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件作文 >課堂作文 >

有關課堂的作文素材400字

有關課堂的作文素材400字

怎麼樣才能更好地寫關於課堂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推薦的作文:

有關課堂的作文素材400字

【作文一】

那些成羣結隊的螞蟻,蒼翠的樹木,飽滿的稻穗,雪白的梅花……這些都是大自然的傑作。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時刻牽引着我們,啟示着我們,為我們提供了各式各樣的課堂。

春,悄悄地來了,螞蟻們也活躍起來,都想趁着這大好春光多儲備一些過冬的糧食。看!一隻小螞蟻找到了一塊很大的麪包,(是他身體的若干倍)它試圖移動麪包,可動了半天,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麪包紋絲不動。小螞蟻着急起來,趕忙跑回蟻穴,不大一會兒,在小螞蟻的帶領下,開來了一隻浩浩蕩蕩的螞蟻隊伍,他們來到麪包周圍,團團圍住麪包,用觸角頂起麪包,踏着整齊的步伐,慢慢向前挪移了。在他們齊心協力下,麪包順利地運回了蟻穴。多麼可愛的螞蟻!多麼可敬的螞蟻!他們告訴我們:做事要同心協力。難道這不是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嗎?

夏天來了。鬱鬱葱葱的樹木給人們遮風擋雨,提供新鮮的氧氣,遮擋驕陽。任憑風吹雨打他們也絕不動搖,一如既往的為人民服務。默默無聞的大樹告訴我們:做人重在奉獻。難道不是給我們又上了很好的一課嗎?

秋來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稻穗黃燦燦的。一陣微風吹過,他們翩翩起舞,在慶祝豐收的喜悦。可稻穗並不驕傲,而是謙虛地低下了頭。多麼崇高的稻穗!他在啟示我們:做人要謙虛!這難道不是又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嗎?

冬天來臨,大地和天空彷彿都在沉睡,沒有一點生氣。在瑟瑟的寒風中,我看見了一棵努力成長的梅花樹。在風雪的洗濯下,梅花開得更鮮豔了。“梅花香自苦寒來”,古代大詩人啟迪我們:陽光總在風雨後。在逆境中,我們應該奮力拼搏,有不屈不饒的精神。

在神奇的大自然中,只要你留心,我們就會看到更多的有趣的動西,就會學到更多的東西。因為生活處處是課堂!

【作文二】

課堂,對於每個學生來説都是一個熟悉的名詞。而對於每個人生來説則是旅途中的夥伴。因為課堂猶如調色板中充滿五顏六色的。而我卻認為生活中的課堂更奇妙。

俗語説:“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告訴我們在生活中這個課堂更令我們學到很多很多,例如:牛頓在生活的大課堂中,無意間發現了萬有引力的定律。牛頓之所以能發現這個定律,就是因為他在生活中的課堂在於自己的好問。所以萬有定律就“出世”了,還有齊白石,他之所以能畫出那幅被後人稱讚視之的為掌上明珠栩栩如生的蝦的這幅畫。這都是由於他在生活中的大課堂的仔細觀察才畫出這栩栩如生的畫。這都説明生活中的課堂更奇妙,因為生活課堂使人有創新精神。

在現實生活中的大課堂更是五彩繽紛。因為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一切也許在書本中是沒有的。例如:當一個人面臨着困難的折磨時,她是如何度過,親友離她而去、置之不理還是對她無微不至呢?要是朋友在她困難時幫助她陪伴她,她一定會深切感受到友誼的偉大的力量,她才會感受到書中講的“人的力量在友誼,鳥的力量在翅膀。”以及“友誼能使快樂倍增,友誼能使痛苦倍感。”的人生真諦。因此生活中的課堂能使人發現人間的真善美以及感悟人生的真諦從而認識到人生的價值。因此,生活中的課堂更美妙。

不僅如此,生活中的課堂也使每個人都能以犯罪事例的人為鑑,以後有所作為貢獻的人為榜樣,也作為自己的目標。從而使人生更充滿意義。因為自己有負着對自己人生負責的責任。你看到辛苦勞動的父母的背影、兢兢業業的老師、周圍關心自己的朋友,自己也充滿了生存的動力,有着一種要為“別人幸福”而生活為目標的動力。所以,這對自己的人生是充滿積極性,奮發性的,可見,生活中的課堂更奇妙。

生活中的課堂更奇妙是在實際課堂的進一步深化,在掌握課本知識中,才能深切感悟生活課堂的活力。

要想自己人生富有意義,伸開你雙手擁抱大自然,踏開你雙腳走進大自然,當你收攏時,你將發現生活中的課堂無限的美妙、無限的快樂。

【作文三】

萬千世界,種種東西都包含着種種顏色,就連課堂也不例外.

一.紅色的課堂--數學課.

為什麼説數學課是紅色的課堂呢?因為我們對數學課是像聖火一樣熱情.數學老師是一位優秀的老師,她上課幽默生動.看到有同學在開小差,決不會用罵的方式去説他們,總會用婉轉的方法去提醒他們.你説,這樣好的老師上的課,我們怎麼會不喜歡?

二.橙色的課堂--語文課.

你可別看語文老師平時總板着臉,一副極其嚴肅的樣子.其實,她上課也挺幽默的,但幽默的程度卻次於數學老師.每當我們班的同學開小差的時候,她總會講一個故事,以從故事的道理“教育教育‘他們.日長天久,同學漸漸地愛上了語文課.

三.白色的課堂--英語課.

對於上英語課,我們班的同學的意見大同小異.總的來説,我們對於英語,一個字就是悶,兩個字就是很悶,三個字就是非常悶.上英語課,就像一張白紙,既沒圖畫,又沒顏色,簡直是活受罪.

我們班的課堂顏色是這樣的,你們的課堂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jianzuowen/ketangzuowen/ggyde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