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導遊詞 >

關於華清池導遊詞(精選5篇)

關於華清池導遊詞(精選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導遊,時常要開展導遊詞準備工作,導遊詞具有注重口語化、精簡凝練、重點突出的特點。導遊詞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華清池導遊詞(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華清池導遊詞(精選5篇)

華清池導遊詞1

各位遊客:

您可知“天下温泉二千六,惟有華清為第一”嗎?舉世聞名的華清池,位於陝西省臨潼區驪山北麓華清宮故址,西距西安30公里,東與秦始皇兵馬桶相毗鄰,南依驪山,北臨渭水。華清池的悠久歷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會,並以其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陝西建都的天子帝王,周、秦、漢、隋、唐歷代封建統治者,都視這塊風水寶地為他們遊宴享樂的行官別苑,或砌石起宇,興建驪山湯,或周築羅城,大興温泉宮……華清池,現浴池面積約有3000平方米,可供400餘人同時沐浴。温泉水每小時流量110餘噸,水温達43度。它既是一座國內罕見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遊人遊覽的文物保護場所。下面就請大家前去遊覽一番吧!

【楊貴妃雕塑與生平—華清宮】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華清池的大門。進入門內,只見湖中央有一尊雕塑。不用問,這就是此處的主人公楊貴妃了。此時此刻,她脱下外裝,半披俗紗,足踩暖滑的驪山温泉水,正準備沐浴呢!這座雕塑高3.3米,重5噸,是1991年9月,華清池向西安臨控首屆石榴節獻禮的項目,可以説她和《楊玉環奉詔温泉宮》壁畫一樣,在突出華清宮文化內涵上起到了特定作用,成為大家觀賞留影的熱點。

説起楊貴妃,還有一段著名的故事呢!楊貴妃名叫楊玉環,出生在陝西華陰,後隨父入川。父親死後,她又到了河南,受到了都市陶冶,學會了優雅的言語舉止,17歲便長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公元735年,她被唐玄宗冊封為他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5年後,由於唐玄宗的愛妃武惠妃病逝,後宮三千粉黛無一人今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温泉宮召見楊玉環,這樣便拉開了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愛情羅曼史的序幕。公元745年,楊玉環被冊封為貴妃,從此,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成為千古絕唱,甚至於兩人終日廝守,置其他嬪妃於不顧。冊封第二年,擴建温泉宮時,唐玄宗專為楊貴妃建築了海棠宮。楊貴妃36歲生日時,唐玄宗為她舉行了盛大的宴會進行祝壽,僅樂工就有120名,滿朝文武百官都呼娘娘千歲萬福。大家還記得白居易的《長恨歌》,真可謂“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直到安史之亂,唐玄宗偕楊貴妃逃至馬嵬坡前,將士相逼,玄宗不得不賜死楊貴妃,其時楊貴妃才38歲。據史載,天寶年間,也就是公元742年至756年的14年間,唐玄宗偕楊貴妃駕臨華清宮達43次之多,可見華清池的出名和唐玄宗、楊貴妃的“長恨歌”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我們現在遊覽的正是馳名中外的華清宮。這裏是它的正門,名叫津陽門,俗稱東門。大家可以看到,這個門是一字排開的五間仿唐建築,房檐下懸掛的是“華清池”金字匾額,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所寫。作為皇室別宮的唐華清宮,是和驪山秀嶺合為一體的,其規模遠比眼前的華清池要大得多。眼前的華清池是1959年國慶10週年前夕,以唐華清宮為藍本並根據華清池所處地域的具體條件設計修建的,但它只相當於唐華清宮的核心部分,佔地85560平方米,是唐華清宮的十分之一。郭沫若在遊華清池詩中寫道:“華清池水色青蒼,此目規模越盛唐。”指的就是這新建的核心部分。

那麼遊客們會問:唐華清宮的範圍究竟有多大?唐華清宮背靠驪山,面向渭水,倚驪峯山勢構築,規模宏大,建築壯麗,樓台館殿,遍佈驪山上下。正如白居易詩中所説:“高高驪山上有宮,朱樓紫殿三四重。”它的範圍南至驪山西鄉嶺第一峯,北到老縣城的北十字,東至石甕谷,西到鐵路療養院西側的牡丹溝。唐華清宮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構築成一個龐大的宮殿建築羣,主要殿舍以温泉為中心,構成華清宮的核心,然後向山上山下展開,佈設了各類不同的樓閣亭謝,栽植青松翠柏,嬌燒萬分,似人間天堂。可惜的是唐華清宮隨安史之亂漸遭破壞,自宋至明清,原有建築已蕩然無存,只留下眼前一些遺址了。

九龍宮—飛霜殿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九龍宮景區,這裏屬華清池西區。走進後大家便看到面積為530平方米的九龍湖。許多遊客一定想問:此處湖、宮為何都以九龍為名?

