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關於孝順的議論文

關於孝順的議論文

對於孝順大家的看法是怎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作文,僅供大家閲讀參考!

關於孝順的議論文

關於孝順的議論文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把我們撫養長大並教育了我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的養育之恩兒女們永遠報答不盡。然而,如何孝敬生養我們的父母呢?等到兒女們事業有成,給父母買豪宅、買汽車才算孝敬嗎?不,不要等,孝敬父母就要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

這讓我想起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一個偏遠山村裏,有一個窮苦的三口之家,父親因病失去了勞動能力,天天離不開母親的照顧,家裏就靠兒子為別人放羊維持生存。兒子到了10歲還一個字不識,他想上學。母親決定拿出全家積蓄“供給”他,孩子臨走時跪着對父母發誓,他一定學成才,將來報答父母。於是,他走出了大山。他幾十年勤奮刻苦,時刻牢記要報答父母,憑驚人的毅力出色完成學業,並且在科研方面取得傑出成果。

當他自感有能力報答父母時,他的父母早因貧窮而雙雙去世。跪在父母的墳前,苦澀悔恨的淚湧出眼眶……他全懂了,但太晚了。

後來,有記者採訪他時,問他對當初的選擇是否後悔。“我十分後悔。”他説。“為什麼?您如果當初不上學,今天您可能還在放羊呢!”記者問。“因為我沒有做到人最基本的事——孝敬父母,後來的一切都是以犧牲父母為代價的。”

這位科學家把孝敬父母推遲到他事業有成之後,結果怎樣呢?多麼可惜呀!顯然,他不是不想孝敬父母,而總是感覺機會沒有成熟。正是這種等待,給他帶來了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讓我們從中吸取教訓,孝敬父母不是一個多麼遠大的目標,萬萬不要只在心裏盤算將來如何盡孝,而眼前可以為父母做的事卻不做,將來不一定有機會啊!人世間沒有後悔藥,為了不讓悲劇重演,我們一定要從現在開始,從點滴做起,孝敬父母。

“香九齡,能温席。”九歲的小黃香就能用自己的體温為父親暖被窩,這並不是為父母做了一件多麼大的事,卻被人們傳頌至今。這就是孝敬父母,只要我們能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是盡孝。

想想看,我們身邊是不是有很多可以做的呢?在家裏多幫父母做家務,多陪父母談心,讓父母在家裏多放鬆一些;在學校努力學習,把好成績帶給父母,讓他們看到自己為孩子付出心血的回報。這些難道不都是孝敬嗎?這些很難做到嗎?這些難道現在不就可以去做嗎?

朋友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吧,從點滴做起吧!孝敬我們親愛的爸爸媽媽,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關於孝順的議論文二

是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繽紛多彩的世界;是父母,給了我們一展宏圖的機會;是父母,讓我們從牙牙學語的兒童成長為如今的翩翩少年;父母給了我們那麼多,卻不圖回報。

中國的傳統美德是孝,中國的孝道倡導的就是晚輩對長輩的孝順,正如“烏鴉反哺,羊羔跪恩“一樣。我們不是應該從小懂得如何報答父母,知恩報恩,學會感恩。林語堂曾説過:“一個自然人必定會愛自己的子女,但只有受文化薰陶的人,才會孝養父母。”我們都是祖國的花朵,祖國未來的棟樑,我們都正在受文化薰陶,所以,我們必然要孝敬父母。

那天,放學回來的比往常早,一進家門,就把書包扔在了凳子上,舒舒服服地坐在沙發上,“回來地那麼早啊?”在廚房忙碌的母親問,“嗯。”我隨便應付了一聲,便打開電視,看了起來,不經意間,看到了一位哲學家的演講節目,主題是《孝》。好敏感的字眼。

“還記得黃香嗎?那個冬天以自己的`身體為父母温暖枕蓆的孝子。還記得茅容嗎?總是將美味的食物留給母親獨自享用。還記得陳毅嗎?一位為母親親自洗尿褲和髒衣服的元帥。還記得謝延信嗎?那個細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依舊堅持的人。還記得田世國嗎?一個為患尿毒症晚期的母親捐腎救子的愛子。還記得孟佩傑嗎?一個精心照顧養母,用弱小的肩膀撐起幾經風雨的家的90後女孩。”哲學家反問着,“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也提出了孝的主張??”我的心,怦然一震:他們無一不在詮釋着孝的內涵,演繹着人間的正道。他們都跟平凡,然而卻彰顯着平凡的偉大。正所謂“孝於親,所當執”。孝乃百善之首。我關掉了電視,走到了廚房,只擠出了生硬的幾個字:“媽,我幫你。”

作為學生,理解父母的辛苦,感謝父母的付出就是在恪守孝道。放學回家為累一天的父母泡一杯茶,這就是一種孝;在父母疲憊時,為他們捶捶背、揉揉肩,這也是一種孝。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恪守孝道,或許不會像王祥一樣卧冰求鯉,或許不會像楊香一樣扼虎救父,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有一種愛,叫孝順,恪守孝道。讓這世界充滿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2qwem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