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調查報告 >

婦聯困境兒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

婦聯困境兒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

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婦聯困境兒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我們來看一下吧!

婦聯困境兒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按照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兒童發展綱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民生工程,高度重視兒童的生存和發展問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積極保障兒童權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由於社會保障制度和救助體系不完善,加上一些客觀和主觀的因素,兒童特別是困境兒童佔一定的羣體,他們的健康成長和生存環境越來越引起社會各方面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加強對困境兒童弱勢羣體的保護,使社會各階層、各方面的利益均衡發展,從而保證社會的和諧穩定,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地處皖南山區,是國家級扶貧開發縣,全縣共11個鄉鎮,275個行政村13個社區,總人口36萬人,其中兒童6萬多人。調查顯示:全縣2011年底年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貧困户20178户、58154人,低保户8302户、16702人,貧困兒童有2180人,其中孤兒17人,因病、因殘、單親家庭或其他原因導致貧困的兒童共計2000餘人;全縣父母一方或雙方都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有5700餘人。這些困境兒童存在以下問題。

一、存在問題和原因分析

1、家庭生活困難。困境兒童的家庭生活普遍都比較困難,他們主要靠政府救濟,大多收入微薄,有的由有關部門救濟,有的由親戚朋友接濟,他們缺乏正常固定的收入,生活都是粗茶淡飯,只能滿足一日三餐的温飽問題。沒有多餘的錢來改善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相對貧瘠,生存質量相對較低。

2、居住環境較差。困境兒童居住環境差、生活質量低。尤其是廣大的農村困境兒童,他們大多數都居住在陳舊、低矮的老房子裏,房屋面積小,常常與父母睡在同一個房間,陰暗潮濕,衞生條件差,家中的日常用品、學習場所簡陋,基本上沒有其他的室內陳設。

3、文化教育缺失。多數兒童承擔了家裏很多家務和農活,不能保證足夠的學習時間,有的家庭由於監護人受教育程度低,只滿足孩子的温飽和物質渴求,而家庭教育方法不當或缺失,導致孩子厭學心理。再加上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有的家長認為考不上一流的大學找不到好工作,讀完初中能算帳識字就可以了,早找工作早掙錢,因此只讀到初中,甚至初中還未畢業就輟學打工了。

4、親情關愛缺失。困境兒童不僅物質生活匱乏,同時也存在心理狀態的偏差失衡,大部分困境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撫慰,缺乏與家人的溝通交流,特別是在押服刑人員家庭的兒童,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兒童,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他們大多數靠祖父母輩管教,祖父母文化低,只重視吃飽穿暖,往往忽視對孩子精神上思想品德上的教育,使孩子產生孤獨的心理,容易產生封閉、孤僻、自卑不合羣頑皮任性,衝動易怒等不良思想和行為。

二、解決的辦法和措施

兒童是最脆弱的'羣體,處於困境中的兒童更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幫助和保護。近年來,婦聯牢牢把握作為全國實施兒童發展綱要示範縣的契機,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急黨政所急、想兒童所想、盡婦聯所能,把關愛兒童和兒童救助工作做為一項品牌工作來抓,大膽創新,不斷拓寬關愛救助渠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並贏得了社會普遍讚譽。婦兒工委、婦聯多次獲政府、省婦兒工委表彰的“省實施婦女兒童發展綱要示範縣”,獲省婦聯、省教育廳表彰的“全省家庭教育工作示範縣”等榮譽稱號,湧現了關愛留守兒童的典型人物——全國道德模範王直老人。

1、積極爭取,營造關愛兒童的社會大格局

一是健全完善各類關愛組織。及時調整縣鄉婦兒工委、縣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加強“110家暴報警中心”和各級婦女兒童維權工作站建設,完善維權聯席會議制度,強化少年法庭和人民陪審員工作,發揮各類志願者、“愛心媽媽”、關工小組的作用,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關愛組織網絡。

二是縣委縣政府“五個納入”,重視兒童工作。將《兒綱》納入全縣國民經濟規劃、納入縣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文明創建規劃、納入家庭教育規劃、兒童教育衞生等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逐年增加。

三是各級各部門主動作為,形成關愛兒童的大格局。縣委縣政府經常聽取兒童工作彙報,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兒綱》實施中的重難點問題,更是積極努力給予解決。縣人大、政協加強對貫徹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實施《兒童綱要》工作的監督,定期進行視察、檢查。縣教育、衞生、公安、法院、司法、民政、殘聯等部門把兒童工作納入本單位工作計劃,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全縣上下形成了“愛護兒童、教育兒童、為兒童做表率、為兒童辦實事”的良好社會氛圍。

