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高中教育實習總結

高中教育實習總結

接地氣的實習生活已經告一段落,這段時間裏,我們一定有不少啟發,這時候,最關鍵的實習總結怎麼能落下!那麼好的實習總結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教育實習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教育實習總結

我們可以通過實習,接觸與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所鍛鍊的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用理論指導實踐,進步自己在社會中,在學生眼前,在學校裏的實際操縱能力,而不僅僅是侷限於書本的知識。

這一個多月的生活工作體驗,在茶山中學的老師,特別是我的指導老師翟老師的指導下,我收穫了很多學校裏學不到的知識,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大的進步,體會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光榮與責任,以及明白了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所要付出的艱辛和勞累。現將實習期間的教育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情況總結如下:

為期八週的教育實習,我擔任東莞茶山中學高二(一)班的實習班主任、高二(一)班和高二(二)班的語文實習老師。我上了約48節課,課型有文言文、戲劇、散文、作文評講、試卷評講等。聽了很多節課,有語文、政治和數學等不同的科目。

1、聽課

實習的第一週是見習周,這一週的主要任務是聽指導老師和其他老師(有可能的話)的課,實習期間的聽課不再是以前讀書時那種只聽老師講課的內容了,而是帶着任務有目的性地去聽課,要儘快熟悉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知識基礎,同時更重要的是學習有經驗的老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思路、教學進度的把握、掌控課堂的方法和調動課堂氣氛的技巧、與學生互動的技巧等等。

除了指導老師的課每課必聽以外,第一週後期已經有隊友開始嘗試上課,我也積極地聽隊友的新課,固然是不同學科,但教學方面還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的,例如調動課堂氣氛、與學生交流情況、板書設計等等,從隊友的課堂上也學會了很多東西。當然,由於教學經驗尚淺,隊友的課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評課過程中,我們都毫無保存地向彼此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除了見習周以外,其他時間我一邊上課一邊堅持聽隊友的新課,更多的是我儘量爭取機會去聽級部裏其他語文老師的課,甚至是跨級部去到了初二級聽一位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語文老師的課。實習期間,恰逢學校科組活動組織了多堂公然課,一有公然課,我總是排除萬難,爭取現場學習。這種公然課,老師的預備一般很充分,固然帶有一定的表演性質,但是對於我們以後找工作的口試、説課、試講是很有鑑戒意義的。其中有堂公然課是佔瀾老師的《作文分層教學——人物對話的描寫》,學習了一種新的作文教學方法,實在也就是説教學要注重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另外,佔瀾老師作為一位語文老師,很注重教學語文的豐富性和感染力,這很值得學習,也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實習期間茶山中學組織年輕教師去大朗中學聽公然課,學習、交流教學經驗,通過爭取(要感謝指導老師的大力支持),我也有機會隨着十幾位老師一起去學習。這次見習,聽了兩堂公然課,一節是初三的講讀課《范進中舉》,另一節是利用網絡評講作文,課題為《點亮心燈》,這次聽課之行,看到了別人關於作文教學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聽《范進中舉》一堂課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能夠自己吃透教學內容,對所要講授的內容瞭然於心,達到脱稿的層次,課堂才可能做到連貫、渾然一體。

2、備課

教學工作的第二個方面就是備課。一般在實習的第一週以聽課為主,但聽課的同時要預備好自己上課的內容,也就是備課。備課是教學的開始,備課不僅僅要聯繫書本上的內容,還要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繫,還要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對課堂的反應,教學實際情景等方面的情況。在備課的時候,我的教案教案一般是祥案,一字一句把上課的每一句話寫出來。

為期八週的實習,我一共寫了四個教案。有兩個是文言文《鴻門宴》、《遊褒禪山記》,一個戲劇《雷雨》,一篇散文《夏感》。通過這四個教案,我進步了寫一份完整教案的能力,寫教案、備課的時間有所縮減,慢慢地摸索到了一些適合自己的套路,最大的收穫是我漸漸學會自己確定一篇課文的重難點,而不至於完全依靠教學參考資料。

在備課的過程中,我養成了一個習慣:先不看教參,自己看幾遍課文,儘可能地多看幾遍,自己消化理解後自己寫出教學設計、教學思路等,再看教學參考資料。這一系列的環節我都非常認真地對待,以爭取在講台上發揮出更加好的效果。

我積極爭取機會上不同年級的語文課,其中第四個教案《夏感》就是初中七年級的一篇文章,通過上七年級的課,我感受到了完全不同於高中的課堂,無論是教學設計還是教學方法,都得考慮適合七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

當時預備了課件,去到課室後,發現中毒了,打不開ppt,但我十分鐘前才檢查過。只能保持鎮靜,究竟這堂課要得不輕易啊,也預備了很久,好在我對課文內容和教案都很熟悉,對課件沒有太大的依靠性,整節課的思路還是很清楚,映在頭腦裏,才使我這節課能夠順利進行,重點內容都講了。不過課堂時間掌控不是很好,需加強。對於這件事的教訓就是以後無論找工作試講還是正式工作了,對於要用到課件的課堂,最好都做兩手預備,寫兩個教案,一個有多媒體,一個沒有,這樣才能處理好特殊情況的出現。

