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電力安全個人總結範文

電力安全個人總結範文

篇一:電力安全個人心得體會

電力安全個人總結範文

在電力生產中,生產者實現“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觀念轉變,是安全思想由強制性到自覺性的一次質的飛躍。

但是,要確保電力生產安全,這一轉變依然是不夠的,還必須由“我要安全”轉變到“我會安全”,才能夠從事故源頭上遏制不安全因素的作用,減少或避免事故的發生。

電力生產是一門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而生產安全又是這一系統工程中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一般而言,電力生產事故有三類:一是“天災”,如雷電、大風、暴雨、施工爆破等不可控或不便控的自然因素,有其突發性。二是線路、設備、器材的“先天不足”,有其隱蔽性。三是“人禍”,人為地違法、違規、違章,有其盲目性。且佔所有事故中的絕大部分。而“人禍”又可分為三種表現形式:其一是對規章明知故犯,明知這樣做不符合要求,但圖一時方便或抱着僥倖心理的習慣性違章。其二是對規章似懂非懂,知其一,不知其二,工作中又恰好在其二中發生了問題。其三是對規章不懂裝懂,稀裏糊塗,發生了事故才”恍然大悟或恍然半悟。

顯而易見,工作人既是事故的製造者又是事故的受害者。但是,可以肯定地説,所有事故的發生都不是工作人的主觀願望。因此,“我要安全”也就僅僅是一種良好的主觀願望,要真正取得確保電力生產安全這一客觀效果,就必須解決好“我會安全”這一根本。

大凡發生了事故後,總結時都不難得出:“安全基礎不牢,安全觀念淡薄,安全管理不善,技術素質不高,安全防護能力弱,習慣性違章”等諸多教訓的結論,都會把違章作業認為是事故的“病灶”,也提上了人們的議事日程。但深層次地去分析違章作業存在的原因,拿出切實可行的從源頭上杜絕違章作業的辦法來,是不是真正擺上了我們各級安全部門、管理者、生產人的辦事日程?

勿庸置疑,經過有電以來的生產實踐和血的教訓,總結提煉了一套有效確保電力生產安全的規章制度。各電力生產企業又結合實際根據不同生產時期制定了大量的具體保證措施,以及上級隨機性,針對性的電力安全生產的指示、通報、要求等。這些是確保電力生產安全的依據,且有唯一性。但是電力生產是一個錯綜複雜,千變萬化的過程,從事生產的人又是這個過程是否安全的決定因素。而人的認識水平,接收能力,工作姿態,經驗積累等等又各盡不同,要把所有確保電力生產的依據變為每一個從事電力生產的職工的自覺行動,解決好“我會安全”的問題,應是從事電力生產安全的管理者,生產者長期的,艱鉅的,複雜的課題。筆者認為:唯一的途徑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

首先,要為我而學。安全既是電力生產本身的需要,更是從事生產職工的生存需要,安規技規既反應了電力生產安全的客觀規律,又是從事生產人的行為規範。因此,每一個從事電力生產的人,都應明白學習安全技能,既是企業的需要,更是自我的需要。這就需要“教條主義”、“本本主義”而不要“實用主義”、“形式主義”。把強制性與自覺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學習,反覆學習。從個體到團隊都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安全技能的良好氛圍。並制定配套的學習激勵機制和考核辦法,點滴學習,日積月累,這樣不僅能夠對安規、技規等安全生產的內涵有了深刻的理解,就能在生產過程中運用自如。也只有人人成為安全明白人,才能事事做到安全人。

刀不誤砍柴工”和“温習規程與包紮?傷口”?一樣重要的深刻道理。自己發生了事故多從自我找原因,不要“摔了跤總怪路不平”。把別人的事故當着自己的教訓來接受;把小問題當着大問題來解決;把帶有傾向性和危害性的現象消滅在萌芽狀態。

篇二:電力安全專責工作總結

安全施工是涉及職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關係到企業的生存發展和穩定。近年來,電力行業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損失之重,影響之大,頻率之高,令人膽戰心驚。剖析事故產生的深層次原因,其根本的原因是一些職工對安全施工、管理存在着認識上、思想上的誤區。作為電力施工企業,工程點多、作業面廣、高空作業等高危作業頻繁,所以安全施工對於我們這個高風險行業來説,其意義更加重要。結合工程施工安全工作實際,強化安全責任、提高全員安全意識和技能、執行落實好各項規章制度和消除思想認識上的誤區無疑是實現安全施工“有序可控”良好局面的有效辦法。分析了事故發生的原因,結合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就如何落實安全施工管理基礎,為確保職工生命安全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作為公司的安全專責,對公司安全管理有以下幾點總結:

本人自20xx年4月份以“專職安全員”身份參加工作以來,一直以“做一名合格的安全員”做為現行本職工作的追求目標。自肩負這個重任以來,我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態度來對待我的工作,在現行崗位上任職六年來,嚴格按照每年年初制定的安全工作目標,全面貫徹“安全