其實原因十分簡單。此湖分成上下兩個湖,中間有長堤東西橫貫。堤上東為晨旭亭,西為晚霞亭,相互對應,與上湖南岸的一亭謝相映成趣。謝下伸一大龍頭,龍日泉水淙淙,長年不絕,所以取名龍吟樹。堤壁間已有八龍吐水,與大龍頭合為九龍之數,因而以九龍命名。

既然唐玄宗和楊貴妃視華清宮為第二帝宮,那麼他們一定在這裏建有演繹人間最浪漫的愛情的宮殿。亭亭玉立在湖岸四周的那一片飛檐翹角、紅牆綠瓦的唐式建築就是他們的愛巢寢殿——飛霜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楊貴妃沐浴華清池,他們就住在這座充滿神祕色彩的飛霜殿中。

這裏紅柱挺立,迴廊環繞,雕樑畫棟,富麗堂皇,東西兩殿即“沉香”、“宜春”,主次井然,錯落有致,加上門前石龍盤階,石獅和石牛相襯,再配以龍風大缸及花木點綴,更顯皇家氣派。

海棠湯—蓮花湯—星辰湯—尚食湯—太子湯

華清官分為西區和南區。各位遊客,我們現在進入的是南區,即文物區。大家請看,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仿唐建築便是1990年建成開放的御湯遺址博物館。裏面保存着5座從地下挖掘出來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

首先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1000多年前遺留下來的一座無與倫比的浴池。它可不是普普通通的浴池,而是唐玄宗送給楊貴妃的一件珍貴禮物。浴池被設計成一朵正在慢慢盛開的海棠,那6片綻放的花瓣輕輕地擁美人於一池,池中是柔滑馨香的温泉水,這是何等高雅、何等藝術的愛情點子,且來自六十幾歲的唐玄宗!無論稱海棠池也好,或叫貴妃池也好,我們都可以想象出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由此可見,唐玄宗用心之誠、愛情之真,在當時來講可不容易啊!

我們再來看浴池的用料。浴池東西長3.6米,南北寬2.9米,池壁由青石拼砌而成。這種青石磨時稱墨石,其最大優點是美觀,還有防滑作用。浴池分上下兩層,是台式結構。上層可扶可坐,共由18組券石組成。整個浴池既體現了對稱、協調、平衡的傳統美學思想,又符合人體生理特點。

浴池的整個結構可謂用。心良苦,設計精到。你們看池中間有個進水口,出土時有個漢白玉雕刻的蓮花底座。底座上邊接有蓮花噴頭,下邊接通陶水管,與泉水總源相通。水從蓮花噴頭噴出,飛珠走玉,水霧漫起。可以想象當唐玄宗和楊貴妃共洗鴛鴦浴時,不就是白居易《長恨歌》裏的“待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哪番動人情景嗎?但真正證明這是唐玄宗贈送的愛情禮物的是池中間的一塊條石。這條石是貴妃沐浴時所用,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刻着一個“楊”字。

各位遊客,你們現在看到的是另一個充滿神祕的古浴池。從形狀上看,想必大家已經猜出它叫什麼了。如果説前面海棠池是因形似而得名的話,那麼眼前這座池被稱作“蓮花”便也合情合理了。仔細觀察,這湯池是不是活像一朵淡雅光比的蓮花?此池古來又被稱作御湯和九龍殿,無論前者或後者都與這個湯池供皇帝沐浴有關:御就是皇帝,九龍也是指皇帝。

如果説蓮花池和海棠池有什麼區別的話,那就是後者比前者大兩倍以上。蓮花池東西長10.6米,南北寬6米。除此之外大家發現沒有,蓮花池有兩個進水孔,並安有雙蓮花座,比貴妃池多一個。還有一個不同的是池岸周圍有雙排石礎,這些雙孔、雙座、雙排應該是有並蒂蓮的寓意,正應了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誓言。

星辰湯是供唐太宗李世民和之後幾個皇帝沐浴的湯池,比貴妃池要早100多年。星辰湯離水源最近,水質最好,水流量最大,而且沒有管道,水直接湧進湯池。在西南角有座小殿宇名叫尚食湯,是供皇帝近臣及為嬪妃服務的尚食局官員沐浴用的池子,面積約30平方米,南北有對稱的兩個台階。這個池子在民國時期,馮玉祥將軍還曾維修過,供老百姓使用,是使用時間最久的一個池子。在南北兩排殿宇的空曠處,夾有一個石欄圍成的浴池遺址,是用青石鋪砌的長方形噴池,規格雖小,但結構精雅,是專供太子沐浴的場所。

晾發台

各位遊客,參觀完5座珍貴的古湯池後,請大家跟我走出御湯遺址博物館。先得介紹一下,我們所處的是華清池的東區一南北部,叫作環園,為解放前的華清池,包括御湯遺址博物館。我們站在小樓上可以瞧見九龍湖,無論是龍吟榭,還是八龍吐水,都盡攬眼底。

