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日記 >日記作文 >

我的家鄉亳州的日記

我的家鄉亳州的日記

亳州是“神醫”華佗的故鄉,也是我國歷史上的四大藥都之一!作為亳州的一份子的小夥伴是不是非常自豪呢!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的家鄉亳州的日記

我的家鄉亳州的日記

我的家鄉亳州的日記1

我的家鄉在安徽亳州,這裏孕育出許多著名的人:老子、莊子,神醫華佗,魏武帝曹操,巾幗英雄花木蘭等。

亳州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像是曹操運兵道、花戲樓、道德中宮、曹氏宗族墓羣、華祖庵等都是非常著名的旅遊景點。

曹操地下運兵道位於亳州市老城內主要街道下,長達四千餘米,有地下長城之稱。地道里面四通八達,結構複雜,有單行道、轉彎道、平行雙道、上下兩層道四種形式。設有貓耳洞、障礙牆、絆腿板、陷阱等軍事設施,還有通氣孔、傳話孔、燈籠等附屬設施。曹操曾多次運用地道戰術取得戰爭勝利。

花戲樓位於亳州城北關,建築面積3163。1平方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戲樓本來是大帝廟的一座舞台。因上面雕刻彩繪絢麗奪目而得名。戲樓座南面北,舞台前伸,形如凸狀,四方翼角,加上屋面琉璃鋪飾,金碧輝煌。雖然花戲樓是古代建築,但至今還那麼漂亮、乾淨、整潔、美觀、好看。

我們亳州還有許多優秀的旅遊景點,我就不給大家一一介紹了,如果你想知道,就親自來亳州看看吧。歡迎國內外的朋友到亳州來做客,作為亳州人我們驕傲!我們自豪!!

我的家鄉亳州的日記2

我愛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在亳州市渦陽縣,是個有山有水的地方,雖然不比黃山的山好、比桂林的水好,但在我心中她是最美的。

它有老子廟、文化廣場、體育廣場、紫光公園、我所上學校樑嶺小學等。我就給你介紹紫光公園吧!

紫光公園是一個美麗的公園,春天,早晨起來隨着新鮮的空氣陪柳樹來跑步,你跑步她跳舞。你在如果走累了就可以在涼亭裏休息。或躺在草地上。紫光公園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涼亭、噴泉。另一部分是樹木。她們之間有有一座橋。

到了晚上人更多,有的來散步、有的來玩、有的來演出。隨着音樂的伴隨,人們玩得更帶勁了!

我愛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亳州的日記3

我的.家鄉在安徽亳州,這裏孕育出許多著名的人:老子、莊子,神醫華佗,魏武帝曹操,巾幗英雄花木蘭等……

亳州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像是曹操運兵道、花戲樓、道德中宮、曹氏宗族墓羣、華祖庵等都是非常著名的旅遊景點。

曹操地下運兵道位於亳州市老城內主要街道下,長達四千餘米,有“地下長城”之稱。地道里面四通八達,結構複雜,有單行道、轉彎道、平行雙道、上下兩層道四種形式。設有貓耳洞、障礙牆、絆腿板、陷阱等軍事設施,還有通氣孔、傳話孔、燈籠等附屬設施。曹操曾多次運用地道戰術取得戰爭勝利。

花戲樓位於亳州城北關,建築面積3163。1平方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戲樓本來是大帝廟的一座舞台。因上面雕刻彩繪絢麗奪目而得名。戲樓座南面北,舞台前伸,形如“凸”狀,四方翼角,加上屋面琉璃鋪飾,金碧輝煌。雖然花戲樓是古代建築,但至今還那麼漂亮、乾淨、整潔、美觀、好看。

我們亳州還有許多優秀的旅遊景點,我就不給大家一一介紹了,如果你想知道,就親自來亳州看看吧。歡迎國內外的朋友到亳州來做客,作為亳州人我們驕傲!我們自豪!

【擴展閲讀】

亳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上古時,“亳”地屬古豫州,成湯為諸侯時即居於此。“亳”當時寫作“薄”。《漢書·地理志》有注云:“亳同薄”。《史記》載:“自契至成湯八遷,湯始居亳”。商曾幾度遷都,人們將湯所都之地統稱為“亳”,包括南亳(今河南商丘南),北亳(今山東曹縣一帶),西亳(今河南偃師一帶)。周代,此地稱“焦”。秦統一中國,推行郡縣制,在此置譙縣曹氏公園,隸屬碭郡。秦末陳勝、吳廣於大澤鄉起義後,由於一時難以取北面的彭城,便佔據譙縣。西漢,譙縣隸屬豫州刺史部所轄之沛郡。東漢時,沛郡改為沛國。建安末年,析沛國之一部置譙郡,曹操以譙郡一帶為基地,不斷在軍事和經濟上擴充自己的力量。曹操在譙郡等地實行屯田,大力開展“軍屯”、“民屯”,促進了譙郡地區農業生產的發展和經濟實力的增長。魏文帝皇初二年(22l年),譙被封為“陪都”,與許昌、長安、洛陽、鄴並稱為五都。北魏正始四年(507年)置南兗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因南兗州地處古南亳近臨,故“遙取古南亳之名以名州”,改南兗州為亳州,亳州之名,始見於此。

