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傲慢與偏見》中的戲劇性特色論文

《傲慢與偏見》中的戲劇性特色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從情節結構、人物塑造、舞台場景、敍事角度四個方面對簡·奧斯丁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剖析該作品神奇的戲劇性特色。

論文關鍵詞:小説《傲慢與偏見》戲劇性特色四個方面

小説《傲慢與偏見》是英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簡·奧斯丁(JaneAusten)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通過對婚姻問題的描寫,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奧斯丁因為長期居住在封建保守勢力較強的農村,生活圈子十分狹窄,所以她的小説的取材範圍較小,她常把故事的背景放在有三四家大户的鄉鎮上。但在她熟悉的範圍之內,她寫得非常精確細緻,後人常以她自稱其作品為“三寸牙雕”來評價她的作品,可見其觀察之敏鋭,筆觸之細膩。我認為除了其作品的細緻之外,奧斯丁的偉大之處還在於她的絕妙的戲劇力量。本文嘗試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來分析該作品的戲劇性特色。

1.情節結構

《傲慢與偏見》的故事講的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某鄉鎮上某鄉紳家的幾個女兒的戀愛和結婚。主線是二女兒伊麗莎白因少年紳士達西的傲慢,對他產生很深的偏見,後來又消除了偏見,和他相愛,成為眷屬。小説以伊麗莎白的行動為敍述中心來展開情節,與此成網狀的輔助情節線形成平行對照:吉英與彬格萊的相愛與結婚,柯林斯的求婚與夏綠蒂的聯姻,伊麗莎白與韋翰的那段短暫的感情糾葛,以及韋翰與麗迪雅的私奔及至最終結合,甚至班納特先生與太太的婚姻狀況都無不與主要情節發生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們或以自身的單薄、蒼白豐富反襯了“達伊”主線,或以內在的聯繫催化了“達伊”主線的進展。這些“插曲”都處在相對固定的空間中的直線時間延伸過程中的某一點。而主要情節的縱向發展無疑也是小説戲劇特徵的一個方面。所以《傲慢與偏見》也像戲劇那樣,有一個嚴密的佈局,既沒有不必要的人物,又沒有不必要的情節,整個故事的發展都是環環相扣的。

小説第一章開始便有這樣一段非常有趣的開場白:“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位舉世公認的真理。這樣的單身漢,每逢新搬到一個地方,四鄰八舍雖然完全不瞭解他的性情如何,……因此人們總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個女兒理所應得的一筆財產。”隨着這句“畫外音”剛剛落地,故事的帷幕徐徐拉開,班納特先生和太太的一段對話把我們帶入一個喜劇世界。以班納特太太處心積慮地嫁出五個女兒開始,整個故事情節圍繞着女兒們的婚事而起落曲折地展開。全文開頭所埋下的這個“結”成為情節的發生、展開、推向高潮和最終結局的動力。小説的高潮點就在達西向伊麗莎白求婚受挫後所寫的辯白信那一刻,它標誌了男女主人公相向轉化的開始。至此,以往的一切都隨着這個高潮發展,繼後的又朝着這個結局歸宿。達西和伊麗莎白最後結合了,一度破壞了的平衡重新恢復了,“戲”也趨於結局。“這種出乎自然與合乎發展的邏輯性,是戲劇小説情節的真正鮮明的特徵”。

小説中的戲劇性“懸念”敍述使得整個故事如一幕幕的戲劇展開,卻毫無現實中的單調與乏味。小説一開始,彬格萊先生租下了尼日裴花園,攜同其姐妹和朋友達西來到班納特一家所在地浪博恩。彬格萊顯然愛上了吉英,大家心裏喚起了希望。但因班納特太太操之過急,言談失體,反而嚇退了彬格萊,班納特一家的第一次希望破滅了;接着,班納特的表侄柯林斯牧師因要繼承班家財產,為了對其一家予以補償,向伊麗莎白求婚,遭到拒絕後,轉而向鄰村的盧卡斯小姐求婚。至此,班納特太太的全部希望統統落空,又形成了戲劇懸念。正當班納特一家嫁女前景十分黯淡時,傲慢的貴族青年達西情不自禁向伊麗莎白吐露真情,正式求婚,伊麗莎白出於偏見,毫不客氣地拒絕了他,事情似乎到了絕境。然而正是達西向伊麗莎白求婚一事,將伊麗莎白對達西的誤會與偏見全部暴露出來,為他們之間消除誤會,終於和好,以及彬格萊與吉英的最終結合等一系列事件鋪平了道路,促成了皆大歡喜的結局。我們可以看到小説以班納特太太急於嫁女開始,以成功嫁出三個女兒告終,這一結局正與小説那句精彩的開場白遙相呼應,從結構上可謂天衣無縫。最後一章,對各個人物又做了一番交代,頗如戲劇的尾聲,大幕徐徐落下。

