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日記 >日記作文 >

植物生長日記

植物生長日記

一天終於結束了,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立即行動起來寫一篇日記吧。你所見過的日記應該是什麼樣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植物生長日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植物生長日記

植物生長日記1

我家有一盆與眾不同的花,它的特別之處是:它的花和葉子不是長在一起的,是一個莖上長花,而另一個莖上長葉子。它的葉子像深紫色的蝴蝶,花苞是外面綠色裏面是淺紫色的,每個莖可以開七八個花。

到了晚上葉子向下合攏像在睡覺,花也合攏花瓣還垂下頭也進入夢鄉。

早晨葉子又向上好像伸腰做運動,花也張開花瓣了,好像在迎接太陽。

下雨的晚上,葉子向下緊緊的合攏,花瓣也緊緊的合攏,好象在取暖。

植物生長日記2

2月16日陰星期六

我的水仙花已經有8—10釐米高了。葉子也從原來綠油油的小腦袋慢慢地變細變長。

幾天之後小苗也長得又嫩又高,像一株株小草一樣。水仙花的莖也隨着水仙花的生長越來越小。根越來越多,在水裏劃來劃去。更驚奇的是,葉子裏面居然有一個個水仙花的花骨朵。第二天一早,我的水仙花終於開花啦!白白的花瓣中間有一個黃色的花蕾,鼻子湊近一聞,一股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

植物生長日記3

長壽花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根向上生長,莖向四周伸展,莖上生長了許多嫩綠的枝葉,它的枝葉像一把扇子,微風拂過葉子在空中翩翩起舞,旁邊有波浪的形狀,枝葉摸上去有點凹凸不平,像波浪,一會有,一會無。

在莖上有點些剛探出頭的新葉,新葉嫩嫩的,彷彿一位剛出生的寶寶,需要媽媽的呵護。在長壽花的最上面,一朵朵梅紅色的小花含苞待放,陸續開出美麗的花朵。花朵交錯生長,花的中心,有一個小花苞,花苞還是淡粉色的,像是一個個小精靈在花苞中睡覺呢。

我在葉子上澆了一點水,露珠在葉子上像一位酣睡的一個小生命,可是又那麼透亮,那麼美麗。微風拂過,露珠落了下來,像一串珍珠掉落,卻不見蹤影。

讓我感到遺憾的是,有幾個小花垂下了腦袋,變成紫色的了。

長壽花,你真是美中極品,為有不足的是你應該快快長大。

植物生長日記4

我家的陽台上的花特別多,有綠蘿、茉莉、蘭花……這些花中我最喜歡那盆仙人球。

仙人球長得並不好看,圓圓的就像一個小皮球,穿着一身綠衣服,身體均勻地分為十幾道豎稜,每條稜上面有一簇簇密密麻麻的淡黃的小刺,光芒似的向外放射。倘若你用手指輕輕地碰一下它,那你就會紮上小刺,疼得直叫喚。媽媽告訴我:仙人球雖然長得不好看,但是它卻能抗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你七八天不給它澆水,它也能堅強地活下去。對於媽媽的話,我有點不太肯定,就想試一下,一週不給仙人球澆水。果然,它照樣活得很精神。從此,我就喜歡仙人球了。

植物生長日記5

新房子旁邊有塊兒荒地,磚頭和瓦塊之間生長着叢叢野草。一天,飯後無聊,爸爸説:“我們種點兒芸豆吧!”

説幹就幹,一身土一頭汗的忙了一週之後,我們開出了一塊六米見方的小菜園。施上底肥,起好了壠,點上水,種上豆籽,也種下了希望。

六天後,兩瓣鵝黃的胚葉鑽出了地面。一天後,胚葉慢慢地向兩側展開,露出了嫩黃的葉芽,就像一個羞澀的小娃娃,張開了雙手,露出了笑臉。

胚葉一天天萎縮,內葉逐漸長高了,分出了層層橢圓的葉片,顏色也變得越來越綠。每層葉柄的根部同時伸出了一根鬍鬚樣的細絲。我和爸爸找來竹竿,搭好了三角形的架子。幾天的時間,芸豆的觸角就像彈簧一樣緊緊的盤在了竹竿上。

一個月後,葉柄中間長出了串串白色或者紫色的`小花兒,引來了蜜蜂和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幾天後,花謝了,露出了針狀的小芸豆。芸豆一天天長大,中間隱約鼓起了豆籽的模樣,終於等來了採收的時候。

晚上,一家人坐在餐桌旁,吃着自己種的芸豆,味道真的不一樣呢!

