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調查報告 >

【實用】社會調查報告錦集5篇

【實用】社會調查報告錦集5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社會調查報告5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社會調查報告錦集5篇

社會調查報告 篇1

調查地點:中國信合營業部

調查內容:會計對公業務及儲蓄、信用卡、貸款業務等

調查目的:認識國家經濟宏觀調控的必要性

調查意義:鍛鍊適應社會的能力,理解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必要

一 銀行實習調查內容

經過在信合調查實習,我從客觀上對自己在學校裏所學的知識有了感性的認識,使自己更加充分地理解了理論與實際的關係。我這次實習所涉及到的內容主要是會計業務(對公業務)和儲蓄業務,其他一般瞭解的有信用卡業務,貸款業務。從這些業務上,我對國家經濟的宏觀調控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

二 瞭解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

在這個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作為國家經濟機構核心的金融,無疑應當起到宏觀調控的槓桿作用。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是控制局部經濟過熱,重在調整結構。

長期以來,存貸利差一直是我國銀行獲取利潤的主要手段。而眾多銀行均簡單依靠存貸利差獲取利潤,所產生的結果必然是追逐熱門行業,壘大户等現象的發生。這種銀行與企業之間的高度依存關係也加大宏觀調控的難度。

銀行的發展有賴於整體經濟環境的回好,但經濟的健康運行並不是依靠銀行無原則地放貸就可以完成的。這不僅需要銀行通過對宏觀調控經濟整體形勢的研究審慎確定信貸方向,同時也必須對我國目前這種簡單的依賴存貸利差,特別是依賴對公業務獲取利潤的盈利模式加以改變。這種對銀行可以形成一個穩定的利潤來源,增強銀行的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對企業,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淡化對公業務,使某些企業更加珍惜來之不易信貸資金,提高企業的資金運用水平,防止企業盲目擴張,增強企業的自我積累意識;對政府,可以降低經濟調控的難度,避免因為銀行與企業 高度依存關係,而造成的在宏觀調控政策實驗中投鼠忌器現象的發生。

當然,銀行調整盈利模式並不是鼓勵銀行放棄對企業的支持,而是要求銀行在強化對自身抗風險能力的同時,將信貸資金真正送到規範運作,效益良好的企業手中。金融的穩定性,才是企業對經濟最大的也是最少持續的支持。

三 收穫與體會

俗話説,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些基本的業務往往是不能在書本上徹底理解的,所以基礎的實物尤其是顯得重要,特別是目前的就業形勢下所反映的高級技工的工作機會要比大學本科生大,就是因為他們的動手能力要比本科生強。從這次實習中,我體會到,如果我們在大學裏所學的知識與更多的實踐結合在一起,用實踐來檢驗真理,使一個本科生具備較強的處理基本任務的能力與比較系統的專業知識,這才是我們學習與實習的真正目的。

這半個月的實習,我認為對我今後走向社會祈禱了一個橋樑的作用。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經歷,也是一個重要步驟,對將來走向工作崗位也有着很大的幫助。向他人虛心求教,遵守組織紀律和單位的規章制度,與人文明相處等一些做人處事的基本原則都要在實際生活中認真的貫徹,好的習慣也要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培養。這一段時間所學到的經驗和知識大多來自公司領導和老師的教導,這是我一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這次實習也讓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關係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學會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的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對自己這樣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人來説,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我只有通過不斷實踐,才能使自己更加成熟。

社會調查報告 篇2

人們多有這樣的經歷:一大盒禮品,拆開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買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貨員會用一個小塑料袋包裝;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務員會遞給你一份用塑料盒裝的飯菜;去農貿市場,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類、米麪??無一不用塑料袋裝給你,甚至買一頭蒜,也會用一隻小塑料袋裝起來。塑料製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許多方便,而且價錢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過,它在為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場“白色災難”。

我們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查閲各種資料,並進行分析總結。

一、我們的調查研究:

1、我們在小吃街路旁的一個垃圾箱口統計了一下,半小時扔大大小小的包裝袋、快餐盒與塑料製品的次數:早上總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則扔了95次,這僅僅是一個垃圾箱,一天之內廢棄的塑料如此多,不難想象全國乃至整個地球上廢棄的塑料,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2、我們在小學學校門口的一家小快餐店裏打聽到:“他們一天中能賣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個,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個。”

