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件作文 >讀書作文 >

我愛讀書優秀作文3篇

我愛讀書優秀作文3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愛讀書優秀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愛讀書優秀作文3篇

我愛讀書優秀作文1

我愛讀書,既不是為了“黃金屋”,當然也不是為了“顏如玉”,而是因為讀書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讀書可以讓我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不出户而博覽天下,讀書可以讓我們體會到無窮無盡的樂趣。

據爸爸媽媽和照片作證,我的讀書歷史幾乎與年紀相當,且與讀書相關的軼聞故事數不勝數。據説我從兩個月開始就可看報“關心天下”,三個月就可倒着拿書學習“嬰語”,到一歲時就可以自己翻書“閲讀”了。雖説那時是斗大的字也不認識一個,但據説我從呀呀學步以後,讀書就有點“像模像樣”了。

最經典的軼聞故事大概發生在我2歲半左右,據説我在幼兒園剛學會認識“大、小、上、下”幾個字。回家後,發現一張卡片上有一幅貨車的彩色畫面,畫的下面還標着“卡車”和“truck”。由於實在不知道怎麼讀,我便把書放在桌子上,先正面看一下,然後再跑到桌子對面去看一下,來回跑了N趟也沒找到答案。最後我不得不拿着卡片,一本正經地去問老媽,説:“媽:您看這個字咋這麼怪呢,上也不是,下也不是,爸爸平時除了讓我們上車和下車外,還讓我們什麼車呢?”媽媽一看卡片,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説:“寶貝,既然不是上車,也不是下車,那你看是小車呢還是卡車呢?”我想了想,似懂非懂地説:“卡車吧?”媽媽接着説:“寶貝,你看,不識字可要鬧笑話哈,你可要在幼兒園好好學習喲!”

在我上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時,雖然能認識幾個斗大的字了,但還是沒法去閲讀與理解《西遊記》、《成語故事》之類的經典書籍,於是我便央求媽媽給我講講這些經典故事。當聽到孫悟空大戰白骨精、曾子殺豬之類的故事時,我經常與故事的主人公“同甘共苦”、一道喜怒哀樂。但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是,我老媽每晚講完一個故事後,不等我回味就催我上牀睡覺,害得我常常帶着故事的懸念含淚入眠。為改變這一悲慘處境,我咬了咬牙,自二年級開始便自力更生讀起簡化版的《西遊記》、《童話故事》、《三字經》之類的書了。雖然我經常是認字認半邊、笑話不斷,但這一階段最大的快樂就是可以給其他小朋友講《齊天大聖偷吃蟠桃》及《豬八戒娶媳婦》等特別好玩的故事,並且將我弟弟發展成了自己的“粉絲”。

三年級時,我除了讀《笑貓日記》、《綠野仙蹤》、《淘氣包馬小跳》等書籍外,我仍然喜歡抽空讀讀《西遊記》,但這時對主人公的感受彷彿跟以前不一樣了,我看到唐僧一次又一次地被妖精抓去要蒸着吃、煮着吃,而孫悟空也是一次又一次地被冤枉、氣得或被趕回花果山,我就恨這個唐僧怎麼老不長點見識,就像大人們經常讓小孩記住這樣那樣,其結果是跟沒有説過一樣的結局。讀完《西遊記》,我就常想:這滿天的飛機、衞星、火箭的創意是不是就來自吳承恩先生的《西遊記》?人真的能長生不老嗎?怎麼才能長生不老?金箍棒是什麼材料做的?八路軍用上這樣的傢伙,日本人還敢侵略我們中國嗎?……

隨着年紀的增長,我現在上五年級了,經典名著便成了我書櫃裏的“常客”。

總而言之,説起讀書,我可是知無不言、言之不盡啊!讀書,好比與一位知識淵博的大學者談話,“他”的語言中無不閃爍着智慧的火花,給我們知識、給我們力量。I love reading!