3、講課

教學工作最重要的環節就是上講台講課,這個步驟是把前面所有工作拿到實際環境中去的重要一步。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看到每位教師的真正實力,每位教師是否在前面的'過程中認真對待,是否把上講台講課當作一件重要的事,是否對實習學校、對學生負責。以前作為學生聽課,目的是學習知識;現在作為教師上課,是為了讓學生學到東西。目的不一樣,我們的留意點就不一樣。剛看教材的時候,我覺得40分鐘怎麼就説一兩頁書;後來經過備課、上課,我發現要講解的題目很多,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一節課能説完幾頁書就已經很不錯了。講課帶給我們最初、最大的感受是,講台下坐着的不再是與我們一起在微格教室練習的同學,而是真正的學生。他們不會像自己的同學那樣隨意附和、快速地回答我們提出的題目,而是真正地思考和等待着我們的解答。他們在聽不明白的時候會忽然提問,甚至走神、開始説話等。

實習期間,指導老師很信任我,給予我非常多的上課的機會,很感謝他。我從實習第一週的週日(國慶前補課)開始上課,必修五第14課《鴻門宴》,兩節連堂,兩個班一共四節,一個早上下來喉嚨就沙啞了。第一節課有點緊張,但整體效果還是令自己滿足的,指導老師説教態比較大方自然、放得開,課內的文言文知識點都講得很全面,但是課堂氣氛不活躍,這篇文言文的故事性很強,有很多有趣的東西我都沒有講到,那些東西固然與內容沒有多大的關係,但是可以用來調節課堂氣氛。之前聽過指導老師的課,他的課很是幽默風趣,學生都很喜歡,由於課堂上總是很輕鬆,總有很多笑話可以開懷大笑。

剛開始我老覺得這樣的課堂看似很熱鬧,學生很活躍,但講授的內容未幾,且那些可以令學生笑的東西總是與課堂內容無關的,是教師生髮出去的笑點,我在思考,這樣的課堂學生能學到多少東西?但後來我熟悉到每個老師的風格都不一樣,每個老師都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他的特色就是能讓學生喜歡上他的課,這就夠了。假如説幽默輕鬆的課堂不能保證學生學到的應該學會的知識,退一步講,認真而正兒八經的課堂學生也不一定能學到更多的知識,由於他們對這樣的課堂感到壓抑,不喜歡,從心底裏抗拒,這樣情況下,就算教師講得再好,講的內容再多,學生也聽不進去,不接受,一切還是即是零。

所以,學會調節課堂氣氛很重要,無論你用什麼方法,只要能達到目的就好,讓學生在心理諮詢上接受、喜歡語文課,覺得語文課很輕鬆。這是讓學生輕鬆學習且能學到知識的條件。

這八週的實習,我上的語文課節數較多,固然只有四篇課文,但是每篇課文的課時是比較多的,特別是《鴻門宴》,上了五六個課時才上完。課型有講讀課、閲讀課、練字課、作文評講、試卷評講等。上一堂課,要留意的東西很多,有自己的教態、教學口語、板書、課件、與學生的互動、個別提問、時間意識、突發狀況的處理、音量的大小及音調的起伏等等。

每節課後,我都要回頭想想,自己在這些方面的思量及處理有沒有進步,教態是否大方自然;教學口語是否前後連接順暢以及是否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用語;板書是否設計公道、字體夠不夠端正、夠不夠大;課件是否與課堂同步;整節課與學生有多少互動、有無提問和關注個別學生;有無留意課堂時間的分配等等。當這些方方面面融合於一節課的時候,就是一堂大概合格的語文課了,當然,這些只是基礎,做好了這些,還有更多的可以提升的空間。

4、作業練習

教學工作的最後階段是檢查教學效果的環節——練習和作業,從中我可以知道自己上課中存在的題目,然後根據此進行查漏補缺。其中學生們做的同步練習和作業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上課的時候講解課堂練習。我以為講解是最考驗每位老師的,由於這既可以檢驗出每位老師的思維靈敏度,又可以檢驗出他們課堂反應能力。

以上就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整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做到了認真仔細地備課,專心修改教案,重心放在講課上,課後耐心回答學生的題目,重新修改教案,認真批改作業等等。這一系列的環節我都非常認真對待,使得我的課堂知識點到位,講課思路清楚,得到了指導老師的肯定。在講課的過程中,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一個老師,俗話説得好: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的專業知識和社會知識還需要更多的改進提升,以便更加有利於我的教學水平。

這次實習,對我來講是上了一堂重要的社會課,受益匪淺。走入社會,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只有堅持自我,不斷努力,才會不斷的完善自己,取得成功。實習,不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貴的記憶,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出發點,我相信在未來的路上我會做的更好。

標籤: 實習 高中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3ljn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