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日記 >日記作文 >

六年級數學日記(精選22篇)

六年級數學日記(精選22篇)

一天的時間眼看就要結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穫的,立即行動起來寫一篇日記吧。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數學日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數學日記(精選22篇)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1

以前,我總以為“倒數”,就是把這個數倒過來,例如:“6”的倒數是“9”。後來,通過學習了倒數,我才知道原來倒數就是“兩個數的乘積為1,那麼這兩個數就互為倒數”。

如果要求出3的倒數,就可以用這個方法,1÷3=1/3,所以3的倒數是1/3。

那麼,我就有疑問了,“0.4”的倒數又是什麼呢?是“4”嗎?後來,我嘗試求4的倒數,根據以上方法,4的倒數應該是1/4,即是0。25。哦,我恍然大悟,那就應該把0。4化成分數2/5,所以就有了1÷2/5=5/2,0。4的倒數是5/2。

這樣,我又覺得奇怪了,“1”的倒數又是多少呢?那“0”的倒數呢?我藉助倒數的概念,試圖去求1÷1=1,所以1的倒數就是它的本身。可是0不可以作除數,那麼0的倒數是。哦,0是沒有倒數的。

原來學習“倒數”,靠的不是死記硬背,只要用心去“玩”,就可以轉到數學的小宇宙,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2

週末,我的數學作業本上有一道這樣的題:飼養場養雞200只,鴨的只數比雞的少1/5,要求鴨比雞少了多少隻?看完題,我覺得這道題真容易,便拿起筆開始做。我的思路是這樣的:

先求鴨的只數:200×(1——1/5)=200×4/5=160(只)

再求鴨比雞少的只數:200——160=40(只)

第二天,課堂上交流作業時,我發現一步到位就可以求出雞鴨的差數,即200××=40(只)。因為這道題是已知標準量要求的是比較量,只要用標準量×分率,就可以求出分率對應的具體數量,即比較量。而分率1/5就表示鴨比雞少的部分,鴨比雞少的只數就是200的1/5。這樣思考就可以一步計算解決問題,少走了一步彎路,又快又對呢!

學習中,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類似的問題,我們要多想想,儘量爭取少走彎路,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3

生活中的數學很多,這不我也發現了一個,寒假到了,寒假作業依次發了下來,我一天改寫寫多少呢?我想一天語、數大本寫兩頁英語寫四頁,因為語數大本都是37頁所以37/2=18.5(天)約是19天寫完,而英語有61頁61/4=15.25(天)約是16天,過了幾天爸爸覺得速度太慢了,所以便改成語、數一天寫三頁37/3=12.333(天)約是13天寫完,這樣就可省下更多的時間去預習,又過了幾天,我學的很好,爸爸帶我送我去吃德克士,我們要脆皮炸雞我們有打折卡打兩折,我們買了兩個9/2*2=9(元),超級雞腿堡、夏威夷菠蘿雞腿堡、鮮橙汁、百事可樂、13*2+7+7。5+9=49.5(元)

生活中的數學多的數不勝數,等待你我去發現!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4

下午放學時,班主任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道家庭作業,要求大家想辦法測算一次性筷子的體積,並用數學日記的形式將測算過程記錄下來。這道家庭作業,表面上是一次數學實踐活動,實際可能寓意更深,因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與環保有關。

一回到家,我就靜靜地坐在書桌前思考這個問題。一次性筷子的形狀是一個不規則的立體圖形,怎樣才能測算出它的體積呢?我思來想去,一會兒抓耳撓腮,一會兒搖搖頭,終於,有了一點眉目。我可以將一次性筷子放入裝滿水的容器中,這樣容器中的水就會溢出來,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體積嗎?可是筷子比水輕,會浮在水面上,又該怎麼辦呢?可不可以用石頭或膠布之類的東西將筷子固定住呢?我想應該是可以的,但這些辦法測定起來又都太麻煩了,要是有更簡便的方法該多好啊!經過冥思苦想,我終於自豪的笑了。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5

今日陽光明媚,我正在家中看《小學數學奧林匹克》忽然發現這樣一道題:比較1111111,111111111兩個分數的大小。頓時,我來了興趣,拿起筆在演草紙上“刷刷”地畫了起來,不一會兒,便找到了一種解法。