4、我們去了新華書店,學校的圖書室查閲資料,但關於“白色污染”這方面的資料非常少,看來,我們得找另外的辦法。

6、為了擺脱困難,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們利用網絡進行研究。在網上我們尋找到了一片廣闊的空間,使我們對“白色污染”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這對我們撰寫論文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二、什麼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為一個眾所周知的新型名詞。那麼,到底什麼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發泡塑料飯盒,各種塑料袋,農用地膜等給環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樹脂(PS)。在這些污染物中,還加入了增塑劑,發泡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我國現有的法律沒有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的處理,制定出過硬的相關法規。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視覺危害:

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二)潛在危害: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後,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佔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層變薄。

我們對“使臭氧層變薄”這一危害尤其感興趣。因為塑料廢棄物一般存在於地面,而臭氧層存在於天空中,兩者相隔那麼遙遠,怎麼會有關係呢?經過翻閲資料,查閲書籍並問了一些教師得出:白色污染經過太陽的發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氣層,大氣層上面是臭氧層,這樣使臭氧層的氣體逐漸變薄。我們大家都知道太陽是一種温度可達到上萬度的天然發光和發熱的“大火球”。當鋼鐵還未靠進它幾千米,就已經化為氣體。這麼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壞地球?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壞,臭氧層可真是立了大功了。當太陽輔射時,它便挺身而出,擋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可由於“白色污染”確實破壞了臭氧層,使它變薄,這將會是地球巨大的危機。

五、行動起來治理“白色污染”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瞭解到:隨着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每當大風颳起時,空中就瀰漫着黃色的粉塵,有時在空中還飛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們出門十分狼狽。因此,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改變這種狀況,光靠環衞工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所以保護環境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同時,我們也懂得了:我們就是社會的主人,改善地球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壞,天天破壞,地球就會變成垃圾場;如果全球人人環保,天天環保,就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讓我們攜起手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保護好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

為此,我們建議從我們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亂扔垃圾及廢棄物,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內。

2、我們學校早已經設置了“垃圾分類存放處”,我們就要積極參與和宣傳。

3、不要浪費,包括不浪費一張紙、一滴水、一分錢。

4、儘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積極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減少白色污染。

5、發現身邊有破壞環境的行為時

社會調查報告 篇3

調查目的

隨着我們的年齡的增長和信息科技的發展,我們大學生接觸的社會層面也越來越廣,學習和了解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在日常的生活、學習、感情、就業中,承受着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尤其是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每年大學畢業生都在增加,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生都有各自的獨特的想法,可能會與同學和家長的想法有衝突等方面的壓力。如果這項方面的壓力得不到緩解或釋放,就會嚴重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了進一步瞭解大學生都有什麼壓力,針對這些壓力我們能有什麼樣的應對措施,在年暑假通過問卷的形式在大學生羣體中展開了調查。

調查結果

這次的問卷調查的結果主要來源於問卷星的調查平台,部分數據是通過與認識的大學生交談得來的。參加這次的調查的人數有115人,有效問卷填寫為114份,女生在其中的65.79%,男生的則是34.21%。各個年級參與的比例相當,均為百分之二十幾;有46.49%的人認為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比較嚴重;大學生的心理壓力的來源在很大程度上不在於學業,而是在與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衝突。絕大部分人認為有較大的就業壓力

我們大學生大多數都具有自信好強的心理特點,對未來既是期待又是擔心,更有的是家人的期望,害怕之自己會被社會淘汰等各種因素,同時又在顧慮同齡人的超越狀況。我們的大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有學習、生活和就業三方面的壓力。這次參加調查的女生比較多,從她們填寫的答案來看,女生的壓力比較大。但是女生會經常地抱怨,會將她遇到的困惑或問題説出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釋放壓力。而男生並非壓力小,而是不願將其壓力更跟別人講述。在訪談中有一男生提説,我們壓力很大,要考慮養老婆孩子,還要買房的問題,要不停的努力奮鬥。這説明了,男生也有很大的壓力,但他們礙於自尊就少與他人交流。男生大多數希望能夠實現自我價值,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但女生比他們能更加有效的釋放壓力。

曾記得馬丁説過,有個尷尬的年齡,結婚太早,戀愛有些晚。跟小孩一起玩無聊,跟大人呆一起又沒共同話題。在家太閒,出門沒錢。啥都不想被罵沒理想,想法多了被指不踏實。青春就是這樣,讓人有些無所適從,但若干年過去後才發

