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件作文 >旅遊作文 >

安徽黃山遊記作文

安徽黃山遊記作文

美麗的黃山,美麗的景,一切都讓人沉醉其中。yuwenm小編整理了相關的文章,歡迎欣賞與借鑑。

安徽黃山遊記作文

安徽黃山遊記作文【篇一】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登黃山,則天下無山。

黃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被世人譽為“人間仙境”。

8月25日至27日,小荷蘇州總校開展了三天兩夜的“黃山文化之旅”。此次文化之旅,參與者共三十餘人,為小荷的教學人員,含教師、教務和特邀嘉賓。另有一位試用員工,亦受邀同行。今簡記此行,以饗讀者。

第一天 採葡萄,開文學研討

25日晨6:30,荷人於蘇州園區天翔總部出發。涼爽秋晨,氣候宜人。雪碧老師和罐頭老師擔當主持,介紹本次活動安排。隨後,青年教師一展歌喉,進行歌曲大“PK”。笑聲與歌聲齊飛,秋色與山色正濃!

約12:00,車抵黃山市,“徽風皖韻”撲面而來,荷人連連稱讚。享受午餐,安排住宿後,稍作休整。

14:30,荷人前往“鬲山農業示範區”,開展采摘葡萄活動。兩兩一組,個個體驗。葡萄園裏碩果累累,荷人嘴中甜意濃濃。片刻後,來到鬲山寺,清淨心靈,盡享清幽;離開時,荷人廣施“香火”,結交善緣。

16:30,大巴行至“楊業功”紀念館,集體參觀,增強國防意識。楊業功生前系“二炮”導彈部隊司令員,為我國導彈和國防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觀後,荷人感觸頗深。

17:00,荷人於馨園國際大酒店隆重召開“唐亮作品研討會”。唐老師作為“老荷”,系蘇州市作協會員,喜閲讀,愛寫作,著作頗豐。近期,其大作《六月九重天》得以再版,並贈予荷人。研討會由巧克力老師和貝殼老師主持,唐老師先發言,談文學,談寫作,談閲讀。蘇州總校各部門代表暢所欲言,紛紛為唐老師點贊。河馬國王為研討會做總結髮言,希望青年教師以唐老師為榜樣,多閲讀,多寫作,提高自身文學修養。

18:30,晚宴開始,荷人共舉杯,慶祝研討會成功。席間,河馬國王宣佈試用員工“小車”,正式加入荷人大家庭。荷塘又添新香!

第一天的活動在新安江畔美妙的夜色中結束,荷人對第二天的“登黃山”活動充滿期待!

第二天 登黃山,享徽州美食

黃山素以“奇鬆、怪石、雲海、温泉、冬雪”五絕著稱於世。

26日晨,荷人驅車,赴黃山。

黃山腳下,人山人海。荷人精神抖擻,裝備齊全,躍躍欲試。

8:30,登山開始。三五成羣,前後呼應。兩個半小時後,荷人登上第一座山峯——白鵝嶺,鬥志昂揚!

午飯後,荷人補充體力,繼續前行。

稍一會兒,荷人便登上了海拔1860米的光明頂(與蓮花峯、天都峯並稱黃山三大主峯)。荷人手執荷旗,在此峯合影留念,可謂:一覽眾山小,荷旗高高飄!

鼈魚峯,峯高石奇;飛來石,宛若天降;百步雲梯,直通雲霄;迎客鬆,挺拔高聳……在雲霧繚繞間,鬆、石、峯盡顯奇巧。荷人征服座座山峯的同時,也被黃山的美景所折服,皆曰:黃山如此多嬌!

15:30,荷人順利下山。

18:00,全體於“味道食府”老徽菜店用餐,品徽州美食,賞新安夜景,快哉!