那就是把這兩個假分數化成帶分數,然後利用分數的規律,同分子分數,分母越小,這個分數就越大。解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6

那天的數學課上,劉老師説了這的樣一句話:“課堂因差錯而精彩。”——簡短而意味深長。

六年級的上半個學期,我們學習用正比例解應用題。通過書上的幾個例題的學習,我們得出了:正比例圖象都是直線上升或下降的。就在我們要解決下一個問題時,範安琳提出了疑問:為什麼不可能是上下起伏的折線而一定是直線呢?接下來的時間,我們便是在為她解答困惑中度過的。爭論了一會兒,我也有點兒困惑了。我發現別的同學也略顯困惑。老師讓範安琳在黑板上畫了一幅,我們這才明白了她的意思:如果數軸上的數據不按順序排列,那圖象就不會呈直線上升或下降。原來範安琳是忽略了數軸的特點。

這件事不就驗證了那句話嗎?課堂上因為她的一點錯誤,而使全班對數軸與正比例有了更深的認識;因此還使我認識到,錯誤不可怕,重要的是提出來,讓大家來共同解決。由此我明白了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不要因擔心出錯而躑躅不前——課堂會因差錯而精彩。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7

今天我終於把暑假報的數學思維課上完了。

這次我上了十二節課,在這個課上我遇到了同學李鮑翔,真巧啊。

這種課主要是教我們簡便運算、巧算,還有乘法和加法的原理。老師説:“你們一定要認真學,否則就白來了。”後來我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因為一開始我聽得糊里糊塗的',後來我就認真地預習,上課就能聽懂了。在我學習的過程當中,最難忘的就是“一筆畫”。

我原先對它的理解是:不管什麼物品,只要能一筆畫出的就叫一筆畫。可是學過以後,我明白了,一筆畫是要求在不重複任一一條線段的情況下一筆畫出某個圖形。如果想簡便判斷出一個圖形能不能一筆畫出,要用到“奇點”和“偶點”,如果全部都是偶點,或者有兩個奇點,其它都是偶點,那這個圖形就可以一筆畫。

通過這十二次的學習,我的收穫很大。雖然我不是我們這次班上學得的,但是我覺得會對我以後學習數學很有幫助。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8

今天,我帶着50元和媽媽去市場買菜。我和媽媽來到賣一號土豬的攤位跟前。媽媽問:“瘦肉多少錢一斤呀?”老闆回答説:“18元一斤。”媽媽挑了一塊小一點的瘦肉讓老闆稱,一共12元。我把20元給她,老闆找回我8元。

我們又來到了賣魚的地方,媽媽挑選了一個大魚頭,老闆説18元一斤,一共34元。我手裏只剩下4元錢了。路邊有個阿姨在賣益力多,我過去問:“多少錢一排?”阿姨説9元8毛,我把4元給了她,媽媽還幫我補了5元8毛。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9

生活中到處離不開數學!

今日,我在家裏做了一個事情,就是量一元硬幣。

工具是:一套尺子,一個一元硬幣,一隻彩筆。

先用彩筆畫出一元硬幣的直徑,它的直徑是2.5釐米,要想算出圓的周長,再用2.5乘3.14等於7.85釐米如果明白圓的半徑,在求圓的周長,應是:圓的半徑乘3.14乘2。

我還明白: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直徑,一般用字母R來表示。經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心的線段,叫做半徑,一般用字母D來表示。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校

今日,我在家裏沒事幹,就找到了一個以前四驅車的輪子。我就開始測量它的周長。找不着圓點是一個難事,於是我借用個課堂上的幾個方法,由於這個輪子是安到那裏的,所以很不好測量,最終我還是按照車輪的大小在紙上畫出了一個圓。測出了直徑。3.14×2、5=7、85(釐米)。

這可真是一次趣味的測量啊!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10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買菜啦!買文具啦!量布啦等等,都需要用到數學。

有一次,奶奶帶着我去文具店買文具。我要一枝黑筆,兩枝紅筆,三枝藍筆和三塊橡皮分別要:1.5元;3元;4.5元和3元。一共要12元,可不知怎麼,銷售員居然説要25元,我馬上速算起來,才慌然大悟,要不然這13元錢就離我們而去。

