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導遊詞 >

紹興魯迅故居導遊詞6篇

紹興魯迅故居導遊詞6篇

作為一名可信賴的導遊人員,常常需要準備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如何把導遊詞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紹興魯迅故居導遊詞,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紹興魯迅故居導遊詞6篇

紹興魯迅故居導遊詞1

各位來賓,歡迎大家參觀紹興魯迅故里。我們紹興是座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人傑地靈,羣星燦爛,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就是其中一個傑出的代表。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誕生於紹興都昌坊口周家大院。他兒時就讀於三味書屋,13歲時,家道中落。18歲那年,毅然"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先後去南京、日本學習。1909年夏回國後,先後在杭州、紹興、北京、廈門、廣州和上海等地從事教學工作和文學創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大陸新村寓所,享年56歲。魯迅一生的著作和譯作近1000萬字,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今天,非常榮幸能做大家的導遊陪您一同參觀。我是這次帶大家遊玩魯迅故里的導遊,叫潘星言,大家可以叫我小潘。希望在我的陪伴下,大家能度過愉快的一天。魯迅故里是魯迅先生兒時樂園,希望這裏能給你留下美好的記憶。現在,展現在你面前的一幅巨幅壁畫,畫中那位慈眉清目的老人就是魯迅先生,只見他身穿長袍,手執一根煙悠然地抽着,給人一種大義凜然的感覺,敬佩之感油然而生。壁畫塑着幾個小孩嬉戲玩耍的造型,一下子讓我們回想起魯迅先生筆下那些栩栩如生的童年畫卷來。

魯迅故里是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門西首。它建於清嘉慶年間,坐北朝南,青瓦粉牆,磚木結構,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種深宅大院。往前走,一陣陣香味迎面而來,原來是臭豆腐、黴乾菜、香糕等紹興特產香味四溢……靠左側走就是著名的"三味書屋"了。走進細看,迎面中堂上方懸掛着一塊橫匾,上書"三味書屋"四個大字,下面則是一副鬆鹿圖。小屋角落是魯迅先生兒時讀書曾用過的桌子,桌子右上角清晰的刻着一個"早"字。這裏還有一段小故事:有一天先生有事,上學遲到了,被老師用戒尺批評。後來先生就刻了這個"早"字,時刻提醒着自己。

走出三味書屋,穿過對面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魯迅故居兩樓兩底。拾階而上,東首前半間是當年魯迅家吃飯、會客的主要活動場所。與客廳一板之隔是魯迅母親的房間。南邊那張八腳大牀是魯迅的母親——魯瑞睡過的原物。東邊這張小牀是當年魯迅的弟弟周建人睡過的牀。與魯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魯迅家燒菜做飯的灶間,也就是廚房。在廚房正前方的這座紹興舊時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繼續往前走,經過大堂左側,再往裏走,穿過小弄,就來到了曾給魯迅先生童年帶來無限歡樂的百草園。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這彷彿讓我們穿越時空,看見了小魯迅在這生機勃勃的百草園中嬉戲的快樂場景!

與魯迅故居排成一字形的是旁邊的魯迅紀念館。魯迅紀念館首建於1972年,後於20xx年重建,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分為展覽區、輔助區、辦公區、服務區和休閒區五個功能,它與魯迅故居、魯迅祖居、三味書屋、百草園構成一個整體,我們在這裏可以深深領略到魯迅當年的生活場景和魯迅筆下的紹興風情。

各位遊客朋友,魯迅先生是一位馳名中外的文學巨匠,他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將一代代傳承下去。在今天他不僅是紹興人的驕傲,更是我們每位中國人的驕傲!相信通過今天的參觀,您對魯迅先生和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感謝大家的光臨,希望能給您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期待您再次光臨!再見!

紹興魯迅故居導遊詞2

大家好!

