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導遊詞 >

西雙版納優秀導遊詞

西雙版納優秀導遊詞

導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最南端,是雲南省下轄的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州。小編為您提供西雙版納優秀導遊詞,歡迎閲讀參考!

西雙版納優秀導遊詞

西雙版納優秀導遊詞【1】

各位朋友,大家好!現在我們將前往著名的傣族聚集區——橄欖壩,參觀特別值得一遊的著名旅遊景區——西雙版納傣族園。

它集中展示西雙版納傣民族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的集中展示觀光區,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屬國家4A級景區。景區面積336公頃,南傍瀾滄江,北依龍得湖。這裏現有居民326户1536人。在這裏您可以充分了解傣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接觸神祕的南傳上座部佛教文化,也可盡情去參與到歡樂的潑水活動中。

各位朋友,我們參觀的第一個村寨叫曼將。傣語曼,即寨子之意;將,是指篾圈或篾套。現在我帶大家到傣家參觀並做客,大家注意,進屋之前要脱鞋;傣家人行禮後,各位要在胸前雙掌合十、微微彎腰,答禮致謝。

大家看這樓梯,在新中國成立前是房東地位的象徵,級數越多地位越高。土司家的樓梯一般在9級以上。大家請看,樓上分為三個部分:陽台、客廳和卧室。和客廳一牆之隔的就是卧室,這是不允許外人蔘觀的。因為傣族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相信人有靈魂,一家人的靈魂就關在卧室裏,如果外人打開了門,就驚動了靈魂。進入卧室有兩扇門,靠裏面的門是供老年人出入的,靠樓梯的門是供年輕人出入的。

歷史上,傣家人以“男善建築,女善耕織”而聞名。各位現在看到這紡車和織機是傣族婦女用來織錦的,織出的錦叫“傣錦”。據歷史記載:唐代時傣族先民就用攀枝花紡紗織布。傣家女孩長到十一二歲時,就開始學習織布繡花,她們織出來的圖案可分為幾何圖形和花草樹木圖案。如織五顏六色的筒裙是為了紀念祖先,織成孔雀圖案象徵吉祥,織成大象圖案象徵五穀豐登。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進入了第二個參觀的村寨交曼春滿。我們在曼春滿重點是參觀著名的曼春滿佛寺。

西雙版納的傣族全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大家看到的這座金碧輝煌的佛寺就是曼春滿佛寺。它始建於傣歷1126年,也就是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1400多年來,佛寺經過多次修復、重建。曼春滿佛寺是橄欖壩的中心佛地,凡重大的佛教活動日,壩子裏的信徒和各個佛寺的和尚都要前往朝拜。佛寺裏的建築修復都是靠村民和虔誠的信徒捐錢、捐物來完成。

寺廟內的高大塑像是佛祖釋迦牟尼,旁邊是迦葉和阿難,在佛像後面有一棵高大古老的聖樹——菩提樹。菩提樹在佛教裏有重要意義,當初釋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樹下成佛的。佛寺內懸掛的長白布條,是傣家人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象徵。佛像左邊的畫廊是曼春滿佛寺著名的20幅壁畫,生動逼真地展示了傣族先民的生產、生活情景及對佛的形象化理解和敬仰。其中靠右側有一副是講述“勐罕來歷”的。勐,指“地方”;罕,“捲起”之意,勐罕,即捲起來的壩子。傳説,佛祖釋迦牟尼被請到這地方傳教時,對他懷着萬分崇敬的人們用白布鋪地迎接,因路長而布不夠用,人們就將僅有的白布鋪了又卷,捲了又鋪直到曼春滿。釋迦牟尼感動至極,當即為這地方賜名勐罕。

佛寺前的三棵棕樹就是用來製作貝葉經的貝葉棕。下面我們參觀瞭解一下傣家的貝葉經。貝葉經是傣族園內七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傣族的文字都是刻寫在貝葉上的,用貝葉來記載傣族的史詩、佛經、諺語、傳説等。貝葉經可保存上千年的歷史,一直流傳至今。現在,我們就進入了曼乍,意為“廚師寨”,因為這個寨子過去是以專門為土司衙門培養做飯菜的人而得名。請聽,這是贊哈為你們獻歌,傣語“贊哈”是歌手的意思。傣家人賀新房和舉辦婚禮時,都要請贊哈唱歌。這位波濤吹奏的管樂叫做“必”,也就是竹笛。“必”這種樂器村村寨寨都有,男女老少皆知。它是贊哈演唱時必不可少的一種樂器。再看那邊兩個傣族男子握着拳頭,蹬着腿,這是他們在表演傣族民間舞蹈——拳舞。傣族民間舞的特點是: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體和手臂豐富多彩的三道彎造型,柔中帶剛的動作韻律,眼神的巧妙配合,使它具有濃郁而獨特的民族風格。

