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發言稿 >

課題經驗交流發言稿(通用5篇)

課題經驗交流發言稿(通用5篇)

在生活中,發言稿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發言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發言稿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課題經驗交流發言稿(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課題經驗交流發言稿(通用5篇)

課題經驗交流發言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很高興能夠有這個機會,在這裏和大家交流一下變電檢修工區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經驗和成果。

近幾年來,變電檢修工區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兄弟單位的幫助下,在工區全體員工的努力下,實現了長週期的安全生產,圓滿完成了武威電網檢修維護的各項任務,同時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技術人才,並榮獲了省公司和公司的多項榮譽,在此,我代表工區全體職工對給予我們幫助的公司領導、兄弟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

如何在變電檢修工區生產任務異常繁重的情況下,行之有效地開展好職工的教育培訓工作,一直是我們開展培訓工作的核心。以往,工區在對職工的培訓中,主要是選擇生產任務相對較少的時機,採用集中學習的方式進行培訓。然而,作為一線生產工區,由於近幾年電網建設明顯加快,設備維護任務日益繁重,人員學習培訓和工區生產任務常常發生衝突,使全工區的培訓工作一度受到制約。

開展培訓工作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它不只是做幾道題、聽幾節技術講課、開展幾次考試,更多的是需要將學習到的東西如何應用在日常的工作中,對培訓後,在實際工作起到的效果進行評估。採用傳統的集中講課培訓方式,學習時間刻板,使得職工在工作和學習之間的矛盾日趨嚴重;而且授課內容、方式、方法也無法滿足不同水平員工的需要,經常是“聽的時候,感受不少;聽完之後,忘記不少;用得時候,走樣不少;實際效果,基本很小”。

變電檢修工區總結多年培訓工作的經驗,認為 “實際工作就是最好的培訓,檢修現場就是最好的課堂,檢修缺陷就是最好的考題”這一培訓理念,採用 “全員講課+實際操作+技術比武”的方式,大力開展行之有效的全員培訓,有效地解決了工作與學習的矛盾。

第一、全員講課,三人行,必有我師

實際上,我認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有別人比不上的長處,可以説,天生我材必有用。在以往的培訓中,坐在講台上的都是專家、技術員,但是現在,不管是新員工還是老師傅,都有機會在講台談一談自己對某一方面專業知識的理解,交流工作經驗、探討學習心得。通過交流和探討,我們可以將他們好的做法進行推廣應用,我們也可以通過他們的經驗教訓引以為戒,避免其他人重蹈覆轍。同時,上台講課前的準備工作,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學習過程,所謂“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備課和製作課件對於每個員工來説本身就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專業知識強化學習過程,在台上不管講的水平如何,也不論是否有足夠的深度,對於每個上過講台的員工來説,從表達能力、心理素質以及專業知識方面都是一次難得的歷練,而在講課過程中台上台下自由討論,許多專業問題在講課過程中越辯越明。20xx年冬訓中我們工區有十幾位員工先後登上講台,有參加工作兩三年的80後,也有工作十多年班組長,還有臨近退休的老師傅,職工培訓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實際操作,從工作中來,到工作中去

為了幫助各班的青年員工儘快成長,工區利用變電站退役的舊設備,在工區建立了變電檢修、繼電保護、電氣試驗三個實訓室,如繼電保護實訓室可開展110千伏線路保護裝置故障查找、保護調試、斷路器傳動試驗、二次端子箱接線等實訓項目,電氣試驗實訓室可開展變壓器、互感器、避雷器的圈套試驗項目,變電檢修實訓室可開展隔離開關安裝與調試、10千伏真空斷路器檢修與調試、高壓電纜頭製作等項目,實現了現場培訓室內化,學用一體化,不但提高了安全係數,而且極大的提高了實訓的便利性。

