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導遊詞 >

故宮太和殿導遊詞

故宮太和殿導遊詞

作為一名專門引導遊客、助人為樂的導遊,常常需要準備導遊詞,導遊詞是講解當地的基本情況,介紹風土人情的文章。那麼一遍條理清晰的導遊詞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故宮太和殿導遊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故宮太和殿導遊詞

故宮太和殿導遊詞1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於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建成,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初名為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改為太和殿。今天所見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後的形制。

太和殿頂與眾多宮殿頂上的裝飾不同,最明顯的地方就是殿頂的正脊和垂脊上的裝飾,不僅使用了黃彩琉璃瓦製作的裝飾物,而且殿頂的垂脊獸是唯一十樣俱全的。“金鑾殿”正脊上的裝飾物,名叫“鴟吻”,是用13塊中空的黃彩琉璃瓦件拼成的,它是傳説中“龍生九子”中的一位“龍子”,傳説是由於這一龍子能噴浪成雨,所以將它裝飾在屋頂的正脊兩端,取鎮火之意。

除殿頂上的一條正脊外,在兩層重檐上,各有四條垂脊,每一條垂脊上均有仙人和形象各異的走獸裝飾;八條垂脊上,共有88個仙人走獸的裝飾。但每條垂脊上的裝飾物都是一樣的。宮殿垂脊獸的裝飾,是有嚴格等級區別的,只有“金鑾殿”頂上垂脊獸十樣俱全。“中和殿”及“保和殿”則只有九樣,其他宮殿的垂脊上雖然也有走獸,但是都要按級別遞減。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建築規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列中國古代建築之首。它金壁輝煌,殿宇莊嚴,也的確擔當得起人們對它的景仰與嚮往。那恢宏的氣勢與偉大的建築結構,充分顯示了帝王的尊嚴與建造者的聰明才智。

故宮太和殿導遊詞2

女士們、先生們,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故宮內最大宮殿。建築面積2377平方米,重檐廡殿頂,是殿宇中最高等級,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建在三層重疊的“工”字型須彌座上,由漢白玉雕成,離地8餘米,下層台階21級,中,上層各9級。

太和殿始建於公元1406年,經歷了三次火災和一次兵燹的毀壞,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清朝建的。四個屋檐上各有一排動物,原來是釘子,用來固定瓦片用的,後來換成了神話傳説中的動物,據説可以辟邪,而且數量越多,表明建築越重要。太和殿上有9個,9是陽之極數,依次為7、5、3、1,平民百姓家是不允許有這種裝飾的。

明清兩朝曾有24個皇帝在此登基,宣佈即位詔書。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冊立皇后、頒佈法令、政令、派將出徵、金殿傳臚以及賜安等等,皇帝都要在這裏舉行儀式,接受文武百官朝賀。

這個廣場是太和殿廣場,面積達3萬平方米。整個廣場無一草一木,空曠寧靜,給人以森嚴肅穆的感覺。正中為御路,左右地面鋪的磚橫七豎八,共15層,以防有人挖地道進入皇宮。周圍有一些大缸,是做什麼用的呢?在故宮裏一共有308個大缸,是用來儲水防炎的,缸下可燒炭加温,防止冬天缸水結冰。為什麼要建這麼大的廣場呢·那是是為了讓人們感覺到太和殿的雄偉壯觀。站在下面向前望去:藍天之下,黃瓦生輝。層層石台,如同白雲,加上香煙繚繞,整個太和殿好像天上仙境一樣。舉行大典時,殿內的琺琅仙鶴盤上點上蠟燭,香亭、香爐燒檀香,露台上的銅爐、龜、鶴燃松柏枝,殿前兩側香煙繚繞,全場鴉雀無聲。皇帝登上寶座時,鼓樂齊鳴,文武大臣按呂級跪伏在太和殿廣場,仰望着雲中樓閣山呼萬歲,以顯示皇帝無上權威與尊嚴。

