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日記 >日記作文 >

雙聯行動民情日記【推薦】

雙聯行動民情日記【推薦】

廣大人民羣眾都是通情達理的,只要他們明白有些問題之所以不能儘快解決的原因,就會諒解,還會主動為政府分憂。本站小編整理了相關的民情日記,快來看看吧。

  雙聯行動民情日記一:

3月1日 星期四 小雨

雞年伊始,我們一行4人在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建榮的帶領下,深入到舟曲縣拱壩鄉坎坎村。在和農民幾天的接觸中,親眼目睹了農村貧困的艱辛,親身感受了農民渴望脱貧的迫切,也更深刻的體會到省委開展的聯村聯户、為民富民這一決策的高遠。

3月的舟曲春寒料峭,我們所乘坐的汽車經過一整天的顛簸才到達了目的地。放眼望去,白雪皚皚的坎坎山下,橫七豎八地躺着一個破舊的村落,這就是坎坎村。這個純藏民的小山村,山高坡陡,人均只有1.3畝坡地,大多數村民住在半山腰裏,房子很破舊。村支書任由主告訴我們,這些房子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有的還是解放前修的。由於沒錢買炭,村民做飯取暖要到很遠的山上去砍林子。村民耕種方式也很原始,在地裏撒上種子,用耙子耙一下就算種上了。薄田加上薄種,收成自然很薄,又沒有來錢的路,靠國家的一點救濟和補貼過活,吃飽穿暖成了特困户最大的奢望。

  雙聯行動民情日記二:

早上5點多鐘,手機響了,我一看是正在進行拆遷工作的北西組組長李淮亮打來的。“杜書記,昨天到你同學家動員她搬遷,她説啥都不願意,現在他都影響了一大片,你看咋辦吧?”李淮亮帶氣的説到。掛上電話,我就想,一定是她——趙紅梅,我初中的同學。

6點20分,我趕到了同學家。沒想到剛見面第一句話就是:“哎呦,杜書記,那麼早大駕光臨,有啥事,説吧。”那説話的語氣就像吃了酸葡萄一樣——“咧牙”!我笑着答道:“俺這不是沒吃早飯嗎,想到老同學你這,蹭碗稀飯喝。”就這樣,我開始了今天的“正事”.我們從同學時的生活,談到了畢業後的娶親生子,最後她談到了自己的今天。她現在患紅斑狼瘡多年,常年靠藥物維持。有一次發病,她把剛炒好的一鍋菜都倒在了自己的身上,現在脖子下面留下了一片疤痕。一對雙胞胎兒女,都在上高中。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每月千把塊錢,沒有低保,家裏的日子過得挺緊。我一看,火候到了,就對他説:“你有實際困難可以提出來,我們想辦法給你解決,可咱也不能因為有困難就不搬家,這樣會影響大局的。”當着她的面,我同社區書記、主任通了電話,我們的意見是一致的:“對於向趙紅梅這樣的户,確實有實際困難,符合低保申報條件,應及時予以申報”.我當場給予她答覆:“你把所需的申報材料準備好,交給我,社區會盡快給你申報的。”想不到,她這時候還逗我一句:“杜書記,這算不算走後門呀?”

10點10分了,她説:“我現在還不能搬,我不能幹活,得等俺對象來搬。”我一聽,這咋行,得趁熱打鐵。我一拍胸脯説道:“你找人搬,費用我個人給你出,況且今天是5月8號,農曆四月十八,好日子,就今天搬完。”見我如是説,她也沒好再説什麼了。

就這樣,我運用“友情牌”在拆遷中打了個硬仗,把我同學的家“拆”了。

  雙聯行動民情日記三:

3月17日星期六

今天,我終於騰出空來,來到幫聯户吳俊義家。他家共有4口人,老母親已經77歲,喪失了勞動能力;妻子侯希春去年因一次意外事故胳膊骨折,做了手術;他自己患有嚴重的肝病,全靠每年兩次化療維持生命,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全家僅靠兒子打工的一點微薄收入度日,生活非常困難。吳俊義説:“我們一家四口,只有兒子能賺一點養家餬口的錢,其它三個人都只能等着吃白飯,每年光看病買藥就要花上一兩萬元。加上兒子已經到了結婚年齡,家裏兩隻破窯洞都快不能住人了,想給兒子蓋三間新房,可是家裏不僅沒有一分錢,在信用社還有三萬元貸款,日子實在是過不下去了……”。

在瞭解到他家的情況後,我心情很沉重,覺得自己作為一名鄉鎮領導,深入羣眾還是不夠,自己今後要多瞭解困難羣眾的生產生活。

根據平時掌握的情況,結合閆溝村情和他家的條件,我和吳俊義夫妻兩人商量着制定了年度幫扶計劃,初步確定了三條措施,一是按照茹河川區設施蔬菜發展的優勢,經營設施蔬菜大棚3座;二是結合鄉上危舊房改造項目,幫助其新修房屋3間;三是爭取婦女創業小額擔保貸款5萬元,主要用於經營設施蔬菜和新房修建。我鼓勵他們:“從今以後,咱們就是親戚,要常聯繫,有困難就打電話,我盡我最大努力幫助你。現在你日子很苦,但一定要有信心,要鼓足勇氣,相信經過幾年努力,你一定會過上好日子的。”我沒有想到,話剛説完,吳俊義竟然哭了,激動地握着我的手,説:“我一定不辜負你的期望,把設施蔬菜搞好。”

標籤: 民情 雙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iji/rijizuowen/mogdo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