我愛讀書優秀作文2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大文學家高爾基説的。如果世界上沒有了書籍,人們就會像鳥兒沒有了翅膀,花兒失去了陽光那樣,飛不高,長不快,學不到知識。

“晴晴,吃飯了!”“不嘛,我要看書。”“吃完再看也不遲。”“馬上,馬上。”“什麼馬上,別讓我發火!”這下奶奶可真惱了,我迅速合上書本,一下子就看到了她那張被我氣得通紅的臉。“奶奶,衝動是魔鬼,我這就去吃飯。”説着,我一個健步走到飯桌前,以最快速度消滅掉面前的那碗飯。“嗝——”終於吃完了,我便又回到沙發上讀書。

我,喜歡讀書,一拿起書本就忘記一切,常常因為這跟家人賭氣,不過每次都是以我的失敗結束戰爭。這不,剛剛就是一個好例子。

爸爸回來了,見我寫完了作業,便叫我上牀睡覺。沒辦法,父命難違呀,我只好戀戀不捨地放下了書本。

別以為我就這樣認輸了,其實我早已想好了一條“詭計”。先假裝乖乖睡覺,等了一會兒,再裝作很困的樣子,揉揉眼睛,對爸爸説:“老爸呀,你別看着我唄,這樣我睡不着。”爸爸聽後,説了聲:“行。”便走出了我的卧室。可卻順手把燈關上了。哎呀呀,這下我的計劃不就泡湯了嗎?這可不行。於是我又叫起來:“別關燈,關了燈我害怕。”爸爸只好無奈地歎了一口氣,又打開了燈。過了一會兒,四周沒了動靜,我便從枕頭下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盡收眼底——《紅樓夢》。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被那些優美細緻、又富有韻味的的文字所吸引,彷彿整個世界只剩下了我和我手中的這本書。正當我讀得津津有味的時候,爸爸的腦袋從門後伸了出來。

計劃一慘敗,那就實行計劃二。於是乎,我眼珠一轉,又想出了一條“妙計”。

爸爸生氣地再次坐在我的卧室,眼睛一眨不眨地監視着我睡覺。可這怎麼能難倒我呢?我用手緊捂着肚子,雙眉緊鎖,脊背彎曲,做出一副肚子很疼的模樣。爸爸見狀,趕緊叫我去衞生間。我仍舊一臉痛苦的樣子,但卻樂開了花,這正是我想要的。在離開被子時,我偷偷地將那本《紅樓夢》藏在衣服下面,一起捎走。在衞生間裏,我整整看了三十多分鐘,終於把這本書看完。

我懷着這份與主人翁同悲的心情,慢慢地走回了自己的卧室,一不小心,書掉了出來。完了,露餡了!爸爸沒説什麼,只是沒收了那本書。唉,沒收就沒收吧,反正我也看完了,就算沒看完,過幾天爸爸也會還給我的。

可老天爺卻總不肯放過我,讓我在這個時候真的想拉肚子。於是,我鄭重地對爸爸説要上衞生間,爸爸一口否決,以為我又要去偷看書。冤枉啊!這是不是《狼來了》的現代版呢?怎麼辦,我只得不顧一切地衝進衞生間,隱隱聽見身後爸爸的聲音:“限時5分鐘。”

書是人們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因為有了書籍,我們才有倖進入知識的殿堂,品味着各種類型的書籍,增長各個方面的知識。讀書是一種樂趣,是一種愛好,是一種休閒,是一種時尚,是人們精神生活的必需品,引領我們走向文明,瞭解到世界的每個角落,瞭解到歷史文化。來吧!朋友們,讓我們一起讀書,一起去體會這其中的樂趣吧!

