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小學2020年校本研訓項目工作總結範文

小學2020年校本研訓項目工作總結範文

不經意間,工作已經告一段落,回顧這段時間以來的工作,收穫頗豐,我們要做好回顧和梳理,寫好工作總結哦。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2020年校本研訓項目工作總結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2020年校本研訓項目工作總結範文

小學校本研訓項目工作總結1

本學年度我校組織全體教師在全面理解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教育創新重要意義的基礎上,通過學習和實踐,進一步統一思想、更新觀念,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提高廣大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結合我校實際,制定“小班化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評價實踐運用”校本研訓方案,並以此推動我校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從而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是教師成長的一隻方舟。因此,做好校本培訓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把我校本學年度開展的校本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認識到位,制度保證

領導都非常重視校本培訓工作,成立了校長王祿義任組長的校本培訓領導小組,加強對校本培訓工作的指導,把校本培訓作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手段,通過開展校本培訓,大力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學校加強了對校本培訓過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訓時間、內容、人員、考評“四落實”,做到了輔導教師上課有講稿,聽課教師有筆記,學校有記錄和信息反饋記載。經常彙報和反饋工作進展情況,對教師產生激勵作用。

(二)採取多種培訓模式,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1)專題學習。包括專家講座,自主學習等方式。專家講座邀請專家培訓模式,全校教師做好筆記。同時學校還採取了“師徒結對”的形式,擴展了師徒帶教的內容,賦予這傳統的形式以新的校本培訓內容,且拜師是相互的,能者為師。在課堂教學方面,老教師是師傅,是專家,在網絡教研等方面,青年教師是師傅。在教科研培訓中,師徒可以共同承擔同一科研課題,在研究過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受益與提高。自主研修即對本學年校本研修項目制內容(分層教學)進行理論學習。

(2)專題實踐模式。即通過集體備課、各教師展示課、各教研組互相交流等模式中獲得啟迪、尋求解決問題思路的方式。這種培訓模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效果較好。通過教師參與式的研討,引導教師運用課改的理念,對課例進行分析、模仿、借鑑,從中領悟一些新穎的教學方式,啟迪自己的課堂教學,取得了很好的培訓效果。

(3)專題研討模式。這種模式通過教師對校本研訓經驗交流,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後制定自培計劃,並實施計劃,以彌補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三)校本研訓內容豐富多彩。

(1)新課程理念培訓。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認識程度直接影響課改實驗的成效。為此,本學年度繼續把學習、實踐、驗證新課程理念,作為師資培訓的重點任務來抓,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確培訓目的:掌握新理念、實踐新理念、優化教育過程,為全面課改打實基礎。二是確保培訓時間:用足、用好業務學習時間。三是形成培訓系列:重點圍繞説課、上課、評課開展教研組活動,通過課堂教學達標評選出校內各科優質課、公開課、一學年示範課和觀摩課20節次,聽評課20節次。在一個個案例中實踐、體驗新的課程理念。四是加強合作交流:派教師外出學習、觀摩,要求外出學習的教師返校後,及時向教研組、學校傳達先進思想、理念,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2)繼續有針對性地開展現代教學手段技術的培訓。我校積極為教師創設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平台。

(3)加強校本教研製度建設。

教師的教育理論素養決定了課改的深度和廣度,"要引導教師學會理性地思考教學問題,不要小看理論思維。"理論的指導是促進教師專業提高的有效保證,這種理論學習,更加指向實踐中發生的真實問題。理論學習採取了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形式,每次教研活動都要先進行半小時的理論學習的心得交流,這樣既保證了學習時間,也保證了學習質量。課程的最終實施者是教師,學校發展的’動力是教師,教師觀念的轉變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傳統的培訓把表層的土刨了一下,下面的土還非常堅硬。”要把新的理念轉變為教師的教學行為,需要教師積極主動地參與。傳統的培訓,形式上大多是講座輔導,內容基本是從理論到理論,但教師最渴望的是如何將理論落實到實踐之中。本學年度,“自主、合作、探究”成為我校教師校本研訓的主旋律。可以將培訓地點設在課堂,一邊教學,一邊研討。由培訓者先親自上課,然後結合實踐講理論,將新課程的理念通過課堂直觀地表現出來。還可以請教師先講,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培訓者走上講台,組織教學,進行即席指導,引導教師討論,讓課堂變成一個學習與交流的場所。在這裏,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和“學員”,大家都是平等的參與者,教師不再把自己當作被動的受訓者,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講座學習也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不再單純講理論,而是分析案例,在案例中讓教師潛移默化地接受理論。

