我的家”、四年級“珍愛生命”之“班級美麗生命”,不同年級通過不同的體驗活動為學生新學期的班級生活導航,也拉開了品德體驗教學的序幕,讓學生愛上思想品德課、喜歡上班級。

當然,班風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還需要我們每位任課老師以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導。

二、校本教材,融合共生,深化習慣

作為教師,我們深知在教學中我們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品生、品社教材特點為圖多字少,可我們教師不能單單侷限於教材中的那幾幅畫。而是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並能聯繫兒童的生活實際,及時將必要的內容補充進去,豐富學生課堂活動的內容,加深學生對道德的認識。

於是,我們的思想品德教學將學校的生態特色與學生的體驗活動有機結合,在全校宣揚“生態文明風”、普及生態文明知識的大背景下,品德課堂也抓住此契機結合課本內容通過不同的體驗活動來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環保和綠色的良好習慣。例如,學校成立“普小影劇院”,品生(品社)老師便依託教材,每月為學生播放一部生態影片,讓學生在觀看大片中享受視覺、聽覺盛宴,觸其心靈深處,增強其環保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其文明行為導航。生態影片賞析和生態課程的開設,為品生課堂的教學增添了雙翼,使得學生從教材單一的知識輸入,向“知識、意識、體驗”三個方面全面發展,從而發揮品德教材與校本課程雙向推進的巨大作用。

三、親身體驗,明確要求,掌握習慣

品德形成目標對於不同年級的學生應該有不同要求,對各年級學生習慣的培養還應該循序漸進,目標的設置應該和學生的實際年齡、理解水平、行為能力相適應,應該讓學生看得到、聽得懂、做得到。在課堂中儘量為學生創設一些可實際操作的活動體驗,讓學生在娛樂中明確行為的要求和養成良好的習慣。

比如,劉曉慧老師在講授一年級“坐立走,有精神”一課中,教師先詢問學生正確的坐姿是什麼樣的?然後出示大鐘的圖片,使學生明確怎樣才是坐如鐘。緊接着教師播放課件要求:“坐如鐘,身子正,腿併攏,腳放平。”並請四個組的小組長走上前來,向大家展示正確的坐姿,其他學生觀察、評價、指正他們的姿勢。全班都明確坐的正確姿勢後,教師順勢請小組長當指導老師培訓本組其他學生,全班都在活動體會中掌握了坐的正確姿勢。這種學生親身體驗的方法,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自己就是本堂課的“主角”。在娛樂、體驗中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就慢慢形成了。

四、情境體驗,激發情感,踐行習慣

品德生活化是孩子喜聞樂見的,於是我們的思想品德教學便投其所好,主張品德教師帶學生走出課堂,切實貼近生活開展教學。如二年級阮清老師在講授“秋天的`收穫”一課時,就帶領學生到生態基地參觀體驗,他們在觀察體驗中知道了秋天的各種豐收果實,並且還了解到其種植過程,體會到糧食來之不易,紛紛表示要愛惜糧食,珍惜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中午就餐時就發現這些孩子真正做到了光盤,家長也反映,孩子回家不但自己不剩飯還要求爸爸、媽媽也不能浪費糧食。

五、創設情境,深化情感,拓展習慣

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首先在小處對學生的行為給予規範和引導,讓學生在細微處成長。此外,對於學生整體行為規範薄弱的環節,我們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階段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地實踐,以此幫助學生強化行為習慣。但是,只做到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教育不僅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應該讓教育高於當下,引領未來更長遠的生活。要幫助學生在真切的生活體驗中潛移默化地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自覺規範自己的行為習慣,更好地學會生活。

習慣養成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許多方法和措施在實踐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但我相信,我們品德教師會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恆,真正讓思想品德教育走向學生的生活,明白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並在點滴行動中養成持久有效的好習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與好習慣相伴終生。

參考文獻:

劉恆理.淺議小學思品課愉快教育[J].湖北教育,1994(04).

標籤: 論文 之舉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jdyme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