在穿過門洞還未到五門廳之前,展現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個庭院式建築,依山勢而建,林木茂盛,亭台樓閣高低錯落,給人以精巧、典雅、玲球的感覺。此時,你們大概注意到了西邊有座主建築,被滿塘荷花簇擁着,像誰也離不開誰,誰也不能沒有誰。於是有人給花中之樓取了個雅名,叫作荷花閣。

一座荷花閣自然顯示不出古代刻意追求的平衡或對稱美,於是設計者又在它的西邊建起一座方形的飛霞閣。顧名思義,只要你來得正當時,譬如説旭日東昇或夕陽西下之際,便能看到閣周圍一派飛霞流彩的景色。其實它還有個真名稱晾發台,因為建閣的實際目的是給一代美人貴妃娘娘沐浴後晾發。

大家或許要問,為什麼楊貴妃要跑到這麼遠的地方來晾發呢?其實不遠,因為在御湯遺址博物館建成之前,晾發台的下邊就是原先設置的貴妃池,池形也像海棠花一樣。

驪山温泉的成因—天下第一温泉

各位遊客,你們進景區後,一定急着想提一個問題:這驪山温泉既然如此出名,那麼其果水從何而來呢?

大家跟我來。這裏已是華清池著名五湯之一星辰湯的南面。我們先看到的是一塊碑石,上面寫着“驪山温泉”4個字,其旁用木欄擋着一個洞,這裏就是驪山温泉的源頭了。也就是説無論是唐玄宗和楊貴妃沐浴,還是千百年來人們一直享用的温泉就來源於此。大家走近看,這洞像個潛井,裏面洞洞冒着水花,井面騰着熱氣。如果在9.10月間,温泉水便會從潛井裏溢流出來。

找到了源頭,大家也想知道驪山温泉的成因吧?地質學家是這樣向人們解釋的:天上雨下到地面,雨水沿構造破碎帶滲入地下,在不同深度的不透水巖層中儲存起來,由地熱增温效應,形成熱水,再向上運動,由斷裂通道湧出地面,於是形成了温泉。

中國有許多温泉,尤其近年隨旅遊業的發展,温泉景區開發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受人歡迎。如浙江寧海、武義,吉林的長白山,雲南的騰衝等等,但華清温泉至今被稱為天下第一温泉。其水質優良,頗具醫療功效。華清温泉水温為42.5度至43度,總流量每小時113.65立方米,極適宜沐浴,一旦完浴後可謂“冬走十里不涼,夏走十里不熱”。有興趣的遊客可以到陳列室內去看《第一温泉》的詩碑。上面寫道:“洗心千古快重遊,月白水香誰與傳。洗盡人間無垢體,不得清冷混常流。”詩人無非是在向大家證明一個論斷,那就是華清温泉冠以“天下第一”四字當之無愧,完全可以列為全國二百六十泉之首。

五間廳

好了,遊客們,現在我們步上了荷花池南邊的高台。大家已經看到了一字排開的8問清代建築的廳房。再分一下,東邊有3間,叫桐蔭軒,也叫三門廳。而西邊那5間就是蔣**當年住的五間廳。著名的西安事變就發生在這小小的五間廳中。

這五間廳可謂來歷不淺。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慈禧西逃時就住過這裏;1934年修葺後,這裏又成國**高官遊覽休想的場所;1936年10月、12月蔣**兩次到陝西來,都以華清池為“行轅”,就住在五門廳。他在這裏策劃高級軍事會議,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因而引起張學良、楊虎城的強烈不滿,導致了門月12日凌晨6時的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今天,當遊客們來到這裏,自然會重温60多年前的一幕。你們看,這一號廳房為蔣**的侍從室,二號廳房是蔣**的卧室,三號廳房是他的辦公室,四號廳房為會議室,五號廳房是蔣的祕書辦公室。東邊的三門廳是蔣**貼身侍衞蔣孝先等人的住宿地和無線電通訊班所在地。各門辦公室使用的桌子、椅子、牀、沙發、茶具、火爐、地毯、電話等均按原貌複製擺放。遊客們仍然能看到當年激戰時在玻璃上留下的子彈孔和蔣**從這裏翻窗逃出後躲到儷山上的痕跡。

看完了五門廳,華清池景區的遊覽就將結束了。下面請大家自由參觀,半小時後集中,我們去下個景點。謝謝!

華清池導遊詞2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你們好!

