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導遊詞 >

濟南的導遊詞(通用6篇)

濟南的導遊詞(通用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導遊,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員在遊覽時為口頭表達而寫的講解詞。如何把導遊詞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濟南的導遊詞(通用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濟南的導遊詞(通用6篇)

濟南的導遊詞1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小王。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濟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有着很好的文化底藴。地處中國第三大經濟強省―山東省。是山東省省會。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故被稱為“泉城”。濟南有眾多的泉和老街老巷濟南已成功舉辦亞洲盃、全運會、園林花卉博覽會、中國藝術節等盛會。

説到濟南,不得不提冬天的濟南,今年冬天是一個“暖冬”入冬以來,一直沒有下雪,直到年後幾天,才下了一場中雪,給空氣殺了殺菌。去年和今年年前幾天霧霾特別重,去年光霧霾天就有200多天!街上大多市民都在過年沒有放鞭炮,也有幾個人選擇了少放,看來大多數市民都想讓藍天重現。

但是,霧霾並沒有遮住濟南的老街老巷,和一座座老樓。濟南城內百泉爭湧,現存733個天然泉,其中有七十二個名泉,我印象最深的的一處泉是黑虎泉。黑虎泉為濟南四大泉羣之一。早在金代以前,黑虎泉就以現名聞名於世。泉水出於深凹形洞穴,通過三個石雕虎頭泉水噴出,因其聲、色特點而得名。小時候,爸爸經常帶我來黑虎泉玩,還經常帶我來這打水。冬天,泉池上漂着一層薄薄的霧,猶如仙境一般。

説起濟南的老街老巷,不得不提起濟南的芙蓉街,芙蓉街是一條濟南性格的老街。位於濟南市中心,芙蓉街是神州各地、歐美日韓。各色小吃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又被稱為“小吃一條街”。

這就是美麗的濟南,我喜愛家鄉濟南的泉水和老街老巷,更喜愛家鄉濟南的風土人情!

濟南,這是一座以泉水聞名的城市,所謂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便是説的美麗的泉城濟南。

濟南素以泉水眾多、風景秀麗而聞名天下,據統計有四大泉域,十大泉羣,733個天然泉,在國內外城市中罕見,是舉世無雙的天然巖溶泉水博物館,除“泉城”外濟南也被常被稱為“泉都”,因“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有著名的七十二泉,一派江南風光而得名。濟南的泉水不僅數量多,而且形態各異,精彩紛呈,有的呈噴湧狀,有的呈瀑布狀,有的呈湖灣狀,眾多清冽甘美的泉水,從城市地下湧出,匯為河流、湖泊。盛水時節,在泉湧密集區,呈現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楊”、“清泉石上流”的綺麗風光。早就在宋代,文學家曾鞏就評價道:“齊多甘泉,冠於天下”,元代地理學家於欽亦稱讚説:“濟南山水甲齊魯,泉甲天下。”清涼甘美的泉水是濟南市的血脈,賦予這座城市靈秀的氣質和旺盛的生命力。

老舍爺爺也寫了許多關於濟南的文章,《濟南的春天》《濟南的秋天》《濟南的冬天》《三個月來的濟南》《趵突泉》、小説《大明湖》等。老舍爺爺的“第二故鄉”便就是濟南,他把一個山水秀麗的濟南,活脱脱地寫進他的散文裏。

濟南的小吃也很多呢。像比較著名的便是泉城大包,草包包子 ,孟家扒蹄 ,名士多烤全羊,油旋等等,來濟南的話,一定要嘗一嘗濟南的風味小吃。

濟南還有好多個十分著名的風景區,比如有大明湖,趵突泉,五龍潭等等,還有七十二名泉。

濟南,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市,一座美麗的泉城,這便是我的故鄉,它的名字,叫做濟南。

看過濟南的冬天嗎?如果沒有。就讓我今天好好的帶你去濟南參觀吧!如果你問我,濟南的冬天和這裏的冬天有什麼不一樣,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那裏更美,更稀奇的是,那裏是響晴,如果你想知道更多,下面就讓我帶你走進濟南的冬天吧!

濟南,一個美麗而優雅的地帶,對於那裏的冬天,就甚是美麗。濟南的冬天沒有風聲,可別覺得驚訝,那裏的冬天還是響晴的,可別認為跟我們這邊一樣。在中國北邊,冬天有響晴的天氣,便是稀奇的。

冬天的刪,若是下點兒小雪,矮鬆可便在山上耀眼起來,越發青黑的.矮鬆上要是幾朵雪在那兒,就彷彿是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色的花,從遠處看,整座山全白了。在山坡上,有些雪厚了點,地上的小草還探出了一點兒小腦袋,彷彿也對濟南這美麗的冬天感到好奇,也來瞧瞧。

這古老的濟南,城裏是那麼狹窄城外又那麼寬敞,山上住着幾家村莊。瞧去,屋頂上展着幾朵白雪,又白又黑,彷彿有一副名人所畫的錦繡山圖,美極了!