(4)建立對話交流制度。我校努力創設一種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學校文化環境,使學校不僅成為學生髮展的場所,也是一個促進教師不斷成長與提高的學習化共同體。具體形式是每位教師堅持每天下班前寫當天工作日記,使領導及時瞭解到學校大大小小的人和事,便於及時溝通與進行信息的交換、經驗的.共享、深度會談、專題研討,共同提高。首先學校開展師徒結隊,促進青年教師儘快成長。學校要求徒弟積極聽師傅的課,實地感受教學過程,學習成功經驗;師傅主動聽徒弟的課,瞭解徒弟的不足,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同時也吸收青年人的先進思想和新鮮做法。師徒既各展其長,又互幫互學,優勢互補。

(5)抓好骨幹教師培訓工作。

本學年度我校組織了一次校內優質課評比活動,多名教師認真準備了公開課,取得了一致好評。另外,學校領導十分重視教師業務能力的提高,想盡辦法安排骨幹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培訓學習,如平時參加外出學習,學校給調課,解除教師的後顧之憂,安心學習。

(6)新教師培訓。進行“師徒結對”活動,對新教師進行教學基本功的專項訓練和輔導;開聽、評課評估結果、學生座談會、問卷調查、抽查學生作業本的批改情況、教學體會心得評比、教案評比和教學質量等成績,對新教師排出等次。

(7)加強教研組集體備課的培訓。教研組定期活動(每兩週一次)與分散活動。以分組教研的內容為主,鼓勵教研創新。教研組每月一次教研公開課,進行案例分析,使評課過程成為教學研究過程。案例分析有助於教師瞭解自身的缺失,從而有針對性地加強缺失方面的學習與鍛鍊,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四、校本研訓後的反思

(1) 教師的理論學習仍要加強督促。

(2) 教師的教育教學反思力度不夠。

為了使校本培訓工作真正能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我們必須繼續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為核心,繼續以年輕教師為培訓重點,着眼於教師適應現代教育的綜合素質的提高,不斷開發校本培訓內容、創建校本培訓的新形式,把校本培訓真正落到實處,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小學校本研訓項目工作總結2

教育制度的改革使小班化教學應運而生,我校也於20XX年被列為縣第二批小班化實驗基地。為了進一步促進本校的教育教學,完善小班化教育機制,出色完成上級賦予的小班化實驗基地研究工作,我校把小班化教學作為校本培訓工作來抓。通過一年度的校本研修系列活動的開展,全體教師對小班化教育中小組合作有效性和怎樣觀課評課以及上課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感悟,掌握了一些“小班化教育中小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和如何組織一次有效教研的策略,同時通過課堂教學自覺實踐,特別是在主題研修展示活動中能就實踐問題展開面對面的交流,達成了教學共識,實現了經驗共享,達到了和諧提升。

一年來,我校如期開展了校本研修系列活動,為老師們相互切磋,共同提升,搭建了平台。本年度我們是這樣操作的:

一、明確思路,制定目標

小班化教學理念:關注每一個,發展每一個,成就每一個”,最終要“幸福每一個”。

小班化教學目標:讓每個學生有發展的空間,在全面中張揚個性

小班化教學原則:均衡性、平等性、充分性、個別性、開放性

小班化課堂特徵:分層施教、自主探究、互動合作、個別輔導

小班化班級佈置:温馨和諧、豐富多彩、富有個性和實用性

小班化教研活動:主題化、經常化、系列化、形式多樣化

二、領導負責,確立計劃

建立了以校長室為總負責的領導小組,以教導處為次負責的指導小組,以教研組長和各學科組教師為研究實施的教學研究小組。

學期初,由教導處和各教研組長根據學校研究目標和思路,針對研究實際,協商制定了學校小班化教學研究的主題:小班化教學中的技能學習。交由校長審核通過後落實到每個教學研究小組。然後各教研組長和組員針對本學科教學實際和學生學習特點,圍繞學校研究主題,選擇適合自己小組的研究專題上報指導小組。指導小組閲示後,下發教研組活動安排表,各教研組在教研組長帶領下圍繞自己小組的研究專題制定出本學期的教研組活動計劃呈報教導處。教導處結合各教研組的計劃和學校研究實施要求制定出學校的教學研究活動計劃,下發各個教師。

