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初探小學低年級玩中學課堂教學改革課型論文

初探小學低年級玩中學課堂教學改革課型論文

一本模式提出的背景

初探小學低年級玩中學課堂教學改革課型論文

1.營造民主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敢於超越自我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課堂內能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由思維、自由選擇的機會和空間,以“今天你想學什麼”、“你提出了多少個問題”、“你發現了什麼”等教育思想評判課堂教育質量。所以一定要讓學生敢於獨立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儘可能地培養學生的懷疑和批評精神,這是教育民主的一種反映。應明確告訴學生,一切現有的事物都是不完善的,都有可能改進,一切知識除非經過自己確認,其餘都是可以懷疑的,真理不是絕對的,不應盲從於教師、盲從於書本。

2.創新型教學的課堂氣氛要改變過去那種緊張與沉悶感

不再用諸多規矩束縛學生,給學生充分享受心靈的自由,充分展示自我的環境,做到師生關係融洽。如:課堂上回答問題或提出不同觀點,學生可以舉手説,也可以不舉手就説;可站起來説,也可坐着説;學生可按教師指名説,也可搶答;可以同桌互相商榷,也可小組討論交換意見。民主是推進師生交流的前提,寬鬆自由的課堂環境是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抒發自己情感的關鍵。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在形式上和思想觀念上都要走下講台,以學生的心理對學生,以學生的眼光看學生,不能一味地用成人的觀念、觀點去要求學生,要允許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允許學生嘗試正確與錯誤、允許學生嘗試成功與失敗。

3.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潛能的最大發揮

課改要求教師要“教無定法”,教師的教育應該是一種“活”的教育,課堂教學要提倡“童言無忌”、“思維無禁區”,給學生充分享受自由和展示潛能的空間。徹底摒棄教師過於重視傳授、灌輸知識,僅靠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個教案打天下,學生消極被動學知識的局面。讓學生在新型教學的引導下,任想象弛騁、任感情激盪、任思維縱橫,多種想法湧動、交匯,只有這樣,才能引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才能培養出創造性人才。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構建新型教學模式,走以教師為夥伴、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為主線、以創新為核心、以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改革之路。

二本模式的界定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我們進行恰當的引導,把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與學習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就可以把這種純粹的“玩”轉化為對學習知識的追求。

對“玩”的理解,一般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學生自發的無目的的“玩”,這是學生天生的純粹的玩,但它是有意義“玩”的基礎。二是學生有目的的“玩”,即有意義的“玩”。這是學習中所提倡的“玩”。教師要細心呵護學生與生俱來的無目的的“玩”,更要誘導學生由無目的的“玩”逐步進入到有意義的“玩”。

從學習的`形式上看,兒童的學習可以理解為“實踐活動”和“思維活動”。

通過以上對“玩”和“學”的分析,我們對“玩”與“學”之間的關係可以概括為:“學中玩”提倡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加入“玩”的活動,“玩中學”強調的是一種科學學習的方式——有目的的“玩”。“玩中學”是指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滲透教師設計的學習意圖,把學習隱含在玩耍的過程之中,使玩的過程體現學的意圖,使學的過程體現玩的樂趣,讓兒童輕鬆愉快地感知、體驗,增強有效性。

“玩中學”適合於小學一至二年級課堂教學。

三本模式的教學目標

教學模式的總體目標是“快樂玩耍,玩中學知”。也就是把兒童引進快樂的殿堂,在玩耍中學習知識。

四遵循的基本原則

“玩中學”教學應遵循以下四條基本原則: 1.活動性原則

活動性原則要求教師在進行“玩中學”教學時,要設計一個個學生可以實踐的“玩”的活動。

2.自主性原則

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教師要給學生選擇“玩”的機會,發揮他們的自主性。

3.趣味性原則

教師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特點,選擇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設計活動過程。即教師策劃的活動應具有較強的趣味性,使學生在趣味的活動中邊學邊玩、邊玩邊思。

五本模式的程序結構

1.模式的程序

激情引趣→創設情境→主體活動(玩)→總結評價

2.程序的理解

從教學需要實際出發,針對具體的內容,利用語言、圖象、影視、表演等手段來設置一種情境,激發學生對活動的興趣與熱情,使兒童進入愉快學習的狀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多種形式的玩耍活動,讓學生在玩中盡情享受快樂,學習或鞏固知識,教師對學習結果及參與過程與質量做鼓勵性評價。

3.程序的運用

這裏所指的模式體現“變式”,就是“玩中學”這種教學方法在整個課堂過程中適用於哪個教學環節、幾次運用。

六指導策略

教師蹲下身來,走到孩子們中間,使教師和孩子們成為共同的學習者,即教師是兒童學習的支持者和引導者,也是兒童“玩”的夥伴。首先,作為學生學習的支持者,教師向兒童提供“玩”的情景和材料。其次,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要引導學生產生並維持一定時間的興趣。再次,作為學生學習的策劃者,教師要合理設計“玩”的次數與時機。次數太多,沖淡主要任務,尤其語文教學,會沖淡語文教學的語文味,造成低效率;時機不合適,就使“玩”不能很好地服務於學。最後,作為“玩”的夥伴,教師應合理把握“玩”的度。

“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孩子往往難以把握“玩”的度。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1)控制無意義“玩”的時間;(2)明確有意義“玩”的目的;(3)合理分配“玩”的時間。“玩”和“研討”應有機地進行。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構建新型教學模式,走以教師為夥伴、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為主線、以創新為核心、以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改革之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g3y82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