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日記 >日記作文 >

最新聯村聯户民情日記

最新聯村聯户民情日記

聯村聯户通過走訪貧困户、調查建檔、深入交談、建言獻策等方式,掌握了村民的幫扶重點和方向。 下面是相關的聯村聯户民情日記,歡迎欣賞與借鑑。

聯村聯户民情日記【篇一】

第二天一大早,我都來不及多呼吸幾口山區清晨清新的空氣,就趕到廚房做準備,發現裏面熱氣騰騰蒸氣四溢,高蘭蘭已經把昨晚洗好的面放在蒸籠裏蒸了。我一邊幫她把油鹽、醋、辣椒、芝麻醬等這些調料品裝上三輪車,一邊問她幾點開始做的。她説每天都是五點起牀,先把火生着水燒開,把麪皮蒸上,然後開始給陳雙院做早點和午飯,為了不讓丈夫餓着,她還得早點賣完下山給丈夫做晚飯。説着,高蘭蘭把剛做好的葱花餅端到丈夫牀前,囑咐他準時按點吃藥。不到八點,麪皮出鍋後我們就出發了。

三月份的山區天氣還很冷,她在前面扶着車,我在後面推着。她問我冷不冷,穿得夠不夠,別凍着。一路上高蘭蘭給我又講起她和丈夫這幾年打零工掙錢的初衷是為了供孩子上學,想讓他們將來有出息。而現在她不僅僅希望孩子上學有出息,還希望能掙錢給丈夫治病,聽得出,她是個賢惠能幹的妻子,慈祥和藹的母親。步行四十多分鐘後我們到了景區賣小食品的固定攤位,高蘭蘭開始忙着切面皮,我拿着抹布擦桌凳,幫她洗黃瓜、胡蘿蔔、豆芽菜,她切成絲調製佐料。這個季節還屬於麥積山景區的旅遊淡季,天氣冷,遊客很少。早上10點從山上下來了一批遊客,旁邊攤位的經營户開始吆喝了起來。我也硬着頭皮跑到遊客當中“拉客”:“嚐嚐我們家的麪皮吧,還熱着呢,可好吃了……”有兩位遊客在我的“遊説”下,來到我們的攤位品嚐美味的麪皮,我學着電視裏“店小二”的摸樣,一邊擦擦桌子擦擦凳子,一邊招呼他們請坐。

高蘭蘭麻利的拌好麪皮,我趕緊端到顧客面前請他們品嚐。看着這兩位遊客吃着有我一份辛勞的麪皮,談論着麥積山美麗的風景,我也覺得此時的麥積山更加美麗。結賬付錢後,送走了這兩位遊客。陸陸續續的上山遊客開始多了起來,吃麪皮的也越來越多,下午兩點多的時候,我們的麪皮已經全部賣完了。看着高蘭蘭數着賣麪皮掙來的辛苦錢,臉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我身體的疲憊頓時煙消雲散了。收拾完東西,我們推着車子下了山。

做了一次“生意人”,做了一些自己以前沒有做過的事,這也是我“雙聯”行動的第一份“作業”。在這次“雙聯”行動中,我不僅鍛鍊了自己,更主要的是拉近了我與羣眾的距離,讓我真正成為羣眾的“城裏”親戚。

聯村聯户民情日記【篇二】

為認真貫徹省、市、縣、鎮“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的會議精神,2月27日我深入自己的聯繫户南川村張彥平家中,詳細瞭解情況。當踏進他家門的時候我心靈一種震撼,他們竟是如此的熱情,他們的他們渴望富裕的眼神,那稀疏的鬍渣子,都留下了滄桑歲月的痕跡。

我一邊很認真的講着這次行動的有關精神,首先讓他們知道什麼叫“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其次講述了這次行動的最終目的。一邊瞭解着張彥平家的基本情況。