三、制度引領,按部就班。

本校結合校長室工作計劃、教科研工作計劃和校本培訓方案為指南,學校和教師按部就班逐步落實實施。

(1)課程設置:嚴格按課程標準實施。

(2)教師學習:每星期至少有1次小班化專題學習、研討活動。

(3)校園、班級文化建設:體現和諧、童趣、顯示班級特性;每班有特點,有班規,有活力。

(4)課堂教學 :

a、主動參與: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學習。

b、小組合作學習:每課至少有一次合作探究學習

c、課堂發言,每生每課至少發言一次

d、課堂展示,每生每天至少有一次展示機會,得到成功的愉悦。

E、課堂評價,每生每課至少會得到老師或同學的正面評價一次,評價可以採用口頭、肢體語言、代幣券、悄悄話(小紙條形式)等。

(5)作業批改:做到作業面批找總結。

(6)小組合作:四人合作形式,採用同質合作、異質合作、自由組合方式。

(7)課桌椅擺放:會議桌、鞍馬形、田字形等根據教學內容自定。

(8)個別輔導:有學習困難生輔導方案,每週至少有一次個別輔導。

(9)評價機制:有學生髮展性評價機制,做到師評、生互評、家長評的有機結合。

(10)教案編寫:有分層目標,有分層作業,有學生名字出現,有反思記錄。

四、有效落實,形式多樣

教研活動的形式呈現多樣化:觀課、評課、集體備課、課堂教學研討(每人一堂教學實踐課)、理論學習、專題研討、命題研究、專題講座、案例交流、階段小結等。

每次教研活動各學科教研組做到“三定四有”,即:定時間、定內容、定研究形式;有活動計劃、有活動記錄、有資料積累、有實施過程。

五、着眼備課,緊抓長效。

小班化的備課既要面向全體又要關注個別,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作業佈置、個別輔導上都要區分不同層次。我校經過幾次集體討論,在多次學生基本情況調查後,確定以手寫稿的形式,按小班化教學備課標準初步達到備課要求:備課中要對學生區分層次,教學目標和作業都要針對不同學生確定不同的目標、佈置彈性作業;並有學生名字出現;寫有教學反思。

六、 經驗交流、促進發展。

要實施小班化教育改革,首先要提升教師思想意思,轉變教育理念。我校結合實際加強理論學習,多次開展了集體備課活動,每週組織一個主題交流、研討。相繼學習了《小班化教育是基礎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小班化教育評價機制》、《小班化教育作業設計》、《自然小班化教育小組合作學習策略》、《自然小班化教育班級文化建設》等相關的內容。

七、開門聽課,狠抓常態

本學年開始,經學校教師會議通過,學校確定不定時不通知的情況下推門聽課,不定期的檢查備課和作業批改情況,注重日常教學規範,抓好常態管理。

八、營造氛圍,提升素質

教師素質的提升是學校落實各項工作的前提保證。我校特別注重教師的培養工作,去年以來我校在經費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壓縮開支,用於增加教師培訓費用。一年來派出教師多次到省市縣外參觀學習取經(一年來,多人數到南京小班化學校為期一週學習),同時規定學習回來必須總結、提高,並且向全體教師做經驗介紹。走出去的同時,聘請小班化指導專家(聘請發展中心李建雲老師和烏牛令下校區金甫老師)為教師提升教學水平,小班化指導專家的手把手式的的指導讓教師們受益匪淺。老師們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金莉智老師撰寫的論文《淺談小先生制在自然小班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榮獲縣二等獎;潘賽丹老師撰寫的論文《試析農村自然小班化背景下的幼小銜接問題與對策》榮獲縣三等獎;潘賽丹老師在“新常規’新設計”評比中獲縣二等獎等。在小班化教研活動中,李建雲老師指名我校的陳苗苗、應鵬程老師為小班化學校上展示課,得到李老師和小班化學校老師的一致好評。

記得有人曾經説過“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對於教學精細化管理,我的理解是把小事做好,把簡單的事做實。在這一年裏,我們學校在“校本研修”上實實在在地做了一些努力,我們的目標是:學習一點理論,思考一點問題,實踐一點技能,總結一點經驗,提高一點水平。

