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思考論文

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思考論文

摘要:介紹新中式園林景觀類型和景觀要素,論述新中式園林景觀的設計手法,以期為新中式園林景觀的設計提供新思路。

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思考論文

關鍵詞: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

自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的入侵對我國各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在園林設計領域,歐式建築的景觀設計盛行,大量國外設計被模仿和抄襲,而新中式園林景觀的出現為中國傳統園林的發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因此,研究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概念解讀

新中式園林是一種新興的現代中國園林類型,還沒有十分明確的概念。從具體設計手法出發來定義,既要在設計理念上繼承中國傳統園林造園思想,又要在造景手法上充分運用傳統園林佈局、建築小品、疊石理水、花木配植等方面理論,採用現代的處理手法,應用新技術、材料和工藝,實現傳統與現代、科技和文化的巧妙結合,實現中國現代園林的創新。傳統文化是新中式園林的主要內容並賦予中國魂,而現代元素是景觀表現的形式,也是傳統文化元素在園林中的符號表達,反映了新中式園林的時代氣息。

2新中式園林景觀類型

2.1古典中式園林景觀

古典中式園林景觀是指保留有濃厚的中國古代傳統園林特點的現代園林,講究對傳統的有效合理複製,在遵循傳統設計手法的同時表達出濃厚的古典意味。在整體規劃設計上,因南北方地域人文差異體現為規整大氣的四合院派和婀娜秀雅的江南水鄉派。

2.1.1規整大氣的四合院派通過仿照典型北方建築形成的派系,十分注重對稱性,及以閉合式獨門獨院的模式。以家族為主核,1户1院,同時與鄰院圍繞軸線對稱規則排列,這種典型的傳統皇城格局有助於形成符合大眾心理需求,且保留歷史文化的易居地。

2.1.2婀娜秀雅的江南水鄉派江南地區水流密佈,水是其濃厚的特點。仿照當地傳統建造手法,水佔很大作用,前面是道路,身後就是潺潺流水,建築隨水勢錯落有致地分成大大小小的組團,富意境美。

2.2現代中式園林景觀

與古典不同,現代中式園林採用更新潮的意義去詮釋中國文化,更加靈活多變與時尚開放。整體規劃更偏重西式中用,其豐富多彩的`構景和更現代化的材料在突破中國傳統造景手法的同時,也進行轉化與修飾,能夠體現中國傳統的只是簡單的符號,注重在感情和意念上的模仿,外在形式突破為後現代,即使外表無太多傳統的形象,仍能表達傳統的意味。

3新中式園林景觀要素

3.1建築

新中式園林中的建築,在進行園林建築設計時多賦以復古元素。這樣的中式建築一般出現在大的景觀庭院規劃或總體建築佈局中,同時還特別注重建築的細部裝飾和植物植栽等,這是其主要特點,也是中式韻味的所在。如採用筒瓦來裝飾屋脊以顯古樸;再如山牆、影壁以及遊廊、別墅的中庭等,都是中式建築裏常見的符號。此外,建築還要注重佈局主次分明、色彩搭配有中國韻味、裝飾紋理多樣等特色。

3.2山水環境

中國園林講求模擬自然的山水環境,營造富有靈性的山水環境也是新中式園林的一大原則。新中式園林中的山石一般以簡潔的造型出現,更能與新中式風格的景觀空間融為一體。在現代造園理念的影響下,新中式園林形成一種抽象的山水環境。

3.3植物

新中式園林中的植物景觀不同於一般的現代園林,選材時多用中國傳統植物種類而少用外來種;傳統園林植物被賦予許多寓意,如松柏多代表堅貞、傲骨的品質,竹則寓意堅挺、有氣節的品格等。寓意豐富的植物素材,為營造文化內涵深厚的中式園林起到良好的烘托作用。受西方理念影響,新中式園林植物配置常採用自然形植物和修剪形植物結合的手法,以國槐綠為基調,運用富有傳統文化內涵的植物素材,使景觀富有文化氛圍.

3.4景觀色彩

3.4.1中國紅和琉璃黃紅色調是熱情歡樂的,讓人聯想到如結婚節日慶典之類的喜事。如過年時掛燈籠、帖春聯窗花;結婚時帖喜字、蓋紅蓋頭等,以紅色表達美好祝福。而黃色調則是權利的象徵,巍巍京城,金光閃閃;龍袍披身,皇權至上;金鑾殿上,百官朝拜。

3.4.2象牙白和黑色白色是簡練純粹的,給人乾淨的視覺感受。白色的石材如大理石、雨花石等,做成欄杆、鋪地等;黑色則常用於園路鋪裝、景觀小品、亭子等,以渲染出內斂沉穩的氛圍。

3.4.3國槐綠色國槐綠也是中國色的代表之一,在新中式園林景觀中,主要以綠色作為主色進行鋪墊,同時也會用開花植物進行細部點綴,給人清新放鬆的感受。

3.4.4木原色與灰色木原色是天然木材的木色,質樸典雅,是人們在現代鋼鐵森林中渴望見到不經雕琢的自然之色;灰色是中國的山水潑墨畫,與天地渾然一體,淡而悠遠。

3.5傳統符號

正如古典園林中常採用隱喻和象徵的手法來反應傳統文化,營建園林意境,新中式園林中也常採用抽象演化的手法塑造景觀符號來表達傳統文化內涵。

3.5.1傳統的寶相植物自魏晉以來西域人將佛的概念傳入中國後,便結緣中國園林,其裝潢修飾的特色花樣也逐漸融入到中國園林中。因此,景觀設計用到這些植物時,一般都是象徵富貴、吉祥、平安之意。