那中間一條河,不但不結冰,還在那緩緩流動。隱隱約約看得見河裏面綠的發亮的水藻,這就是濟南的冬天。

濟南的冬天,就是這麼美麗、稀奇,讓人好奇。

濟南的導遊詞2

大家好!我叫張健聰,你們可以叫我張導。今天我向大家介紹濟南的冬天。濟南自古有“泉城”之美稱,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聞名的史前文化尤山的發祥地,山靈水秀,人才輩出,歷代文人墨客多聚於此。山靈水秀――濟南的山可多了,比較著名的有:千佛山、無影山、英雄山、五峯山……不過,我更喜歡那裏的泉水。

説起泉水那就更有名了,不然怎麼叫“泉城”呢?全市共遍佈着大大小小700多處天然湧泉,僅在濟南老城區西起西門、東至青龍橋方圓2.6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就分佈着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和五龍潭四大泉羣、133處泉水,眾泉匯流到風景秀麗的大明湖,構成了濟南獨特的泉水景觀。

人才輩出――這塊富饒的土地哺育了很多名人:李清照、辛棄疾、扁鵲、墨翟、魯班、弈秋、孟子、……真要説起來,三天三夜都説不完呀!

濟南的冬景可美了!濟南的山很是可愛。它就如一個小搖籃一樣,把濟南包圍起來,讓它更有“安全感”。那裏的氣候非常照顧濟南,即使下雪,也是小雪,因為它害怕濟南感冒。因此濟南的冬天是一個響晴的地方。但更美的是冬天的水色,這裏的水不但不結冰,反而能映襯出水裏的水藻,水邊還有許多柳樹,柳枝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裏,顯得更綠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裏,顯得更藍了,白雲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裏,顯得更白了。一眼望去,一片藍綠相接的景色,是多麼的迷人。濟南可是一個寶地呀!希望這次的旅途能給旅客們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希望在濟南你們可以玩的開心、愉悦!也祝願你們一路平安,身體健康!

濟南的導遊詞3

大家好!我是“泉城五日遊”的導遊。我姓楊,大家可以叫我楊導。今天我們遊玩的第一站是美麗的大明湖公園。我們的司機師傅會把車停在公園南門旁邊,如果有人迷了路,請直接出門到車上等候。

走進公園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花壇,它一年四季都會擺滿五顏六色的花。繼續向裏走,我們就能看到湖了。大明湖水温常年在18°C左右,在嚴寒的冬季,人們有時會看到一縷薄霧,彷彿那是一條淡白的紗巾。下面我帶大家去坐船。(船上)大家看,在船上看大明湖是不是非常好看?在微風的吹拂下,湖水泛起層層波浪,加上陽光的照射,湖水波光粼粼,好看極了。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大明湖的湖心島。這上面有一個很有名的亭子——歷下亭。請大家過來參觀。這就是歷下亭,它有紅紅的柱子,青黑的瓦片,還有一些彩色琉璃窗。請大家合影留念,然後返回船上。

(回到岸上)大家是不是覺得大明湖少了些什麼呢?對了,大明湖是蛇不出沒,蛙不鳴的。因為大明湖地質堅硬,蛇沒法挖洞,所以就沒有蛇了。而蛙不鳴是因為青蛙只會在水温達到21°C以上時,才會鳴叫,而我們知道大明湖的水温常年在18°C左右,所以大家是聽不到青蛙叫的。

瞧,前面是遊樂場,請大家注意安全自行遊玩,三小時候集合。

濟南的導遊詞4

嗨!大家好,這就是聞名濟南的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講述的正是這天的主角——大明湖。

這一顆泉城明珠———大明湖位於濟南市中心偏東北處。公園面積為八十四公頃,其中的湖面面積為四十六公頃。他是一九八五年正式建好的,因為自古以來濟南就是齊魯文體交匯之地,所以文人薈萃,文教昌盛,又因大明湖風景絕佳,更受到四面八方的文人墨客,文士名流的鐘愛,吟詩作賦在那裏,留有超多的遺蹟,歷史文人也都有詩文在大明湖。

進了大門,門前的兩棵巨大的雪松挺立在中間,十分顯眼,引人注意。據瞭解這是棵百年的古樹呢。大家在側頭一看,這就是寬闊的大明湖。

在遠處看,幾隻遊船在湖面上慢慢悠悠的滑過,浪頭輕輕的翻滾,既沒有小溪那樣的平靜,有無大海一樣的三米巨浪,讓人感覺又有激情,又舒心平靜。遊客們能夠盡情享受湖的魅力,但必須要注意不要翻越護欄,可不要隨便亂扔垃圾,污染了這清澈見底的水。好啦,我也不多説了,大家去欣賞着美麗的湖風景吧!(此刻解散!)