實施小班化,願景是美好的,路程卻是漫長的,我們所做的工作有時還看不出小班的神采,更多的是在探索,我們不能好高騖遠,更需腳踏實地,在小班的路上只要有點滴行動,就是在踐行小班,我們不求高大上,只求細微處入手,慢慢探究,不斷改進,最終形成我們的認知與行動,總結出我們的方法與經驗,這就是實施小班所堅守的信條。

小學校本研訓項目工作總結3

近幾年來,我校堅持“一切為了孩子的成長”的辦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質量為根,特色為翼”的辦學思路,外塑形象,內強素質,高標準、高質量地實施義務教育,不斷提升辦學品位,打造教育品牌,學校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如何深化新課改,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直接影響着課改的成效。本學年,我們學校根據2014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於開展2014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的通知》、《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及温州市教育局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提高温州市中小學教育教學的若干意見》,我校校本研訓確定本年度以教師專業化發展為導向,以新課程改革研訓為重點,着眼於學校發展的整體目標,針對學校和全體教師實際,科學確立《一課研究》的研訓目標、研訓內容、研訓方式,解決實際問題,全面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全面、和諧、持續地提升學校辦學品味和師生的生命質量,為創建品牌特色名校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校本研訓紮實開展

校本研訓“四保證”:時間保證、人員保證(全員參加)、內容保證、過程保證。學校規定每週二上午、週三下午和週四上午二三兩節課分別為綜合組、語、數研訓時間。教務處、教科室在學期初制定整個學期的計劃,內容包括理論學習、集體備課、錄像課觀摩、公開課研討等。研訓的目的是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校本研訓重在過程。學校要求每個參與教師在研討發言中做到“三到位”:鑽研教材理解到位,實現目標措施到位,診治問題療效到位。本學年來,語文、數學、綜合組四個備課組圍繞“一課研究”項目計劃,結合年級特點,紮實開展常規教研活動,舉行校本研訓幾十場次:四個教研組的校本教研合計一百餘次,其中每學期末舉行了語、數複習專題研討、師徒結對幫扶課堂教學研討各一次,技能科(體育、美術、音樂、英語)集體精研教學展示十餘次,名師相約課堂一次,縣名師引領課堂、教學講座等等。校本研訓做到全員參與、按時舉行、研有內容,實現了研有收穫、研教共長的目的。

集體備課“四步走”:本學期,學校創新集體備課方式,實行“個人精備——集體精研(議課、觀課)——個性修訂——反思總結”四步式集體備課模式。學期初,各備課組長制訂集體備課計劃,做到定地點、定時間、定主備人員、定記錄人員、定內容。備課組長將本學期教學內容分配至每個組員(約備一單元課,語文包括作文、口語交際),讓每個教師精心完成自己的備課任務,然後將教師個人精備結果在小組上進行集體精研以達成共識,最終各班教師結合班級實際進行個性修訂,保證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創新的集體備課,增強教師的合作執教意識,凝聚工作合力,取長補短,優勢互補,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益。

二、項目研訓豐富高效

教學追求有效、高效,研訓也要有效、高效。期初完成教師自主培訓的報名和學校審核工作,教師根據報名情況安排好課務按時認真參加培訓。繼續參加學校和教研組層面進行的校本培訓,在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行為跟進中學科組、教研組、名師工作室等各個層面積極開展實踐活動、行動研究,並做好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領導小組通過“推門聽課”“教師約談”等形式觀察、調研課堂,及時發現教師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確定教研主題,集中力量進行主題教研。

本學期,學校要求人人蔘與《善博校本課程彙編》,比如語文組的“繪本閲讀”、數學組的“思維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科學組的創新課程、英語組的“趣味情景英語”等等校本課程彙編,人人蔘與拓展性課程的彙編。此外,學校以“善博課堂”為主線,開展了系列主題教研活動:邀請温州市楊昌奎蒞臨我校,為全校教師舉行題為“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做什麼”的專題講座;邀請縣教師發展中心的老師對《善博課程》做指導,讓全體教師明確了今後課改的途徑與方向;承辦縣教師發展中心三次教學觀摩活動;參與縣發展中心組織的各類教學活動,舉辦各科課堂教學示範展示與有效教學專題講座。

明確研訓的目的,問題化的教研形式提升了研訓實效,彰顯了教科研的魅力;系列教科研活動既為教師展示才能搭建了平台,也為“傳、幫、帶”提供了載體,加強了教師學習與培訓工作,提升了全體教師的素質。