在回家的路上,奶奶在一個勁兒不停得在誇我聰明,説學習就是要這樣不斷地學以致用。我以後要把課本上的知識多多運用到生活中來。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11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分數。分數有分子、分母與分數線,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間一橫是分數線。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數,比如:一本書有三十頁,每一頁是一本書的1/30。分數還可以用來加減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於二分之二,也就是1。為什麼會這樣呢?如果一個餅把它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餅的1/2,再把這兩份拼起來,就是有2個1/2,剛好是一個餅。分數在加減時,如果分母都是一樣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與分母都一樣,就是1了。

我還學會了比分數的大小,老師教了我們口訣: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數小,分母小的分數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

老師還提醒我們,寫分數時,一般先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寫分母,最後寫分子。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12

因為這個學期的數學期末成績不是很好,所以老爸又開始了六年級上學期的數學複習計劃。

“首先,今天我們複習的是我們平常常用的折扣。”“啊哈,這個很簡單啊。”我打了一個響指。“首先我們先來複習一下概念。”“商店有時降價出售的商品,叫做打折扣銷售,通稱“打折”。幾折表示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很好。來,就拿星期一的例子來説吧,我和你媽媽給你買了羽絨服,原本是699元的,現在打了七折,那麼我們應該付多少元呢?”“這很簡單。”

我拿出了草稿紙:“首先,七折就等於70%,那麼應該用原本的錢數,去乘以折扣,就可以得出現在的價格啦,應該用699×70%等於……”我在草稿紙上認真的一算着,生怕算錯,驗算了一遍又一遍:“是489.3元。”“沒錯。”爸爸拍了拍的小腦袋:“算的可好。”我心裏樂開了花。

“好的,再來,現在我要換一種題目的方式咯,現在我們知道現價是489.3元,也是打了七折,請問原價多少元,應該怎樣算啊?”“哈哈,老爸你又抄襲上面的題目啦,很簡單,用現價除以折扣就可以得出啦,那麼應該是489.3÷70%=699元,都不用算啦。”“不錯,不錯,那麼下面我們再來做做書上的一道題目,爸爸買了一個隨身聽,原價是160元,現在只花了九折的錢,比原價便宜了多少錢?應該怎樣算啊?”我摸了摸“糊塗”的小腦袋,突然靈機一動:“簡單,首先我們應該找出單位“1”,其次看到“便宜”這兩個字,説明是要求相差數的,應該用原價去乘以相差數,應該就是160×(1-90%)=16元。”

“嗯,很好。”爸爸拍了拍掌,我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13

每天,都是媽媽買菜付賬。今天買菜的時候,我對媽媽説:“媽媽,我們已經學會使用錢了。今天就讓我驗證一下我的學習成果吧!”媽媽微笑着點點頭。

我看到媽媽在買西紅柿的地方停下了腳步,知道她要買西紅柿了。我小聲地對媽媽説:“媽媽,西紅柿買多少斤?”媽媽也小聲地我説:“兩斤吧!”我想了想,腦子飛快地思考着:2斤=1000克。於是,我對賣菜的阿姨説:“這西紅柿一斤多少錢?”賣菜的阿姨説:“兩塊五,你買多少斤?”我回答她:“兩斤。”説的時候,我心裏想:2.50+2.50=5(元)。我從媽媽那裏拿了五元錢,交給了阿姨。

媽媽又帶着我來到了賣雞翅的地方,知道她要買雞翅了。我又不解地問媽媽:“媽媽,買多少斤雞翅?”媽媽説:“買兩個雞翅,一個雞翅三塊五。”我心裏想3.50+3.50=7(元)。媽媽遞給了我十元錢,我想了想,知道賣雞翅的叔叔要找給我三塊錢。我把錢一邊給叔叔,一邊説:“買兩個雞翅。”叔叔乾脆地説:“好嘞!”過過了一會兒,叔叔果然給我找了三塊錢。