(此刻集合!)看了這麼長的時間,大家是不是很想明白它的水源呢那下面可要認真聽了!他的水源來自濟南的七十二泉的泉水,水質清冽而且水量十分充足,固有“久旱不幹”的特點。

再走不遠們,就來到了鐵公祠。迎門處有幾棵高大的青竹,嫩綠的葉子隨風舞動,頗像身披綠衣的英俊紳士。門內有青松和凌霄花,各個遊客們是否感到了心曠神怡和舒心呢再仔細看看,鐵公祠是一個民族形式的庭院,多麼具有古特色呀!大家是否感覺到了古香古色呢

大家此刻的位置是大明湖新區,新區的景色也是很不錯。大家低頭看,五彩的花兒扭弄着嬌嫩的身體,綠色的草兒也歪着頭享受着温和的陽光與涼爽的清風。大家再抬起頭來,在我們眼前的正是超然樓。那裏但是個欣賞木雕的好地方,迎門處有一副老濟南的縮畫,看呀,以往的老濟南是多麼熱鬧,泉水不停地湧出;芙蓉街上也是幹什麼的都有,熱鬧非凡。別處的木雕也很有代表性。比如説那五十六匹駿馬代表五十六個強大的民族,他們緊緊地靠在一齊,組成了一個規模宏大,並且永遠向前奔向一個光明點這是我想起了一個經典的神話故事“夸父追日”,有些遊客是不是跟我有同感呢我們大家再看看下面的標題,這真是個氣魄雄偉的名字,他的名字叫做“萬馬奔騰”大家解散,去欣賞木雕吧!

集合!這天的遊覽就到此結束了。大明湖很美麗,壯觀,氣魄和雄偉有一些遊客是不是沒遊覽夠呀,沒關係,下次我還帶你玩轉大明湖!

濟南的導遊詞5

大明湖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位於濟南市中心偏東北處,其中湖面面積約佔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十三。大明湖湖水來源於城內的珍珠泉、濯纓泉、王府池等諸泉,水源充足,有“眾泉匯流”之説,平均水深兩米,最深處約四米,是繁華都市中一處難得的天然湖泊。“恆雨不漲,久旱不涸”是其一大優點,並具有“蛇不見,蛙不鳴”的自然生態之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風景特色的寫照。湖上鳶飛魚躍,畫舫穿行,岸邊繁花似錦,遊人如織。 湖畔有歷下亭、鐵公祠、南豐祠、匯波樓、北極廟和遐園等多處名勝古蹟,其中歷下亭、鐵公祠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園每年舉辦多種遊園活動,有春節文化廟會、新春花展、荷花展及民俗文化活動和花卉盆景展覽、奇石展等。

大明湖現有一坊、一閣、三園、三樓、四祠、六島、七橋、十亭。這些建築佈局合理,錯落有致,命名俱雅,風格各異,向人們展示了巧奪天工的園林藝術。

大明湖公園特色紀念品豐富多彩,金箔畫有明湖全景、歷下亭、牌坊、鐵公祠等5種圖案,工藝精美,別緻有趣,具有收藏價值。其它紀念品還有明湖風光的工藝看盤、精美的絹制荷花、銅製大明湖紀念徽章、北極廟供奉的真武大帝化身“龜蛇銅鑄像”等。

公園接待服務功能齊全,有各種遊船300多隻和展室、飯店、茶社、工藝品店和遊樂場等,能滿足不同層次遊客的多種需求。

濟南的導遊詞6

女士們、先生們:

你們好!

