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一年級學生本學期教學總結

一年級學生本學期教學總結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就算追也追不到,在這段時間中有什麼值得分享的經驗嗎?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教學總結吧。但是你知道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學生本學期教學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學生本學期教學總結

一年級學生本學期教學總結1

時光如水,一眨眼的功夫,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了,現將本學期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例如,在兒童喜聞樂見的情境中學習拼音、認識漢字;在連、塗、畫、拼、擺等活動中,鞏固漢字,在課後練習和語文園地中,超多采用“我會讀”“我會寫”“我會説”“我會畫”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植識字的信心。教學中,我們從教材實際出發,依據兒童年齡特徵,精心設計教法,激發兒童的識字興趣,教給識字方法。

二、利用新舊知識聯繫法進行隨機識字

我們明白,新知識的獲取往往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同樣,學生認識新字的過程,也往往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識上。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利用兒童已經學過的筆畫、部首、熟字,採取加加、減減、換換、編字謎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隨機識字。

三、在閲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多階段反覆識字

本冊共編排34篇課文,每課安排識字量還挺大的。針對識字量過大的問題,教師的指導十分重要。我在閲讀教學的各個環節,注意激發識字興趣,讓生字多次復現,在復現中鞏固識字。

(一)指導學生在預習中讀準字音

預習是專為學習新知識作準備的。為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我們要求學生初讀課文時,“看看生字條中的生字寶寶,你已經認識了誰?跟它打聲招呼吧(讀出字音),還有誰你不認識?快把它從課文中找出來,圈一圈,藉助拼音讀一讀吧。”學生們立刻行動起來,很樂意到課文中認生字,獲得了學習生字的主動權。

(二)指導學生在合作中學習生字

合作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潛力。課堂上,我們把學生分成四個人一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在初讀課文後,我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學習生字:四人圍坐,每個人都用右手食指指着生字字條中的生字,從小組長開始,輪流教讀,每個字連讀三遍,其他三人跟讀三遍,教讀者一時不會了或者教錯了,其他三人中任何一個可立刻提醒或糾正,強化了對字音、字形記憶。之後,讓學生在小組內説説各自的識字方法,並透過評價,讓學生逐步領悟、進而掌握最佳識字方法。透過這種簡單的合作學習,所有的學生都主動參與,用心表現,實現學習互補,增強了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提高了學習的有效性。

四、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資料。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好處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

五、教會學生在閲讀中鞏固識字

兒童識字,認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識的字放到語言環境中鞏固,效果比較好。閲讀心理學認為,閲讀不是單純的被動理解的過程,而是閲讀主體用心參與的'過程。教學中我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採用多種形式,反覆朗讀課文,隨課文識字,即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便於理解字詞的意思,有助於建立字詞在音、形、義上的統一聯繫。

六、注重課內外結合,調動家長參與課改的用心性,引導學生在課外識字。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構成有序、搞笑、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

總的來説,這學期是既充實又快樂,有收穫也有不足,在此我特別感謝我們組所有老師對我的幫助,使我迅速成長。除了教學以外的班級管理方面,積極配合張老師完成學校安排的各項工作。我遵循的就是“以班級為家,事事為學生着想,我就是他們的媽媽,他們就是我的孩子。”一份耕耘就會有一份收穫,優點我會繼續發揚,不足我會努力改正。

一年級學生本學期教學總結2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寫字和寫字能力的培養,是第一學段語文教育的一個重點。第一學段的寫字要求,突出一個“好”字。要求學生一出手就做到“書寫規範、端正、整潔”,同時要求寫字姿勢“正確”。怎樣才能做到“好”呢?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着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使學生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容易把字寫得端正美觀;有利於呼吸順暢和精神集中,能防止兒童脊椎彎曲和眼睛近視;在寫字過程中,堅持正確的寫字姿勢,書寫認真仔細,規範整潔,會促進學生良好品格和意志力的發展。通過寫字教學,使學生初知書法、欣賞書法,培養傳承祖國文化的責任感。