原來明朝的時候,紫禁城所有宮殿、宮門上的匾額都是用漢文書寫的。到了清代,皇帝是滿族,就把滿文定成了國文,並在全國通用。順治皇帝住進紫禁城以後,便把皇宮中所有宮殿、宮門上的匾額都改成用漢滿兩種文字並列書寫,少數匾額上還有蒙文,一般是滿文在左,漢文在右邊,這是由於人們習慣上都以左為上右為下,所以滿文都寫在了左邊。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宣統皇帝也被迫退了位,但他仍然住在後廷裏,也就是乾清門以北的宮中。而外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範圍就交給了民國政府使用。不久,北洋軍閥袁世凱施展權術,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當上了中華民國大總統。但他依然不滿足,還要恢復帝制,想當皇帝。經過他的一番計劃還真當上了,自封年號“洪憲”。他剛一復辟帝制,就立刻受到老百姓的痛罵,人們的反帝情緒一天比一天高漲。袁世凱被嚇得連宮門都不敢出。他深知自己太不得人心了,這個皇帝恐怕也當不了多久。可他不死心,於是就把一個叫王景泰的心腹召到寢室,商量對策。

袁世凱先向王景泰詢問外邊的老百姓都説了他什麼壞話。王景泰説主要是對他恢復帝制,取消民國不滿,還要反清討袁。袁世凱坐立不安,就打算先想個法子穩定人心。他苦思苦想了三天,也沒想出個好辦法。最後還是王景泰想出一個主意,便對袁世凱説:“陛下,這老百姓不是要反清嗎,咱們就給他們做個樣子看看。這紫禁城所有宮殿、宮門上的匾額都是用漢滿兩種文字並列書寫的,那滿文就是代表清朝,咱們何不就把那滿文去掉,只留下漢文,以表示咱們不是為了復辟清朝,咱也反對清朝。老百姓一看宮裏連滿文都去掉了,興許就不反對您當皇帝了。”袁世凱一聽,此話還真有幾分道理,眼下一時也想不出什麼辦法,就先試試看吧,也許那些反對的人知道紫禁城裏滿文沒了,説不定就開始擁護我了。想到這兒,他急忙寫了一道“聖旨”,要在十日之內,把紫禁城內所有宮殿、宮門匾額上的滿文都去掉。 可“聖旨”剛要往下發,他又改變了主意,那內廷裏還住着宣統皇帝和清廷的遺老遺少們,他們剛被推翻沒多久,在全國的勢力還不小,我要是把內廷宮殿、宮門匾額上的滿文也去掉,是否會遭到他們的反對呢?這宮外還沒平息,再招來宮內的不滿,麻煩可就大了。想到這兒,他將“聖旨”改了一下,寫成了“把外朝宮殿、宮門匾額上的滿文都去掉。”這樣清廷的遺老們不到外朝來,自然也就不知道外朝宮殿、宮門匾額上的滿文沒了,也就不會對我的舉動有所反感。

故宮太和殿導遊詞3

故宮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南北中軸線的顯要位置,殿高35. 05米,面積2377平方米,共55間,72根大柱,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築。是故宮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築,。太和殿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是典型的古典建築。

太和殿的內部及外部構造是中華民族古老智慧的結晶,在這裏,除了奇異的雕樑畫棟、獨特的設計佈局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稀世珍寶外,她的堅固程度也令人歎為觀止。自太和殿建成以來,遭遇過多次大地震,她依然像一位堅強的巨人傲然屹立,絲毫不受影響。

太和殿前有寬闊的平台,俗稱月台。月台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古代的標準量器,二者都是皇權的象徵。殿前的雙龍戲珠御路石,其珠為吉祥如意珠,雙龍之中,一個代表天帝,另一個代表帝王;殿下有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周圍環以欄杆。欄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龍頭,每逢雨季,可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

殿內更是金碧輝煌、美輪美奐。室內外樑枋上飾以級別最高的和璽彩畫。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雲龍圖案,接榫處安有鐫刻龍紋的鎏金銅葉。殿內金磚鋪地,七十二根罕見楠木大柱支撐整個大殿。太和殿的明間設九龍金漆寶座,寶座兩側排列6根瀝粉貼金雲龍圖案的巨柱,所貼金箔採用深淺兩種顏色,使圖案突出鮮明。寶座前兩側有四對陳設:寶象、甪端、仙鶴和香亭。