隋唐時期,幾次更名,或亳州,或譙郡。明初,亳州降州為縣,隸屬潁州。弘治九年(1496年),亳縣又升為州。清初,亳州隸屬江南省鳳陽府。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劃為江蘇、安徽兩個布政使司。民國元年(1912年)亳州改為亳縣。民國37年(1948年)8月成立亳州市,1949年2月市、縣合併,恢復亳縣建制,隸阜陽行政公署。1986年3月撤亳縣建亳州市,其隸屬關係和轄區不變。1998年2月歸省直接管轄。2000年5月設立地級亳州市。亳州歷史文化:亳州已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亳”字甲骨文為“乇”。《説文大字典》解為:“商湯所都,京兆社陵亭也,從高省乇聲”。“乇”《説文大字典》釋:“原義草葉也,從穗,上貫一,下有根,象形”,讀作“zhe”,由此可見,亳的本義為生長着茂盛莊稼的高地,商初水害和糧食是涉及到國家根基的兩大問題。因此所選建都之地必然是肥沃的高地。

風土民情

1.武術

亳州地處中原,武風昌盛。鄉民多習武,特別是回民練武成風。亳州歷史上武人輩出,"五禽戲"、"晰揚掌"產生於亳州,"六合八法拳"由亳州人所創,全國一些主要拳術套路都在亳州這一武術之鄉生根開花。亳州武功在當代武壇上大展英姿,為世矚目。

2.剪紙

亳州的舊時大户人家閨女出嫁,每件嫁粧都貼有色彩鮮豔、構圖新穎的剪紙,好似一次剪紙大展覽,引得市民們爭相觀賞。如今,亳州一些人家的室內和許多單位的會議室,都飾以民間特色的剪紙,古樸、明朗、典雅、大方。它還作為禮品饋贈國外賓朋,並作為工藝品出口美國、澳洲、歐洲。

3.高蹺

在中國民間廣有市場,亳州高蹺是人踩在木棍上表演,通常是訓練有素的團體,場面一般很大,而且非常喜慶,裏面人物各式各樣,讓人忍俊不禁,是最受歡迎的表演之一。亳州高蹺很有特色,且技藝高超。據傳十八里集有一位施先生,踩高蹺站在八張方桌疊起的高台上,雙手捧一簸箕米,倒折而米不撒出,人送綽號"倒拐"。

4.鬼會

也叫大班會,是一種鬼戲,它十分精彩奇特。每逢正月十五鄉間大班會演出,牛頭、馬面、黑白無常、判官、小鬼,紛紛登場。真是牛鬼蛇神,羣魔亂舞。

5.三鬥

亳州作為商業都會,文化古城,在社會市井生活中有許多消遣娛樂活動,如鬥雞、鬥蟋蟀、鬥鵪鶉、踢毽子、聽書、聽戲、養鳥、養花、下棋、搓麻將等。最有特色的是前三種,被稱為"民間三樂"。

6.肘擱

肘擱是亳州民間舞蹈的一種,已有數百年曆史。肘擱分"座子"和"架子"兩部分。"座子"由體格強壯者擔任,回族尚武,故多由回民擔任。

7.地方戲

二夾弦劇種起源於河北,發展于山東菏澤,流傳於蘇、魯、豫、皖四省邊界地區,解放後在亳縣受到重視,得以迅速發展,並逐步形成自己的特點,現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梆劇,是亳州的特色劇種。近似豫劇,是亳州最受歡迎的一劇種。解放前,主要由渦河固定書棚和地方一些不正規徽戲班子演出。另外楊金貴和鮑志安的相聲也是亳州的歷史傳奇。

亳州歷史太悠久了,可以用4321來概括:

“4”是亳州誕生過老子、莊子、曹操、華佗四位世界級名人,在一個地級市範圍內,出現如此多的“重量級”名人,在全國也絕無僅有;

“3”是亳州擁有三張金字招牌,既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以及今年譙城區被命名為安徽省唯一的中國長壽之鄉。

“2”亳州擁有中藥材、古井貢酒兩大名產,被稱為“中華藥都、華夏酒城”;

“1”省委、省政府把亳州規劃為安徽旅遊的三大板塊之一,成為新皖北旅遊區的核心,這為亳州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

很多啊,亳州作為一個三千多年的古城歷史積澱深厚,歷史上有曹操,華佗,商湯,花木蘭,老子,莊子等諸多耳熟能詳的人物,現存有以花戲樓、被稱為地下長城的曹操運兵道為代表的諸多文物旅遊景點,我也是亳州人,亳州雖然經濟欠發達,但是的確是個生活很舒服的城市。

標籤: 家鄉 亳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iji/rijizuowen/793my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