三、網絡培訓務實創新

現代信息技術已深入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為充分發揮網絡存儲容量大、信息傳遞速度快的特點,學校在校園網開闢了“教育科研”“成長博客”等專欄,發佈學校教研信息、上載教育科研最新成果、轉載科學先進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教學熱點的,供教師學習、反思。同時,學校要求,承擔校級以上公開課的教師要把教學設計上載到博客上,相關年段科目的教師要及時到博客上閲讀,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建議,聽完課後要進行點評、反思。這些互動評論即使不是經典文字,真知卓識,但説的都是真感想,真收穫;雖然長短不一,但都説真言,寫實話。

網絡不僅是教育科研的極好平台,也是教師培訓的良好載體。每學期,學校都派遣大部分老師到外地學習、參加研討,但如何發揮外出學習的老師帶動學校全體的發展,一直是教師培訓的一個關鍵問題。本學期來學校要求外出培訓的教師將學習經驗、感想,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寫成博文,發表在教師成長博客上,供點擊學習、評論。通過開展“走出去學習,帶回來分享”和“反思促成長”等的活動,探索出一條“學習、反思、分享”的教師專業發展捷徑,促進了學校教師教學水平和業務素質的提高。其次,我們利用網絡,定主題蒐集優秀視頻,組織老師學習討論,談體會,促發展。

四、搭建平台促進成長

學校努力為教師成長搭建平台:一是“專家引領、名師示範、同伴互助”的校本研訓平台。進一步發揮出各學科“學科帶頭人”的作用,每學年舉行三四次的示範教學與專題講座的活動;遴選有發展後勁、有培養前途的青年教師,與學科帶頭人結對,通過學科帶頭人的“傳、幫、帶”,進一步提高青年教師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二是走出參觀、學習、培訓等形式的外出學習的平台。為了促進學習成果的有效轉化,達到以點帶面,全面提升的目的,學校舉行了新課程小學數學學科研訓活動外出學習分享會;陳校長外出學習後回來也開了分享會,達到了交流、共享、提高的目的。三是通過公開課、評優課、示範課、觀摩課、觀點報告、讀書沙龍等形式為教師提供展示與競賽的平台。每個月保證開展兩次不同形式的教學展示和公開教學活動,每學期至少組織兩次基本功比賽和讀書活動;四是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市縣等教育部門舉辦的學科教學競賽,人員通過層層選拔確定,營造積極向上的研訓氛圍。

一年來,老師們論文發表、案例獲獎共19篇;市教壇中堅2人,2位老師獲得中學高級教師職稱,16位不同學科的教師上了縣公開課16節,校級公開課64節,備課組內公開課90多節;七巧板比賽、省車模比賽、課本劇比賽等分別獲得了高層次的獎項。在這學期的“三小”比賽中,我校更是成績傲人:我校林朵同學獲温州市小科學家稱號(永嘉僅此一名),周陽等3人獲市小科學家提名獎;6名同學獲永嘉縣小科學家稱號,2人獲縣小科學家提名獎;1名同學獲永嘉市小文學家稱號2人獲縣小文學家提名獎;6名同學獲永嘉縣小數學家稱號,7人獲縣小數學家提名獎,2人獲温州市小數學家提名獎。

五、科學引領制度完善

制度是實現校本研訓高效的可靠保證。學校實施課程剛性化管理,出台《崗位管理考評細則》,完善校本研訓、集體備課及課題研究成果獎勵等制度。完善的研訓制度,激發教師參與科研教研的熱情,提升教師科研的成就感,促進專業發展。學校領導長期堅持“推門聽課”,深入課堂教學第一線,以聽課、評課的方式實施專業引領,促進教師教學策略、技能改進和完善,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六、校本研訓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期來,我校的校本研訓蓬勃發展,形成了良好局面,推動了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校本研訓不論在認識層面還是實踐層面都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部分教師對校本研訓的認識不足,認為校本研訓是校長們的事,是教導處的事,參與積極性不高。或者認為現行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的情況下,“搞課程”是“白忙活”、是專家們的事,自己當好班就行;或者認為現在教學工作任務已十分繁忙了,“搞科研”那是無暇顧及的事。因此,還存在着用心不足,受益不多的被動局面。二是校本研訓水平還不高,成果還不十分突出,缺乏更多的專家引領。

校本研訓在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提高教師素質,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將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搞好校本研訓,真正發揮教育科研先行作用,實現“減負增效”、“善博課堂”,促進我校儘快實現創建名校的奮鬥目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e3jyj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