現它的美好和重要 -----這個時候你的所做所為,會影響你一輩子。我們大學生在處於自己人生的的十字路口,看到不知的未來有些不知所措。

從西方的研究結論看,大多數認為大一的學生壓力最大,認為大一的學生熱情和理想,他們對大學生活充滿美好的想象。可是根據我們中國的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大一的學生剛剛從忙碌的準備高考的階段過渡到大學生活中,慢慢地會發現自己所憧憬的大學生活跟現實版的有所差異,也會發現自己失去有人指引的向前奮鬥的力量,也不知怎樣去完成學業。不少大學生都是一次離開父母,開始過着住宿的生活,開始學會要跟同學住在同一個宿舍。

而針對中國的大學生的研究指出,大三學生的壓力最大。在訪談的過程中,大三的師兄表示,是否要考研還是直接去實習,他也表示擔心家人的反對,心裏極其擔憂。大四的學生的`方向基本上確定,不管是實習還是考研等一系列問題,他們基本上是想好今後的路怎麼走了。當然大四的學生也有這樣的壓力:畢業後與同學的分離,事業上是聽自己的心聲還是由父母的安排,亦或者是面臨着在求職的過程中選擇物質待遇還是發展空間,再有的是畢業季就是分手季的同痛苦。大二的學生就是接受了憧憬的生活與理想中的差距,開始習慣大學的生活,但是有學業壓力,以及在思考人生,還會有時鬱郁不得志,覺得自己的能力不足。尤其是學費和自己的生活費仍需要向父母親索要,心裏老是覺得對不起,深深的愧疚感。

壓力沒有得到有效的釋放時,會有容易產生失眠亦或是睡眠質量下降,精神無法集中,身體可能會出現不適如頭痛、頭暈眼花,再有嚴重的是有可能會出現抑鬱、急躁焦慮不安。在本次調查中,一半的被調查者認為現在的壓力對他們來説是剛剛好,有促進作用。但從普遍現象看,大學生的面臨的心理壓力還是相對嚴重的,當面臨壓力時,大多數女同學是向朋友傾述,而男生是默默承受,大學

生有種自強自立的心理,所以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解決煩惱,不喜歡他人插手自己的事情,面對壓力時男生更是少與他人傾述。因為大學生渴望證明自己的能力,尤其是想獨立自強,想跟父母親一樣的成熟。而大多數大學生還是深感壓力,這説明了內化壓力不能徹底地解決壓力問題。有點學生會通過看書轉移注意力,外出旅遊,運動之類的,還有的同學是無節制的上網打遊戲、睡覺。

解決大學生心理壓力問題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支持。作為大學生的自身,需要正確的評價自己的,認識自己的。要勇敢直視壓力,壓力人人都有,壓力不可怕,可怕的是選擇去逃避。更需要學會自我調整,學會自我認知調整和情緒調節。情緒調節很重要,我們可以通過多種健康的方式調節自己的情緒,如當自己努力後也無法完成某些期望和目標時,要有自我安慰勸説自己的能力。當心中有不良的情緒時,可以向朋友、父母朋友傾述,還可以聽一聽他們的意見;有專家認為,眼淚能將機體應激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毒素排泄出去。研究表明哭過之後,心情會明顯變好,對恢復心理平衡有幫助。個人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培養自己的幽默感,用幽默來化解煩惱,記得蘇格拉底是這樣迴應眾人的:如果你娶了一個好太太,你會很幸福的;如果你娶了個不好的太太,你會成為哲學家。培養幽默可以化解尷尬的場面又可以舒緩自己不愉快的情緒。 這不僅需要我們大學生的努力,還需要父母和長輩們的指導。父母和老師若是能鼓勵和為我們提出建議,但別什麼都給我們安排好。我們要是能跟長輩們多些情感心理上的互動,我們會更加明白父母老師,父母和老師們也能瞭解或理解我們的想法,在理解後我們之間的溝通會進一步深入,不至於導致我們認為,父母不懂或者是根本無法理解我們的,然而我們會對朋友傾訴而不會對父母坦言相對,久而久之我們之間就產生了隔閡。有位家長表示,他學會用微信,是為了跟孩子有更多話題,要多90後的在一起,不然都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在想些什麼。