在回家的路上,我很想知道今天一共花了多少錢。於是,我的小腦袋又飛快地轉了起來:從學校到我家旁邊的菜市場一個人用掉了三塊,那麼3.00+3.00=6(元)。買西紅柿花掉了五元。買雞翅花掉了七元錢。5.00+7.00=12.00(元)。買菜一共花掉了十二元錢。6.00+12.00=18(元)。今天一共花掉了十八塊錢。

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真是太有趣啦!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14

數學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無處不有的,有了一些數學知識,就可以在生活中解決更多的問題。

有一次,媽媽帶我去丹尼斯購物,看到了這樣的廣告——肥皂每塊4元錢,買3送1。媽媽回想起了前些日子在九頭崖看到的肥皂促銷方法是打八折。媽媽準備考一考我,便問道:“兒子,現在媽媽準備買 4塊肥皂,你來幫媽媽算一算去哪裏買更實惠。”我略加思索,便回答了媽媽:“真是小菜一碟,在丹尼斯買3塊送1塊,12元錢就可以買4塊,而在九頭崖買4塊是16元,打完八折是12.8元,所以在丹尼斯 買更加實惠。”媽媽聽了,又問道:“剛才是買4塊,正好買3送1,那麼如果我要買5塊呢?”我笑了笑,自信地説:“如果要買5塊肥皂,丹尼斯的買3送1,就需要買4塊了,就是16元錢,而九頭崖買5塊 打八折也是16元錢,所以如果買5塊,在哪家買都一樣。媽媽對我的回答很滿意。

還有一次,我們家買了新房子,裝修時,我和爸爸一起去選購地板磚,來到建材市場,看到地板磚有大、中、小三個型號,價格分別是40元、30元、15元。我想:我們家面積是96m2,選用哪一種瓷磚更 加便宜呢?於是,我拿起計算器開始計算:如果選用40元一塊的,需要150塊,6000塊錢。如果選用30元一塊的,需要267塊,8010塊錢。如果選用

15元一塊的,需要600塊,9000塊錢。這樣一算,我發現還是買大塊的便宜。我把我算的結果告訴了爸爸,爸爸同意了我的方案,還誇我聰明呢!

通過這兩件事,使我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用處真大呀!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15

今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和媽媽一起逛街,走到小區門口,媽媽突然問我:”寶貝,我來考考你,我們面前的這條路一共長300米,每隔10米就掛有一盞路燈。你算一算這條路一共掛了多少盞燈?“媽媽接着説:”如果你答對了,就有禮物哦!“我高興地説:”這還不簡單,我學過數學廣角,2分鐘就能説出答案來。“於是,我就心想:棵樹=總長度÷間隔長度+1,那麼我就把樹苗改成燈,就可以了。我算了一下:300÷10+1=31﹙盞﹚。心裏算好之後,我就自豪的對媽媽説:”一共掛了31盞燈。“”寶貝,你真聰明,看來你沒有忘記你所學的知識。媽媽現在就帶你去買禮物,好不好?“媽媽高興地説。我二話不説,連忙點頭説:”好啊,好啊,快走!快走!“

媽媽又問我:”你想去哪裏買禮物呢?“我回答媽媽説:”我想去聯華超市買禮物,可以嗎?“媽媽笑着説:”只要你回答對我的問題,我們就去聯華超市。“”啊!又要回答問題啊?我剛才不是已經回答過了嗎?“我有些不高興地説。”剛才是剛才,現在是現在,那你還要不要去聯華超市?“媽媽笑着問我。我只好説:”去啊,當然要去啊,你説吧,我一定回答上的。“接着,媽媽就説:”我們在家門口坐105路公交車去聯華超市,途中要經過5個車站,每個車站的距離是400米,你仔細算一算,這一段路一共有長多少米?“唉!我總算鬆了一口氣,笑着回答説:”這也太簡單了吧!用400米×5=2000米,就行了。“”完全正確!走!我們出發去聯華超市。“媽媽高興地説。

我和媽媽終於來到了聯華超市,買到了我最喜歡的禮物。呵呵……今天是我最開心地一天了。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16

前幾天我過生日,全家人來到王品牛排聚餐,媽媽店了6份主餐,積了6積分,加上原先的積分9,共15積分,工作人員送了我們一張白金卡,我們又買了10送1的禮券抵掉了6份主餐的錢。