歡迎你們來到古城西安,我是你們的導遊員王傳芳,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者是王導,很榮幸能有這個機會為大家介紹舉世聞名的華清池。大家可曾聽説“天下温泉二千六,惟有華清為第一”嗎?舉世聞名的華清池,位於陝西省臨潼區驪山北麓華清宮故址,西距西安30公里,東與秦始皇兵馬俑相毗鄰,南依驪山,北臨渭水。華清池作為歷代帝王的離宮別苑和遊覽勝地,已經有近3000年的歷史了。相傳周幽王曾在這裏建造驪宮;秦始皇砌石起宇,改名為“驪山湯”;盛唐時期的唐玄宗李隆基又對宮殿大加擴建,起名為“冬宮”。每年冬天李隆基都帶楊玉環來華清宮避寒。後華清池成為歷代帝王及皇親國戚避寒休閒的福地。它既是一座國內罕見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遊人遊覽的文物保護場所,下面大家請隨我一起遊覽一番吧!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華清池的大門。這裏就是正門,名叫津陽門,俗稱東門。大家可以看到,這個門是一字排開的五間仿唐建築,房檐下懸掛的是“華清池”金字匾額,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親筆所書。作為皇室別宮的唐華清宮,是和驪山秀嶺合為一體的,其規模遠比眼前的華清池要大得多。眼前的華清池是1959年國慶10週年前夕,以唐華清宮為藍本並根據華清池所處地域的具體條件設計修建的,但它只相當於唐華清宮的核心部分,佔地85560平方米,是唐華清宮的十分之一。郭沫若在遊華清池詩中寫道:“華清池水色青蒼,此目規模越盛唐。”指的就是這新建的核心部分。現在大家隨我進入門內,首先印入我們眼簾的是湖中央的一尊雕塑。大家猜猜她是誰?哦,對了,她就是此處的主人公楊貴妃了。此時此刻,她脱下外裝,半披俗紗,足踩暖滑的驪山温泉水,正準備沐浴呢!這座雕塑高3.3米,重5噸,是華清池標誌性的建築,遊客朋友們可以在此留影紀念。

現在我們來到九龍宮景區,這裏屬華清池西區。大家看到的這個湖叫做九龍湖。為什麼叫它九龍湖呢?請大家隨我手指的方向看去,我們可以看到遠處的長堤下有八條小龍,再往上看,還有一條老龍共九隻,因而以九龍命名。

據説李隆基和楊玉環在華清宮裏整整呆了13個冬天,他們居住的地方就是圍繞九龍湖而建的這座非常雄偉的仿唐建築飛霜殿。為什麼叫飛霜殿呢?因為每年冬天的時候,雪花漫天飛舞,銀裝素裹,唯有飛霜殿前落的是白霜,這是因為殿前的九龍湖整日熱氣騰騰,氣温較高;又因為天子的寢室裏有禦寒設施,使室內的温度較高,不積雪,只化為白霜。現在飛霜殿已經作為接待外國元首和重要領導的接待室了。

看完飛霜殿後,請大家轉過身來看我們對面這座蒼翠的山。這座山的名字叫“驪山”。 從遠處看這座山像一匹青黑色的駿馬,古代的黑馬稱“驪”,因此它取名叫“驪山”。 驪山主要由三個峯組成,第一峯就是驪山西繡嶺,嶺上綠樹成蔭,是國家森林公園,嶺西有索道可直達山頂,山頂有烽火台。我國曆史上著名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便發生在這裏,歷史上把這一段概括為“千金買一笑,一笑失天下”。

驪山嶺上還有老母殿和老君殿,分別是崇奉女媧娘娘和太上老君的廟宇。其中老君殿曾出土一尊石制老君坐像,相傳為西域藝術家元伽兒所刻,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館。

由九龍湖東南角前行,可到唐華清宮御湯博物館,這一組唐代湯池遺址發現於1982年,經過考古發掘,史料記載,基本可以認定是歷史上的“星辰湯”、“蓮花湯”、“海棠湯”、“太子湯”和“尚食湯”。“星辰湯”為唐太宗專用的浴池,因無頂蓋,晚間沐浴時能看見星辰而得名。“太子湯”顧名思義為太子沐浴場所,“尚食湯”為御廚的官員們所用,而唐玄宗李隆基為自己所建的“蓮花湯”和為貴妃楊玉環所建的“海棠湯”則包含了兩人傳誦千年的愛情故事。蓮花湯”用墨玉石砌成,為圓角長方形,東西長10.6米,南北寬6米,池底有兩個噴水口。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的皇帝是非常會享受的,他就相當於是在一條流動的小河裏面沐浴。他送給他的愛妃的是“海棠湯”,池的形狀彷彿一朵盛開的海棠花,據説楊貴妃每次在沐浴的時候會將湯池內灑滿花瓣,貴妃沐浴一次,整個華清宮瀰漫着迷人的香氣。

説到這裏給就要給大家講講楊玉環了。 楊玉環祖籍弘農(今華陰),原為李隆基第十八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她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楊玉環不光姿色出眾,又精通歌舞,性格活波開朗,深受李隆基喜愛。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30年),李隆基在高力士的慫恿下,詔其在驪山温泉宮見駕,賜為女道士,號太真,將其納入後宮,一時間,“三千寵愛在一身”,後封為貴妃。每到冬季,李隆基都攜貴妃前來華清宮避寒,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所描寫的“春寒賜浴華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便是他們當時的生活寫照。楊玉環的親屬們也紛紛取得朝中要職,她的堂兄楊國忠更是身居相位。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范陽節度使安祿山以討伐權相楊國忠為名起兵造反,次年攻陷長安,李隆基率眾西逃,逃至今興平縣馬嵬坡,六軍不發,護衞部隊殺死楊國忠,並逼迫李隆基將楊玉環縊死於馬嵬驛中。《長恨歌》結尾兩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為他們愛情故事的悲劇結局加了最好的註解。

