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關於科學教學工作總結範文彙編8篇

關於科學教學工作總結範文彙編8篇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總結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學工作總結8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科學教學工作總結範文彙編8篇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1

轉眼間,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結束了,為了吸取教訓,放揚優點,今後不斷提高進步,,先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科學課程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同時,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天資、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一、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二、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學生不重視科學,不愛科學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科學的興趣,課堂活動理論結合,佈置好活動要求,學習形式多樣,多種方式有趣有效方式交替進行,增加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三、要提高教學質量,還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科學活動比賽。小學階段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對一些活動內容特別感興趣,針對這種問題,我積極鼓勵學生參加花都區的建模,航模比賽,在比賽中學生鍛鍊了自己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對科學理論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對科學課的學習增加了濃厚的興趣。四、積極參與聽課、評課等教研組活動,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補己之短,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到圖書館博覽羣書,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在一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有收穫,也有做得不夠,這些都需要我在工作中總結經驗,揚長避短,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爭取更大的提高。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2

一、教材解讀

二年級下冊教科書由“磁鐵 " 和“我們自己”兩個單元組成,其中“磁鐵”單元 7 課,“我們自己”單元6 課,還有一個“科學閲讀”內容,兩個單元合計13 課,原則上每課需 1 課時來完成教學。

1、“磁鐵”單元

本單元的 7 課課題分別是:《1、 磁鐵能吸引什麼》,《2、 磁鐵怎樣吸引物體》,《3、

磁鐵的兩極》,《4、 磁鐵與方向》,《5、 做一個指南針》,《6、 磁鐵極間的相互作用》,《7、磁鐵和我們的生活》。其中,1—2 課研究的是磁鐵能吸引怎樣的物體以及怎樣吸引,

3—6 課研究的是磁鐵兩極的特點以及指南針的製作,第 7 課是本單元的總結課。

本單元的學習線索有兩條,分別是“磁鐵與周圍物體之間的作用”和“磁鐵兩極的

特性”,這兩條學習線索貫穿整個單元。學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觀察與交流磁鐵的特性,

瞭解磁力能使兩個不接觸的物體產生相互作用,認識指南針的結構、功能和原理,利用

磁鐵的性質創造性地製作指南針以及磁鐵玩具,從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

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做到以下三點:(1)讓學生多“體驗” ,體驗磁鐵實驗帶來的

意外和驚奇;(2)讓學生多“觀察” ,仔細觀察磁鐵實驗中的各種現象;(3)讓學

生多“論證”,利用磁鐵實驗中收集到的證據展開討論。

特別説明的是,“磁鐵”單元的學習不是小學生認識磁現象的終點,教科書依

照課程標準,在高學段設置“能量”單元,從能量角度來探究磁和電的相互轉化,從

而體現“學習進階”思想。

2、“我們自己”單元

本單元的 6 課課題分別是:《1、 觀察我們的身體》,《2、 通過感官來發現》,《 3、 觀

察與比較》,《 4、 測試反應快慢》,《5、 發現生長》,《 6、 身體的“時間膠囊”》。其中,1—4

課從身體的結構人手,逐步發展到對感覺器官的認識,5—6 課為學生提供了一次關注

自身健康成長的機會。

本單元從認識人體的外部結構引入,設計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膚)

感知各種環境刺激的活動,並引導學生感受自己的成長髮育過程,以此促進他們理解

人的生命特徵,併為他們在小學中、高學段學習人體系統打下基礎。在這個單元中,

學生將有機會觀察討論人體的基本結構,將眼、耳、鼻、舌和皮膚作為幫助我們認識

世界的感覺器官來認識,嘗試回顧自己的生長以及期盼自己身體的生長變化。

學生主要完成兩個任務:一是通過用感覺器官進行觀察,瞭解自已感覺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觀察中,發現感覺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經驗,能夠幫助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在識別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和判斷。二是要發展自己的健康意識,通過回顧之前的生長變化,學生將對自己身體健康生長的意識與對未來幾年身體生長變化的期盼相結合 , 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識。

上述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如實記錄,並能在觀察和記錄的基礎上進行猜想和推理;當發現事實與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養成用事實説話的意識;能圍繞一個主題做出猜測,嘗試從多個角度、用多種方式認識事物。

二、學情分析

1、思維層次和行為習慣

經過一個半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但依然處於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彙”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範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範例。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衝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另外,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遊戲、積分、獎勵)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2、知識銜接和學習基礎

“磁鐵”單元的學習學生是有良好的學習基礎的。因為磁鐵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大多數學生都見過、玩過磁鐵,對許多磁現象有一定的瞭解,也產生了一些疑惑,這就成為教學的起點。