3.5.2傳統的吉祥物園林中的吉樣圖案多出現在門雕和窗雕上,如龍、鳳、龜、麒麟、貔貅、雙魚、蝙蝠等,如蝙蝠形狀圖案常寓意祈福,應用到鋪地的花紋與樣式上等。

3.5.3富於民族特色的圖案中國傳統元素中圖案的應用包羅萬象,如動植物、花鳥、神獸和人類創造的文字或圖案等,常用生肖、祥雲、中國結、福祿壽禧、陰陽五行等。圖案元素多以雕刻形式表現,或與傳統燈飾小品結合出現。

4新中式園林設計手法

4.1空間佈局

園林的景觀效果好壞取決於空間佈局恰當與否,看重景觀之間的重組、配合與協調。

4.1.1連續的空間序列園林的空間序列可以歸納為:開始部分-引導部分-高潮部分-尾聲部分,靠合理組織遊覽路線形成。同時,園林的佈置和構造也會隨遊覽路線的組織而更迭。隨着園林規模由小到大,其觀賞路線必然由簡單到複雜。

4.1.2巧妙的空間變換空間變換的方法很多,可通過換用不同材料的鋪裝或改變鋪裝樣式來表現空間的分割,達到在心理上提示遊人已進入另一個空間,含蓄而富有藝術性,同時豐富了景觀效果。

4.1.3看與被看的關係兩詞僅順序顛倒,而含義卻完然不同。被欣賞的事物即可稱景觀,而欣賞的動作就是觀景。景點與景點間要有良好的過渡空間,空間通透性要好,不能只是營造一個個封閉的空間而無良好視角觀賞。

4.2構景手法

中國傳統園林充分運用多種構景手法營造出藏而不露、意境深遠的園林景觀,其精髓還是在於巧妙地分隔與組合園林空間。

4.2.1借景在造景時,根據取景的需要將視線所及範圍的美景引入園內,使在園內可賞園外之景,以豐富景緻。借景時可遠借、鄰借、仰借、俯借、因時因地而借等。此外,聲景也可借入園中。由此可見,借景能豐富園林可觀之景,擴大園林有限的空間,達到以小見大、咫尺山林的藝術效果。

4.2.2隔景與障景這兩種造景手法造就了中國園林藏而不露、一步一景的景觀效果,通過在景物與觀賞者間設置實體或虛幻屏障來實現。障景,常放於大門口,欲進園須繞之而見園景,這便先增強了人們的好奇心。而障景自身也具美感,人們被障景吸引的同時也會幻想園內有何美景,更加劇了神祕感;隔景,分實隔與虛隔,可以將園林空間進行有效劃分,建築實體多為實隔,水池或湖面則多為虛隔。

4.2.3漏景與框景漏景常指通過漏窗、隔扇、柵欄等虛隔之物來賞景的造景手法,採用若隱若現的形式引起遊人想要一探究竟的興趣。因而漏景體現的是朦朧隱約之美;框景則通過佈置類似畫框樣式的景觀結構,使觀賞者可從某角度透過畫框來賞景,在欣賞實景圖畫時產生奇妙感。除以上幾種方式外,還有影景、色景等數十種構景手法。

4.3疊石理水

4.3.1山水關係園林中山水相依相存,密不可分,山與水的佈局形成不同風格類型的園林景觀。有些偏重水的成型,有些偏重山的塑造,而有山無水、有水無山的園林形式均不可取,即“山水相得,優於全山全水”。

4.3.2疊山“山無定形,而有定理”。疊石成景,須要使成景之型與山的自然之形相近,即要模擬自然界的真山形,使假山具真山意味。成景類型有峯、嶺、洞、懸崖、峭壁等。最後則要注意賓主分明、層次深遠、呼應顧盼、起伏曲折、疏密虛實、輕重四凸。

4.3.3理水理水主要分為自然式水景和規整式水景的處理。在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水具有組織遊覽、豐富空間、增添景觀效果的作用。(1)遊覽導向功能,各景點把不同的形狀、大小的水體連接起來形成統一整體,遊人就可沿着水系流動方向進行遊覽;(2)水體還能使景觀更富於變幻,採用分景、隔景手法分隔水體,形成許多大小各異的水面空間,增加空間層次感,使整個園林因多個水面的存在而更具有連續性和節奏感,增添審美意趣。(3)水體還能改善局部小環境,增加濕度,調節氣温,所以夏天天氣炎熱時濱水空間更加舒適。

4.4花木配置

新中式園林中的植物景觀不同於傳統園林,與西方園林也有所差別。首先,整體風格上新中式園林中使用的植物有明快的空間感,與古典園林有明顯差異;其次,植物層次結構上新中式園林拋棄古典園林複雜的植物層次結構,選擇自然式植物或者修剪整齊的規則式植物造型劃分空間,通常是喬、灌、草、地被結合的配置形式;在植物選擇上,西方園林通常較重視植物的顏色搭配和造型修剪,而新中式園林主要以自然式植物為主,點綴修剪形植物;而植物色彩以國槐綠為主,再配以其他花色,總體上傳承了較濃厚的古典氛圍。

5結語

中國園林是世界園林之母,作為景觀設計師,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園林文化是我們的使命和任務,望本文能為傳統園林的發展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

[1]郭嵐.新中式居住區空間景觀設計的研究[D].長沙:湖南師範大學,2010.

[2]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6.

[3]李斌.江南水鄉民居建築文化的迴歸[J].藝術教育,2010,(11):158.

[4]朱利軍.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手法探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標籤: 中式 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70e3q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