華清池內與李隆基、楊玉環有關的重要遺址還有梨園遺址,位於華清池東大.門內右側,是他們教習梨園弟子演練歌舞的地方。今天的戲劇演員們稱梨園弟子,起源於此。

從御湯博物館向東有一組封閉的園林,稱環園。環園南部高台之上有一字排開坐南朝北的五間房屋,人稱“五間廳”。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變”就發生在這裏。

這五間廳可謂來歷不淺。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慈禧西逃時就住過這裏;1934年修葺後,這裏又成國民黨高官遊覽休閒的場所;1936年10月、12月蔣介石兩次到陝西來,都住在五門廳。他在這裏策劃高級軍事會議,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引起了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的強烈不滿,導致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今天,當我們來到這裏,自然會重温60多年前的一幕。你們看,這一號廳房為蔣介石的侍從室,二號廳房是蔣介石的卧室,三號廳房是他的辦公室,四號廳房為會議室,五號廳房是蔣的祕書辦公室。東邊的三門廳是蔣介石貼身侍衞蔣孝先等人的住宿地和無線電通訊班所在地。各門辦公室使用的桌子、椅子、牀、沙發、茶具、火爐、地毯、電話等均按原貌複製擺放。遊客們仍然能看到當年激戰時在玻璃上留下的子彈孔和蔣介石從這裏翻窗逃出後躲到儷山上的痕跡。

事變解決後,國民黨政府為紀念這一事件,在虎斑石旁修建了一個草木結構的亭子,稱“民族復興亭”。1946年,胡宗南將亭子改建為鋼筋水泥結構,更名為“正氣亭”。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這個亭子改名為“捉蔣亭”,1986年,西安事變五十週年前夕,正式易名為“兵諫亭”。

好了,親愛的遊客朋友們,由於時間到關係,華清池的講解就介紹到這裏了,中國有句古語説的好兩山不能相逢,兩人總能相見,我期待着在不久的將來能和大家再次相聚在古城西安,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大家!

華清池導遊詞3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我是這天你們的導遊,大家能夠叫我小王或者王導。

華清池位於西安市城東30公里處的臨潼區內,南依驕山,北臨渭水,內有自然造化的天然温泉。優越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適於原始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更吸引了在陝西建都的歷代帝王在此修建離宮別苑,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著名的沐浴遊覽勝地。

華清池歷史沿革

根據歷史文獻和考古發掘的資料證明,華清池已有6000年的温泉使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園林建築史。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温泉總源北側基建時挖掘出大量的泥質夾沙紅陶片,其紋飾、火候、陶質、陶色均與原始社會仰韶文化時期的“姜寨遺址”出土的陶器完全相同。這表明早在6000多年以前,原始先民便在這天賜之水的滋潤下,繁衍生息,創造出燦爛的史前文明。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時,周幽王就在此修有“驪宮”,周以後經歷了秦始皇的“驪山湯”、漢武帝的“漢驪宮”、唐太宗的“湯泉宮”、唐高宗的“温泉宮”,到了唐代第七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時期,在以前宮殿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地理上的優勢,依驪山的山勢而築,環山列宮殿,宮周築羅城,並修有登山的夾道和通往長安的複道,把這裏同長安的“大明宮”、“興慶宮”連為一體。公元747年,新宮落成,李隆基賜名華清宮,後因宮內多温泉浴池,又名“華清池”,並一直沿用至今。唐華清宮為富麗宏大的建築羣,從山頂至山下,宮殿林立,樓閣相屬。既合理地利用了温泉,又體現了宮內嚴謹的佈局。宮內置百宮衙署及公卿府第,新修有玄宗皇帝專用的“御湯九龍殿”、楊貴妃沫浴的“海棠湯”及供百官公卿沐浴的“尚食湯”、“少陽湯”、“長湯十六所”等。除此之外,還修有專供唐玄宗與楊貴妃尋歡作樂的“鬥雞殿”、“按歌台”、“大小馬球湯”、“舞馬台”等。至此,華清池達到了它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出現了“高高驪山上有宮,朱樓紫殿三四重”的壯觀景象。