今天我們要去魯迅故里參觀遊玩,我是你們的導遊,將帶領你們度過愉快快樂的一天,大家可以叫我小黃或黃導。

我們的目的地就快要到了————首先和各位談談魯迅先生。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學家,為我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魯迅故里就是魯迅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

好,我們的目的地已經到了。首先來到大門口,我們可以醒目地看到一塊大石像,上面雕刻着“魯迅故里”四個大字和魯迅的頭像,石像前還有幾個小孩正圍成一個圈的銅像,他們的神態各不相同,活靈活現。遠遠望去,好像在談論對魯迅先生的無限讚揚。

現在,在我們的左手邊有一塊巨大的石碑,上面印着“民族脊樑”四個燙金大字。這塊石碑是人們為了紀念魯迅先生的豐功偉績專門建造的。

繼續向前走,就來到了三味書屋,這兒是魯迅從12歲開始來壽老先生這兒學習的地方。其中,在學堂中間擺放的是壽老先生的講桌,桌上放着書和一把戒尺,周圍圍着的是學生們的課桌,魯迅的課桌緊挨着牆,在課桌的右下方還端端正正地刻着一個“早”字。關於這個“早”字,還有一個特別的故事呢!

在魯迅小的時候,他們家境日益貧弱,他的父親身患重病。每天,小魯迅都有要在藥鋪和學校之間來回奔波。一次,魯迅為了給父親抓藥,結果上學遲到了,教書的壽老先生不由分説,一把抓起戒尺在魯迅的手心連打三下。可是,魯迅並沒有因此而痛恨老師,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以此來告誡自己要珍惜時間。

接下來就來到了百草園。走進百草園,可以發現這裏到處是一片生氣勃勃的景象。雖然這裏只種着幾種簡單的綠色植物,但這裏卻時魯迅童年時最喜歡玩耍的地方。小時候的魯迅常常在這裏捉蛐蛐,爬樹,採野果吃,幾乎每天都玩得開開心心,不亦樂乎。

我們的參觀今天到此為止,感謝大家的這次參觀,歡迎各位下次再來遊玩。

紹興魯迅故居導遊詞3

親愛的遊客們:

紹興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好地方,是橋鄉、水鄉、酒鄉,魚米之鄉,擁有“東方威尼斯”之美譽,紹興還是個人才輩出的地方,大名鼎鼎的陸游老先生,擅長書畫的徐文長老先生......今天,我們就去遊賞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的故居——魯迅故里.

踏着腳下的石板路,順着彎彎曲曲的小道來到了第一站:魯迅住居跨入大門繞過德壽堂,又一個觀覽亭展現在我們面前,兩旁的屋檐下掛着一排齊齊的紅燈籠,沿着小路走去,馬上來到了魯迅先生的卧室,在牀前的小桌上,擺滿了魯迅先生的筆墨,他的第一篇文言小説《懷舊》在此寫就.把目光轉向牀,裏面隱約可見魯迅先生的涼蓆和枕頭,十分儉樸.繼續大步向前走去,遊客們,這就是小堂前,這是周家吃飯會客之處.穿過一條陰暗的羊腸小道,來到魯迅家的廚房,向裏望去,裏頭擺滿了古代燒飯的工具,古老的大鍋上早已斑痕累累,落滿灰塵.繞過一扇門,眼前豁然開朗,這便是百草園.紅漆的欄杆,綠色的草木,成片成片的,燦爛的陽光照射在樹葉上,晃動着的葉片若暗若明,光彩奪目.陽光還穿過茂密的葉片,在地上留下了個斑斕的圖案,百草園中種滿了白菜,這是魯迅小時候玩耍、嬉戲的地方,小時候,魯迅在百草園中捉蛐蛐,拔何首烏,四季都因百草園帶來了快樂的每一天,因此魯迅先生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寫到:不必説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在百草園的出口處,有個石像老奶奶在給她的小外孫講故事,手中的蒲扇扇啊扇,逼真極了,跟隨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們也去看看三味書屋吧.

