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關注細節課堂精彩論文

關注細節課堂精彩論文

【內容提要】

關注細節課堂精彩論文

細節是華美樂章的一個音符,細節是宏篇鉅作的一個單詞,細節是萬頃波濤中的一朵浪花。“一滴水可映出太陽的光輝”,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細節的敏鋭的發現、捕捉和挖掘,常常成為教學的細節是一個詞、一句話、一個表情、一次錯誤,教師只有關注教學細節,才能預約課堂中的那份精彩。

【關鍵詞】

關注 細節 打造 精彩

能吸引人的小説往往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命運悲歡離合,而這些離不開精彩的細節。能吸引學生的課堂往往心靈倍受震動、學有所獲,而這些也離不開精彩的細節。課堂教學是由一個個“教學細節”組成的,並由細節來實現培養人與完善人的教學目標。“教學細節”是指發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之中的充滿思辨與靈性的課堂場景。它是一種關注、一種體察、一種創意,它充盈着靈動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輝。

一、預設細節,讓課堂充滿靈性

文本是由細節構成的,把握細節就是解讀文本的鑰匙;文本又是靠細節支撐的,解讀教材,其實就是通過文本諸多細節的析讀把握全文。作為一種情境,“細節”是可以設計的,根據教學的需要,或為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或為了突破重難點,或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往往通過營造某種情境,來設計某些細節而預約精彩生成。

1、切準文本脈搏處:

讓我們到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在“全國首屆詩意語文觀摩會”上執教的《二泉映月》裏去感受預設細節之精妙。課一開始,王老師讓學生到文中去找一找描寫無錫惠山上的“二泉映月”這處風景的文字。待學生把相關內容一一尋到之後,王老師又把這些詞語投放到大屏幕上,讓它們來了個“集體亮相”:

茫茫月夜 如銀月光

一泓清泉 靜影沉璧

流水淙淙 蜿蜒而來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以上詞語居屏幕一側,背景畫面為:月光映照下的二泉)

這一組“閃亮登場”的詞語羣,詩情地展現了“二泉”的意境,也精準地切準了文本“脈搏”。當然,也是王老師事先潛心提煉並精心預設的結果。之後,王老師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這四組共八個詞,在讀中讓學生深入體會“二泉映月”這處風景名勝的優美韻致。而讀着讀着,學生漸漸感受到這不只是八個詞,而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動人的畫。”

2、聚焦情感噴薄點:

在教學《我的戰友邱少雲》一文時,為了讓學生親身體驗“紋絲不動”,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細節:讓學生挺直身子,坐在椅子上,屏住呼吸,一動也不能動。一秒鐘,兩秒鐘,五秒鐘……一分鐘、二分鐘、三分鐘……許多同學開始還很稀奇,漸漸的,叫累的同學越來越多,五分鐘過去了,能堅持紋絲不動的人幾乎沒有。這時,老師説:“就這樣,從天還沒亮,到中午,到下午,到黃昏,甚至在烈火燒身時,邱少雲就這樣趴在地上,趴在火堆裏,一動也不動。直到最後一息,也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出一聲呻吟。”然後請學生聯繫自己,想想邱少雲説説感受。此時,無須教師再多言,學生談得深刻,讀得入情。這樣一個特殊的情景就是結合教學內容,聚焦情感噴薄點,精心預設的一個教學細節。有了這樣一個細節,我們的課堂教學增添了幾分靈動與智慧。

二、捕捉細節,讓課堂充滿智慧

教學細節稍縱即逝,要靠教師去捕捉。它猶如課堂的精靈,倏忽而至,稍縱即逝,讓人始料不及。這就需要教師做個有心人,及時捕捉,小心把握。若能謹慎地、智慧地處理好每一個教學細節,那“生命”就會不斷地給課堂生成智慧,給課堂注入新鮮血液,課堂就將成為人間最美好的詩歌。

1、巧用“誤點”:

有一位老師教學《赤壁之戰》時,學生把“船帆”讀成了“帆船”,於是教師便抓住了一個即時發生的教學契機──指名讀:這一天,東南風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頭迎風眺望,忽然有個兵士報告説:“江南隱隱約約有些帆船,趁着東南風向北岸出來。”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隊帆船直向北岸使來……

生:他把“江南隱隱約約有些船帆”這句中的“船帆”讀成了“帆船”。

師:你聽得真仔細。

生:老師,為什麼兵士報告説“船帆”,而曹操看見的是“帆船”呢?

