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件作文 >讀書作文 >

讀書那麼多為什麼還寫不出好作文

讀書那麼多為什麼還寫不出好作文

一、看的書和應該看的書不是同一種書

讀書那麼多為什麼還寫不出好作文

很大的原因就是讀的書不一樣。古人在幼年的時候,靠三、百、千這樣的啟蒙讀物,不僅紮實地掌握了漢字書寫和應用方法,且對歷史、地理、思想等方面的知識有了很全面的學習,這就是基本功。所以舊時的學生從來就沒有出現過閲讀障礙。閲讀名著,才是真正的讀書。中外的經典與名著,都是眾人、幾代人甚至一個民族智慧的結晶,且經受住了歷史長河的檢驗,方能流傳至今,所以,閲讀名著,才是真正的讀書。所以,第一個問題出在,看的書,和應該看的書不是同一種書。

二、讀得太浮,沒有沉下去體驗

杜甫曾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請注意這個破字,讀破的意思就是要把書讀熟,要消化。如果沒有這個破字,只是讀書萬卷,恐怕杜甫也未必會成為下筆有神的詩聖。語文學習一定要重積累,把真心喜歡的詞句,一定要通過某種方式積累下來,最直白的方法就是摘錄,但量絕不可太大,如果這一步沒有做,就沒有做到讀轉寫的第一步驟,後面的基本都是失敗,簡言之:要動手。

比如,有的同學愛讀動物書,讀了一小時,茶歇的時候,和他聊聊,你最喜歡哪種動物,哪個情節?這動物你為什麼喜歡,因為長得可愛還是什麼?哪句話是這麼説的?給媽媽看看,哦,是這句啊,我建議你就把這一句話寫一寫,或者看了一篇童話,有很多擬人和比喻用得好,就讓他説説,哪句最有想象力呀?讀書,能這樣仔細地咀嚼,那麼你就能從中掌握寫作的規律,文章中好的語言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裏。這樣,讀和寫之間的渠道,不就暢通了嗎?

三、積累書面語言,需要一個語言環境去學習

剛出生的孩子,不會講話,只能哇哇叫。後來他天天聽爸爸媽媽講話,聽周圍的人講話,也就慢慢學會了講話。人不是天生就會講話,人的語言,是從一個語言環境中漸漸學到的。這是講的口頭語言,作文使用的書面語言也是這樣,積累書面語言,同樣需要到一個語言環境中去學習吸收。

這個語言環境到哪裏去找?一本本書、一篇篇文章向你敞開着。但是,只是讀一讀、看一看還不行,記不住,不能變成自己的語言。這就需要做到熟讀背誦。文章背得多了,背得熟了,就會在規範的語言環境裏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病句便可以漸漸地少了,乾癟的'語言便可以漸漸地豐滿起來。而且,在不知不覺之中,你會受到你所喜愛的那一類文章的薰陶,使你的作文也漸漸有了自己的特點。我們都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道理,作文的技法明白的天花亂墜,謀篇佈局的技巧銘記在心,但看到了個東西,想表達自己的感情,卻張口不能言,為何?沒詞兒唄。同學們如能抓緊記憶的黃金時代,在大腦裏儲存一二百篇文情並茂的好文章(古文最好),就不愁肚裏沒詞兒了。

四、不善於在讀書過程中吸取思想是重要原因

不善於在讀書過程中吸取思想和知識的營養,這也是多讀而不善寫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作文中常常有這樣的情形,對一個事物,認識透徹,感情充沛,知識豐富,材料充足,便能順利地寫出一篇好作文;反之,對這個事物既沒認識,又無感情,知識貧乏,材料不足,是寫不出作文的,即使憋出來了,也必定淡如白水,味同嚼蠟。這説明思想認識和知識水平對於作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人的思想和知識從哪裏來呢?當然,主要是從現實生活中產生,從實踐中來。但是,宇宙是那麼廣闊,歷史是那麼悠久,什麼事都要事必躬親是辦不到的。

在讀書的過程中,擴大了視野,積累了知識,提高了認識,陶冶了感情,再提筆作文,自然會是一篇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了。把讀書學到的語文知識,轉化為熟練的寫作能力,要經過一個複雜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溝通讀和寫之間的渠道是一個慢功,不能操之過急。只要在多讀的過程中,注意消化吸收積累,給寫打下堅實的基礎,你就能達到一個多讀而善寫的境界。

五、任何人的興趣都來自於自我感知和外在肯定

興趣,或者任何人的興趣都來自於兩方面:自我的感知與外在的肯定。像積累這樣的事,如果沒有很好的輸出口讓嚐到甜頭,積下來的用上了,但得不到好評,那很可能就沒有興趣了。西方管這個叫任務教學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法。任務只要適度,不引起反感,就是好的。

自己對文字、文學、文化本身的理解會不斷深入,參與感和悟透感就會越來越強。到了那個時候,你也就不再會為自己的閲讀與寫作而擔心了。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個觀點,作文不光看的是你的文筆,更多關注的是你文章的視角和看問題的深度,所謂視角所謂深度,就是你這個人的思想,這是慢功夫,需要積累更需要沉澱。多看,多聽,多思考吧。

標籤: 讀書 不出 好作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jianzuowen/dushuzuowen/lwpr3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