新教材實施以來,寫字教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研究階段,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數量少:學生每課的習字量只有2-4個漢字,且都是按字形規律編排簡單的生字。教材科學的編排為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下面就談幾點關於寫字教學方面的體會:

一、觀察聯想,活化字形,感知字形美。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寫字教學首先要指導學生觀察字形,弄清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導觀察時,如果引導學生對抽象的漢字加以聯想,活化漢字字形,漢字字形就會深深紮根於學生的心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漢字由抽象的筆畫組成。如何讓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字形產生興趣,如何讓學生對寫字感興趣呢?除了故事、兒歌以外,比喻是個好方法。“撇”像掃把,“捺”像劍。“點”像小雨點。“橫”像小扁擔……比如“傘”,同學們看像什麼呢?有的説像大蘑菇,有的説像大樹……想象生動的比喻,再加上形象的電腦畫面的顯示,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漢字的形體美,而且讓學生對抽象的漢字字形頓生興趣,產生了寫字的慾望。

例如:教學“人”,“人”字很簡單,一撇一捺,寫起來卻十分不易。由於不知道運筆方法,學生寫出來的“人”字,就像兩根支撐起來的小棍子。我引導學生觀察電腦畫面上的筆畫,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看看這“撇”像什麼,“捺”像什麼,有了生動的視覺感受,有了如此形象的比喻,“人”這個字在孩子的心中已經不再抽象了,而變得生動可感起來。比喻,充分激起學生寫字的熱情,學生按捺不住,自己嘗試着寫了起來。

二、比較觀察,示範演示,體會書寫美。

小學生寫字往往眼高手低,原因在於,相對某一個人來説,其觀察審美能力比較強,但實際動手書寫的能力還不夠,還沒有很好地把觀察審美能力轉化為書寫審美能力。那麼,在寫字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提高書寫能力呢?

一年級起步階段,教師要詳細指導寫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要求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都要儘量要求。一橫,一豎,一撇、一捺……教師都要筆筆指導到位。教師的範寫很重要。示範是寫字教學的先導。在指導學生整體認知之後,教師要在黑板上畫好的田字格中示範,向學生展示寫字的全過程。教師要邊演示邊講述:這個字是什麼結構,第一筆在田字格的哪個部位落筆,每一筆畫的名稱、運筆方法以及筆順等,使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但是,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僅僅範寫還遠遠不夠,由於受到觀察能力的限制,學生的臨摹並不能一步到位。此時,運用比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較運筆方法:教學“一”,我讓學生觀察老師正確的運筆之後,我要求學生進行臨摹,將學生的不正確的書寫和範字比較,在比較中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教學豎,我讓學生比較“懸針豎”和“垂露豎”的寫法的不同,並加以示範。

比較間架結構:教師除了指導漢字的筆畫,還應該着重指導漢字的間架結構。例如:教學“皮”,在觀察“皮”後,我讓學生臨摹,學生寫出來的“皮”字,五花八門。有的把下面的“又”字寫得太短,有的把“又”寫的太窄,有的又寫得太寬……這時我將他們這些字在黑板上“公開亮相”,和書上的範字進行比較,並逐一幫助他們找到“病因”,指出“治病良方”。欣賞着自己的“傑作”,孩子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比較之後的書寫,效果令人滿意。

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觀察,仔細領會,悉心模仿筆畫運筆,熟練掌握筆順規則,體會漢字的造型美。

三、嚴格訓練,培養習慣,發展個性美。

1.練字要嚴格要求。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中明確提出:“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正確的寫字姿勢,不僅有利於把字寫端正,而且有利於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有利於保護學生的視力。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從小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可以終身受益。