太和殿不愧是故宮第一殿,更是中華民族的珍寶。

故宮太和殿導遊詞4

太和殿面闊11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2377.00㎡,高26.92m,連同台基通高28m,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其上為重檐廡殿頂,屋脊兩端安有高3.40m、重約4300kɡ的大吻。檐角安放10個走獸,數量之多為現存古建築中所僅見。太和殿的裝飾十分豪華。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內外樑枋上飾以和璽彩畫。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雲龍圖案,接榫處安有鐫刻龍紋的鎏金銅葉。殿內金磚鋪地,明間設寶座,寶座兩側排列6根直徑1.00m的瀝粉貼金雲龍圖案的巨柱,所貼金箔採用深淺兩種顏色,使圖案突出鮮明。寶座前兩側有四對陳設:寶象、甪(音錄)端、仙鶴和香亭。寶象象徵國家的安定和政權的鞏固;甪端是傳説中的吉祥動物;仙鶴象徵長壽;香亭寓意江山穩固。寶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傘蓋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龍,龍頭下探,口銜寶珠。

殿內金色的九龍寶座和屏風安置在高約2米的金色台基之上,並置於六根盤龍金柱之間,以突出帝王唯我獨尊之地位。九龍寶座用楠木雕龍、髹金而成,“須彌座”式,為皇帝的御座。九條龍,昂首矯軀,大有躍然騰空之勢,極為精美生動。

一對寶象,用銅胎琺琅鑲嵌寶石製成。象徵着有高大威嚴,穩如泰山之勢。據神話傳説,寶象能通四夷之語,身馱寶瓶,內盛五穀或吉祥之物,可帶來農業豐收和社會太平。所以含有五穀豐登,吉慶有餘,或太平景象之意。

軒轅鏡裝設於殿頂天花板的中部,是個飾有蟠龍”藻文”的井形建築,稱為藻井。在藻井“明鏡”部位中央,有一浮雕蟠龍,口銜一球(銅胎中空,外塗水銀),此球即為軒轅鏡。據傳説,它是由中國遠古時代的軒轅氏黃帝制造的,為中國最早的鏡子(實為清室所制)。懸球與藻井中的蟠龍聯繫一起,構成“游龍戲珠”的美妙形式。軒轅鏡懸掛於帝王御座的上方,以表明中國的歷代皇帝都是軒轅氏的後裔子孫,是黃帝的正統繼承人。

地上所鋪稱為金磚,其實是殿內所鋪方磚,共計4718塊,產自蘇州等到地。據説此磚成坯,需燒製八個月,更難的要用各種柴草燒煉136天,再用桐油浸泡百日方可成品。產品需“敲之有聲,斷之無孔”才可採用。此磚表面淡黑、油潤、不澀不滑,具有堅固耐磨、越磨真越亮等特點。

關於這個金漆寶座還有一段曲折的歷史。1915年,袁世凱復闢帝制,要在太和殿舉行登基大典。他不希望自己的“洪憲王朝”像滿清末代王朝那樣敗落,不想承襲已顛覆的清王朝的舊制,於是,他將太和殿整修了一番,並用一把特地趕製的頗具西洋特色的高背大椅替換了金鑾寶座。這個西洋大椅椅背很高,座面卻很矮。據説是因為袁世凱腿短,卻又要顯示帝王氣派,才如此設計。但無論材料還是工藝,它顯然都無法同金鑾寶座相提並論,並且和金碧輝煌的太和殿極不相稱。特別是那個椅背因年久漸漸破裂後,人們發現裏面竟然塞着稻草。

時隔多年,根據文物原狀陳列的歷史性原則,1947年,故宮做出決定:撤下袁世凱的“龍椅”,換回原來的金鑾寶座。但是,由於袁世凱當年將金鑾寶座移出後隨意置放在一間庫房內,許多年過去了,當時誰都不知道金鑾寶座置身何處。直到1959年,朱家溍先生從一張1900年的老照片上看到了太和殿內景的陳設原狀,朱先生以照片為依據,按圖索驥,最終在一處存放破舊傢俱和木料的庫房中發現了這個舉世珍寶。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們通力合作,用了934天,終於將其修葺一新,使其重回我們的視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daoyouci/wzeek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