走過小橋,橋下的涓涓細流緩緩地流淌着,溪水綠得深邃而穩重,這種色彩與兩岸的樹木的綠色成了鮮明的對比.樹木是濃淡相雜的顫動着的綠,而溪水卻是凝固一般的綠.一條烏蓬船慢慢滑過水麪,不小心打破了水面的平靜,水面泛起層層漣漪,就如一幅凌空展開的畫卷一般.走過小橋,“三味書屋”四個大字有力地嵌在凹凸不平的石牆上,進了三味書屋,思任堂三個大字映入眼簾,三個字下方掛着畫與對聯,令大家聞到了一股濃濃的文學氣息,再進去些,正中懸掛着“三味書屋”匾額,是由樑同殊所提寫.緊接着來到了魯迅的座位,座位上刻有一個“早”字.關於這個“早”字,還有一個小故事哩.一次,魯迅為了給生病的父親買藥,因故遲到,被老師狠狠罵了一頓,魯迅便在桌上刻下了一個“早”字,勉勵自已不要遲到.説到這兒,不得不提魯迅的老師壽鏡吾老先生,他為魯迅打下了很大的文學基礎,我們好像看見壽老先生一手捧書一手拿着戒尺的樣子.

走出百草園的大門,來到了“咸亨酒店“,門口立着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已,大家可以進店嚐嚐他愛吃的茴香豆和紹興黃酒,品嚐紹興美食.

時光在流逝,魯迅之遊一日遊在歡笑聲中結束了,入口廣場的牆上的魯迅先生目光炯炯,神態莊重,手中的煙頭依舊未滅,那沉思的面孔,一看就知道是在構思文章.遊客們,魯迅故里之遊是不是很充實呢?歡迎你們再度光臨!

紹興魯迅故居導遊詞4

大家好!

歡迎你們到紹興魯迅的故里來遊玩,我是你們的導遊。今天十分高興能為大家服務,期望我們能夠交成朋友,我先帶你們去魯迅故里的景點。

魯迅故里為於紹興市區都昌坊口,它後通鹹歡河,魯迅故里坐北朝南!!

走近魯迅故里,踩着石板路,看着青瓦粉牆,磚木結構和雕花的古木窗,大家就會問這房子有多少年代。這魯迅故里是周家祖上的台門,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是周家的祖上,他們從湖南搬到紹興來的,他們保存完好無損。它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清代建築之一。沿着石板路,看到以前的書房、天井、古井、灶間,都顯得十分古樸,大家會感到自我也在魯迅那時候。

沿着長廊,向後走去,豁然開朗,看到一個很大的院子。各位來賓,現在我們看到這個園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園”,百草園的名稱雖雅,但其實是一個普通的菜園,是當時新台門內十幾户人家共有的一個荒蕪的菜園,平時種一些瓜菜,秋後用來曬稻穀。童年魯迅經常和小夥伴們在百草園內嬉戲玩耍,夏天在樹蔭下乘涼,秋天在泥牆根一帶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鳥。

對於百草園,魯迅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動的描述。文中他無限深情地寫道:“不必説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百草園就是魯迅當年筆下的景緻。

這就是魯迅故里大致的景觀,他的古樸、典雅、文化氣息,吸引着中外遊客。

紹興魯迅故居導遊詞5

各位遊客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紹興的沈導遊,長話不多説,現在就由我帶着大家去魯迅故里走一走,感受一下那裏的美麗風景吧!

到了,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魯迅故里。首先,馬上你就可以看到這條街的左邊就是著名的咸亨酒店,它坐北朝南,門外塑有魯迅筆下人物孔乙己的雕像,裏面有我們紹興著名的土特產,比如臭豆腐,茴香豆,莓乾菜和熱騰騰黃酒等,想去品嚐品嚐的遊客不妨到裏面坐一坐。

再往前走,就進入了魯迅故里的後門,這整條街是用石板鋪成的,所有的建築都是磚瓦結構,很有江南水鄉的特色,這條街也十分熱鬧,人也非常多,所以後面的遊客千萬別掉隊。再往前走,左邊有魯迅先生生活的地方-魯迅故居,它的門前還有一條小河流過,是以前的交通要道;故居的後面是百草園,他童年時代的樂園,玩耍嬉戲的地方;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裏有名的私塾,魯迅12 歲--17歲就在這裏求學。這些地方里面的傢俱基本上都是當年的原物,保持着原狀。大家可以去自由地參觀一下,聯繫魯迅的一些作品可以增加大家的'遊興。