後來我想:到底是10送1禮券划算還是打9折的白金卡划算?回家後,我在紙上算:10送1禮券相當於你花10份主餐的錢可以吃到11份主餐,一份主餐350元,所以10送1禮券共用3500元,再加上原來吃的9份,共6750元。而白金卡你得先吃15份主餐,積到15分以後,領取白金卡。所以前面的是6×350=2100元。但15和20無法比較,所以假設再用白金卡買5份主餐:5×350×0.9=1575,再把2100元加上1575再加上原來的9份(3150)最後結果是6825。6825>6750。結果令人不解,為什麼看似划算的白金卡在本次消費中並不划算。

我懷疑我師父算錯了,因為10送1禮券相當於10÷11=0.9090··≈0.91折,可白金卡打的是0.9折,0.9×10=9(元),0.91×10=9.1(元)。明顯10送1禮券會比白金卡更不划算,可在實際結果中,10送1禮券會比白金卡便宜。

經過了苦苦思索後,我終於發現了問題所在:用10送1禮券的話,用原價買的只有9份,而為了積夠換白金卡的積分,你又要用原價買15份的主餐,差別就在於此。結論很簡單:在本次消費中,用10送1的禮券會比用白金卡更加划算。

我算出來後欣喜若狂,原來選優惠也有這麼多講究。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17

數學課上我們學習了克和千克的知識。原來,生活中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質量單位克或千克。通常,計量比較輕的物品我們用“克”(g)作單位,比如:一支口香糖、一盒兒童牙膏、一枚硬幣、一盒餅乾等物體的重量。計量比較重的物品我們用“千克”(kg)來做單位,比如:一桶洗衣液、一箱蘋果、一袋大米的重量,還有我的體重等。

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告訴媽媽老師讓我們在生活中找一找與質量單位有關的知識。於是,爸爸媽媽帶我來到了超市。一進超市,就看見超市門口整整齊齊地擺放着一排排牛奶,我看了看,發現上面寫着每盒牛奶的淨含量250克,這時,媽媽就問我:“一箱牛奶12盒,每盒牛奶250克,那麼一箱牛奶是多少千克呢?”我用12×250g=3000g在課堂的學習中我們知道1000g=1kg,那麼3000g就等於3kg,旁邊的阿姨聽見了,誇我真聰明。

後來,我和爸爸媽媽又去買了1千克蘋果,媽媽告訴我:“在生活中,人們還習慣用‘斤’和‘兩’來表示物體有多重,2斤=1千克,1斤=500克。”“哦,原來是這樣呀!那我們今天買了1千克蘋果也就是2斤嘍,一共有5個。”我高興地回答。在稱重時,我還發現超市裏用的大多都是電子秤。聽老師説過,稱非常重的物體要用磅秤,我還沒見過呢,有機會我一定要親自去看一看。

今天我很開心,因為我通過生活實踐,學到了很多知識,還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數學知識真是無處不在呀!我一定要努力學好數學,用我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更多的問題。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18

五一小長假,爸爸媽媽帶我去西安玩,碰巧舅舅從外地出差回來,請我們出去吃飯。

舅舅帶我們來到一家特色酒店,在等待上菜的這段時間裏,我覺得很無聊,於是到大廳裏轉悠,這時我發現了有趣的東西——魚缸。

酒店裏一共有三個大魚缸,裏面養着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金魚,這個我認識,叫獅子魚、親吻魚;這個我也知道,叫珍珠馬甲魚、墨龍睛……我大呼小叫地説着。“小朋友,你對魚還挺在行的嘛。”不知什麼時候經理叔叔站在了我身後,“哪裏哪裏,我只知道一點點。”我摸摸腦袋,有點不好意思。

“本來這些魚是養在一個缸裏的,後來越來越多,有135條了,一個缸實在養不下,這才分到了三個缸裏的,我也沒注意分配,後來有人告訴我,第二個魚缸裏比第一個魚缸多5條,第三個魚缸裏比第二個魚缸裏少7條,你知道三個缸裏各有多少條魚嗎?”叔叔笑着説。