我愛讀書優秀作文3

我與書有着莫名的情緣。

從小家中書多,兩堵極大的書架塞滿了書,拼在一起就像一面牆,緊挨着老爸睡着的那邊牀;不僅如此,家中櫃子裏、抽屜裏等等也是滿滿當當的書:有偉人的生平、政治的分析,人性的剖析,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地質地貌和旅遊手冊,還有各種名著………幾乎是應有盡有了。甚至還有好多放在爺爺家,現在極少見的小人書也有兩大箱,可惜當時我看不懂裏面寫着什麼,只記得有圖畫長方形的,隨着搬家,小人書也搬走了,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可惜。

我爸書多,他愛讀書,似乎也培養了我對書的興趣。他總是讓我背《三字經》,可我“冥頑不化”總是不樂意開口讀,但很樂意聽他講其中的`故事。《三字經》裏面涉及了很多歷史故事我也樂意聽。他也偶爾跟我講幾句《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還記得他講的一個小笑話:從前有一個人,他的父親姓道,在學堂裏聽課時睡着了,夫子要他念《道德經》,他嚇得滿頭是汗,念着“道可道”時頓時就醒了一半“……這……這怎麼能直接道出父親的名諱,這是大逆不道的啊”,“快點”夫子嚴厲地瞪着他,手上的戒尺也不閒着,他支支吾吾地念着“道不可道,非常不可道,名不可名,非常不可名……”

還記得幼兒園時,有一次老師要開展一次讀書活動,自己家裏看完的書可以帶到幼兒園裏給其他小朋友看,我就樂滋滋地選了一本講名人歷史故事的書帶到學校,而實際上我只看了一則故事:曹植作七步詩。雖然只看了一遍,當時我就把它記住了,在父親的鼓勵下,逢人便講這個故事,看着他們佩服的眼神,心裏喜滋滋的。老師是要求帶去給同學們看不可以帶回家的——理由是你看過了給別的小朋友看,但我都沒看完,再説這麼好的一本書也捨不得不要,我也喜歡書,總覺得沉甸甸地捧在懷裏好像就有了財富,所以,最後我還是悄悄地帶着這本書離開了幼兒園。

據我媽説,我3歲那會兒可以背50首古詩呢,我不記得小時競那麼厲害,但聽着磁帶裏唱歌一樣的古詩、還有朗頌的有聲有色的神話故事是我幼時最喜歡的事了,和莫言説的“用耳閲讀”相似。

也許從那時開始我便對古人產生了興趣,開始自主的找書閲讀。我很喜歡一系列的古今中外名人故事。關於中國古代苦學的和外國科學家的故事,我至今還能記得幾個。最令我感興趣的是一個古人住寺院苦讀,早上幫寺院挑水砍柴幹活,好住在寺廟,晚上讀書。他用少許米燒成粥,冷卻後結成了塊,他把它劃分成四塊,早上兩塊,中午晚上各一塊。“冷了的粥可以劃成好多塊?那不是跟果凍一樣軟軟的、有彈性?我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問媽媽“粥可以結塊的嗎?”媽媽説“可以的,以前外婆經常燒,只要將粥燒得稠一點,等冷卻後便可以結塊。我滿心期待的“可以咬的粥”在前不久外婆的手中得以嚐到。

漸漸地,我對書越來越痴迷。有自己的手機那會兒,幾乎整個暑假不分晝夜的進行着閲讀,甚至為防止被老媽發現,晚上躲進被窩裏看,以至於悶出全身的汗水,一整個像從水裏被撈出來一般,後來還悶出病來了!自從被老媽發現我這個壞毛病後就乖乖地上交了手機。從此攢錢買書。

每當我沉浸於書中,像海綿一樣汲取着無盡的知識,幫我解開各種困惑時,那種感覺真是美妙極了:我瞭解到了希特勒的成長曆程;達芬奇的繪畫論;愛因斯坦對時間、空間和重力三者關係的研究;我還知道了植物能與人進行精神交流;陶器中參入骨粉會令它更玲瓏剔透……

多麼奇妙的書啊,我與它的感情正日益漸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jianzuowen/dushuzuowen/oo3o9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