户主張彥平,現年31歲,全家3口人,母親張娥娃,現年62歲,女兒張雅軒,今年只有4歲,張彥平因和妻子脾氣不和去年離了婚,家裏基本沒有土地,全家靠張彥平在縣城打零工維持生計,家裏有房屋4間,全家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母親張娥娃經常有病,患高血壓,基本上就是個藥罐子,女兒張雅軒在南川上幼兒園。最後我相互記下了電話號碼。在全面瞭解了貧困户家庭組成、經濟收入、生活情況、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後,針對實際困難制定了幫扶計劃。一是針對其母親經常患病,我聯繫了中醫院的一個醫生(是我的朋友),叫不定期的給她檢查,二是給張彥平介紹媳婦,這是最根本的幫扶,找到媳婦後,媳婦可以料理家裏的事情,張彥平就可以長期去外地打工掙錢,這樣家庭的貧困面貌就會逐漸改善。三是經常去他家給女兒張雅軒輔導學習,並且讓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習,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孩子的學習是頭等大事,把孩子的教育抓好,等將來孩子考上大學,畢業後再給聯繫個工作,這樣家庭的貧困面貌才會從根本上得以轉變。

聯村聯户民情日記【篇三】

自雙聯行動開展以來,省、州、縣、鄉四級聯動,全省40萬名幹部進村入户、噓寒問暖,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在此期間,我也聯繫了2户幫扶户。

清晨,我和單位同事相約來到了馬家山社,聯繫户馬玉海家我總是放不下心,特別想去他家看看,馬玉海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母親年事已高,而兒子馬玉海已經48歲了,已離異,肩膀還有些殘疾,身邊無子嗣,只是過繼了弟弟的一個兒子,現在還小,經常不在家,家裏上上下下所有的事情都要馬玉海親自料理。

我總通過電話給馬玉海打氣、鼓勁,希望他繼續做他的木工活,好好照顧母親和侄子,一切會好起來的。也希望能通過自己的綿薄之力為他做點啥,春耕的時候為他家買了一捆塑料,前幾天又為馬玉海家送去了一隻基礎母羊,希望他們日子能過的舒心一些。

剛走到家門口,就看見馬玉海的母親和同村的一位老人在寒暄,看到我過來,奶奶便笑着跟我打招呼,很熱情地迎我進了她家,她家房子不多,但很乾淨,院子不大,也很整潔,所有的苞谷籽種都晾曬在房檐底下。我和同事一起進了她家的偏房。有時候馬玉海出去做木工活遠了,奶奶連飯都吃不上,只能靠早上或昨天的剩菜、剩飯將就將就。奶奶每次見到我都很高心,笑盈盈的,總是誇自己的兒子(馬玉海)這好那好,還説國家的惠民惠農政策好,雙聯行動好,他們家享受了農村危舊房改造,3個人也都有低保,還為他們免費發放地膜塑料,免費發放基礎母羊。完了也發發牢騷,説兒子不容易,到現在還是一個人,既要照顧家裏,幹農活、做飯、餵養,還要到外面做木工,掙錢貼補家用,孫子還小,13歲,還在念書,幫不上忙。我問了問上次奶奶手術後的情況,説都好些了,通過大病救助還報了些,自己花去的錢不多。我説,只要奶奶健健康康,馬玉海在外面補貼些,再加上低保,日子慢慢會好起來的,奶奶聽到我説這些,很高興,一個勁地勸我喝茶,吃糖果。

農村在變化,老百姓的心情和日子也在變化,隨着黨和國家的惠民惠農政策的越來越好,老百姓看病可以報銷了,上學也免費了,油路鋪到了家門上,危舊房也改造了,老百姓的日子便也越來越好了,心情自然也就好了。

在回單位的路上,我想了很多,很替馬玉海家高興,現在我也算是他家的新“親戚”了,只要馬玉海繼續為家裏整些貼補,奶奶能夠健健康康,小侄子能夠好好唸書,他們的日子過好了,我自然也就高興了。

標籤: 民情 聯村 聯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iji/rijizuowen/9l90d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