“叔叔,您考我呢!您給我點時間,讓我試試吧!”經過認真思考,反覆推敲,我確定瞭解題思路: 因為第一個魚缸和第三個魚缸裏的金魚數量都比第二個魚缸裏面的少,所以把缺少的數量加上,這樣三個魚缸裏的金魚數量就相同了,又知道金魚的總數是135,因此(135+5+7)÷3=49(條),49條就是第二個魚缸裏金魚的數量,由此可以知道,第一個魚缸裏有49-5=44(條),第三個魚缸裏有49-7=42(條)金魚。

“叔叔,叔叔,我知道了,第一個魚缸裏有44條,第二個魚缸裏有49條,第三個魚缸裏有42條。”我欣喜若狂地説。“答對了,小朋友,真聰明!”叔叔舉起大拇指説。我心裏也美滋滋的。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細細體會,它一定會給我們帶來無限樂趣。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19

今天陽光明媚,我到親愛的奶奶家去探望親愛的奶奶。剛進門,親愛的奶奶就拿着民豐超市的廣告紙急匆匆地跑過來説:“嘿,你看看,有沒有要買的,親愛的奶奶給你錢!”我接過廣告紙,草草地看了看回答:“親愛的奶奶,有好多打折的年貨咧!”“打折好啊,給你100元,喜歡的就買。”親愛的奶奶毫不猶豫地把100元遞給我。我提上購物袋,興高采烈地出門了。

到了超市,推着購物車,我東張西望,想着買什麼好。沒過一會兒,購物車裏塞滿了我精心挑選地6種零食:美國葵花子0·87kg、香蕉片0·78kg、山楂片0·68kg、話梅0·48kg、鹹乾花生1·06kg。掰着手指算了算原來的總價是14·40+16·54+9·00+11·60+12·60+21·20共85·31元。看着這些美味的零食,我的口水早已流下三千尺。算賬時,收銀台的姐姐説因為有優惠,共便宜了10·41元,現共74·9元。姐姐又給我一張深藍色的卡,我不解地問;“姐姐,這是什麼?”她回答:“這是刮獎卡,消費滿68元的顧客就可以領取,要求在卡上,最高獎金有15000元!”我小心翼翼地刮開刮獎區,與要求對一下,獲得了2元,這樣我只用了72·9元。

我蹦蹦跳跳地回到親愛的奶奶家,把零食依依從購物袋裏取出來,把剩下的27。1元換給了親愛的奶奶,又説:“親愛的奶奶,本來是要花85·31元,優惠後之用74·90元,刮獎又‘賺’2元,只用了72·9元。”親愛的奶奶聽了後了開了花,眉開顏笑地説;“媛媛(我的小名)真會算,將來一定是個會過好日子的人!”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20

數學與我們日常生活有緊密的聯繫,特別是在商品買賣交易中,數學被髮揮的淋漓盡致;一不小心就會讓人誤入歧途。

春節來臨之際,我和媽媽去“之心城”商場閒逛,突然媽媽看到賣棉衣的商鋪有限時打折的招牌,媽媽正想為爸爸添置一件棉襖,一時精神來了,媽媽看中了一件,問服務員多少錢,服務員説,這件衣服是今年新款,原價680元,現在做活動打七五折,或者參加滿150返50禮劵活動。

我開始在心裏盤算起來,680乘以0.75,等於510,如果參加另外一個活動,付680可以拿到200元禮券,再添180元就能買條褲子,買條褲子的錢是380元,又可以返還100元的禮券,如果再添99元還可以買個電磁爐,最後還可以有50元禮券,如果再添75元買個電燒水壺,這是如果你在旁邊花25元買兩雙襪子的話,又湊夠150元的消費,你又可以拿到50元禮券……,在我還沒弄清這筆賬是怎麼回事時,媽媽只拿着那一件衣服買單去了,我想問媽媽參加哪種活動,可我又沒有可靠的依據。

回到家裏,媽媽讓爸爸試穿棉衣,我把商場的活動給爸爸介紹了一遍,爸爸説;“媽媽,是猴精”,我問爸爸為什麼?爸爸説:“商場的衣服內商品進價大概是銷售價的四到四五折,打了七五折,他依然有利潤,滿150送禮券,為了吸引顧客多消費,如果你確實需要哪些東西,對顧客來説是優惠的,當你為了那些禮券一味地購買一些東西,那些沒完沒了的禮券正是吸引你掉進商家的陷進,”哦;我彷彿明白商家的意圖了,難怪有人説“賣家總是比買家精”。

