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初中學校教師節活動總結範文

初中學校教師節活動總結範文

一個熱烈的活動已經結束,相信大家都積累了不少經驗吧,該好好寫一份總結把這些都記錄下來了。那要怎麼寫好活動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學校教師節活動總結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學校教師節活動總結範文

初中學校教師節活動總結1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師節,每年的這個時候,學校會舉辦慶祝教師節的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尊師重道,感謝所有的教師們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做的努力和貢獻,學生們也在這個時候向老師表達感激之情,讓師生能夠更加和睦的相處,一起為建設好班集體努力。今年學校的教師節活動一共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表彰教師活動、黑板報和手抄報比賽、和師生的演講比賽。現在活動已經結束了,為了明年的活動能夠辦的更好,所以現在對今年的活動做一個總結。活動總結如下:

在上午的時候進行了表彰教師活動,這一活動是對這一年對學習和學生都有貢獻的老師頒發證書,並進行鼓勵。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獲獎教師上台領獎,講述自己獲獎的想法和工作的心得,學校領導對獲獎教師進行鼓勵;

第二部分是由學生給全體的教師送上自發製作的賀卡以及學生們給老師們寫的感謝信,表達對教師們的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是由各班為老師們獻上的歌舞表演,表演形式不限。這一活動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的交流,讓師生之間相處的更加的友好和睦,在教學中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發展水平,師生一同建設好每一個班集體。在教師保障大會之後,向全校的師生介紹本學期進入學校的新入職教師,並進行集體的宣誓,承諾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會以學生為先、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宗旨教學,不做不該做的事。

第四部分是組織每班的學生做好教師節黑板報和手抄報,並進行評比。每個年級一共十個班,每個年級評選出一個一等獎、兩個二等獎、三個三等獎,一共是六個獎項。手抄報的比賽先在班級內進行,由願意參加的同學在比賽之前做好教師節的手抄報,班級內選出五到十張參加比賽,每個年級選出一個一等獎、五個二等獎、十個三等獎。這次的黑板報和手抄報同學們做的都非常的好,內容也非常的豐富,色彩都比較的.明亮。

這次的演講比賽,師生是一起演講,但是評分是分開的。學生演講的主題為感恩老師,教師的演講主題為教書育人或愛崗敬業。這次的演講比賽現場氣氛非常的熱烈,學生們感恩老師,老師們關愛學生,展現了師生之間濃濃的情誼。

老師們這一天都非常的開心和幸福,因為自己的努力有了收穫,我相信通過這一次的活動,讓老師跟學生的距離更近了,聯繫也更緊密了。這正是我們舉辦這次活動的目的,也是我們想看到的。期待明年的教師節,不知道師生們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動呢?

初中學校教師節活動總結2

九月是學生們開學的日子,也是屬於教師的節日。教師節之所以是在九月,正是為了倡導學生們尊師重教,所以在這個教師節,我們學校沒有例外的舉行了相關的教師節活動。活動已經完滿結束了,為保證未來的教師節活動能夠從中取得經驗,舉辦得越來越好,現將教師節活動總結如下:

一、活動基本情況

20xx年9月10日當天,我們學校組織全體師生在大禮堂進行了學校對老師的表彰儀式,在表彰儀式之後,所有學生對老師進行了獻花儀式,兩個儀式之後,還有學生為老師們準備的演講與朗誦。

二、活動主要收穫

通過全體師生一起在大禮堂感受教師節的氣氛,學校給老師進行表彰,以及學生對老師進行獻花等一系列的活動都無不在向大家提倡尊師重教的傳統,讓每一位學生都在這個日子裏重新重視裏對老師的敬畏以及對老師的感恩。

尤其是這次活動中,學生們上台來給老師們的演講與朗誦,稿件都是他們發自肺腑的心聲,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讓我們聽了感動,而老師們肯定也會在收到了這樣的讚美後,更加珍惜自己作為老師的身份,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加認真對待。這次的活動,最值得表揚的是每一位學生的參與。活動的策劃,雖是學校教導處策劃組織的,但許多學生都積極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這才有了這一次活動的成功舉辦,所以需要表揚這些學生,是他們一直都記得老師對他們的好,一直明白自己需要感恩這份師恩。這一點也就證明我們學校的學生是懂得尊師重教這一點的,也算是完成了教師節的使命吧!

三、活動存在問題

這一次的活動,雖然舉辦的挺成功的,但也不是沒有問題的。在時間安排上,沒有安排的特別好,我們應該安排在更合適的時間,這樣每一位在座的師生也就不會出現一些沒辦法避免的小狀況了。這一次的活動,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沒能安排一些老師進行發言,説説他們自己的感受,這是活動策劃的失誤,如果能夠安排這樣一個環節,那麼老師們想説的話,也就有機會説了。以後的教師節活動,會綜合這次活動的經驗和教訓來舉辦,以保證往後我們學校的教師節活動都能夠越辦越好!

以上就是我們學校這次的教師節活動總結了,但願記錄下來對未來的教師節有所幫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g0qv7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