學用一體化的培訓方法,既可以使培訓人員在實驗室面對現場實際設備,練習操作技能,減少實際工作時對現場設備的陌生性,還可以使員工將現場培訓內容在教、學、用中同時進行,幹中學,學中幹,既不影響正常工作及生產秩序,又使人人都有機會爭做能獨當一面的技術全面的員工。這種培訓手段的應用徹底打破了一直以來培訓工作與現場實際相脱節局面,加快了技能人才的培養,形成了培訓服務生產、生產促進培訓的良性循環。

第三,技術比武,比學趕超,助青工成長成材

技能比武不只是一種技能的較量,更是素質的考驗,工區一改以往各專業技術比武各自為戰的方式,要求每人掌握本專業技能的同時掌握其他專業的一些基本知識,實現員工一專多能,全面發展。

為了比出好成績,賽出高水平,青年員工們自發學習大量專業書籍,主動請教專業技術人員,請現場實際操作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幫助知道,糾正操作錯誤。

通過技術比武即帶動了廣大員工學技能、練技能的良好風氣,又引導員工樹立了“依靠技能生存、依靠技能發展、依靠技能創造價值”的學習理念,營造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使青工真正感受到只有擁有好技術才能夠實現安全生產,形成了青年職工鑽研技術、創優爭先、矢志成才的熱潮,不但實現培訓效益最大化,而且為青年技能人才脱穎而出搭建了舞台。

實踐證明,變電檢修工區運用多種培訓方式相結合的模式,較以往傳統培訓形式更能夠適應基層班組的培訓需要,它充分調動了青年員工的學習熱情,為青年員工成長成才搭建的更廣闊的舞台,鼓勵青年員工主動學習,積極實踐,提高了年青同志的現場作業水平,加快了青工成長的步伐,推動了工區整體生產工作水平的全面發展。

總之,只有不斷創新培訓方式,開拓培訓新思路,才能夠更好的服務企業,服務職工,真正實現通過培訓工作為企業培養人才、保障安全、促進發展,為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的發現完畢,謝謝

課題經驗交流發言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很榮幸能和大家在XXX相聚,感謝XXXXXX工作會議,為我們提供了相互交流和學習提高的機會。面對新形勢,辦公室如何做到科學服務、和諧服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下面,我將結合XXXX綜合工作部實際情況,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強化管理,完善工作流程,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

綜合工作部現有員工XX人(其中司機4人),是我院和各部門的橋樑紐帶,處於承上啟下、聯繫左右、協調各方的重要位置,擔負着人事勞資、財務審計、檔案管理、公文文祕、行政事務等重要職責,其工作效能和服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我院科學決策的貫徹實施。為此,我們把健全工作機制,完善工作流程作為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大力推進工作規範化,既降低了經營管理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為全院職工提供了比較滿意的服務。

1、建章立制,明確職責任務,確保工作有序進行。

通過近兩年來的企業標準化建設,我院已完成了管理標準、技術標準、工作標準三大制度體系中的60餘項制度、規定,完成企業標準化建設的90%。《績效考核管理辦法修訂稿》、《督辦工作制度》、《服務承諾制》等管理標準與多項制度相繼出台。

管理的流程化、規範化,對綜合部的職責進行了量化細化,使每位員工做到了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工作部於月末將每位員工本月工作完成情況和下月重點工作計劃進行彙總,在月工作例會上對每位員工進行考核並評出等級,考核結果直接與該月績效掛鈎,激勵員工以強烈的責任心對待每一項工作任務。

2、完善協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綜合部的工作涉及點多、面廣,需要各部門的相互配合與共同努力。為此,我們重點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實加強內部團結協作,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大家出謀劃策,齊心協力,打造團結和諧有戰鬥力的隊伍。二是切實加強上級單位與有關職能部門的聯繫,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及時做好溝通協調等相關工作,以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通過建立與各有關方面良好的協作機制,充分調動了各個方面的工作積極性,有效整合了各方面的優勢,形成了工作合力,保證了工作的順利運轉。