4、積極主動牽頭做好“安全性評價工作”,做好“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安全大檢查活動,做好應急預案編制及演練工作,做好每年的安全月活動等,在這些活動中以嚴、細、實的要求認真紮實開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上級的表揚。

5、認真履行職責,在落實“安評”工作中嚴把安全關,組織相關人員切實做好查評工作,不徇私情、嚴格執行制度,進一步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大大改善了項目部的安全局面。

6、近幾年的安全工作圍繞“安全標準化”這一管理體系,主要從職業健康、安全、環保三大方面開展。剛開始從事安全工作時,工作經驗還不是很豐富,在工作中總是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為了在短時間內熟悉各項業務,我不斷地通過各種渠道學習安全知識來充實自己,並通過“安全標準化”工作鍛鍊自己逐漸稱為一名合格的安全員。

7、多多紮根生產一線,廣泛吸取各方經驗。在工作中,我希望自己能有更多機會投身到生產一線,因為那裏能給與我成長的充足養分。只有真正紮根於生產一線,才能對於職業健康、安全與環保有更深入地瞭解,促進我更好的工作;與生產一線的職工多多溝通,廣泛吸取各方經驗,才能及時發現問題,拓展我的工作思路,真正實現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8、正確處理好人際關係。在日常的工作中,同上級、機關同事、施工人員的交流比較多,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就有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難免出現摩擦。這就要求我擺正態度,積極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年輕人很容易在工作中表現得心浮氣躁,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就很可能考慮不夠周全,頭腦一衝動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在工作中我努力避免。正確處理好與其他同事的關係,積極樂觀的幫助有困難的同事。

9、認真開展"安全生產月"各項工作,進行了專項整治行動和綜合督查。在全國“安全生產月”到來時,開展各項安全活動,例如:“三違”“三不傷害”等活動,認真做好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對相關人員進行電力安全知識、特殊工種安全知識等的專項培訓。不斷對職工進行安全方面的宣傳教育,增強職工的安全意識,真正使其從“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並讓職工徹底的明白安全的重要性及“全國安全月”的由來等安全知識。

10、做好外協隊伍資質審查和監管工作。外協隊伍是我單位施工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協作單位,其作業人員普遍存在學歷偏低、安全意識淡薄、不服從管理等諸多問題,所以做好外協人員的三級安全教育是監管工作的重點。在工作中,我積極組織新進人員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培訓,切實將安全知識帶給每位施工人員,以“以人為本”的態度認真完成培訓課程,杜絕存在流於表面的現象發生;嚴格審查外協單位資質,對農民工工資發放及人身保險購買進行過程監控,確保每位施工人員的利益。

11、做好特種設備及車輛管理工作。每當到了一個新的項目部工作,我都會立即着手對車輛及特種設備的統計。近年來,國家及相關部門對特種設備的管理越來越嚴格,如果消息閉塞,特種設備管理不到位,項目部很有

可能承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名譽,所以在特種設備安裝前,我都會積極到相關部門進行特種設備安裝告知工作,與他們進行溝通和諮詢,保持良好合作關係,確保特種設備審驗工作順利展開;每個項目部車輛都比較多,種類也繁雜,規範、分類管理是我的制勝法寶,多與各位司機師傅取經交流也是不可或缺的工作。

12、積極開展隱患排查工作,切實做到安全事務心中有數。我在每個項目部都積極建立隱患排查治理制度並認真開展隱患排查登記工作,切實對治理過程進行監控和指導。認真聽取、收集班組的合理化安全建議和意見,向上級切實反映職工的安全心聲。

13、對環境方面,我根據《公司重要環境因素及控制措施》的通知及業主、監理部的相關要求,制定了自己的環境控制目標,並對重要環境因素進行記錄,主要有固體廢棄物的排放、噪聲、粉塵、廢油、廢氣以及火災。控制措施有:生活區設置了生活垃圾池,用於固體廢棄物的定點堆放,並定期掩埋;在辦公生活區設置了垃圾箱,收集一般的廢棄物;施工現場固體廢物包括廢鋼材、木材、五金材料等等,由項目部物資部組織及時回收,並分類存放,儘量做到合理回收再利用,減少資源浪費;為施工人員配備防塵勞保用品;對生活區和施工區實行每月不定期檢查,主要是電氣線路的檢查,防止發生電氣火災和觸電事故發生。

14、依據業主、監理部和公司的通知精神,我協助項目部順利完成了每年的防汛檢查和準備工作,建立了生活區安全巡查制度,並制定、上報了詳細的防汛應急預案和預案演習計劃。積極組織項目部施工人員參與工區的防汛演習,在演習中總結經驗,找出不足,確保真正時刻來臨時,能夠將損失降低到最小。

15、不斷學習充實自己,完成更進一層的紮實蜕變。安全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安全知識的海洋也是浩瀚無邊的。我在工作之餘,也在不斷對自己進行充電。熟讀相關安全生產法規、相關工種安全操作規程,多多查閲相關安全技術知識,真正做一個新時代、新思想、有內涵的專職安全管理人員。

標籤: 範文 電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xxveo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