華清池是唐玄宗與楊貴妃愛情羅曼史的歷史見證。楊貴妃原名楊玉環,生於公元718年,唐代蒲州永樂 (今山西永濟)人。從小隨叔父在河南長大。她天資聰穎、通音律、善歌舞,與西施、昭君、貂蟬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公元735年,楊玉環被冊封為唐玄宗第十八子壽王李瑁妃。公元737年,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去世,玄宗悼惜不已,整日悶悶不樂,後宮美女數千,竟無一人中意,洞知玄宗心思的高力士便暗搜外宮,於公元740年發現壽王妃,並被玄宗看中,為避人耳目,將壽王妃召入道觀,賜道號太真,這樣一來就解除了李瑁與楊貴妃的夫妻關係。公元745年八月初六唐玄宗正式冊封楊玉環為貴妃。因唐玄宗通音律,而楊玉環善歌舞,兩人在感情志趣上情投意合,使得玄宗對楊玉環寵愛有加,宮中呼為“娘子”,禮儀皆如皇后,真是“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據史載,公元750年,唐玄宗與楊貴妃在驪山半山腰的長生殿前相依而立,他仰望星空,因羨慕牛郎織女的多情,傷感人世間的多變,便雙雙跪地對天盟誓,願生生世世為夫妻。《長恨歌》中“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就是對此情景的描寫。

“門外千宮罷早朝,三郎沉醉不知曉”,從公元747年至公元755年,每年十月,玄宗便攜貴妃姊妹及親信大臣,從京都長安來華清宮淋浴温泉,號稱“避寒”,直到第二年暮春三月才返回京師長安。“十月一日天子來,青繩御路無塵埃”,他們在這裏度七夕,避夏暑,處理朝政並接受萬國使臣的朝拜。所以華清宮又有“第二都城”、“第二長安”之稱。他們整日飲酒作樂,由梨園弟子奏樂助興,打馬球、觀鬥雞、看舞馬。由於唐玄宗在執政後期整日過着“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朝”的奢靡生活,終於導致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亂”。“西出都門百餘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士兵們殺了宰相楊國忠,並逼玄宗賜締楊貴妃於馬嵬坡 (今陝西興平)。從此,華清宮失去了往日的輝煌。後晉時這裏被賜為道觀。宋、元、明、清還曾有多位皇帝遊幸至此,但都未能達到唐華清宮的盛大規模。

好了,請各位跟隨我一同去領略這座千年皇家園林的魁力。

飛霜殿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以九龍湖為中心的風景遊覽區。映人眼簾的這座宏偉的仿古建築,便是飛霜殿。唐時的飛霜殿,是唐玄宗與楊貴妃遊幸驪山使用的寢殿。相傳此殿落成之時,正適冬季,雪花漫天飛舞,還沒落及地面就被大殿四周温泉的熱氣蒸騰到空中,落雪為霜,故稱 "飛霜殿"。現在已成為華清池的貴賓接待室。

御湯遺址博物館

接下來我們去參觀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唐御湯遺址發現於1982年4月,經考古工作者8年的發掘考證,在4000多平方米的遺址內清理出“海棠湯”,“蓮花湯”,“星辰湯”,“尚食湯”、“太子湯”5組湯池遺址和眾多的文物遺蹟,引起史學界的高度重視。1990年9月,建成了我國目前唯一的湯池遺址博物館,1996年11月華清宮御湯遺址被國務院正式公佈為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棠湯”又名“芙蓉湯”,俗稱“貴妃湯”。始建於公元747年,因湯池平面呈一朵盛開的海棠花而得名。唐人的構思超俗,設計新穎,一方面用海棠花的豔麗襯托貴妃的嬌美;另一方面用海棠花的造型形象比喻楊貴妃豐腆的形體。湯池的池壁由四塊墨玉 (即青石,經打磨後,通體釉黑,為皇家上等貢品)拼砌而成,湯池東西長3.6米,南北寬2.9米,東西兩側分別設有一組踏步便於上下,充分體現出唐代建築藝術中對稱協調的美學觀念。不僅如此,湯池的供水系統也設計得非常科學合理,池底正中有一直徑為10釐米的進水口,進水口上裝蓮花噴頭,寓意為海棠花的花蕊,下接陶製水管道,與温泉總源相通。温泉因自然壓力從花蕊中自動噴灑而出,噴出的形式與噴泉相似,而灑下來的形質,不正是今天生活中的淋浴嗎?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薰無顏色”的楊貴妃在海棠湯中淋浴了近八個春秋。淋浴時為增加情趣,池中灑有鮮花的花瓣和具有美容養顏功效的中藥材及價值昂貴的香料 (如紫檀、多摩羅香、沉香、丁香、麝香等),享受香湯沐浴。“驪山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貴妃在這裏盪滌塵垢,也在這裏享受着温泉賜給她的尊貴、温暖與舒適。她沐浴時宛如海棠初睡的嬌媚姿態不僅深受玄宗皇帝的寵愛,也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詩作畫的素材,創作出無數流傳千古的詩詞歌賦。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春寒賜浴華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便是對此情景的絕妙寫照。