“我們自己”單元是繼“植物”和“動物”之後的第三個有關生命科學的單元。從一年級開始,不同的觀察活動都將感覺器官的觀察活動作為一個活動重點來處理,學生對於感覺器官的功能已經很熟悉,所以在感覺器官的認識活動中,重點呈現了感覺器官對於人認識世界所具有的學習功能的表現,教學中的活動表現出從感覺入手到知覺判斷的過程。

三、具體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

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與同伴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4、培養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 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科學問題,瞭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

5、創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

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展的, 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台,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3

本學期又有很多收穫,也有一些自己並不滿意的環節。現對科學學科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提高自身素質。面對教材,我積極、認真學習課程標準,認真學習教育教學雜誌,更新觀念,努力提高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努力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交流合作來幫助學生學習新知,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

二、認真制定教學計劃,為工作指明方向。如果隨隨便便寫一個計劃,肯定不會有太大的價值。如果是悉心制定的計劃,價值就太多了。有了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有的放矢。在教學工作進行之前己對全冊教材有了一個整體的瞭解,對重、難點比較清楚,對學生上學期和現在存在的問題認識清晰,在教學中能把握先機,就能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注意教學形式多種多樣,有的課以老師講授為主,介紹科技發展給社會和環境帶來的變化和影響等;有的課以活動為主,老師起到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有的課要以學生蒐集資料為主,在課上互相介紹自己的收穫;能做實驗讓學生親歷學習過程的,要儘量讓學生體驗和感受。在教學中,要適當引入競爭機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上進心。

四、教學評價多元化。評價有過程性評價,也要有結果性評價。既關注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情況,又要關注學生課上表現,如回答問題流利、簡明,能用上自己生活中積累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的問題,課上聽講、做筆記情況等,特別關注學生自己生活的觀察和思考,動手實驗等。

五、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的各種資源開展學習,引導學生關心周圍環境的的變化、關注世界科技發展和新成果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變化,特別是網絡資源,獲得課本以外的知識,豐富學習生活,開拓學生視野,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解決身邊和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總之,在下一學期,我將繼續學習教學方法,及時總結,認真反思,保持當前良好局面,做出更好的成績。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4

緊張而忙碌的一學期教學工作即將結束,當我空閒下來細細回顧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的得與失時,我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當然也有很多的遺憾。我知道教育終究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提筆寫下點什麼,以促進今後的教學,使之更加完善,也算是自己的一點小小總結吧。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目前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雖然聽過不少優秀的課例,但實際操作經驗不足的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之重,但是,從開學初我便下了決心要以我微薄的力量來推進我校科學教育的向前發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立足課堂,教師要從常規課上要質量。“研在課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後”這幾句精闢的話一直指導着我的教學思想,每週18課時的課時量,我仍盡力精心預設每一節課,力圖創設輕鬆愉悦的情境進行教學,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進步。一學期下來,我積累了不少教學經驗,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一、關照學生參與的能力

科學課堂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就要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後在合作、協調、討論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合理的判斷,得出正確的結論。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進程,教師在課前要做好課前準備,也要佈置學生按每節課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帶齊實驗器具,然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依照提示就能熱熱鬧鬧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在剛開始的那一個月,由於學生的習慣沒有,實驗操作起來仍然有一定的難度,實驗操作不規範,但在這一個學期之後,學生在這方面有了不少的進步。

二、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三年的科學教學使我明白了一個真理,那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關鍵是激發學生做一個積極勞動者,勤動手、動腦、動口。因此,課堂中,我儘量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實驗操作、討論中,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能體會到科學學習其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動動手,在實驗中就可以學到本節課的知識點,沒有他們想象中那麼難。

三、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

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就是改變過去以教師講、學生聽,死記硬背的教學手段。科學課教材的特點非常抽象,要讓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發現祕密,獲取新知識。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往往沒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大部分時間是老師在前面講解書中的概念的東西,學生聽着,然後考試時去背,記住便成。。然而,只是老師講、學生聽這樣的教學方式與豐富的參與方式就會顯得很不協調,太乾癟了。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在一學期的指導下,學生養成了動手動腦,仔細觀察,從而獲得新的科學理念的習慣。

四、關注學生的參與過程

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的質疑精神,從無疑到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要讓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的參與過程成為主流。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合理安排,質疑,解疑,甚至再質疑。讓學生的參與及參與過程中的生成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五、讓學生體驗參與的快樂

學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動的,六年級的學生也不例外。科學課與其他課的不同就在於他可以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實驗的活動機會,這是學生喜歡的,在參與的過程中,他們能體驗到自己的生活智慧與人類已有的知識融為一體的快樂。