另外要想買些土特產的可以在這條街去看一看 ,許多小商店都可以買到,紹興土特產是好吃不貴,引來許多遊客的關注。

紹興魯迅故居導遊詞6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叫朱秋逸,大家可以叫我朱導。就由我來做你們的一天導遊吧!紹興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好地方,是橋鄉、水鄉、酒鄉,魚米之鄉,擁有“東方威尼斯”之美譽,紹興還是個人才輩出的地方,大名鼎鼎的陸游老先生,擅長書畫的徐文長老先生。今天,我們就去遊賞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的故居——魯迅故里。

踏着腳下的石板路,順着彎彎曲曲的小道來到了第一站:魯迅住居跨入大門繞過德壽堂,又一個觀覽亭展現在我們面前,兩旁的屋檐下掛着一排齊齊的紅燈籠,沿着小路走去,馬上來到了魯迅先生的卧室,在牀前的小桌上,擺滿了魯迅先生的筆墨,他的第一篇文言小説《懷舊》在此寫就。把目光轉向牀,裏面隱約可見魯迅先生的涼蓆和枕頭,十分儉樸。繼續大步向前走去,遊客們,這就是小堂前,這是周家吃飯會客之處。穿過一條陰暗的羊腸小道,來到魯迅家的廚房,向裏望去,裏頭擺滿了古代燒飯的工具,古老的大鍋上早已斑痕累累,落滿灰塵。繞過一扇門,眼前豁然開朗,這便是百草園。紅漆的欄杆,綠色的草木,成片成片的,燦爛的陽光照射在樹葉上,晃動着的葉片若暗若明,光彩奪目。陽光還穿過茂密的葉片,在地上留下了個斑斕的圖案,百草園中種滿了白菜,這是魯迅小時候玩耍、嬉戲的地方,小時候,魯迅在百草園中捉蛐蛐,拔何首烏,四季都因百草園帶來了快樂的每一天,因此魯迅先生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寫到:不必説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在百草園的出口處,有個石像老奶奶在給她的小外孫講故事,手中的蒲扇扇啊扇,逼真極了,跟隨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們也去看看三味書屋吧。

走過小橋,橋下的涓涓細流緩緩地流淌着,溪水綠得深邃而穩重,這種色彩與兩岸的樹木的綠色成了鮮明的對比。樹木是濃淡相雜的顫動着的綠,而溪水卻是凝固一般的綠。一條烏蓬船慢慢滑過水麪,不小心打破了水面的平靜,水面泛起層層漣漪,就如一幅凌空展開的畫卷一般。走過小橋,“三味書屋”四個大字有力地嵌在凹凸不平的石牆上,進了三味書屋,思任堂三個大字映入眼簾,三個字下方掛着畫與對聯,令大家聞到了一股濃濃的文學氣息,再進去些,正中懸掛着“三味書屋”匾額,是由樑同殊所提寫。緊接着來到了魯迅的座位,座位上刻有一個“早”字。關於這個“早”字,還有一個小故事哩。一次,魯迅為了給生病的父親買藥,因故遲到,被老師狠狠罵了一頓,魯迅便在桌上刻下了一個“早”字,勉勵自已不要遲到。説到這兒,不得不提魯迅的老師壽鏡吾老先生,他為魯迅打下了很大的文學基礎,我們好像看見壽老先生一手捧書一手拿着戒尺的樣子。

走出百草園的大門,來到了“咸亨酒店“,門口立着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已,大家可以進店嚐嚐他愛吃的茴香豆和紹興黃酒,品嚐紹興美食。

時光在流逝,魯迅之遊一日遊在歡笑聲中結束了,入口廣場的牆上的魯迅先生目光炯炯,神態莊重,手中的煙頭依舊未滅,那沉思的面孔,一看就知道是在構思文章。遊客們,魯迅故里之遊是不是很充實呢?!歡迎你們再度光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daoyouci/9mmw0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