歡迎你們到泉城濟南來旅遊,在濟南停留其間將由我來接待你們併為你們提供服務,我希望我的講解能使你們在濟南玩得開心,過得愉快。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

現在我們看到這座白牆灰瓦、出檐卷山、捲棚式的民族風格建築的大門就是趵突泉公園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寫的。進了大門,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迎門假山,大家知道為什麼要迎着大門建假山嗎?這是古代造園的一種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説以山為主,迎門迭石,似透非透,成為公園門口處的自然屏障,與石後的溪流構成環水行之勢,同園中其它景物相分離。這座假山的石塊全部採自於濟南南部山區,石質,色澤,紋理都可以同江蘇無錫的太湖石相媲美。假山下有一山洞,洞頂和入口處採用了大塊石,用懸掛的手法形成巨石懸掛的逼真壯觀景色。洞壁上又留出適當的空隙,便於採光和空氣的通暢。此乃濟南假山中的佳作,受到園藝家極高的讚譽。

過了晴雨橋,大家再往前走看到這塊石姿優美,紋理自然,高四米,重八噸的龜石了。它最初為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張養浩酷愛自然山川,棄官歸隱濟南後以山猿、野鶴、山石為友。此龜石有“皺、瘦、透、秀”的特點,在此與它合影,取長壽延年的吉祥之意。(好,給大家幾分鐘時間合影留念)。

請大家隨同我一起往前走,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馬跑泉。為什麼叫馬跑泉呢?據説北寧時期的抗金將領關勝的戰馬刨出來的,故得此名。相傳,關勝是梁山的農民起義將領,是濟南總兵劉豫的部將,驍勇善戰,金人南侵時,誓死不降,奮力抗金。一次激戰中,敗走麥城,口渴無水,十分難忍。他的戰馬仰天長嘶,前蹄奮力刨地,泉水奪地而出,後人為紀念此泉,稱它為馬跑泉。

再往前走,我們就來到了漱玉泉景區。“漱玉泉”三字是已故濟南書畫家關有聲的手筆。“漱玉泉”三字的來歷有幾種説法。一種説法是,在古代人們常把女子的牙齒稱之為“玉”,女詞人李清照常在此打扮梳洗而得名;另一種説法是因李清照著有的集子《漱玉集》;還有一種説法是從“漱石枕流”這個成語化來的,説嘩嘩的泉水刷玉石。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李清照紀念堂,建於1979年,紀念堂兩旁是郭沫若先生寫的對聯。上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寫的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聯“金石錄裏,漱玉集中,文采有後主遺風”是對其詞作成就的讚揚,稱讚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為丈夫《金石錄》所作的序。掛在門廳內的匾額“一代詞人”也是郭沫若手書的。

李清照是我國南宋時傑出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人。父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的文官,是位著名的歷史學家,博學多才,母親也是一位壯元的孫女,知書達禮。李清照自小受雙親薰陶、啟發和誘導,再加上天資聰慧,酷愛讀書,成為當時傑出的文學家。李清照18歲時,與當朝宰相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婦倆互相支持,恩恩愛愛,作詩填詞,研究金石書畫,購置古籍字畫。靖康之難以後,北宋滅亡,金兵南侵,宋五朝南渡,偏隅江南,李清照夫婦被迫南下,途中,明誠病死。晚年的李清照一直過着無依無靠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中渡過了她的餘生。李清照的詞以靖康之難為分界線,前期的詞大多描繪的是歌詠自然,讚美生活,夫妻恩愛、思念的詞。如“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如夢令》);“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點絳脣》);“紅藕相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一剪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後期的詞作大多抒寫了家國之恨和悲歎自身命運悽苦的。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聲聲慢》);“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李清照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稱為“易安體”。今有輯本《李清照集》和《漱玉詞》。

再往西走,就到了金線泉處。金線泉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並稱為濟南四大名泉。“金線”的形成,是由於兩岸泉水相對湧流,流勢均衡。當太陽照射到池底,平靜的水面上,就會顯示出一條聚成的水線,金光閃亮,象遊絲一般,忽隱忽現,隨波盪漾,蜿蜒多變。老金線泉的“金線”已難看到,新金線泉的“金線”也必須在水勢旺盛,陽光照射角度適當時才能看到。宋代著名文學家曾鞏曾有幸在月光的映照下看到“金線”,而元代詩人元好問多次遊歷金線泉,卻不可得,甚為遺憾。

再繼續往西走,我們就來到了尚志堂。尚志堂,也叫“金線書院”,由金線泉而得名。舊時指官家或私人藏書和講學的地方。尚志堂院中栽植了白玉蘭、紫玉蘭,每到初春,玉蘭花爭相綻開,芳香撲鼻,故尚志堂院也稱玉蘭院。大家注意到院中的這塊太湖石了嗎?它叫“待日峯”,原為張養浩收藏,在一點五米左右高的石身上,佈滿了圓月形成或彎月形透洞數處,每當皓月高懸之夜,石形和透洞在月光照射下,映入石前池水中,更顯得玲瓏剔透,秀美無比。