六、不足與努力方向

以上是我本學期教學中的一點心得,有了些許的成就感,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學生的一些習慣養成仍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在今後的教學中,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教研水平也還需要不斷地再提高,在總結中反思自己,在努力中提高自己。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5

經過了一學期的鑽研教學,我深深的體會到:“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着要為每一個學生帶給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同時,我充分思考到學生在性別、天資、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課程安排、教材、教學、分組實踐、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

本學期,我注重了科學知識的滲透,課堂教學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氛圍,使學生樂學、善學。我明白,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立足課堂,教師要從課堂教學上要質量。“研在課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後”這幾句精闢的話一向指導着我的教學思想,儘管課時任務重,我仍盡力精心準備每一節課,創設簡單愉悦的情境進行教學,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進步。一學期下來,我積累了不少教學經驗,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潛力也得到大大的增強:

一、關照學生參與的潛力

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就要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後在合作、協調、討論及在教師的`引導下,做出正確的決定。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進程,教師在課前要做好課前準備,也要佈置學生按每節課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帶齊實驗器具,然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依照提示就能熱熱鬧鬧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關鍵是激發學生做一個用心勞動者,勤動手、動腦、動口。

三、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

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就是改變過去以教師講、學生聽,死記硬背的教學手段。自然課教材的特點十分抽象,要讓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發現祕密,獲取新知識。如果教學中只是老師講、學生聽,就會顯得很不協調,太乾癟了。如在自然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在教師的指導下,勤於動手動腦,仔細觀察,就會獲得新的科學理念。

四、關注學生的參與過程

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的質疑精神,從無疑到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要讓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參與過程成為主流。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合理安排,解疑、質疑。讓學生的參與及參與過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五、網絡資源優化課堂

把網絡資源運用於科學教學中,能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以上就是我自從帶科學課以來的小小體會,是的,既然選取了,無論再苦再累,我都要堅持下去,因為我相信“守得雲開見月明”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工作。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6

本學期我擔任七(1)(2)的科學,農村的教學質量不高,所以我們班級的基礎不是很好,七年級下科學教學工作總結。可能是小學剛上初中,科學有原來的副課變成現在的主課,有點不適應,在學習態度這一塊也很難改變。所以,改變學生的一些錯誤的觀念是勢在必行的。在課堂上,為此,一遍一遍的重複,科學是主課,中考有180分,希望他們可以好好學習科學。並且科學所包含的知識,和我們的生活有緊密的聯繫。學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都比較高。

學期即將結束,我基本上從學生實際出發,注重全體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大學剛畢業,雖然上半年帶過半學期的科學,但是教學經驗不足,處理但,在教學方面,我努力做好每一個細節。

一、紮紮實實打好基礎,努力培養學生學習科學興趣。

班級科學兩極分化很明顯。學生在答題中存在較大問題,課堂討論答題很積極,但是,多是無謂的廢話。分析原因,可能與他們平時沒有準確地理解和掌握科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有很大的關係,因而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是本學期工作首選。抓基礎知識,就是要抓科學課本知識,教學中力求每章節過關。由於各學生之間的智力差異和學習基礎不同,學生對科學的知識的掌握能力不同,我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儘量降低教學目標,工作總結《七年級下科學教學工作總結》。不為留更多的複習時間而在平時教學中拼命趕進度,因為它會造成學生對知識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學習跟不上的學生對科學失去興趣。由於我校的條件有限,多數的實驗無法操作,學生的動手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與提高。

二、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要提高學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科學素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平時教學與複習,都不能“重結論,輕過程,重簡單應用的機械操練、輕問題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應該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掌握學習科學的“基本學科思維方法”。

平時作業中,上課之前讓學生做好一部分上交批改,對錯的多的上課做重點講解。上課完課之後,做剩下的作業以鞏固,之前的作業進行訂正加強理解。

三、積極備課

備好課對我來説相當重要。其實,備好課,也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課前,翻手頭上的資料以及上網查閲相關教案,參考別人的教學方法,備好每一堂課。我的課堂上學生可以放鬆,不必太拘謹,當然,放鬆並不代表放縱。起初,討論問題的時候只有幾個人,現在的討論,幾乎是全班參與,使每一個人都能融入課堂之中,而不被課堂拋棄。

四、從實際出發,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本學期我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要成才先成人”為出發點,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行為道德,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進步與成長。當然,有些方面做得還是比較欠缺,但,我會繼續努力,我會努力學習,努力做個好的老師,我會努力完善自己。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7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目前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的重要性,並下決心以我微薄的力量來推進我校科學教育的向前發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立足課堂,教師要從常規課上要質量。“研在課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後”這幾句精闢的話一直指導着我的教學思想,儘管課時任務重,我仍盡力精心預設每一節課,創設輕鬆愉悦的情境進行教學,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進步。一學期下來,我積累了不少教學經驗,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一、關照學生參與的能力