第二天的登山活動,荷人成功問鼎黃山。

第三天 聽傳奇,遊畫裏宏村

宏村,乃世界文化遺產,被譽為“中國畫裏鄉村”;現存的140餘幢明清古民居,有“民間故宮”之稱,藝術價值極高。

27日晨,荷人於早餐後,赴宏村參觀。

途中經過“賽金花故居”,荷人蔘觀江南美麗園林,聆聽“二十世紀傳奇女人”的'故事

車至宏村口,一派“中國畫裏鄉村”絕美景色映於眼前。

村裏淳樸的民風,精湛絕倫的徽州“三雕”,令荷人讚不絕口。

午餐後,荷人於村口“南湖”放生,許下美好心願。

13:30,荷人返程,途中分享此行的所見所聞所感。

20:00,荷人順利抵蘇,“讀小荷,走天下”的口號,衝向夜空。

至此,為期三天兩夜的“小荷黃山文化之旅”圓滿結束。

此行,有采摘葡萄之接地氣,有作品研討之文氣,有登頂黃山之勇氣,有畫裏宏村之靈氣,更有荷人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合作、特別不怕苦的豪氣!

豪氣沖天,荷人向前!

安徽黃山遊記作文【篇二】

黃山日出,聞名天下。為了親眼目睹這一奇觀,凌晨5點,我們便從賓館出發了,大黃山還是一片漆黑。白天那些雄偉的山峯,在此時就像一些披着斗篷的鬼影,但我們依然在閃爍的羣星下前進着。

我抬頭看了看天,天上繁星點點,不時劃過一道流星,這一切就像童話一樣。我不禁有點着急:能看到日出嗎?天還是沒有一絲光亮,除了啟明星外,一切都彷彿是一個黑洞。

我們在凌晨5點半趕到了光明頂。此時,天已經微微亮了起來。一層厚厚的霧突然浮了上來,把一切高山都覆蓋了,蒼茫的霧海滾滾流動着,好像是濃濃的牛奶做成的一樣。遠處的一座高山卻依舊孤獨地矗立在霧海之上,若隱若現,猶如海市蜃樓。星辰仍在空中,似乎不想離去。

慢慢的',天越來越亮,在雲霧盡頭,地平線被染得通紅。那太陽在與我們玩着捉迷藏,遲遲不肯出來。突然,一點,一點,啊!太陽露出來啦!只見它一點一點探出頭來。大約30秒過後,太陽終於掙脱了大地母親的懷抱,躍上了天際。那太陽火紅火紅的,像一個大繡球,整個“大海”都變成了赤紅色。頃刻間,光芒四射到每一個角落,金光閃閃,浩浩雲海被染得色彩斑斕。我被如此壯觀的景象驚呆了,難怪稱“黃山日出”為天下一大奇觀呢!

而那顆最亮的啟明星,頑強不屈,依然不肯消失。我頓時被感動了,太陽是如此強大,它的光芒能壓倒一切,但星星卻不向太陽低頭。我們也要學習這精神,既要擁有太陽的光明,也要擁有星星的不屈。

安徽黃山遊記作文【篇三】

秋高氣爽的十月,一個週末,我和媽媽去安徽黃山遊玩。那是我心中嚮往已久的地方。

一大早,我們就趕到了山腳下,排了長長的隊伍後乘上了纜車。觀望着外面的風景,感到非常震撼,它與江陰的“黃山”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是那麼的陡,陡得根本就沒有落腳的地方,怕是連登山猴上去也會滑下來;它是那麼的高,高得似乎伸手就能摸到藍天,夠到白雲;它是那麼的美,巍峨險峻的山峯上長滿了翠綠的松樹,有一棵棵像身姿挺拔的軍人,有兩棵緊密相依的夫妻鬆,還有像大家庭一樣抱在一起的團結鬆------它們的枝葉像大自然用巧妙的手修剪過一樣,平整而美麗。

纜車到站後,我們沿着陡峭的台階向下行,約40分鐘的樣子,來到了黃山最險要、也最夢幻的景區——西海大峽谷。沒想到它的入口是個山洞,越往裏走越黑,彷彿與世隔絕,回頭已看不到剛走過的路,提心吊膽地走出洞外,便被它的景色吸引住了。近旁的石柱峯像一根根筆直的石頭柱子,右前方的薄刀峯像是被刀劈過、斧砍過一般,巨型的石片像搭積木似的一片片堆起來,形成了破碎的大大小小的山峯。