植物生長日記6

今天,我在學校後操場,看到一種普通卻又奇怪的植物,它叫含羞草。好奇怪的名字,我仔細地觀察了起來。

含羞草細細的莖上長着一片片羽毛狀的葉子,葉子又細又密,像小小的米粒。毛茸茸的莖上長着又小又尖的小刺,還有像蒲公英般的小花和小小的豆莢,真可愛!我忍不住伸出手,想摸摸它的小花。沒想到,手被小刺紮了一下,好疼啊!我趕緊把手縮了回來,一不小心,碰到了旁邊的葉子。只見葉子迅速地合上,這是怎麼一回事,難道是我眼花了?

今天,我發現了大自然的一個祕密,以後,我還會繼續觀察,發現其他的祕密!

植物生長日記7

在所有蔬菜中 ,我最喜歡吃的是青瓜。因為青瓜香脆可口,營養也很豐富。

青瓜生長在大棚裏,嫩綠水靈的青瓜上頂着一朵小黃花。它像洗衣時用的木柱,又圓又長,全身長滿了尖尖的毛刺,但並不刺手。成熟了的黃瓜,外衣變成了深綠色,裏面的肉卻潔白如玉,還有許多白色的小籽呢!青瓜的形狀千姿百態,各種各樣。有的像一根狼牙棒,有的像鐮刀……青瓜的水分是蔬菜中最高的。炎炎夏日,青瓜甘涼可口,可以幫人們解渴,可以炒熟了吃、也可以洗乾淨後帶皮吃、還可以刨去皮吃。青瓜不但清涼解渴,還可以美容養顏。

我愛翡翠般的青瓜。

植物生長日記8

1月28日星期一陰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盆花,它的樣子很像一個洋葱頭,頭上發出了幾瓣小綠芽,身體圓圓的,穿着紫色的衣服。媽媽告訴我,它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將來就會開出什麼顏色的花兒,你們是不是也和我一樣期待,想知道它是什麼花兒?

2月4日 星期一 陰

今天,我給“洋葱頭”澆水,發現它長高了一截,身上的綠芽也張開了,從裏面鑽出了一株花骨朵,看起來像一株綠色的麥穗。沒過幾天,麥穗漸漸變成粉色的了。

植物生長日記9

11月4日 星期天 晴

一大早我就“粘”着媽媽,央求媽媽給我找一下資料,看看夜來香是不是像我昨天觀察的那樣。媽媽到底沒有我的“武功”高強啊!終於受不了我的“軟磨硬泡功”了!給我找了資料。果然是我説的那樣!

我以後沒那麼多時間看夜來香了,就依依不捨地把它交給外婆了。我只好默默地説“再見,夜來香!”

植物生長日記10

2月6日晴星期三

經過了幾天的觀察,我的水仙花終於探出了嫩綠的小腦袋。第二天一早,我跑到陽台,驚奇地發現水仙花的苗已經有3—5釐米高了,像一棵沒有長大的竹筍一樣。我看着水仙花長得這麼快,心裏非常地開心。又過了幾天,水仙花的苗旁邊又長出許多棵小苗,有大有小,非常可愛。

植物生長日記11

我家有一盆又一盆多肉植物,我常常稱呼它們為“肉肉”。它們都十分可愛,不信,你聽聽看唄!就説説“黃麗”吧!黃麗自身像一朵美麗的花兒,中心是黃綠色的,其他的地方是綠色,有淡綠色,也有深綠色,極少一部分因為日照,所以葉尖被曬成了粉紅色。黃麗的葉片厚厚的,我特別想把它的葉片捏爆呢!