各位朋友,西雙版納傣族園的遊覽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西雙版納優秀導遊詞【2】

各位遊客,大家下午好!歡迎來到西雙版納中有着“熱帶雨林神奇祕境”之稱的“野*谷”。我是你們的地陪,我叫xx,大家可以叫我覃導,也可以叫我小萍,今天我將會盡我全力帶領大家玩盡“野*谷”,希望大家今天能夠玩得盡興!野*谷充滿神祕、奇異,它那優美的自然景色,驚心動魂的探險活動,一定會讓你賞心悦目,終生難忘,讓你了卻迴歸自然的夙願。現在我們已經在“野*谷”的大門了,大家就緊跟着我的步伐一起走進“熱帶雨林神奇祕境”吧!…

各位遊客,我們沿途都可以看到奇花異果。野*谷有許多熱帶雨林特有的奇花異果,比如:綠珊瑚樹,一年四季只有枝幹,沒有樹葉,西雙版納人稱“光棍樹”。據説男的摸了會打一輩子光棍,女人摸了卻會走桃花運哦。我們以前所看到的無花果都只有乒乓球那麼大,是吧?可是,在野*谷看到的,卻比我們的拳頭還要大。當地人把這種紅果子稱為“假檳榔”,實際是一種棕櫚樹的果實。這裏,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竹子會開花嗎?嗯,其實,竹子開花很少見,內地人説竹子開花就要枯萎了。可是在西雙版納會經常看見竹子開花。這個叫一品紅,這裏的一品紅通常都長到房子那麼高,要仰起頭才能看見。也許是環境的關係,這裏的睡蓮特別清新。“一束豔光出幽谷,數瓣清香送人間”就是對睡蓮的完美寫照。這個是芭蕉花!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百鳥園”。百鳥園中飼養着雲南特有的珍稀鳥類和一些美麗的觀賞鳥類。這個是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白鷳。據鳥類專家考證,它很可能起源於雲南。白鷳由於體態嫻雅、外觀美麗,自古就是著名的`觀賞鳥。我國很早就飼養白鷳,古詩、詞及其他文學作品中常有記載。18世紀傳入歐洲。各國動物園大多都有飼養。這個是頑皮可愛的虎皮鸚鵡。虎皮鸚鵡與人非常親近,只要你靠近,它們就會成羣地飛到你的身上,發出動聽的鳴叫,讓你盡情地拍照。園內馴養的大型鸚鵡和其他鳥類還會進行許多生動有趣的表演。

好了,各位遊客,為了滿足遊客觀看亞洲象的心願,2000年,野*谷建立了我國唯一的一所大象訓練學校。大家看這幅圖,它是經過訓練的大象在表演踢足球。瞧,它準確地將“點球”救出了!這個呢?它是高難度的“疊羅漢”,必須三頭大象經常在一起配合才能默契。一頭大象成功地表演了走獨木橋,另一頭大象給她獻上鮮花鼓勵。這個是大象與人拔河。十個男子漢被大象輕輕一拉,前仰後合,差點摔倒!當地的少數民族非常喜愛大象表演。遊客更是人人必看,大象每天表演好幾場,還經常座無虛席。亞洲象長長的鼻子頂端有一個手指一樣的突出物,非常靈巧,可以從地上撿起一片樹葉,可以從人們手中接過各種東西。它們的智力也常常讓人們吃驚:經過訓練的大象居然能夠辨認面值不同的人民幣!經過訓練的大象可以用鼻子把人高高舉起,也可以讓遊人蕩“鞦韆”。它們對人類非常友善,是人類的好朋友!可是現在,亞洲野象已經是嚴重瀕危的物種了,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所以,我想在這裏呼籲,讓我們共同來保護它們吧!