二、創新服務意識,豐富工作內涵, 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

我們的服務理念是“服務永無止境”,我們的服務僅僅侷限於“鞍前不越位,馬後不掉隊”是遠遠不夠,為了適應形勢變化,就需要不斷創新,做到全方位提高服務品位和服務水平。

1、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員工最關心、最現實的焦點問題。

為了儘快改善員工工作、生活環境,院工作部積極努力,開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經過全面深入的調查瞭解,通過公開拍賣,成功競得 市區一塊土地的使用權,基地建設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並迅速進行規劃設計、鐵塔遷移等工作,採取有效措施,爭取有利條件及政策,加快院基地建設的步伐,廣大員工期盼環境優美、鳥語花香的辦公、生活環境指日可待;今年,在完成了員工定崗定級崗位係數調整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企業內部分配及績效考核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職工的工作熱情。

落實員工休假和體檢制度,不斷改進員工食堂工作,保證大家用餐衞生、安全、健康。時刻關注員工心態變化,工作、學習、生活狀況,善於傾聽員工心聲,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切實為員工排憂解難,做些實事。先後為幾名家庭困難的員工組織捐款及慰問;員工的生日,及時送去生日蛋糕和良好的祝願;每逢節假日,為了讓那些不能夠回家的員工快快樂樂過節,我們把他們組織來一起安排活動,讓設計院員工充分感受到了這個大家庭的温暖,感受了集體的力量,營造了和諧的工作氛圍,維護了企業發展與穩定的大局。

2、加強調研,勤于思考,為領導科學決策當好高參。

綜合部的參謀助手作用發揮的好不好、充分不充分、領導滿意不滿意,是檢驗辦公室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為了發揮好參謀助手作用,為領導科學決策當好高參,要創新工作思路,在改進工作方法上下功夫,我們要求員工努力做到以下三個必須:

一是必須參領導之所需,謀職工之所求,謀到點子上,參在要害處。

二是必須超前謀劃工作,要敢於打破傳統思維定式,換位思考,超前思考,考慮問題快半拍、早半拍、搶半拍,對領導關注的重點問題,做到領導未謀有所思;對羣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做到領導未聞有所知;對工作中的難點問題,做到領導未示有所行。

三是必須搞好調查研究分析,深入一線摸實情,廣泛收集信息和資料,然後對各類信息進行科學分析,結合本院實際加以整理提煉,形成比較有價值的調研報告和方案,為領導決策出思路、出新招、出良謀,讓領導多做“選擇題”,少做“問答題”。

以上是XXXX部一些做法和體會,希望大家批評指正。通過這次聯絡員會議,我們也看到了與同行的差距和不足,我們將虛心學習各方先進經驗,不斷提高工作水平。

最後,祝大會圓滿成功,各位領導、同仁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課題經驗交流發言稿3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能有機會在美麗的盤縣華夏中學代表我校交流課題管理方面的經驗,心裏非常激動也異常的惶恐。因為,相比在座的各位兄弟學校的課題管理老師來説,我完全是一個新手,談不上有什麼經驗。自從接手學校課題管理以來,很多工作都是在摸索和依樣畫瓢中進行的。在此,只能與大家一起説説我們的一些淺顯的做法。

先和大家説一説我校的教師課題研究管理工作。自從20xx年以來,我校教師課題研究工作在廣大教師的積極參與下,取得了一些成果。省市級課題立項38項,結題28項,其中省級重點課題1項,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達到180多人,有三個課題研究成果形成校本教材,在一定的範圍內取得了一定的預期效果,達到了課題研究的目的。

