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論文:關注生本,預設與生成

論文:關注生本,預設與生成

“以人為本”,這是新課程實施的根本理念。在新課改的課堂上,我們主張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中心,充分肯定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地位,這是教育的理想,也是理想的教育!那麼,在語文閲讀教學中,我們該如何來體現“生本”理念呢?這一問題引起了我的思考……

論文:關注生本,預設與生成

生本化閲讀,這是一種關注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閲讀,是一種建構性的學習,是主動的,個性化的,是融合作與探究於一體的閲讀。它旨在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尊重學生個性的閲讀方法。而這種方法的習得,必須依靠教師在進行閲讀教學時,滲透生本化理念,在課堂上進行生本化閲讀教學。郭思樂教授也指出,在生本的課堂要關注學生生命的動態生成,不能拘泥於自己的教學設計,要讓鮮活的生命煥發勃勃生機。因此,我們需要構建預設與生成的和諧關係,讓課堂在預設與生成中融合出精彩。

一、課堂——為生成而預設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倡導生成的課堂教學不是不要預設,而是改進預設。這種預設更多地關注課堂上學生的精神生活。正如葉瀾所説:“一個真正把人的發展放在關注中心的教學設計,會使師生教學過程創造性的發揮提供時空餘地。”孫雙金老師在預設《老人與海鷗》一課時,預計到學生在理清文章思路之時,可能會想到的幾個關鍵詞——喂、喚、説、別、念,也預計到學生一讀課文後有可能有產生一些不同的意見。正因為如此,教師的預設就順着學生的思路,將課堂暫時交給學生,並又據此作了具體的設計:如有學生提到了相關聯的字,則直接將它板書;如學生所説相差太遠,則在啟發學生作深入思考。對於眼前的難題,孫老師並不急於解決,而是採用循循善誘的方式讓學生不斷地朗讀、體會,直到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文的意思之後再回過頭來,這時學生們就能更準確地用詞了。這樣的多維預設及導向,體現了教師的服務意識,在預設中充分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在課堂中個性化的生命活動,體現真正意義上的以學定教,從而也使課堂精彩紛呈。

二、課堂——搭建教學的生成點

語文課堂怎樣生成?關鍵是把學生當作重要的資源,讓學生在與文本、師生的對話中碰撞出火花,這些是課堂中的生成點。

1、在多元解讀中生成

當代文藝理論區分文本和作品,作家創造出來的只是文本,而經讀者閲讀參與創造而完成的才是作品。由於讀者時代、經歷、經驗、個性的差異,對文本的解讀必須呈現多元化的態勢。

陳金才老師在執教《一面五星紅旗》一文時,由聽寫句子入手,然後讓學生根據這兩句話進行質疑:什麼處境?為什麼愣了一下?為什麼久久凝視?……學生圍着問題激烈地討論着,最後,所有問題的關鍵都集中於那一面五星紅旗,集中於作者在生命垂危之際仍沒有放棄那一面五星紅旗。我原本以為課上到這裏就差不多了,沒想到陳老師又拋出了另一個問題:面對那種絕境,你會換嗎?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學生認為不該換,/soft/因為要熱愛祖國;也有的學生認為該換,因為要珍愛生命。面對這一情況,陳老師巧妙導演了一場“辯論賽”:鼓勵換做法的學生與不換做法的學生進行辯論,最後老師做了價值迴歸的引導。通過辯論,學生獲得了對課文多元化的感悟理解,激活了思維,釋放了情感,昇華了認識,同時也使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達到和諧統一。

2、在學生質疑中生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從根本上説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質疑問難,並把它作為課堂教學展開的依據,引導學生感悟,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相互啟發,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鍊和提高。如《老人與海鷗》教學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師:同學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

生1:課文寫了老人與海鷗什麼事?

生2:為什麼題目是老人與海鷗?

生3:這是怎樣的老人,怎樣的海鷗?

師:讀書啊,抓住課題,就是要多問幾個為什麼?《老人與海鷗》是一個詞組式,現在請你們把它擴展成一個完整的句子:老人與海鷗______________。

生1:朝夕相處

生2:相依相伴

生3:永不分離

生4:親如家人

……

一個問題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一個個有創見的想法不斷迸發,學生閲讀的多元感受,實在令我震驚,課堂成了他們主動探究的天地,而這便是緣於“生成”。

3.在思維拓展中生成

閲讀課堂上教師適當地進行延伸,既達到能有效地利用和整合教學資源,又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為學生在思維拓展中有更生動的、更有效的生成奠定基礎,搭建一個展示的平台。

林樂珍老師在教學《“紅領巾”真好》一課時,當學生讀出小鳥在唱歌,在梳理蓬鬆的羽毛,在捕捉害蟲之後,老師進行了適度的拓展:“小鳥還會幹什麼呢”學生想象的翅膀展開了,有打掃房子的,有打羽毛球的,有捉迷藏的……適度的隨機拓展,體現了語文教學的豐富性。當然,拓展不能離題太遠,這是需要注意的。

4、在創造中生成

阿基米德説過:“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兒童具有創造的天性,假如老師為學生搭建一個舞台,他們的創造潛能可以極大地得到發揮。課堂教學中大量的事實表明,我們往往對學生的創造潛能估計過低。

在張祖慶老師的《看新聞圖片寫作文》課上,學生們圍繞着圖片進行的大膽地想象,大膽地創作,讓一幅幅靜止的畫面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在閆學老師的《願望》課上,學生們先讀滷蛋的願望,然後再想想自己的願望,以“我有一個美好的願望:____________”進行寫作;第二次再讓學生們欣賞圖片組,以“也許有些願望並不能變成現實”再次進行寫作。兩次不同句式的訓練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提升了他們的思維空間。在課堂上,如果我們能抓住時機讓孩子創造,這些地方也就成了課堂的“閃光點”,而學生也能在創造中感受成長的快樂。

教學是不斷生成的,課堂中只有預設與生成共舞,才能演繹出精彩的課堂,一個別有洞天的教學勝境才會出現在我們面前。用葉瀾老師的話説“每一節課都是唯一的、不可重複的、豐富而具體的綜合。” 在生本的理念下,以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凸顯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實現以生為本,實現師生生命在課堂中的真正湧動與成長,這是課堂教學理念對傳統的超越,更是課堂教學理念新的追求!

標籤: 預設 論文 生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7z9g4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