2.人物塑造

《傲慢與偏見》的戲劇性特色還體現在它的人物塑造上。奧斯丁對人物的塑造非常有特點。她不喜歡採用鋪張的描寫性的段落,也不自己出場“插話”或“發議論”,而不是告訴讀者人物如何如何,她是把人物推到讀者面前,讓他們自己表演,就如同導演把人物推上戲劇舞台,讓他們自己在觀眾面前表演一樣。小説人物一出場,總是扼要介紹其身份處境,接着立刻使人物進入動作,這很像戲劇中的旁白或是字幕。然後,通過每一次人物的談話、接觸,通過人物的種種細微動作情態與心理,抓住每一個機會讓人物自己表現自己,並在相互對比中突出人物各自的本質特徵。例如第一章班納特夫婦間的那段經典對白,把班太太的“智力窮乏,不學無術”和班先生的“喜歡插科打諢,愛挖苦人”表現得淋漓盡致,只要他們的對話不結束,班太太的`愚蠢就不會停止外露,班先生愛揶揄諷刺的性格也就會不時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又如第十八章柯林斯先生巴結、奉承達西的一段動作及談話和達西對他很輕蔑的態度,將柯林斯愚蠢笨拙、巴結權勢的嘴臉和達西高傲但正直的性格惟妙惟肖地展現在讀者眼前。總之,奧斯丁是通過符合角色的自我表現來吸引和打動讀者的,無論是活潑調皮、機智幽默的伊麗莎白,還是外表迷人實則浪蕩無恥的軍官韋翰,或是頭腦簡單、任性輕浮的麗迪雅,各個人物都在作者設置的舞台上生動地表演起來。

3.舞台場景

在《傲慢與偏見》中,場景作為人物活動的基本舞台,被安排得頗具戲劇舞台的特色。這些場景並不像很多優秀的小説那樣場面宏大,不斷髮生變化,令人目不暇接。相反,這些場景相當有限,人物活動都集中於幾個地點,顯得單一不變。事實上小説中所出現的供人物活動的場所只有兩種形態:一是室外的花園,二是室內的客廳,一切有人物活動的戲(跳舞、談話)都集中於此。集中,無疑是戲劇的最常見的藝術手法,敍事作品的戲劇性也體現在敍述中處理時空的集中場景之中。再者為了同一效果,場景的轉換也是含糊不清和簡捷的。從這家的客廳到那家的花園,誰也説不清班家、盧家和尼日斐的客廳有什麼不同,柯林斯家的花園與班納特家花園又有什麼區別。其實場景的含混不清才更能突出人物,背景的淡化才更使情節的發生具有普遍性。奧斯丁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她並不熱衷於敍述或描寫景色和環境,也無意通過作品來描繪廣闊的社會畫面,而只想設置一個能給人物提供活動,建立各種關係的舞台。

4.敍事角度

敍事視角是敍述學的一個重要範疇,指作者從什麼角度來敍述故事。奧斯丁在敍述情節時,一開始採用了傳統的全知敍述角度,以一種自信冷靜的態度將主人公伊麗莎白和達西引入我們的視野中心,這樣做有利於讀者對全局有一個大概瞭解。但隨着情節的逐步深入,到了第十章以後(就在達西不由自主地愛上伊麗莎白以後),作者敍述的視角慢慢發生了轉移,伊麗莎白成為小説的中心和焦點,故事裏的人物、事件主要由她去耳聞目睹和見證,轉述的也大都是她自外部接受的信息和產生的內心衝突,整個敍述被儘可能地限制在她的世界裏了。它的好處是一方面引導讀者與女主人公伊麗莎白進行角色認同,感同身受,為她同悲同喜;另一方面不落痕跡地忽視了對達西、韋翰等的心理描寫,造成情節懸念。這種敍事視角的轉移很像戲劇舞台上燈光的轉移,戲剛上演的時候燈光散落在舞台上每一個角色上,隨着戲劇情節的深入,舞台上的燈光慢慢聚焦到主要人物身上,愈來愈亮,而其餘的均是暗色調。

綜上所述,簡·奧斯丁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中藴含着許多戲劇化的特點。她就是這樣,一方面作為小説家來敍述故事,並不露聲色地在一旁略加點評,另一方面又作為傑出的戲劇大師將人物推上舞台,讓他們自己來表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30mel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