寫字前,教師指導學生削好鉛筆,放好作業本,端正坐姿,指導執筆方法。練習時,教師巡視,時時提醒學生,時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姿勢和方法。書寫時,教師要適時巡迴指導,隨時提醒學生每個字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運筆方法,與上一個筆畫的間距,其長短如何,整個字的結構特點,及各部分的比例,做到防患於未然。

教師在課堂上要反覆指導,學生在練習中要認真書寫,循序漸進,逐步形成寫字能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訓練要有度,要注重學生的發展。練字貴在精,而不在多。小學生手指的小肌肉羣不夠發達,學習興趣也難以持久。過多的書寫不僅對孩子的身體發育有害,還會影響孩子寫字的興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堅持一個“少”,保證一個“好”字。每課的字,每個寫2-3個,自己覺得寫得好的,可以少寫幾個,自己覺得寫得不滿意的,就可以多寫幾個。你還想寫哪個字,就可以再寫幾個。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好”。我們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給學生選擇作業的權利。我們的作業本上不再像以前一樣整齊劃一的作業,而是有的多,有的少。寫的字,有的可能是“五、一、二、三……”。有的可能是“入、八、大、……”作業雖然不像以前那樣整齊劃一,但所有的孩子在寫字方面的發展卻是一樣的。

四、激勵評價,鼓勵進取,展開競賽

表現欲是小學生的特點。我們教師應該讓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為孩子創造展示自己的機會。課堂上,我們採用板演、用實物投影儀等手段展示學生習作。課後,我們在教室辦學生作業專欄,將他們的作品上牆“公開表”,比比誰上榜次數多。這樣學生就可以經常瞭解自己的進步情況,瞭解自己在班中的位置,而且時常能聽聽同學生的建議。這樣的競賽雖無物質鼓勵,但同學們依舊興致高昂,有時因沒有上榜,會嘀咕半天,眼中流露出的盡是悔恨,這些足以證明每個學生都有可貴的上進心。

一個學期的寫字教學,效果十分明顯。學生不再感到寫字是負擔,真正感受到寫字的樂趣,許多孩子的幼小的心裏已經立下當書法家的願望。大部分孩子的字真正做到“書寫規範、端正、整潔”。但不乏馬虎的,如:羅錦陽、陳賀軒等。今後努力的方向是,讓好的更上一層樓,字不好的儘量把字寫工整。

一年級學生本學期教學總結3

轉眼這學期的工作就結束了,現將本學期的地方課程總結如下:

地方課是課改以來開設的一門新學科,它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踐,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在地方課的實施中,教師要及時瞭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要組織靈活多樣的交流、探討活動,促進學生自我教育。

一、目標實施方面:

1、尊重了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課程要關注他們的興趣、愛好和需要聯繫實際。我們通過開展公共安全教育,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識。將安全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2、每所學校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社區背景各異,教學中將本土特色民族啟蒙教育和傳統文化精髓灌輸到了課堂中,培養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3、我們通過環境保護讓學生了解所在社區的環境和主要環境問題;使學生感受到了自然環境變化與人們生活的聯繫。

二、能力方面

1、讓學生能夠對各種不安全因素進行正確的辨別和判斷,學會恰當避險。

2、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實踐,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地方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強調學生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和勇於實踐,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要求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學習方式的多元化,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初步認識社會生活的複雜性,能夠做出有利於個人安全和社會安全的行為選擇。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況下,能採用恰當的途徑和方法救助他人。

4、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發展 。

三、教學實施方面:

我們在教學中着眼於全體學生的身心健康、安全發展,着眼於引導學生牢固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遵紀守法,和諧共處”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發展,發揮了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們做到了課堂和實踐相結合。課堂上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同學們開動腦筋積極發言。

地方課的內容更加接近學生生活,讓學生了解雲南有哪些少數民族,並有哪些兒歌,在教學時,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兒歌在課堂上交流,並隨堂表演,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還了解了很多的遊戲名稱。利用課餘時間就讓學生做遊戲,這樣避免了很多安全事故的發生。教學效果很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epywy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