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就要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後在合作、協調、討論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正確的判斷。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進程,教師在課前要做好課前準備,也要佈置學生按每節課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帶齊實驗器具,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依照提示就能熱熱鬧鬧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關鍵是激發學生做一個積極勞動者,勤動手、動腦、動口。

三、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

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就是改變過去以教師講、學生聽,死記硬背的教學手段。自然課教材的特點非常抽象,要讓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發現祕密,獲取新知識。如果教學中只是老師講、學生聽,就會顯得很不協調,太乾癟了。如在自然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在教師的指導下,勤於動手動腦,仔細觀察,就會獲得新的科學理念。

四、關注學生的參與過程。

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的質疑精神,從無疑到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要讓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參與過程成為主流。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合理安排,解疑、質疑。讓學生的參與及參與過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五、讓學生體驗參與的快樂。

學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動的,在參與過程中,他們能體驗到自己的生活智慧與人類已有的知識融為一體的快樂。

科學教學工作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本學期,我繼續認真學習和鑽研《科學課程標準》、《科學課程標準解讀》兩本最基本的導向性書,把握科學教學的基本方向與目標。深入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內涵和基本理念,努力轉變思想認識,更新教學觀念。重點學習了《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實施》、《新課程的深化與反思》、《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案例分析》等叢書,切實轉變教學觀念,並內化為自身的教學行為,提高科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本學期,我根據地方資源特點,整合和開發一些較有特色的地方課程,如家鄉常見動植物的研究、家鄉水資源研究等,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的內涵。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親身經歷綜合實踐活動,從中培養他們蒐集信息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究的過程就是學生求知慾、好奇心萌發的過程,通過研究使他們愛提問題,願意進行新的嘗試,培養他們虛心客觀、耐心細緻的態度,願意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得到了體現。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為學生創設情境,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將結果展現出來,讓學生主動地接受科學知識,科學事實。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並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教學中讓學生自己提出研究的問題,想辦法去解決問題。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親近自然、欣賞自然。

教學中,始終注意把安全工作放在教育教學的首位,配合學校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將“愛祖國、愛家鄉、愛科學、愛生活、愛社會主義”的五愛教育、德育教育滲透到科學、學科的教育中去。把科學教學與綜合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科學教學與語文、數學等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學中耐心、仔細,樂於做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探究學習的合作者,關心和愛護學生,從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

以上是本學期的工作總結,相信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能更好地轉變教學觀念,更加全面地為學生服務,取得更優異的教育教學成績。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8

一轉眼,一個學期快過去了。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科學教學任務,在這個學年中,我和平時一樣都是認認真真教學、踏踏實實工作,雖很辛苦,但收穫頗多。我很樂意跟大家説一説在這一年中我的工作情況。

一、紮紮實實打好基礎,拼命趕進度不可取

在每次單元考試或作業中,學生答題存在的問題,與他們平時沒有準確地理解和掌握科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有很大的關係,因而在教學中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礎知識,就是要抓科學課本知識,教學中力求每章節過關。由於各學生之間的智力差異和學習基礎不同,學生對科學的知識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師應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儘量降低教學目標。抓基本技能,要抓好科學用語的使用技能和實驗基本技能。平時的實驗教學中,對課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深入淺出地分析,力求100%的學生理解,要讓學生真正瞭解每個實驗涉及科學原理,多給機會讓學生動腦思考問題的時間,多給學生提問的空間,多讓學生動手做實驗,體驗通過實驗進行觀察和研究的過程和樂趣,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二、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要提高學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科學素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平時教學與複習,都不能“重結論,

輕過程,重簡單應用的機械操練、輕問題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應該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掌握學習科學的“基本學科思維方法”。平時科學試題中常出現科學探究內容,這對科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準確把握課程改革方向,以課本知識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周圍環境為參照對象,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主動學習,逐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三、密切聯繫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

平時試題中涉及能源、環保等社會熱點的內容,從多角度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進行考查。這類試題的考查力度今後將逐步加強,這就要求科學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減少機械操練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有時間閲讀課外科技知識,儘可能多地接觸和認識社會,要求學生多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用科學視角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學以致用。

四、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鑽研科學課程標準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教育戰線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實施科學新課程標準,除了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學的教學中參考和滲透“新課標”的要求。與老教材相比,新課標對學生要求起點較高,落點較低,但在平時的練習或單元考試中的落點還是比較高或者説是相當高,讓師生都有些措手不及,所以有時候還是講了一些難度相當大的例題,以給學有餘力的學生“營養午餐”。

通過努力,本學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今後我將繼續保持,並爭取更大的進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p2wop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