出尚志堂西行,便到了濼源堂。濼源堂,前有抱廈,突出水面,棟樑彩緩,黃瓦紅柱,形體雄偉。大家請看抱柱上的詩刻:“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此句是元代著名文學家趙孟對趵突泉奇景的最好寫照。

濼源堂的北面的建築是娥英殿,是為紀念虞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的祠。娥英祠北面是三大殿景區。三大殿院內的花格透牆上,鑲嵌着30餘方石刻,是歷代名人的佳作詩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院內的這尊罕見的“雙御碑”,記載了康熙三臨、乾隆二臨趵突泉的題詞詩文,標示了趵突泉的地位。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趵突泉景區,站在來鶴橋上。來鶴橋原為木橋,明萬曆年間歷城知縣張鶴鳴所建。1956年開闢趵突泉公園時,修建了這座石橋。大家請抬頭看這一朱漆木牌坊上的字“蓬山舊跡”,另一面是“洞天福地”。據傳説,過去人們曾把趵突泉的三股水柱,比作蓬萊仙山,即在神話中的三座神山:蓬萊,方丈,瀛州。想登蓬萊山求仙的人到處尋找仙山,當他們來到趵突泉邊,看到三股水注,其狀如山且不能攀登,猛然醒悟,仙景在此,故立“蓬山舊跡”坊。如果你到泉東面望鶴亭茶社,一邊品茶,一邊賞泉,則有“潤澤春茶味更真”的詩意。

趵突泉泉池呈長方形,東西長三十米,南北寬二十米,周圍繞以石欄。池邊俯視,一泓碧水,清如明鏡;三泉湧濤,噴雪濺玉;勢如鼎沸,聲若雷鳴;水草裊裊,魚翔淺底;綠葉紅鱗,輝映其間。歷代文人學者都對趵突泉留下了諸多詠贊。如元代散曲家張養浩“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時嘗吼半空雷。”而能再現趵突泉泉水全貌的,還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趵突泉賦》。濟南“家家泉不,户户垂楊”的獨特景色是怎麼形成的呢?濟南的泉水,來源於濟南市區以南,錦繡川以北的廣大地區,這些地區的巖石是約四億年以前形成的一層很厚的、質地比較純粹的石灰巖。這種石灰巖地區,地表有溶溝、溶槽,地下有漏斗、溶洞、暗河以及鐘乳石,便於大量的雨水和地表水滲入地下。山區的石灰巖層,以大約三十度的斜度,由南向北傾斜,大量的地下潛流,神出鬼沒地向濟南運動。剛好,在大明湖往北,地下巖石變成了堅固的火成巖,大量的地下水流到這裏,碰到火成巖的阻擋,攔蓄起來,越積越多,水泄不能,必須尋找出路。而在濟南舊城一帶,地勢低窪,有的地方甚至低過了地十水的儲水面,地下水便穿過地表,奪門而出,形成了眾多泉水。趵突泉泉水甘美,用以沏茶,色如琥珀,幽香襲人,極為爽口。據説乾隆下江南時,出京帶玉泉水,到濟南時帶趵突泉水,以備飲用。

站在觀瀾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胡纘宗書寫的,如果你細心點也許會發現“突”字少了上面的那一點。亭後的石刻“第一泉”三字是清代王鍾霖書寫,“觀瀾”石刻二字是明代張欽書寫。泉池南面的水榭、漏窗,半壁廊與北岸濼源堂相互襯托,形成對景。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滄園和白雪樓景區。滄園,原名叫“勺滄園”,取“滄海一勺”之意。這裏原是明代著名詩人“後七子”之一李攀龍的讀書處,“勺滄”的名字,表達了人們向李攀龍學習的心願。明萬曆年間,按察使葉夢熊曾在滄園西側建“白雪樓”,紀念李攀龍。白雪樓和滄園幾經修葺,現在的滄園是三廳一圍廊,兩個跨院,流溪隨園,樓閣玲瓏,雕樑畫棟,彩漆紛呈,院中培植的名種名花異木,盆景,已形成獨具特色的庭院風格。這株“泰山鬆”,蒼勁、雄偉,氣勢奔放,樹齡在150年以上,是一棵不可多得的具有齊魯風格的樹樁盆景。園內人工修造的大型山石盆景,造型自然,點綴以羅漢松,紅葉,黑松等樹樁植物,給人以美的享受。

現在我們已經穿過了楓溪區,又回到了趵突泉公園東門口,今天講解就到這裏。講解不妥之處,請多多包涵並留下你們的寶貴意見

謝謝大家!

標籤: 導遊詞 濟南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daoyouci/vmexp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