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平面設計中佛像圖式再設計分析論文

平面設計中佛像圖式再設計分析論文

摘要:在現代設計飛速發展的今天,對於佛像圖式的運用已經變得極為常見。佛像圖式雖然豐富了平面設計的設計樣式,但是在平面設計中關於佛像圖式的利用基本都離不開佛像本身,忽略了佛像與生活之間的微妙關係。所以,對於佛像圖式的再設計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文章就平面設計中佛像圖式的再設計進行研究和討論,希望日後佛像圖式在平面設計中的利用能夠變得更加富有活力和感染力。

平面設計中佛像圖式再設計分析論文

關鍵詞:佛像圖式;平面設計;再設計

世界各地的佛文化都千姿百態、豐富多彩。我國佛畫的種類也有壁畫、版畫、油畫、國畫、漫畫以及連環畫等等,這些佛畫的造型都來自於傳統佛像。在日本、印度、韓國這些國家的佛畫禪意會更重。各地區佛畫千姿百態的發展也讓現代設計有了更多的創作靈感,關於佛畫的平面設計更是層出不窮。這種融合,其實就是釋迦牟尼所一直倡導的將佛法融入生活。可是對於佛像圖式的利用不應該只停留在表面,而是需要一種更加深刻的再設計,讓現代設計可以變得更加立體。

1佛像圖式的概念

在人腦中已經形成的知識經驗網絡被稱為“圖式”。已經被認識的事物屬性就是社會知覺的一大基礎,可是社會知覺發生的結果或是過程也會受到認知者主觀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包括的就是任職者的情緒、興趣、動機以及經驗。在這裏面,因為個體會有不同的經驗,所以即使是同一個對象,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認知結果,而現代的社會心理學就把這用“圖式”作為解釋這種情況的概念。[1]每個人在社會認知的過程中,對於新出現的事物圖式就會引導我們來進行事物的判斷。我國作為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造像文化舉不勝舉,而在這些造像文化中,佛像無疑是數量最多的一種。其中又以無量佛、強巴佛、釋迦牟尼佛作為代表。還有就是菩薩的造像,也佔有一定的數量,像地藏菩薩、普賢、文殊、觀音等,他們幾乎體現了所有美好的形象,有的親切、有的莊嚴、還有的優美、有的慈祥。這些佛像的“圖式”就是人們情緒的認知和心理的概述。簡單來説,我們對佛像思想的認知程度與感情就是從佛像圖式中表達出來的。

2關於再設計的研究

2.1平面設計的概念

在平面空間內進行相應的設計活動,就是平面設計。在這中間所包含的大體上都是關於元素的佈局以及二維空間的設計,設計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其中有攝影、插畫、版面的編排以及字體的設計。而準備這些的核心因素就是設計師想要通過對畫面的處理來達到其情感以及主題的表達。進入21世紀以來,平面設計出現了新的發展,開始涉及更多的領域,目的就是希望將作品進行更加完美的表達。

2.2進行再設計創作的意義

再次進行設計就是“再設計”,即把事物的一切點綴全部去除,讓事物本身重新回到原點,然後重新地審視,找到一種更為精妙、更為平易近人的方式來進行的設計。從無到有叫做創造,而將熟知的事物進行二次處理更是一種挑戰。原研哉先生就曾經在其《設計中的設計》這本書中講到關於再設計的意義,[2]他説將平常的物品進行設計,那是一種實驗,將熟悉的東西重新審視再進行設計是一種手段,對於設計的實感我們需要進行更新,再設計才是最具共享價值的方法。在我們的生活中,好像一直都將時間過“死”了,這種“死”其實就是一種一成不變的規律。跳出這個圈子,你會發現生活中具有無限的可能。對於設計中的創新,也不一定是要往下走,有時候你還可以往回走,最好能走到起點,看看那時候我們沒有看到的東西,將其找出來,進行設計和修改。優秀的設計從來就是有計劃性、企圖性的,只有把握好事物的本質,將其進行系統的構建,就能呈現出全新的形態。