師:是呀,你們想想看!同桌可以討論討論。

生:我想“船帆”與“帆船”側重點不同。“船帆”側重於“帆”,“帆船”側重於船。

生:兵士看時一定是離得很遠,只能隱隱約約看到船上的船帆,而曹操看時,他看到了帶帆的`船,説明船離得很近了。

生:可以這樣設想:曹操站在船頭迎風眺望,他向遠處看,一定沒看到什麼,可見東吳的船還沒有出現;忽然兵士來報,也只是隱隱約約看到了船帆,可見東吳的船在水天相接處剛出現;可是當曹操定睛一看,已經清楚地看到了一隊帆船,可見東吳的船速度太快了。

生:老師,我接在他後面加上一句:可見東南風很急。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精彩,補充得更棒!這可是赤壁之戰以少勝多的一個重要因素:東吳這一方很好地利用“天時”──東南風。

生:老師,我想我絕不會把“船帆”讀成“帆船”了。

生:我認為朗讀這一自然段語速要快些。

師:很好。我們來體會一下,邊讀邊想像當時的情形。

蘇霍姆林斯基説:“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當“意外”出現時,教師不是置之不理,也不是簡單化處理,將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而是敏鋭地捕捉學生“誤點”的價值,抓住教育時機,巧妙引導,將教學活動引向深入。教學因意外的細節捕捉而精彩,因真實而成為不可替代的一段師生生命發展的“流程”。

2、順應“興奮點”:

在學習《五彩池》時,品讀完第二小節,我播放圖片和錄象讓學生欣賞。在一片驚歎聲中,我問學生:“假如你來到藏龍山,你最想做的是什麼?”學生迫不及待了,有的説,要拍一組最美的照片,帶回來做永遠的留念;有的説,要畫一幅巨大的彩畫,把鮮豔多彩的池水畫下來;有的説要寫一首詩歌,讚美五彩池;有的説要舀幾瓢五彩池水帶回家……忽然,有一個學生説:“我最想做的就是脱下衣服,到五彩池裏游泳。”教室裏先是一陣鬨堂大笑,接着,馬上就是附和聲聲,學生一個個都興奮極了,説自己也想去游泳。我當時一怔,但很快想起自己曾經在哪個雜誌上看到過的案例,所以改變了預設的教學思路。

師:面對這麼絢麗多姿的景色,同學們產生了許多美好的願望。好多願望只要你去努力,都是可以實現的。可‘游泳’這個願望,有可能實現嗎?請大家仔細閲讀課文,再來發表意見,能或不能都要説明理由。

(學生認真看課文後,展開了一場小小的辯論。)

生:我認為不能,因為五彩池小的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淺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底。

生:那有大的呀,“面積不足1畝,水深不到3米”,我們小孩是可以遊的。

生:對,再説水來自同一溪流,又清又幹淨,在這樣的水裏游泳一定是一種享受。為什麼不能遊?

生:不能遊。水是乾淨,但這麼奇麗的自然風光,如果有人下去游泳,把水弄髒了,不就破壞了美景了嗎?

生:我也認為不能遊。課文第三小節寫着“池底生着許多石筍”,那去游泳太危險了呀。

(最後一位學生的意見得到了大家的贊同。教師順勢引導學生學習第三小節,探究五彩池變幻色彩的原因。)

在今天開放的課堂裏,學生合作討論的自由表達、多種活動的即時變化、探究問題的難以預測,都不一定讓教師運用確定的知識和預設的程序去主宰課堂,而是經常會發生一些我們老師意想不到的偏差。這偏差往往會因為“偏”而成為全體學生的“興奮點”,點化引導得好就成為了難得的教學資源。睜大發現的眼睛,捕捉每一個有價值的細節,深入發掘細節中藴藏的教育資源,我們的教學就會因之而充滿生命的律動,課堂就會因之而精彩紛呈。

三、挖掘細節,讓課堂充滿思辨

教學細節藏得很深,要靠教師去發掘。細節猶如竹筍,每“剝”一層,就有一段“鮮活”呈現出來。教師若能一層一層“剝”下去,課堂就會精彩不斷。

1、品賞耐人尋味處:

《李時珍》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他還親口品嚐了許多藥材,判斷藥性和藥效。”對於句中的“品嚐”一詞的理解,我是這樣處理:

師:“品嚐”是什麼意思?

