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發言稿 >

家長會觀摩課發言稿範文

家長會觀摩課發言稿範文

各位家長朋友,大家好!

家長會觀摩課發言稿範文

非常感謝大家百忙中能抽空參加這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我也很榮幸能借助這個平台和大家交流關於孩子教育的問題。

我是一線教育工作者,又是孩子的母親,這樣的雙重身份使得我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比較關注。我希望自己能做個學習型的家長和老師,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從而不斷提升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和影響力,我想在座各位恐怕也有這樣的願望。眾所周知,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協同一致的作用力。社會複雜,一言難盡;學校呢,是個專門的育人機構,就我們學校來説,上至領導下到普通教工,我們日思夜想的問題就是:怎樣讓您的孩子在這裏健康快樂的成長。這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我們比較成熟的方法措施會在嚴格的規章制度和教學常規中得到體現和落實,並會日趨完善,在此,我也不一一彙報;今天我想借助這個機會和家長朋友交流一下我對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一、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我對家庭教育的認識的話,那就是:

有無科學而藝術的家庭教育,孩子將會呈現給你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我們來看一組圖片:

1、藥家鑫---簡單粗暴的“強權家長”演繹的人間悲歌。

一個風華正茂的大三學生為何會如此殘忍地故意殺害一個鮮活的生命?媒體是這樣分析的:藥家鑫的父母親為了練琴經常打罵他,這樣,他練鋼琴的過程其實一直也是個心理畸變的過程。可以猜測,為練鋼琴而打罵孩子,甚至把他關到地下室,肯定只是他家中錯誤教育的冰山一角,日常生活中藥家鑫的父母又有多少吹毛求疵的行為?儘管家長主觀意圖也不想坑害自己的孩子,是想讓他出色,但病態的教育必會導致病態的成長,長期以來的苛求、責難、體罰,客觀上就會製造出一個心理和道德的變態者。

教育專家尹建莉這樣説:

粗暴地管理孩子的“強權家長”最具破壞性,他們正是產生罪犯的“温牀”。 幾乎所有的混蛋背後都有一個混蛋家長。

導致藥家鑫暴力行為的,就是他家長的“教育方式”;

把藥家鑫送上死路的,正是他的家長的粗暴和自以為是。

2、藍極速網吧縱火案——父愛缺失的悲情演繹。

XX年6月16日,北京一非法網吧“藍極速網吧”發生火災,帶走了25條年輕的生命。兩名縱火男孩和一名涉案女生均為父教嚴重缺失的孩子。

可以説藍極速網吧縱火案是父愛缺失的悲情演繹。

3、“虎和熊貓”締造林書豪神話:嚴格要求+開明支持+興趣培養

最近10天,一個名為林書豪的華裔球員,不僅成為世界體壇的風雲人物,也是多年來罕見的平民勵志英雄。這位哈佛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在nba賽場,以個人的出色表現,帶領所在尼克斯隊直取7連勝,成為與巨星科比比肩的人物。

《紐約每日新聞》評論稱,林書豪的父母是“虎和熊貓的結合體”,一方面對林書豪給予了高期望,但另一方面也給予了不求回報的支持。  林書豪的媽媽確實是一隻老虎。她曾經因為林書豪在高中時得到一個a-,而打電話給籃球教練,威脅不讓林再打籃球;同時她又是個熊貓,當林書豪即將在哈佛大學畢業時,她不僅接受了兒子去闖nba而不是讀mba的決定,而且堅定地支持他。  林爸喜歡籃球,經常帶他打籃球,即使高中時林書豪的身高只有1米6,林爸仍然興致勃勃。當然,前提是“完成作業”。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系助理教授秦寶蓮博士對記者説:“如果林書豪的父母不讓他去打球,只是去學習,那現在我們就見不到他的成功了。按照孩子的興趣去培養他們,而不是讓他們去做家長願意的事情。”

嚴格要求+開明支持+興趣培養締造了林書豪神話。

另外,像哈佛女孩劉亦婷,媽媽能夠出書宣傳自己的教育方法,也足見其對家庭教育的重視;鋼琴王子郎朗的父親為培養髮展孩子的興趣辭去工作,全國乃至全世界奔波。可以説他們的輝煌成就得益於良好的家庭教育。

面對面口語交流,一定要心平氣和,切忌帶着情緒談話。這樣很容易不歡而散甚至導致意想不到的.嚴重惡果。

有一次兒子不經意跟我説:媽媽,你是不是不喜歡我呀。我很震驚。但我温和而微笑地看着他説:媽媽很愛你呀,你咋有這種想法呢?他委屈地説:那你咋老批評我,覺得我啥都做的不好。我忽然意識到我可能把工作中的壓力情緒帶到家庭來了。七八歲的孩子單純還是把委屈説出來了,但十五六歲的孩子可能就把這些情緒積壓心頭了,日積月累,很危險。

(2)書信交流。用書信與孩子溝通,更易於表達感情,顯得更為慎重。書信還可以長久保存,孩子可以隨時翻看。好的書信,不僅可以使孩子在當時受到教育,對孩子日後的發展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博士老爹"蔡笑晚:《我的事業是父親》

XX年上半年,中國最火的父親無疑是被稱為“人才魔術師"的蔡笑晚。這位66歲的温州瑞安鄉村老醫生,培養了六個高學歷、事業有成的兒女:五個國際知名大學的博士,一個國內知名大學的碩士。他總能第一時間知道孩子的問題。因為從他們出生起就注重和他們交流。從孩子們到外面上學到讀完書,他寫的信有600多封,幾乎每個學期都有10封以上。“每個孩子,我都給他們建立了成長檔案,我還給每個孩子記日記,對於他們的點點滴滴他都很清楚。”

我們在這裏介紹一下他教育孩子的一個細節:小女兒蔡天西上學早,又不不停地跳級,11歲時,別人還在讀小學呢,小女兒蔡天西已經進入蘇州中學讀高中了。班裏最小的同學也比蔡天西大三四歲。於是有的同學就欺負蔡天西。天西很委屈,寫信向蔡笑晚訴苦,蔡笑晚就寫信鼓勵女兒堅持下去。在信中,蔡笑晚對女兒説:現在欺負你的同學,不一定是壞的同學,而且,可能是你將來很好的朋友;假如這個同學真的是一個“壞”的同學的話,你也不要怕,壞人是不會有好的結果的。你要記得亞歷山大的那句名言:“我一生的成就全是我敵人給我造就的,我的朋友沒有幫助過我造就什麼事業”。

這無疑是一個成功的教子案例。

(3)體態交流。就是用姿勢、動作、表情等傳輸出來的信息進行交流。很多場合,這種無聲的溝通遠比有聲的語言更有效。父母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個表情所藴含的內容,都會隨時傳遞給孩子,孩子能從父母的神態中讀出家長的贊同與反對、高興或惱怒。比如兒子要去參加考試,父親送兒子出門時,拍拍孩子的肩頭,配上堅定的眼神和微笑,也許比你嘮嘮叨叨説上半小時的鼓勵話還有效。

(4)"會議"交流。不少家庭有開家庭會的好習慣,那麼,不妨把與孩子的溝通也引進家庭會。當然這應該是個民主的家庭。家長要善於引導孩子大膽發言,要耐心傾聽孩子的意見,對孩子的合理建議要給予充分肯定。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孩子問題,父母事先要統一意見,不能有的批評、有的護短,讓孩子莫衷一是。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無為在行,有為在心,關注過程,把您孩子的一生變成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fayangao/48ey3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