3在平面設計裏佛像圖式再設計的具體措施

把傳統意義中的佛像圖形與生活中的事物與內容進行設計和規劃,將原有事物進行把握和延伸,形成一種新的圖式語言,就是所謂佛像圖式的再設計。現在有關於佛像圖式的設計有很多,而且數量也是呈上升的趨勢。在進行佛像圖式的再創新時,首先就要遵守三大原則:主題性、創新性、生活性。現代生活的喧囂需要佛家的禪意來進行一個融合,讓設計迴歸寧靜和自然。

3.1製作Q版的圖形

把傳統的佛像圖形進行一個重新地塑造變成Q版圖形,這樣就能將佛像中原有的肅穆與莊重感進行削弱,讓佛像看起來更加具有創意和活力。“開臉手法”就是一種設計上的創新,這樣的圖案更加活潑可愛。佛像象徵的是慈悲、和平、温暖。當然,也有一些“異類”,如彌勒佛。在我們的印象裏,説到佛像圖式就是富有智慧且慈悲的,但是在現代的平面設計中,就可以進行一定的改造和創新。曾經在“第二屆國際佛誕生節創意大賽”中,獲得“菩提獎”的作品,就是一個看起來非常可愛的Q版佛陀,腳踩一朵蓮花,下面是一個地球,設計的主要思想就是希望大家能夠愛護和重視每一個生命。這幅海報在體現了佛學的基礎上又不失創意,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設計作品。

3.2分解再重組

將佛像圖式的元素進行拆分,再進行重新構造,形成一種新的視覺語言,就是所謂的分解再構。貢嘎嘉措就曾經有一幅作品,名叫《DissectedBuddha》,他利用佛像和唐卡中的.各種幾何圖案進行排列拼貼,再加上一些有關於西方的插圖,創作出了這個作品。[3]貢嘎嘉措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人類社會中共存的不同層面,不管是全球化還是環境,抑或者是人權、宗教信仰、女性權利這些都是共存的。貢嘎嘉措想要表達的佛像並不是宗教中的佛,而是藏文化中的一種符號。不僅如此,他還利用他自己獨一無二的視覺語言把貼紙、剪切畫這些東西變成佛像,形成了風格感極強的平面設計作品。

3.3寫意的概括

傳統意義中的佛像結構極其複雜,形式也比較單一,這與現代審美形成了一種背離。利用概括和寫意,將這些佛像進行“二次抽象”,把不具備深刻含義的部分形態加以簡化,能夠提升圖式的傳播速度。例如,在《佛像咖啡館》的標誌設計當中,釋迦牟尼的剪影就是造型中主要的一個概念,這種簡單的構圖很容易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在設計這個logo時,將佛像與濃郁芬芳的咖啡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寫意,體現了二者的融合,更將平面設計中關於佛像圖式的再設計進行了一個創新的加工,生活感顯而易見。

4總結

關於平面設計中對佛像圖式的再設計可以讓作品更加富有生活意味,而這種再設計無疑是相當困難的。因為佛像的圖式早已深入人心,對於佛像的思想更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所以設計者想要將佛像圖式融入平面設計中進行再設計就必須要在保證“接地氣”的同時,還不能丟棄佛家的禪意,不僅如此,作品主題的訴求更是創作的基礎。所以,創作者要在不斷地融入和接納中讓作品水到渠成,並賦有自己的思想與靈魂。

參考文獻:

[1]鄧紅霞.甘肅華夏文明特色旅遊商品設計——敦煌壁畫的形、色、意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設計藝術研究,2015(1):13-17.

[2]侯婷.中國傳統美術色彩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美與時代旬刊,2015(7):123-125.

[3]馬才飛.書法視覺表情——論書法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J].藝術科技,2015(3):298.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8vr09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