生:“品嚐”在文中指親口吃一吃,仔細辨別的意思。

師:説得好!那李時珍親口吃什麼呢?

生:他親口吃藥材。

生:他親口品嚐許多不知名的藥材。

師:他為什麼要親口品嚐那些不知名的藥材呢?

生:為了判斷藥性和藥效。

師:判斷藥性和藥效一定要親口品嚐嗎?

生:只有親口品嚐,才能辨別藥才的性能,知道不同的效果和反應,才能編寫比較完善的藥物書。

生:李時珍親口品嚐是對病人負責,他品嚐過了,就能更準確地知道不同藥材的藥性和藥效,病人就不會吃錯藥了。

師:是啊,李時珍要對藥物書負責,要對病人負責,可他自己卻經受了多少次的考驗啊!想象一下,李時珍為了品嚐藥材,會遇上什麼困難,發生什麼危險?

生:為了品嚐藥材,李時珍可能會有嚴重的藥物反應,使他睡不着覺,吃不下飯。

生:李時珍也許會因為品嚐藥材而暈了過去,失去知覺。

生:也許還會許多次有生命危險。

師:親口品嚐藥材,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那麼,從“品嚐”一詞中,你體會到什麼呢?

生:李時珍真是一位把病人安危放在第一的、負責任的好醫生。

生:李時珍是個了不起的人,為了自己的事業連死都不怕。

生:李時珍,不愧為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

……

“品嚐”本是一種享受,可在文中,李時珍的“品嚐”卻還是吃苦和冒險,但學生並不一定能理解這層耐人尋味的深意。只有教師敏鋭地發現這精彩的細節,耐心扣問,靜靜傾聽,深入挖掘,有效生成,才會走進學生心靈,走進文本教材,實現精彩生動的課堂價值!

2、咀嚼意藴豐富處:

王崧舟老師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緊緊抓住“神機妙算”一詞,打出落筆,整體勾勒,引領學生全方位、多層面地感受諸葛亮的驚人智慧。更是在設計體會諸葛亮的“笑”時,思路獨特,慧眼獨具。於是,我也“東施效顰”,在教學《驚弓之鳥》一文時,也抓住更羸的一“笑”,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去感受,還真收穫不少呢。

出示課文中句子──更羸笑笑説:“不是我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

師:更羸此時為什麼而“笑笑”?他在笑誰,為什麼而笑?請同學們自己用心去讀課文,看誰能讀懂這裏的“笑笑”。

(學生很有興趣地默讀課文,思考)

生:更羸在笑魏王:魏王啊魏王,你也會這麼大驚小怪,今天我就表現給你看看。

師: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生:更羸先説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來,魏王“信不過自己的耳朵”;當大雁被更羸“射”下後,魏王是“大吃一驚”;最後,更羸才把原因分析給魏王聽。

師:你真會讀書。

生:我覺得更羸是為自己而笑:哈哈,想不到一點小小的奧妙就贏得了魏王的讚賞。這是得意的笑。

生:我認為更羸的笑不是得意忘形,而是胸有成竹的笑。從“只要一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來”可以看出更羸對這件事很有把握。

師:好,把你的體會送入朗讀。(生讀句子)

生:這是謙虛的一笑。雖然他很有把握,可他還是説:“我可以試一試。”所以他的笑不是哈哈大笑,而是淡淡地“笑笑”,謙虛的一笑。

師:那就請你來“淡淡地笑笑”。(生讀句子)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關注教學細節 期待課堂精彩,希望對你有幫助!

標籤: 精彩 課堂 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2o48p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