社會調查報告 篇4

除夕

農曆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潮汕習俗謂之“過年”。

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傢俱、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髮,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剪髮美容。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採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製作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年三十全家圍爐吃團圓飯。飯後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壓歲錢”。是晚農家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徵“歲歲有餘”、“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

過年夜守歲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來臨,新年鐘聲敲響,家家户户鳴放炮竹。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日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户户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於桔,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綵,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這天多數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葷。早餐後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財添福等吉利話;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古俗敬檳榔,今用青橄欖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贈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贈,俗謂轉敬式換吉,意在回敬美好祝願。

初一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户參拜賀年,主人燃放炮竹以迎。還有手搖萬年青葉(俗謂搖錢樹)或手執書有“招財進寶”等吉利句小紅紙貼於人家門上的;或是吹嗩吶、敲竹板、唱歌謠、做四句、説吉利話挨家賀年的,都趁着討點賞錢。初二、初三日鄉村圩鎮多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除搭戲棚演潮劇、山歌劇、做皮影戲外,還有大鑼鼓隊、虎獅隊、英歌隊、舞龍隊等沿街挨村寨遊行表演。今還有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語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羣結隊盡興遊賞觀看,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吃團年飯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後,除夕將至。於是,主婦們便忙着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 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團年飯之後, 首先必須“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時,應該將代表祖宗的香爐從神龕上請下來安放在供桌上,然後焚香禱祝,請祖宗用餐。然後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表現出潮人慎終追遠、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祭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設大桌於大廳,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説傷心事或吵鬧。

用過晚餐,家中主婦就忙着收拾飯桌,於是,一場大清掃活動便開始了。這一次清掃不用很講究,純粹是為了清潔衞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場,必須用松枝掇草掃刷。然後便生爐起火,開始準備明天祭神的供品--齋菜。 齋菜的種類很多,有芋頭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棗子做的,有的則是用花生米、芋頭與番薯合起來做的。做齋菜的料都應該在下午時就準備完畢,讓其晾乾。炸齋菜時,等爐火生好的時候,放上一口鐵鍋,註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時,用這些料子拌以粉漿往鍋裏一放,它就在油鍋裏吱吱地冒氣泡。熟時,黃澄澄、香噴噴地格外誘人。這時,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會獻上新炸齋菜一盤,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讓你嚐嚐遐邇聞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看。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裏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特別有趣的是,小孩臨睡前,父母必將一張大面值鈔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後即將鈔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稱為“拜正”。初一一早,人們起牀穿好新衣後,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給後輩曉以期望。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諺説:“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説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牀後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後才吃飯。

拜年的人,無論帶了多少禮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諧音“大吉”,帶多帶少都沒有關係,但是不能是奇數。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説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説“新春如意”“壽比南山”,老人會咧開沒牙的嘴笑;對有工作的人則説“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聽的人會覺得十分順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於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送他們這種祝語,他們會對你十分友善。落座後,主人會殷勤沏上聞名遐邇的潮汕工夫茶待客。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後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有好詣詼諧者新正出門給人拜年,往往只在褲兜裏裝上兩個大桔,一一拜年後,褲兜裏依然是裝着兩個大桔不變。因此,人間有善詣者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

社會調查報告 篇5

一.調查的目的及出發點

為了貫徹“又好又快”發展戰略目標,把我國建立成綠色節約型社會,下達了關於怎樣加強環境保護的諸多建議,也為之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在這股改革之風的吹動下,我校積極響應的號召,對各級學生作動員和鼓勵,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各地實踐活動,參加環境保護的行動。

我院更加身先士卒,各班

級也舉行了各種實踐活動,雖然我未參加,但我也對**的環境做了初步調查。

時間:20xx年12月23日

地點:**市各主幹道

參加人員:本人及一同學

二.調查的內容及方法:通過對路人以及對環衞工人的提問,瞭解他們對各路段的環境的看法。並將事先打印好的自制問卷調查表發給他們填寫,為接下來我的分析及整理做出鋪墊。

三.總體狀況及分析

通過對路人及環衞工人的調查,以及對問卷調查表的整理分析發現,人們普遍對當前環境表示不滿,只有在極個別地段人們表示差強人意,針對這些方面人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觀點。下面,我將針對這些情況做一些系統的彙報及整理。