蓮花湯是專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是唐華清宮御湯遺址中最有氣勢、最具代表性的湯池,也稱“御湯九龍殿”。當您第一眼看到它,一定會為它的氣勢所震撼。宮殿建築面積達400多平方米,有內外殿之分。御湯可儲水近100立方米,儼然是一座龐大的室內游泳池,充分顯示出唐代追求恢弘大氣的社會風尚及皇權神授的至高無上和唯我獨尊。

蓮花湯造型奇特,上下兩層台階不同的造型是唐代工匠創造性審美取向的結晶,上平面四角有一定的曲線變化,呈寫實的蓮花狀;下平面為規則的八邊形,“八邊”代表着大地的八個方位,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而蓮花設計在大地八極之上,完全合乎於根植於大地土壤之中而花浮於水的特殊生長規律;水、土、花三者緊密關聯不可分割,這是自然與宗教觀念的整合,是將沐浴看作是與自然的溝通,最終實現“天人合一”的理念,這也就是唐人心目中沐浴的最高境界。李隆基是狂熱的道教徒,他希望通過淋浴與天相連,在清泉、蓮花的護佑下,求得一種解脱,一種昇華,從而達到延年益壽、長生不老的目的。這座湯池無疑是唐代禮制宮設計師煞費苦心的創作,也深刻反映出玄宗皇帝對人間現實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執著。

華清池導遊詞4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你們好!

現在我們進入的就是著名的5A級景點唐華清宮。唐華清宮位於美麗的驪山北麓,是以温泉湯池著稱的中國古代宮殿。周、秦、漢、隋、唐的歷代皇帝,都在這裏建立過温泉宮。著名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杜牧的《過華清宮》中均提到過這裏,“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説的就是唐代興盛時期的華清宮。

朋友們,我們面前的是九龍湖,九龍湖的對面就是《長恨歌》裏的長生殿,“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描寫的就是發生在這裏的故事。

順着路往東走,這裏是唐玄宗和楊貴妃創作出《霓裳羽衣曲》的梨園,梨園是唐代著名的舞蹈聖地,也是和西域諸國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

五間廳的西面,是著名的唐代御湯,也就是楊貴妃洗澡的温泉,“春寒賜浴華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寫的就是當時的沐浴場景。華清池後面的驪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流經這裏的地下水被加熱成43度,這裏的温泉富含各種礦物質,是與古羅馬卡瑞卡拉、英國巴斯温泉齊名的世界三大温泉之一。大家可以在兩個噴泉處感受一下驪山温泉,是不是覺得這裏水質純淨,洗過之後細膩柔滑?

現在我們已經遊覽了華清池主要景點,親愛的遊客朋友們,相信你們已經對這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歡迎你們再來臨潼、再來西安、再來美麗的陝西,謝謝你們的參觀!再見!

華清池導遊詞5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

我是導遊員XX,歡迎大家跟隨我一同走進被譽為“天下第一湯”的華清池參觀遊覽。“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首詩大家都熟悉吧!我們今天要參觀的就是李楊愛情的見證地---華清池。華清池呢,位於西安以東30公里處的驪山腳下,坐落在唐華清宮遺址之上,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內有自然造化的天然温泉,景色優美,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國家5A級景區。

華清池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著名的沐浴遊覽聖地,並且享有“天下第一温泉”的美譽。據史料記載,華清池已經有6000年的温泉使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園林建築史。西周曾在這個地方建立“驪宮”,秦時改名為“驪山湯”,漢代擴建為“漢驪宮”,唐太宗李世民的湯泉宮,唐高宗李治的温泉宮,那麼到了唐代第七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時候,他大興土木,再次擴建,新宮落成,命名“華清宮”,又因其以宮內的温泉而著名,故名“華清池”。 正如我們剛才所説的那樣,華清池是坐落於驪山腳下。驪山是秦嶺的一條支脈,海拔1300米左右,滿山的松柏,青翠欲滴,遠遠望去就有如一匹黑色的駿馬。古代又稱黑馬為驪,故此得名。