媽媽牽着我小心翼翼地在山間穿行,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我感覺腿痠腳疼,衣服也被汗水浸濕,黏乎乎的,正想要停下來休息時,導遊的擴音器在前方響起來了:“江陰的朋友們,向左前方看,那塊長方形的石頭------”我趕緊跑上前,順着旗杆指的方向,發現遠處一座高高的山峯上,有一塊神奇的石頭,它孤伶伶的豎立在峯頂,好像是從天上飛下來的`一樣,看着它像刮場大風就會搖搖欲墜,卻是紋絲不動,那就是黃山著名的“飛來石”。一路上我還看到了許多的奇峯異石、參天古樹,每個地點都是一個與眾不同的風景畫。

西海大峽谷遊覽了約二個多小時,我們乘坐地軌覽車到了天海,緩緩前行,來到鰲魚峯的尾部,穿過鰲魚洞,走走停停,抬頭猛一瞧,嚇了一大跳,鰲魚瞪着大燈泡似的眼睛,張着大大的嘴巴,彷彿要把我吞了。我趕緊拼命往前趕,直到百步雲梯腳下,那顆懸着的心才落了下來。我深深吸了一口氣,喊了聲“加油”,和媽媽“一、二、三------”一邊數一邊奮力向上攀登,一口氣躥上218個台階,已累得差點癱倒在地。突然發現梯口有兩塊巨大的石頭,一塊像龜,一塊像蛇,它們像兩個忠心耿耿的將軍守護着這條雲梯。此時登高望遠,回頭眺望剛剛走過的鰲魚峯,它像龐大的抹香鯨,高昂着鯨頭,好橡隨時要躍出水面。換個方向極目遠眺,天都峯像巨人高高聳立,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更加雄偉,白白的雲兒時而大片大片地把山尖籠罩起來,時而在山周圍飄飄蕩蕩,像是調皮地和大山捉迷藏。

從百步雲梯向前行,上上下下,左彎右繞,到達了最後一站“迎客鬆”,只見它像這座山的主人伸長了自已的枝臂,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我努力靠近它,近一些,更近一些,“咔嚓”一聲,媽媽記錄下了我和迎客鬆的美好瞬間。與迎客鬆相對的位置有一棵送客鬆,它像是送走依依不捨的遊客,和他們揮手説再見。

第一次照片上看到雲海中的黃山既神祕又夢幻,親自登山它後覺得它既雄偉又壯麗,我期待着下次再到黃山,能欣賞到它另一番不同的景色!

評:小王同學真是太棒了,二年級的作文要求,卻寫成了高年級的作文,不僅字數達標了,文筆也相當優美。很棒!

第二段中,描繪出了江陰的黃山與安徽黃山的不同之處,説明了小王同學平時是一個細心的,愛觀察仔細小朋友:“安徽的黃山與江陰的“黃山”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是那麼的陡,陡得根本就沒有落腳的地方,怕是連登山猴上去也會滑下來;它是那麼的高,高得似乎伸手就能摸到藍天,夠到白雲;它是那麼的美,巍峨險峻的山峯上長滿了翠綠的松樹,有一棵棵像身姿挺拔的軍人,有兩棵緊密相依的夫妻鬆,還有像大家庭一樣抱在一起的團結鬆------它們的枝葉像大自然用巧妙的手修剪過一樣,平整而美麗。”

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過度也顯得十分的自然:“一大早,我們就趕到了山腳下,排了長長的隊伍後乘上了纜車;纜車到站後,我們沿着陡峭的台階向下行,約40分鐘的樣子,來到了黃山最險要、也最夢幻的景區——西海大峽谷;導遊的擴音器在前方響起來了:“江陰的朋友們,向左前方看,那塊長方形的石頭……西海大峽谷遊覽了約二個多小時,我們乘坐地軌纜車到了天海;從百步雲梯向前行,上上下下,左彎右繞,到達了最後一站“迎客鬆”……”

腳最後再次感歎黃山的神祕、夢幻、雄偉、壯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jianzuowen/lvyouzuowen/07d89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