1.調查人羣

由於適逢春節假期,在各主幹道上只能遇到很少的路人及環衞工人,所以,我們調查的人羣結構相對單一,所調查的一些問題及徵求的建議也只能代表極個別觀點,但這並不影響所做調查的整體方向,它能對**市的環境衞生作出一定的反應,因此有一定的借鑑性和改進性。

2.發現問題

a.很多人反映很少和家人及同事談論有關**環境現狀的問題,對有些方面的活動也相對冷淡,也有人反映根本就不知道有這樣的活動,當然參加的也很少啦。

b.調查中的多數人雖然認識到環境的重要性,但是鑑於各種因素並未能夠身先士卒,身體力行的參加活動。

c.人們對環保的意識總體上欠缺,尤其是在一些費精力的活動(分類垃圾)上,更加顯得力不從心了。

d.人們反映政府的一些活動未曾下達到基層,百姓根本就不知道就結束了。這就反映在政府的交流機制上。

e.政府在環境保護上面的投資相對較少,在有一些方面(道路拓寬)方面更加欠缺。對一些污染大的工廠更是放縱,併為對這些税收大户進行整治,只要其交納一定的處理費就行了,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的環境以及人們的居住環境。

f.大多數被調查者反應他們的自律能力很差。

3.分析原因

a.自身原因起決定作用。很多人學歷並不高,文化素質也就低,因此對環境保護方面的種種看法和觀點都會受到影響。

b.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所採取的措施未下()達到各階層,以及有些政府機構的陽奉陰違,導致措施不能有力的進行。

c.環境保護機構有關部門總體能力欠缺,不能進行有力及具體的規範,出現政策方面的漏洞,使環境保護工作陷入癱瘓,阻礙了工作的總體進度。

d.個體之間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一,對環境保護的看法不一,所採取的看法及措施各不相同,因此在環保的工作中所辦演的角色不盡相同,所能做的工作也不相同。對環保的貢獻也就不同。

e.社會教育力度不夠,尤其是對下一代的教育欠缺,俗話説:孩子是社會的未來。但是有些被調查者反映他們的孩子並未對環保有所重視,他們欠缺這方面的知識,學校及社會未對其進行系統的教育。

f.父母監督力度弱。

四.解決措施及建議

a.個人應該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質,提高環保方面的知識及技能,做到有所憑證。

b.各家庭應該加強對子女的教育,提高他們的認識。

c.環保部門應該建立各種保護機制和體系,加強對環境的監督力度。

d.實行環保獎懲制度,大力獎勵對環保有力的個人。

e.加強對廢棄物的有效利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並實行廢棄物的分類處理。

f.政府在舉行活動時應該加強對基層的通知力度,做到各基層都能及時參加,可以貫徹執行環保制度。

g.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公民個人素質,使居民們不光自覺加強環境保護,從小做起,從個人做起。

h.最重要的是把一切措施付諸實踐,實踐第一。

五.個人心得

本人這是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要説不緊張那是不可能的,畢竟這是第一次嗎,雖然這樣,但是我覺得通過這一次實踐活動使我懂得了很多,也使我學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我瞭解到了羣眾的呼聲了。

我的實踐活動在**市裏進行,雖然在有些人的眼裏**的環境可以説是比較好了,但在我這個自己人眼裏我得**的環境並不是很好,比較差啊。其中有一位被調查者的話令我很是動容。

這位被調查者是一位年逾七甲的老人,他對我説,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提高了,但隨之而來

的弊端也日益顯露,環境不斷的惡化,儘管不停的加以改造,但是正如加1與加-2的區別,這雖然不是一個簡單的加減法問題,但這可以充分説明問題的重要性,環境在這樣污染下去,人類將無力錐之地。但他也表示,**這幾年的環境確實有所提高,空氣清新了很多,但他強調這遠遠不夠,要想永遠活在這個地球上就必須保護環境,不要在破壞了。説的最後老人的語氣都

有點沙啞了。由此可見老人的品德是多麼的高尚啊,令我也為之動容。

調查中雖然人數並不是很多,但是被調查的人都是暢所欲言,把自己心中的想法都説了出來,毫無保留,他們是如此的希望把**建設成美麗的家啊。由此可以看出**的未來有希望了,人們一定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建設**的,這是每一個**人的夢想。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認識到了如何進行人際交流,如何將自己定位到社會中,我對環保瞭解了很多,我知道了環保只有發動全社會才能起效。我受益匪淺。

標籤: 調查報告 錦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diaochabaogao/z8330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