西雙版納優秀導遊詞【3】

西雙版納在雲南省的南部,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聚居着10多個民族,其中以傣族人口最多,是傣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導遊詞。作為一個風景旅遊勝地,西雙版納是很有特色的。這裏居住的少數民族,基本上都還保留着各自特有的文化和生活習俗。人們在這裏可以看到傣族、布朗族的彩色繽紛的頭飾和統裙,他們居住的竹樓,吃的竹筒飯

每年4月中旬,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佳節——潑水節。節日期間,無論在竹樓、村寨裏,還是在街道、公路上,也不論男女老少,過路行人,到處都是熱鬧的潑水活動,他們有的端着臉盆,有的提着水桶,互相用手潑水,每個人都是水淋淋的。按當地的習俗,這意味着用水沖洗掉身上的污垢,消除災難,得到幸福。在過潑水節的日子裏,人們還盡情地唱歌、跳舞,飲酒歡宴。去西雙版納參加潑水節,已成了一個十分吸引人的旅遊節目

傣族竹樓,是一種竹木結構的空中樓閣。面積相當大,整個樓閣用幾十根大木柱支撐着,地板用竹片輔砌。樓下四面敞開,不住人,只是堆放雜物和養牲畜。樓上住人。房頂蓋着很薄的小平瓦,其形狀很像古代人戴的帽子,據當地人説,這是孔明帽,説是當年孔明層教會當地人種水稻,當地人為了紀念他,便把竹樓的房頂設計成孔明的帽子那樣。

可以欣賞到熱帶雨林的景緻之外,您還可以領略到奇木異草的風姿,如跳舞草、含羞草、望天樹、桫欏樹、箭毒木、鐵力木、王蓮、旅人蕉、神祕果(樹)、四數木大板根……還可以觀賞到“魚趕擺”的場面,可以碰到開屏的孔雀,可與野象合張影……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時間在每年4月中旬,即傣歷正月。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節日一般持續三至十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導遊詞《西雙版納導遊詞》。節日清晨,全村男女老幼盛裝到佛寺賧佛,並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塔尖耍插上幾枝纏着花布、彩紙的竹校。人們圍塔而坐,聆聽佛爺唸經和講解歷史傳説,青年男女成羣結隊上山採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婦女們各挑一擔清水潑到佛像身上為佛洗塵。接着,男女老少提着水桶,端着臉盆,互相潑灑,互相祝福,認為這樣可以消災除病,平安吉祥。成千上萬的人隨着優美的傣族音樂翩翩起舞,邊跳邊呼喊"水!水!水產,喊聲動地,鼓鑼之聲響徹雲霄,場面十分壯觀。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丟包做遊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啊縫抨,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先是無目的的拋來擲去,後漸漸有了固定的目標,等姑娘有意識的讓小夥子接不着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妨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説愛去了。潑水節還要舉行划龍舟比賽,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聚集到瀾滄江邊,觀看一組組披紅掛綠的龍舟競賽,傣家兒女在"瞠瞠瞠"的茫鑼聲中和"嗨!嗨!嗨!"的哨子聲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為節日增添了許多緊張歡樂的氣氛。

放高升和孔明燈是傣族地區特有的活動。人們在節前就搭好高高的高升架,屆時將自制的土火箭點燃,它一邊噴出白煙,一邊"嗖 嗖 嗖 "的尖嘯着飛上藍天,引得人們舉目張望,不時發出喝采聲,高升飛得越高越遠的寨子,人也覺得更光彩、更吉祥,優勝者還將獲獎。入夜,人們又在廣場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內,利用空氣的浮力,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一一盞盞明亮的孔明燈在漆黑的夜晚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人們以此來紀念古代的聖賢孔明。

放河船、跳象腳鼓舞、孔雀舞,鬥雞等,也是潑水節的活動內容。近幾年,還增加了民俗考察,經貿洽談等內容,使得潑水節的活動更加豐富多采。潑水節的活動在西雙版納州和德宏州同時舉行,兩地均可從昆明乘飛機直達。

關於潑水節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説:很早以前,傣族地區有個法力無邊的魔王,他無惡不作,人民不堪其苦。他先後霸佔了六個姑娘,後來又強佔了人間最美麗的公主楠棕布,七個姑娘受盡欺負,伺機報仇。聰明的七姑娘在酒宴上把魔王灌醉,從他口中瞭解到他的致命弱點。一天晚上魔王醉後昏睡,楠棕布按照魔王所説,拔下一根魔王的頭髮勒到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頭立刻掉到地上。但從魔頭上滴下來的血卻變成了熊熊大火,並迅速漫延到人間。楠棕布趕忙抱起魔頭,地上的火也就熄滅了。一放下,火又重燒起來。於是七個姑娘輪流抱着魔王的頭,其他的人則用清水朝她身上澆潑,一直堅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撲滅,鄉親們從此又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人們為了紀念這七位姑娘;於是在每年撲滅邪火這天互相潑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勞和污穢,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來臨,從而形成了潑水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daoyouci/0jvxq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