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思想總結 >

大學師範生見習思想總結

大學師範生見習思想總結

很多人可能會從事與專業不對口的工作,見習正是給你提前適應的機會,好好選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師範生見習思想總結,希望對您有幫助,上公文站,發現學習。

大學師範生見習思想總結

大學師範生見習思想總結一

20xx年10月4日到10月13日在xx市xx中學高中部實習的生活,已在我的記憶書海中添上一個重要的頁碼。常常聽説,將來自己從事的工作並不一定都是我們當初喜歡的工作,如果真是這樣,這個實習的意義無非就是一個記憶的標籤。不過,在這段日子裏,我受益匪淺,學到的東西也會讓自己更加勇敢、自信地努力向前。因此,在這個實習報告裏,我將認真地對我的實習做一次認真、全面的總結,談談自己在實習日子裏的體會、感受。

10月3日,我們順利抵達了xx市xx中學,在學校的安排下,當天就開始熟悉實習學校、班級的情況。最初的兩週主要的工作是配合老師上課,老師上課主要是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程度、不同問題單獨設計的,這在正常的學校是不會專門關注這些問題孩子的。特殊教育為這些孩子提供了適合他們的成長環境。在第一週裏,我們主要是隨班聽課(不少於八節課),作好聽課筆記,看其他老師是怎樣講課的。這種聽課和我們上學時聽課是不一樣的,因為這種聽課的重點是觀察徐老師怎樣講課,學習如何傳授知識,如何駕馭課堂,如何控制授課時間,而並不是學習老師所講的知識。第二週,我們就開始認真備課,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熟悉教材、大綱。寫出一課詳細完整的教案、板書,經指導教師審閲後,先進行試講。若試講不合格,經幫助達不到要求者不能上台講課。

第三週,我們就陸續上講台,開始了真正的實戰訓練。我們每個人的課時都不少於16節,經過幾周的訓練,我們每個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也從中體會到了快樂。我跟的老師是徐老師,為人大方,善良,盡責。在講台上,我是一個實習老師,但是在徐老師面前,我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生。每次新課前,我都會帶好聽課記錄本和課本聽一兩節徐老師的課,做筆記,劃重點,學習她的上課方法、思路,遇到疑問的`地方做好記號,下課及時向她請教。在這些工作後,參照她的板書,自己備課。開始備課比較辛苦,在徐老師和其他幾位老師的建議下,幾乎把上課將要講到的話都事先寫好,後來比較輕鬆。每次自己上完課,如果時間允許,我都會到辦公室主動聽聽徐老師對我上課情況的總結,一般都會遇到如下問題:時間分配把握不夠;與學生的互動不夠充足;知識點講解有時不夠詳細,等等。也會説一些做得比較好的地方,然後就是鼓勵我下次改正,繼續努力。她常説,以前自己也是這樣走過來的,有些事情需要時間。

我們的教育實習還有除了教學工作,還有班主任工作,也就是既要教課又要帶班。無論是帶班還是教課,作為實習老師,都會有一個該校的正式老師帶我們。首先,我主動了解高一(10)班的情況特點。第一次和班主任楊老師見面的談話,大部分內容就是關於高一(10)班的情況。談話後,就感到有點壓力。因為楊老師説,部分男生比較調皮,上個學期考試的成績也不太理想,尤其幾個頑皮的男生常常氣到某些科任老師沒話説。所以,在和他進入教室之前,他似乎就在開玩笑的向我“施壓”,究竟怎樣才能把這個班搞好。開始的時候我還是有點鬱悶,怎麼會遇上這樣的班級要熟悉一個班級,能記得別人的姓名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可惜在上面那些交往中,我認識的學生多數都是班幹部。後來我提出,我想承擔更多的任務。於是,從第三週開始,他們的早讀、晚讀,我都去檢查了。見面多了,交流也多了。學生説,雖然有時候我像一個“嚴師”,但更多時候是他們的一個朋友。

大學師範生見習思想總結二

以為做一名老師很容易,但是在實習了3周後,給了我這樣的感覺,做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師很容易,做一個好老師難。

聽人説過一個差老師在講課時是自己在自問自答,讓學生聽就ok;而一般的老師在講課就是和學生有一點點互動,就是老師問學生答的模式;一位好老師則能讓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跟着自己的思維走,思考課文講了什麼,讓學生提出問題,這種模式能讓學生學得更多。

在實習期間,我覺得自己就在走着師問生答的模式,在引導學生方面較欠缺,可能是經驗不足,我比較不會去引導學生。這問題在實習一週後就發現了,可是沒有得到解決。問指導老師有什麼地方不足的,她的答案總是已經很好了,沒有什麼地方不足,就是這樣講的,低年級的學生不用那麼複雜。可是我總覺得沒有講好,是因為我還沒有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嗎?可是總覺得沒講好,至於問題出在哪呢?還是個謎。

實習了3周,上的久了,講課的模式都有點固定了;面對的久了,哪些好哪些不好,已經有了定位;定位久了,就會對會偏愛一些學生。雖説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但相處久了就發現説得容易做的難。

有了對比就會讓人產生偏愛的行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sixiangzongjie/7gg23q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