接下來,我們進入的是華清池的西區。西區 是一個以九龍湖為主的遊覽區域 湖的面積為5300平方米 分為上下兩池 因湖堤上有9個龍頭而得名 體現了帝王的九五之尊。 處於九龍湖北面的這座主體建築,就是飛霜殿了。飛霜殿在唐代時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的寢殿 也是他們愛情羅曼史的見證地。當時在殿前的湯池之中,整日是霧氣升騰。每當冬季,大雪降臨,宮內到處玉龍飛舞,銀裝素裹,但唯獨飛霜殿前落雪為霜,故此得名飛霜殿。楊貴妃 原名楊玉環,生於公元718年,陝西華陰人。她天資聰穎,通音律,善歌舞,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17歲時便長的如花似玉,美若天仙,被唐玄宗冊封給他的第十八個兒子,壽王李瑁作為妃子,自唐玄宗的愛妃武惠病逝後,玄宗整日悶悶不樂,洞悉了玄宗心思的高力士便安排當時22歲的楊玉環晉見玄宗,於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在温泉宮召見楊玉環,這一看,可不得了,唐玄宗對楊玉環那是一見鍾情,從此就拉開了他們二人的愛情羅曼史序幕。為了避人耳目,唐玄宗西安讓楊玉環做了女道,賜其名為“太真”,楊玉環就以太真的身份伴隨在玄宗左右,直到公元745年,玄宗才冊封楊玉環為貴妃,當時玄宗61歲,楊貴妃27歲。因唐玄宗通音律,楊貴妃善歌舞,兩人情投意合,使得玄宗對楊貴妃寵愛有加,可謂是“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兩人曾在驪山半山腰的長生殿前,對天發下了,“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山盟海誓。直到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亂中,在將士的相逼下,唐玄宗不得不賜縊楊貴妃於馬嵬坡,就這樣,年僅38歲的楊玉環就香消玉殞了。我們眼前的這個九龍湖,自2007年以來,每年的4月到10月晚上八點半,這裏都會上演大型的夢幻歌舞劇。以真山真水的驪山為背景,以李揚愛情為主線,用高科技手段營造出星光閃耀的夢幻天堂。大家要是有時間,可以在這裏盡情欣賞。

接下來,我們去御湯遺址博物館參觀。有人説唐玄宗李隆基能年過百歲仍然風流倜儻,楊玉環能始終三千寵愛在一身,都與他們經常沐浴的温泉有關,1982年,在清理唐代建築遺址時,共發現了5個湯池,它們分別是海棠湯、蓮花湯、星辰湯、尚食湯,太子湯。並於1990年10月建成了我國唯一的湯池博物館——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蓮花湯”。蓮花湯,又名御湯九龍殿,是專供唐玄宗李隆基使用的沐浴湯池,是御湯遺址中最有氣魄、最具代表性的湯池。它分為上下兩個平面,上平面四角有一定的曲線變化,呈寫實的蓮花狀,下平面為規則的八邊形,“八邊”代表着大地的八個方位,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細心的遊客朋友還會發現,在蓮花湯的池底有雙蓮護座,它隱喻了玄宗對貴妃忠貞的愛情,有“共浴蓮花水,永作並蒂蓮”的美好願望 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海棠湯。海棠湯,又名貴妃湯,是專供楊貴妃沐浴的,因湯池平面酷似盛開的海棠花,故而命名海棠湯。湯池分上下兩層,由24塊青石砌成,東西長3.6米,寬2.9米,在湯池的東西兩側分別設有一組踏步,便於上下。我們可以看到,在池底的中央處,有一直徑約10釐米的進水口,上接蓮花噴頭,下接陶水管道,並與温泉總源相通。泉水因自然壓力從噴頭中噴出,隨之灑落而下,飛珠走玉,水花四濺,香嵐裊裊,極為絕妙。“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在此沐浴了近八個春秋,而楊貴妃在沐浴時,宛如海棠花出水的嬌美姿態,不僅僅贏得了玄宗皇帝的喜愛,更成為了歷代文人默客吟詩作畫的素材。例如,我們大家都知道的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便是對此時此景的絕妙寫照了。朋友們,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湯叫“星辰湯”。它是專供唐太宗李世民使用的,是目前我國發現最大的湯池,也是華清池歷史上沐浴皇帝最多的一個湯池。因其建造的時候,上無屋頂,下無環牆,沐浴時仰天而觀,可見日月星辰,故而得名“星辰湯”。星辰湯距離温泉水源最近,地理位置優越,水質最佳,因此眾多帝王將湯池建於此地。例如,秦始皇的“驪山湯”,漢武帝的“漢驪宮”。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專供太子沐浴的太子湯和官員沐浴的尚食湯。因其形制各異。設計科學,雖經歷了千年滄桑,仍顯一派恢宏的皇家氣勢。

看完了御湯遺址,我們就來到了環園。它是1878年臨潼縣令沈家禎主持營建並提名的,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園內風貌既有江南園林優雅別緻的風格,又有北方園林殿宇宏偉的特色。1900年,八國聯軍攻進北京,慈禧西逃,曾下榻於此,1936年,蔣**兩次來陝督戰,均入住於此。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蔣**從卧室的後窗逃走,藏在半山腰的虎斑石後,後被搜山的士兵發現。在他曾住過的五間廳,牆壁上、玻璃上那累累的彈痕,將永遠銘記這段歷史,而華清池也因承載了這段歷史而名載史冊。

昔日的皇宮禁苑、天資御湯今日成了民眾的遊覽勝地。至此,華清池已成了遊名山、浴温泉、覽名勝、探古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歷史文化薰陶的綜合性旅遊景區。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詠,“華清池水色清芒,次日規模越盛唐,不僅宮池依舊制,而今民庶盡天已。”

好了,各位遊客,今天華清池的講解就到這裏,願華清池給您留下美好的記憶。祝您下站旅途愉快,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daoyouci/4nj2x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