2、立足民生,推進救助體系不斷完善

一是資金救助。通過開展“春蕾計劃”、“希望工程”、“棟樑工程”、“兩免一補”、殘疾救助、大病救助、低保救助、科級幹部結對幫扶、雙女户獨女户結對幫扶等形式,對生活貧困的家庭和兒童直接給予資金救助,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和解決必要的生活物品,使貧困的兒童得以完成學業。

二是技能培訓。通過“雨露計劃”、“陽光工程”等工程開展對貧困勞動力的轉移培訓、技能培訓,提高貧困家庭成員的就業技能,達到脱貧致富,減少貧困兒童數量;通過實施連環脱貧、整村推進等項目,發展地方經濟,帶動羣眾致富,從而提高兒童生活質量和生存環境。

三是親情關愛。對心理缺失的兒童的關愛工作,一直是我縣兒童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我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是勞務輸出大縣,“留守兒童”佔兒童總數的近10%,解決“留守兒童”的親情、家教缺失問題,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是我縣兒童工作的一大品牌。自2006年縣婦聯實施“關愛留守兒童”項目以來,通過調研走訪,分析“留守兒童”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關愛活動,全縣上下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合作、社會呵護、學校監管、親屬監護“五大關係”網絡,留守兒童學業上有人輔導、生活中有人指導、心理上有人疏導。我縣稼祥中學的“留守兒童”託教中心和王直老人創辦“留守兒童助教中心”獲得國家、省、市領導的讚揚肯定和媒體的高度評價。

3、着力難點,不斷改善兒童生存發展環境

近年來,我縣通過調研,積極爭取上級部門重視關心,先後被聯合國兒基會確定為NPA、CRC社會動員項目縣,是全國“母親安全”活動項目縣、“降消”項目縣、兒綱後續培訓項目縣,在全省帶頭實施“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項目、“婚前醫學免費檢查”項目、預防和減少出生缺陷干預項目、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干預項目,創辦“希望小學”、“春蕾小學”和“春蕾女童班”,關愛關注了數萬名兒童,對於幫助困境中的兒童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極大的改善了兒童生存和發展環境。

三、幾點思考

困境兒童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羣體,困境兒童的生存、保護與發展不僅要依靠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也要聚集社會各方面力量給予特別的關愛。作為婦聯組織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履職盡責,不斷創新載體、提升品牌,使關愛睏境兒童工作成為落實《兒童發展綱要》的基礎;成為密切黨羣關係的有效載體;成為弘揚文明新風、建設和諧社會、共享發展成果的公益平台。

1、加大宣傳力度,倡導和諧理念

強化宣傳,引導人們由傳統扶貧觀念向現代幫扶觀念轉變。堅持以人為本,從維護人權的角度做好救助弱勢羣體工作,注重培養挖掘熱心公益的優秀典型和先進事蹟,精心設計富有時代特色和實際效益的“亮點”活動,大力弘揚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積極倡導公平正義、誠信友愛的和諧理念,不斷擴大婦聯救助工作的影響面和美譽度。

2、積極參與協同,促進成果共享

積極發揮婦聯聯繫黨和政府與廣大人民羣眾的橋樑和紐帶作用,更好的促使決策層更加關注困境兒童的社會救助、家庭保護和素質教育,結合勞動、農業、扶貧和羣團等部門實施的各類培訓、救助等活動,積極發揮公檢法司的維權作用,保障和維護弱勢羣體的權益,更好的幫助弱勢婦女兒童擺脱貧窮,多角度、全方位的優化婦女兒童的生存發展環境。

3、創新活動載體,轉變救助重點

隨着國家義務教育的實施和對貧困生各類助學政策的實行,要將資助重點,由過去的農村貧困兒童調整向城鄉特困家庭兒童,特別是孤、殘、大病兒童拓展,同時向高中、大學教育階段延伸,引導和鼓勵困境兒童提升受教育層次,全面提高人口素質。組織開展大齡兒童實用技術、職能技術、家政知識培訓,幫助困境兒童實現就業創業,增強脱貧能力和造血功能。

4、轉變工作方法,拓展資助渠道

一方面,每年要開展對貧困兒童、困境兒童的調查登記工作,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特色關愛活動;另一方面將行政性推動與市場化運作結合起來,組織動員有實力的企業獻愛心,把關愛兒童的成長與企業的發展、企業的文化建設結合起來,逐步建立起與相關企業互惠共贏的合作關係。藉助現代通訊技術,探索建立短信捐助、網絡捐助平台長效機制,讓更多的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實現愛心救助。適應需求拓展資助渠道,不斷開發培育新的資助服務項目,使婦聯對弱勢羣體的救助工作不斷向服務型、開放型、務實型轉變,努力為建設和諧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diaochabaogao/pjjol8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