對於學校教師課題管理,除了每年課題申報過程中的上載下達,重要的是要樹立服務意識,悉心幫助課題申報教師做好課題立項的選題諮詢工作,幫助他們整理申報資料,耐心收集課題研究過程中的檔案資料和及時提醒課題的中期檢查、結題準備工作等事務,讓課題研究者體會到他們是“有人在管”的。課題研究除了申報與結題的“兩頭”工作要做好之外,更重要的是過程的管理。每年在申報課題的時候,都會有不少課題申報成功,但是在中期檢查的時候發現,有一部分課題會因為種種原因而放棄,這是很可惜的。也會給課題組的老師心裏留下“做課題不容易”的陰影,於是很多老師就會產生“做課題不如寫”的思想,導致學校課題研究陷入僵局。因此,作為課題的管理人員,要對學校立項的課題心中有數,做好每一個課題的過程管理,及時提醒課題組開展相關工作,有時候得要“盯着”課題負責人,逼着課題研究按時完成。為了課題組能夠按照既定步驟進行課題研究,我們參考相關資料,製作了《六盤水市第三中學教學科研課題研究管理手冊》,要求課題研究負責人及時做好相關記錄。管理手冊既是對課題研究過程的記錄,也是對課題研究者進行研究的一個指引和提示。

另外,個人覺得課題研究不僅僅是教師個人的事,學校要想在科研興校上有所作為,必須有有效的課題管理體制,完善的學校課題管理辦法。在課題研究上給予教師實際的支持和鼓勵,營造一個“人人愛研究、個個有課題”的科研氛圍。

接下來,向大家介紹一下我校學生課題研究管理方面的一些情況。近年來,我校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幾十個課題在市級、省級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取得良好成績。學校在學生課題管理方面,也逐漸規範起來。早在2009年我校便已經制訂了《六盤水市第三中學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方案》,詳細規定了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管理與課程實施,儘管近幾年來,研究性學習課程一直沒有固定專職的教師進行管理,但是,相關制度的制定,為現在的規範化管理奠定了基礎。由於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研究,持續到高三上學期,而課程教學只在高一進行,因此,後期的課題管理,自然落到了班主任的身上,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會搞研究性學習。為了提高班主任老師在學生課題管理方面的能力,教研處近兩年來,利用假期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和學生課題集中開題等時機,為班主任老師進行班級學生課題管理方面的培訓和交流,“讓老師告訴老師”怎樣管理課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課題的有效開展。另外,為了激發學生認真進行課題研究的興趣,每年教研處都會組織學生課題集中開題和結題,並在開、結題期間展示學生優秀課題,達到“讓學生告訴學生”怎樣做課題的目的。而且,每年四月份的科技節期間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教學成果展,將歷年獲獎的優秀課題以展板的形式,向全校師生進行展示。

在學生課題管理上雖然與教師課題管理存在一些差異,但是與教師課題管理相同的是課題研究資料、檔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學生課題研究資料是進行學分認定的依據,也是學校開展該課程的教學成果體現的載體,因此,學生課題資料的收集整理尤其重要。每一學年,學生的大量課題資料都需要按年級、班級進行整理、裝盒、存檔。對於優秀課題和競賽獲獎的課題,我們還單獨進行留存,用專門的檔案櫃陳列。這既是教學成果資料,也是重要的教學用品,可以為後來的學生提供做課題、搞研究的參考。

學校課題管理是一項繁複的工作,也是一項考驗人、鍛鍊人的工作。需要耐心也需要不計得失的胸懷,更需要用心才能做好這項服務工作。

以上就是我校在課題管理上的一些做法和情況,其中也有個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有不妥之處還請各位領導和前輩指正。

課題經驗交流發言稿4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我的小課題是: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維能力培養的研究。下面我從思路、做法、成效、感悟四個方面做一彙報。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一、思路

首先,我來説説我的思路。在小課題研究期間,我擔任初二、高二的地理教學任務,負責學校地理社團活動。由於學生的年齡、心理、學習內容、思維特點跨度較大,依據新課程理念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從學科特點出發,我制定了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總體思路:圍繞問題設置,整合教學內容,注重各種地理圖像的解讀,獨立思考,以問促思,交流分享,提升智慧。有了總體思路,我的小課題研究才能有條不紊地開展,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具體做法如下:

二、做法

初二地理,我把每節課內容大致分為2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將問題寫在黑板上,學生根據問題自主學習,困惑點可相互交流,可諮詢老師,並寫在作業本上,一下課就收上來。在批閲過程中,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和漏洞。第2課時,首先點評作業情況,表揚分享閃光的思維,彌補思維的漏洞;然後分層佈置填充圖裏的作業,學困生只完成最基礎的部分,學優生增加拓展延伸部分。

高二學生根據問題,説出、畫出、寫出思維過程。在説的過程中發現學生思維的障礙點;在畫的.過程中將地理概念和地理規律圖表化,加深理解;在寫的過程將知識點條理化,規範答題語言。同時從錯因和總結正確思維方法兩個方面訂正錯題,進行解題反思。

活動課,首先制定一個學期的活動計劃,在每次活動開展之前寫具體的活動方案,並設計問題活動單,學生在活動單的引領下有效開展活動。課後及時反思。

我的小課題研究之路:不斷學習充電,上課有課題意識,堅持寫作。

三、成效

通過以上做法,初二的學生在問題驅動下,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通過讀圖填圖,掌握正確析圖的方法;交流討論,提升地理思維能力;老師點評,拓展學生地理思維空間。高二的學生則改變重記憶輕思維的習慣,營造良好的交流思維的氛圍,在XX年3月學業水平測試中158人全部通過,優秀率達到43%。我的業務素質也得以提高,博文56篇,有2篇發表在雜誌刊物上,論文獲省級一等獎,教學設計獲市級三等獎,微課獲市級一等獎,校內公開課獲校級優秀獎。

四、感悟

通過這次小課題的研究,我感到教學理念要走在全國最前沿,有了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才有新的思路,而富有創意的教學設計是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個人價值能夠得以體現,因而感到快樂,師生相長,共同提高。

最後感謝xx市教研所提供的小課題研究平台!感謝“快樂教研”老師的指導!

我的彙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課題經驗交流發言稿5

在本學年,我承擔了高淳縣第三期個人規劃課題《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分層次教學的研究》。在前一階段,我主要完成了以下有關的工作:

1、結合本班情況確定課題。

在暑假期間,我認真回顧了幾年來的教學經歷,將目前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如:學困生跟不上學習、課堂上很多問題學困生無法涉及、作業的完成情況層次差距大等,最後選擇了關於小學語文教學中分層次教學的案例研究。選擇這一課題的出發點是因為我發現很多學生課堂學習目標不明確,課堂效率不高,作業的完成學生差距太大,這些原因導致了課堂教學完不成教學任務;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等現狀。所以希望從自己的一點點淺顯的研究中,能有所發現和突破。

2、進行了深入的理論學習。

在課題申報之前和被批准立項之後,我都進行了文獻學習。學習的內容包括:教育學、心理學中有關內容的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和新課程改革精神的再學習;國內外有關分層次教學的研究成果的學習;一線教師有關分層次教學的心得體會的學習。從學習中,我借鑑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嘗試了已有的經驗方法,這些都為我在本學期的課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3、開設了課題研究課。

在12月初,我開設了課題研究課《春聯》,邀請了全校的語文教師聽課,議課。大家圍繞分層次設計教學過程的話題,展開了討論,認為在本節課中,教師的設計從不同層次考慮,給高、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提供了思考的平台,讓他們在課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所以課堂上老師教學環節精心設計,考慮學生的情況面面俱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了很好的語言訓練,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4、撰寫了教育教學論文。

前一階段的研究中,我能將學習、研究與反思有效地結合起來,撰寫有關課題研究的教育教學論文《分層次教學讓課堂百花齊放》,論文內容是我在研究過程中的真實體會,準備進一步修改以後參加論文評比。

接下來的打算:繼續加強理論學習;尋求同事互助,爭取教研組的支持;加強資料的積累工作,為結題做好準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fayangao/e3dle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