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關於情緒的心理學論文

關於情緒的心理學論文

情緒與認知不同,它似乎與個體的切身需要和主觀態度聯繫着。從這種聯繫中可以引申出情緒的兩種特殊存在形式,其一為內在狀態或體驗,其二是外顯表情。下面是關於關於情緒的心理學論文,歡迎閲讀。

關於情緒的心理學論文

摘要: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心理疾病也越來越多,就連還未踏上社會尚在學校中的學生也是如此。1996年,全球疾病負擔合作研究發現,抑鬱症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預計到2020年,抑鬱症將躍升至危害人類健康疾病的第二位,佔全球疾病負擔的15%。美國1994年4%的醫療費用於治療抑鬱障礙,高達430億美元。根據統計表明,中國在校學生的抑鬱症比例逐年上升,抑鬱症成為在校學生自殺的首要原因。如何保障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學生產生抑鬱症的原因,從而更有針對性的採取預防措施。

關鍵詞:

學生  情緒  抑鬱症

正文:

一、 在校學生心理疾病發生的情緒基礎

情緒是一個生理、心理、社會諸因素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它們的相互感染是情緒基本屬性起作用的體現。包括:

(一) 情緒的適應性和動機品質決定了存在着正性與負性的根本差異

(二) 情緒的等級結構與情境認知存在着一致性與矛盾

(三) 情緒的檢測功能導致情緒對自身系統的放大或削弱的感染

(四) 神經系統中樞與邊緣自主系統的相互作用導致情緒的不可控制

它們之間的每一次活動均可達到協調而產生正性情緒並有益健康,也可以發生分裂而導致有害的負性情緒而感染健康。

二、 情緒疾病——抑鬱症

(一) 抑鬱的.概念

抑鬱比任何單一負性情緒的體驗更為強烈和持久。抑鬱是一種複雜的複合情緒,主要包含着痛苦,並依據不同情況而合併誘發憤怒、悲傷、憂愁、自罪感、羞愧等情緒。每個人都體驗過抑鬱,但由於過度壓力而情緒低落或絕望,失去興趣而不能勝任正常工作,甚至產生自殺企圖等極端意念和行為,就可能向異常情緒轉化而成為抑鬱症。

(二) 抑鬱症的症狀表現

(1) 精神症狀

1.心情、情緒的障礙

抑鬱在情緒層面上的症狀,即程度較強的憂鬱感等主要表現為:強烈的憂鬱感、悲哀、説不出的不快、空虛、寂寞孤獨、無力、絕望、鬱悶、不安、焦躁等。

2.行為、思維受到限制,精神活動能力降低

處於抑鬱狀態的人,個人活動受到抑制,整個人處於“停滯狀態”,在思維上也會產生障礙,問題的思考找不到突破口,出現“腦筋轉不過彎來”“精力不集中”“什麼都想不起來,記憶力減退”“判斷能力下降,做不出判斷”等現象。

3.自我概念的變化

自我概念,是指人們在對自我認識的基礎上,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即自我評價,並進而通過個體行為加以表現。陷入抑鬱狀態的人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懦弱無能感,失去自信,從而厭惡自己,否定自己,甚至常常產生一些認為自己很壞、很骯髒的想法。

4.思維上的變化

在抑鬱狀態下,在個體眼中,所有事情看起來都變得更悲觀了,考慮事情總往壞的方面想,整個人都處於絕望的情緒支配下,更有甚者,會出現妄想症狀。

(2) 身體症狀

1.睡眠障礙

抑鬱症必定表現出來的症狀之一,就是睡眠障礙,睡眠障礙可分為入睡困難、易於驚醒、無法睡安穩、淺睡等。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驚醒,這常常引起人們心情抑鬱,總讓人覺得“明天又是一個痛苦不安的一天”,促使人們產生自殺的念頭。

2.疲勞感

稍微做點事情或活動就感到疲勞,總覺得全身乏力、痠痛、懶散,給人的感覺就好像生命力和能量即將枯竭似的。

3.疼痛

抑鬱不僅可以摧垮人的精神,還能夠擾亂人體平衡,結果導致植物性神經紊亂,從而使血液輸送出現障礙,最終出現頭部肌肉和神經痛,頭暈目眩,頭皮發麻等症狀。

三、感染在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 家庭對在校學生的感染

任何人都不能選擇自己的家庭,從這個意義上來説,人們只能順其自然地接受家庭的感染,這是家庭感染的強制性,而家庭感染還具有無意識性,因此同一家庭的成員的許多特徵都具有相似性。

(1) 父母文化水平對子女心理健康的感染

在對全國6箇中等城市的550個家庭的研究發現,父母的文化水平與子女的心理異常水平成反比例關係,即父母的文化水平越低,子女的異常程度相對較大,有異常行為的子女多發生在父母為高中文化一下水平家庭。

(2) 問題婚姻對子女心理健康的感染

在所有的家庭因素中,對子女的心理健康感染最大的是問題婚姻,主要包括:父母分居、父母離異、父母再婚和父母衝突。

(3) 家庭關係對子女心理健康的感染

家庭關係主要包括:父母關係、親子關係和三角關係。良好的家庭關係會使子女感到幸福和安全,不良的家庭關係對子女有極大的傷害作用。

(二) 學校對在校學生的感染

學校教育的目的性和系統性,制定了學校教育在培養人、教育人方面起着很關鍵的作用,同時也説明,學校的任何變化都對學生有很大的感染。

(1) 學校環境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感染

學校環境分為外環境和內環境,外環境是指學校以外的社會環境,包括外圍壞境、地區環境和社會環境。內環境是指學校內部結構和佈局。外環境對學生的感染是通過滲透的方式完成的,而內環境則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良好的學校環境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師生交往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感染

師生關係是學校生活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關係,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的感染。它能感染班級羣體的主導氣氛,也感染着學生的情緒和個性。正常和諧的師生關係會使學生形成更多的積極情緒,會使學生形成很多優秀的個性品質。

四、 在校學生抑鬱症的成因——長期性預防的出發點

(一) 客觀環境因素

(1) 家庭因素

有許多研究和臨牀證據支持抑鬱症與兒童時期的家庭狀況有關,特別是兒童遭遇父母的自殺。

(2) 個人認知歪曲

抑鬱症患者與正常人不同之處在於,早期創傷事件使他們具有抑鬱產生的易感性,通過替代性強化和自身標籤作用,他們發展了一些歪曲性思維模式為標誌的認知類型。 (3) 生活事件的作用

生活學習中凡是能造成強大精神壓力、嚴重的精神創傷或不愉快的情感體驗等事件都可能成為導致抑鬱的因素。

(二) 身體因素

(1) 生物因素

有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的親屬的抑鬱症發生率高於一般人羣,可以説具有一定的遺傳性,且在性別上,女性抑鬱症比例要高於男性。

(2) 生化因素

身體內的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異常,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導致抑鬱的產生。

由此可見,引起抑鬱的原因並不是單一的,而是錯綜複雜的。並且,在校學生,他們自身的心理髮育尚不成熟,外界的刺激更容易使他們的情緒產生異常。因此,預防在校學生抑鬱症的產生需要家庭、學校及社會各方面的相互配合。

參考文獻:

1. 王衞紅  主編  《抑鬱症、自殺與危機干預》  重慶出版社  出版  2006.11

2. 張楚廷  母庚才  主編  《學校心理衞生學》  警官教育出版社  出版  1998.08

3. 孟昭蘭  主編  《情緒心理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  2005.03

標籤: 心理學 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9ee07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