學好數學、並能恰當的利用還真是門學問,不同的立場有不同的謀劃發展技巧和方法,我要好好學習數學,便於在生活中應用。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21

又是新的一天,大家又奔赴在了早市上,早上,天颳起了一陣陣寒風,我不由的打了個寒顫。不管天冷不冷,終究是要買菜的呀。於是我們驅車來到了菜市場。

“這番薯多少錢一斤?”媽媽揀起一隻土裏土氣的番薯掂量了一番問。“八毛。”賣番薯的老奶奶回答道。“這麼貴呀。”媽媽不滿的叫道......經過一翻討價還價,媽媽還是以失敗而告終,以八毛錢的價格買了兩斤,共花1元6角。在一旁觀看的我心裏喜滋滋的“真便宜呀。”。

拎着那沉甸甸的番薯,我們不由自主地來到了最熱鬧的生肉區,哇,好擠呀,我和媽媽毫不容易擠進去,卻沒有中意的肉,沒辦法,只好另找肉鋪了。踩着腳下骯髒不堪的爛菜葉子與黑乎乎的髒水,我真是後悔極了,早知道不來了。媽媽看中了一塊瘦肉多,肥肉少的豬肉,老闆娘熟練的將豬肉上稱裝袋,8兩,一斤13元,媽媽乘機考了考我,讓我算出價錢:13乘以0.8=10.4元。“等於十元四角。”我大聲地叫了出來。老闆娘驚訝的誇獎我:“不錯,這麼小就會算了。”我表面上沒説什麼,心裏卻笑嘻嘻的,我早就學過小數乘法了。

“當裏個當,當裏個當”我輕鬆的哼着小曲兒,走出了熱鬧的生肉區。我跟着媽媽來到了一個菜攤前,媽媽瞧了瞧那嫩綠的青菜,抓起一把問了價錢,原來只要7毛錢一斤。隨後,媽媽稱了一斤,花了7角錢。

該回家了,一路上,我仔細的算了總價錢:1.6+10.4+0.7=12.7元。啊,一天下來,我家的菜錢12.7元,一個月(30天)就是381元,一年就是4572元。這樣看來,我家光花在買菜就有幾千元了,加上其他的,一年就可以花掉一萬。還是勤儉節約的好。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22

一天,在上奧數興趣班時,我打開書預習要學的內容,原來今天學第十四講:配對求和呀!聽老師説:“配對求和也叫高斯求和,因為這種求和方法是數學家高斯最早發現的”。

當我看到例題3的時候,被這道題難住了。題目是:“有一堆木材疊堆在一起,一共是20層,第一層有12根,第二層有13根,……,下面每層比上層多一根,這堆木材共有多少根?”我拿起鉛筆,在草稿本上左畫一個圖,右畫一個圖,也沒有做出這道題。上課時,老師給了我們一個公式——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這個公式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用一個這樣的公式呢?我想了很久,也找不出答案,於是我就向老師提出了這個問題,老師説:“你可以結合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想。”根據老師的提示,我在本子上畫了圖並進行演算,結果畫出了下面這個圖,

原來梯形的上底與下底和就是長方形的長,梯形的高就是長方形的寬,一個梯形面積就是長方形面積的一半,所以得出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這個公式。因為這堆木材成了梯形的形式,所以可以運用這個公式計算它的根數,於是我很快就求出下底的長度(即下底有多少根)12+20-1=31(根),隨後算出梯形的面積,也就是這堆木材的總根數,(12+31)×20÷2=430(根)。我看了一下思路導航,“YES!這道題我算對了!耶!”我興奮地説。

做完了這道題,老師説:“同學們,這種題類似於求梯形面積,你們以後會在五年級學到的。”我心裏美滋滋的,因為我現在才三年級就已經學過一道五年級的算術題,還知道了梯形面積公式的來歷,並且懂得如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標籤: 六年級 數學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iji/rijizuowen/wjnlz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