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五四青年節文化藝術節活動總結

五四青年節文化藝術節活動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總結一般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四青年節文化藝術節活動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四青年節文化藝術節活動總結

活動目的:

為了弘揚民族精神,宣傳五四文化,提高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同時也為了豐富同學們的業餘生活並鍛鍊同學們對語言的運用能力,我院特舉辦了“詩韻華彩”詩歌朗誦大賽。

活動內容及特色:

活動於5月14日晚在東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第三屆“詩韻華彩”詩歌朗誦大賽冠軍張豔婷、文法學院柴XX老師等五人擔任了本場比賽的評委。來自全校800餘名老師和學生觀看了本次比賽。

在這次活動中,同學們踴躍報名,一共有來自不同院系的160位同學參加了比賽。在經過初賽和複賽共有3個組合、7個個人組共18名同學憑藉實力挺進決賽。

眾多的選手,或自創詩歌,或名家經典之作;或單人朗誦,或多人合誦;迷人的聲音,豐富的情感,靈活的形式使得這次詩歌朗誦賽顯得新穎別緻而又具有較高水平。才藝展示,或雙節棍表演,或快速作畫,節目精彩紛呈,充分展現了選手的多才多藝。在選手朗誦結束時,柴XX老師還做了精彩的點評,使同學們大開眼界,再一次把晚會推向了高潮。

最終,經過評委們客觀公正的評判,來自XX學院的王XX以《青春中國》和才藝展示《快速作畫》摘得了本次比賽的桂冠。來自職業技術學院學院的張高、文法學院的楊雅娜、外國語學院的包偉麗分別獲得二、三名以及最佳人氣獎。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動採用了短信報名,網上報名與現場報名相結合的報名方式,同時充分利用了大學生活動中心的各項設備,擴大了本次活動的影響力。

活動意義:

該活動不僅響應了校團委 “情繫校慶,華彩燕圓”的號召,而且具有高雅的藝術情趣,既符合學校弘揚中國古典文化,提高校園文化品味的宗旨,又具有濃郁的文學的特色;既可以弘揚民族精神,宣傳五四文化,又能夠提高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可在激發同學們創新精神的同時,激勵同學們展現自我。

活動目的:

如同流星劃破夜空,如同火炬穿透黑夜。99年前——199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學生率先點燃了反帝愛國的火焰,發起了彪炳史冊的五四愛國運動。五四,從此成為中國人民特別是中國青年的一面旗幟。歲月如煙,流年似水。五四運動所包含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火炬,經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接力傳遞,正由當代青年高擎着邁向新世紀。為了在大學生中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不斷增強大學生的光榮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為黨的發展而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特舉辦了這次以“傳承‘五四’精神,綻放青春光芒”的大型學習交流會。

活動內容及特色:

主題班會於5月21日晚7:00準時開始,一句 “我們的五四”拉開了主題班會的序幕,主持人就五四的歷史人物、事件等進行講解,同學們在接下來的五四知識競賽、英雄人物大討論中積極踴躍、暢所欲言,發表自已對五四精神的理解,他們的感言都深深地感動着其他的每一個人,也鼓舞着自己。

另外在各班自主表演節目中,集體的.詩歌朗誦、精彩的話劇表演……大家在表演中、在朗誦中、在歡笑中體會五四、感受五四。各班同學積極發言,積極討論,在實際行動中對五四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本次活動採用直接向大家介紹五四精神的方式,讓同學們對五四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改善了許多同學只知道五四辦各種活動,卻對五四精神沒有深層理解的現狀。

活動意義:

該活動不僅響應了校團委 “情繫校慶,華彩燕圓” 的號召,而且加深了同學們對“五四”的認識,在大學生中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不斷增強大學生的光榮感、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同學們傳承了“五四”精神,綻放了青春光芒。

總結:

在貫徹“情繫校慶,華彩燕圓”的主旨下,我院通過舉辦“五四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不僅讓同學們體驗到活動的精彩刺激,感受到大學生活的豐富多彩,更從精神生活上得到了昇華,充分體現了舉辦活動的意義。同時我院學生會也從五四文化藝術節中收穫頗豐,不僅使學生會成員得到磨練,也加強了與兄弟學院之間的合作。在此也感謝各位督導員,他們不辭辛勞為我們在前期準備工作中提出許多寶貴的指導意見、建議,為活動的成功舉辦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四運動已經過去99週年了,但是五四運動所代表的愛國精神薪火相傳,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復興富強的巨大精神動力。我們要牢記使命,把五四精神與自己的實際生活、學習結合起來,和自己的理想、前途結合起來,為繁榮校園文化而奮鬥,為創建一個文明、和諧的校園而努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30dn9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