養了幾個月後,小黃麗變成了大黃麗,帶着一株可愛的小苗。現在,小苗和大黃麗分居了,兩個傢伙都很可愛呢!我家還有很多“肉肉”呢!比如千佛手、中華蘆薈、星美人。

植物生長日記12

媽媽在家裏插了一株紫竹花,我每個週末都去給它澆水。這個週末,和往常一樣去澆水,閒着沒事,我就蹲下身來仔細觀察起紫竹花來了。

紫竹花的莖像竹子一樣一截一截的,葉子像有點長的橢圓形,顏色非常深的那種紫,些得讓人感覺彷彿是黑色的,且葉子是互生葉(就是這邊一片,那邊一片,不對稱)。

紫竹花很漂亮,但是,開得時間很短,只有兩天。花是深粉色的,花芯兒是黃色的,還有一點綠,紅裏透黃,美麗極了。它的花瓣很小,但是很多,裏外好幾層呢!

竹子開花,節節高。媽媽説種上紫竹花希望我的學習也能像這紫竹花一樣節節升高。

植物生長日記13

“種子發芽了!”早上,我還沒起牀,爸爸就興高采烈地跑到我的牀前,“猜猜,是哪個種子先發芽?”我揉了揉眼睛,想了很久才説:“是蘿蔔種子嗎?”“走,去看看就知道了。”爸爸説着,把我從被窩裏拉了出來。

我披上外套,跑到陽台,種着黃豆種子和蠶豆種子的花盆沒有變化,而種着蘿蔔種子的花盆裏冒出了幾個小芽。那些芽真的好小,一釐米好像都不到,一支細細的莖,莖上長着兩片小小的嫩葉。“爸爸,我猜對了!”我高興地歡呼起來。

蘿蔔種子是第一個發芽的,那麼第二個發芽的又會是誰呢?

植物生長日記14

週一學校發給了我們九顆種子,六顆黃瓜,三顆雞冠花。我發愁了,家裏沒有花盆,這些種子該怎麼種啊?看看我是怎麼做的。

回到家裏,我問外婆這九顆種子該如何是好。她靈機一動,拿了個廢棄的破臉盆,讓我裝種子;又給了我一把大螺絲刀和一副手套,讓我去樓下刨土裝種子。

這刨土的過程很有意思。我隨便找了一處雜草叢生的地皮,把螺絲刀塞進泥土裏,支着地面,一翻,就翻出了好大的一個坑,再用手把土裝進臉盆。我忽然玩起了“尋寶”的遊戲,一直在同一處挖掘,一心想挖到什麼奇珍異寶。就這樣,我像鼴鼠一樣連刨帶挖,終是挖了個手掌那麼深的坑,盛了一盆土。這土很淺,如果不夠種,大不了可以換一個盆。先暫時應付吧。

再説澆水。家裏沒有專業的花灑,只好用個噴灑器充其次。過了幾天,我發現這樣水分實在過少,無法深入泥土,植物根本無法吸收。於是我直接由水杯將水倒進盆裏。可惜這樣水分有太多了,臉盆又沒有漏水孔,種子很容易被淹死,簡直是“大水衝了龍王廟”。

唉,種植對我來説是件複雜的難事,還是把它交還給大自然為好!

植物生長日記15

前幾天媽媽從網上訂購了一盆金針菇。

幾天後一位叔叔送來來一個塑料袋,我們很想知道這是什麼,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個圓柱形土——金針菇的家。

這時土上已經覆蓋着數不清金針菇的嫩芽而且是白色的。金針菇的澆水也挺有趣的:先拿兩張紙澆上水再蓋在它的芽上,這樣才長得快,因為它需要濕潤的環境吸取水分。在寒冷的冬天,它也和人一樣,要放在温暖的空調房裏。

過了幾天我掀開紙一看,哇!只見土壤上面滿是金針菇的頭,像一把把打開的傘努力地往上鑽。

我真希望金針菇快點長大,讓我吃到環保蔬菜。

標籤: 植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iji/rijizuowen/98g3q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