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班主任學期期末總結

班主任學期期末總結

XX—XX學年下學期一年級學期末總結

班主任學期期末總結

一學期過得挺快,轉眼我也擔任一年級班主任也一年了,上班是覺得時間過得慢,要放假了卻對孩子們很不捨。寫此總結心情是沉重的,覺得有千言萬語卻無法用言語盡興的表達。人總是會變,成績也一樣,結果只有兩種,好與壞。難的事一直保持不變的。我很感激那些讓我寄予厚望的學生們,讓我覺得我的努力沒白費。

本班35人,男女分佈均勻, 本班也有“嚴重”的學困生。我也一直不斷在努力,但也未見好轉,我不想推脱責任,可關鍵還在學生本身,像我班張閆博、孫勇根、辛華純屬於不學的孩子,每天我監督寫完課堂作業並改正,上課根本不聽,教讀課文時嘴巴張着也不讀,我也想了各種辦法了,也未能改變。覺得我這老師當得挺失敗的。每天的家庭作業都不完成,現在規定教師不能打、不能罵孩子。我也無計可施,他們的家長是從來不管學習的,最多隻是問問而已。作為老師我要是能讓他們學好我也很樂意幫他們。可我現在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和他們相處了一年,除了這三個都挺好的。

本次考試情況:

數學方面

1、 忘性很大丟分嚴重

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對我所講的知識都能聽懂也能做練習,如果課後不練習,學了新知就把舊知識忘了。

如:基礎知識裏的找規律:42 、46 、( ) 、( )、 58、( )、

類似的題在考試前我專門講了一節課,因為我知道他們在這老出錯。我就叫他們用笨辦法,想想42——是怎樣變成——46的,當然是每次加了多少:42+(4)=46 +(4)=48......

還特別強調後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大就是加多少,反之則減。

寫到這我心裏很難受,我越是情調多次的問什麼還要出錯。除了遺忘再或者就是根本不理解了 ,可我想後者是絕不可能。

2、 粗細大意 做題馬虎

做題時粗心馬虎是學生的通病,學生們的計算能力都不錯,主要就是不細心,總把加減號看錯,列豎式計算時把數字抄錯。

如:75 + 15 = 把 “+ ”當 “—”結果就算成60了;

再如:把25 + 48 = 列豎式時把48寫成28,結果就算錯了;

我總是強調他們列豎式時,一定不要着急計算,先看加減號又沒寫錯,再看數字有沒抄錯,然後再計算,進位、借位的一定要寫,不能太大不能太小,一定要給十位或百位要加進的位或者給被減數的十位或百位一定把借走的數的減掉,這樣才不會出錯。

3、 理解能力很弱

我一直認為語文學的差必然會影響數學所以這次應用題錯誤也很多,考試前也練了不少。

如;有100米的繩子,先用去35米,後又用去48米,

問:(1)、共用去多少米?

每次我講類似的題總會提醒他們,裏面那個數字和這個問題無關,基本上都能回答對也能做對,少了提醒就不行。

(2)、張老師需要20米,剩下的夠嗎?

大部分都在這做錯,習慣老師的提醒,還沒完全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

其實這種題型也練過,我總以為問題不大,還是太被動了。

語文方面:

本次語文考試較理想出三個學困生,語文29人都達優秀,成績優異較多,所以問題不是很大。有幾點不足:

1、 基礎知識方面:

少數學生在背寫26個字母還不過關;

拼拼音有少數學生表現較困難;

2、 課文內容方面 :

少數學生因為惰性,且忘性大,背課文,當時會,過後就忘。更別説背寫了;

其中會背的卻不會靈活使用,換個説法就不會回答了。

3、 閲讀理解能力方面:

我班學生有偏科現象,都教愛語文,因為語文故事型的'多,而數學顯得,枯燥,也因教學設備限制。

在閲讀理解方面,大部分學生較弱,因為不會靈活運用知識型的學生,理解就會顯得較困難,不過也有較好的。

4、 想象力方面

我拿到試卷時,心就緊張了下,因為最後一大題讓學生們續寫詩,因為平常基本沒怎麼練過,只是最早的時候本冊第一課有過續寫詩,那時候練過,所以很怕他們不會寫。這也是我工作的失誤,因為我常讓他們練習的是看圖説話。好在是用的是aab結構的詞語。這個是常練習的。也出乎我意料,孩子們的想象力很豐富,極少數的不太會用語言表達,這和平常積累有關。

今後的改進措施

(1)、注重培養學生做題時的細心的好習慣;

(2)、鍛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3)、增強並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教學生如何記,讓學生學會記;

(4)、讓學生閲讀課外書籍,瞭解書本外的知識,從而增寬知識面,積累詞彙,提高理解能力;

(5)、多做不同形式的練習題,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6)、多引導學生如何觀察,如何表達,培養學生想象力;

(7)、與家長溝通,是讓學生進步的有力工具;

今後,重點——讓優生在保持的同時更優秀,讓後進生繼續進步;讓差生能多學些知識。

標籤: 學期 期末 班主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2keqj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