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日記 >日記作文 >

【熱門】心情日記範文五篇

【熱門】心情日記範文五篇

忙碌而充實的一天結束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觸頗深吧,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記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日記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情日記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心情日記範文五篇

心情日記 篇1

記得小時候,我總盼着冬天遲些來,雪晚些下。可是,媽媽還沒來得及給我做好棉衣,冬天就到了,雪花就迫不及待地落下來了。我只好偎在媽媽燒的熱炕上,看着媽媽給我趕製棉衣。

其實,我是那樣地喜歡冬天的雪花啊。有了棉衣禦寒,下雪的時候,我就會歡快地跑出去,昂起頭,讓雪花飄落在臉上,那感覺,竟有一絲絲甜。我伸出小手,想接住雪花,看看它可愛的模樣。可一眨眼,雪花就在我手心裏融化了。

外婆説,雪是冬天的魂,有了這些雪,明年的莊稼就有盼頭了。那時我才明白:農人們喜歡雪,更多的是對四季交替、來年生產的關注和牽掛。而我們這些孩子,喜歡就是喜歡,很純粹,沒什麼理由的。

時光飛逝,許多美好的記憶,都在歲月的河流中無情地流逝。惟有雪花飄落時,那點點滴滴的記憶,不用誰提醒,就會隨着這徐徐飄落的雪花,清晰地浮現在心頭。

今夜,雪來了。這個冬天,讓我們久違的第一場雪,終於還是來了。畢竟,有了這第一場雪,這個冬天,才更像個冬天了。

心情日記 篇2

糖塊,是如今極為普通的物件,可一旦放入平淡如水的日子,生活便有了味道,而且對它的親疏留棄,時常與年齡、心情相關。

小時候,為了得到一塊糖,哪怕是一塊價格低廉的糖,也用心賣力地“討好”大人———認真做好作業、聽話,讓父母省心,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為家人分擔一些家務,或者跑得滿頭大汗為爺爺買一包煙,等等。如願以償時,拿着寶貝似的糖,小心翼翼地揭開糖紙,一口一口地咬着吃,每一口都能甜到心底。那份愜意,可以羨慕倒一圈的小夥伴;那份幸福,也浸透了童年一段甜蜜的時光。

但有時候,糖並不好吃。

我兒時體質弱,常發燒,幾乎成了街道衞生所十天半月定來的常客。每次,一看到戴着眼鏡的醫生拿着針管嫻熟地試着藥水,我就嚇得哇哇大哭。在一旁的母親,忙不迭地安慰着:“不疼,不疼,跟螞蟻蜇一下一樣。別哭了,媽這就給你買糖塊吃。”可打針時,嘴裏含着兩塊糖,我也不覺得甜,因為那針頭的“扎勁兒”比螞蟻“蜇”的疼得多,而且還往肉裏“注水”。那時留在記憶中的是,吃糖不再是由口至心的享受,而是悲喜交加的難堪。

漸漸地,人長大了,對糖的感覺會淡一些,好像白天裏的星星,不見也不想。但想徹底拒絕,卻不易做到:每逢喜事,你要請別人吃喜糖,或者被別人請。作為一種喜慶的象徵,糖被假以情,是值得分享的,更是一種情感上的溝通。一次,拿到好友阿海給我的喜糖,他還特意叮囑我:“你一定要吃啊,我和我老婆跑到好幾個地方,精心選的!”“那當然,吃你們的喜糖也是有次數的!”嬉笑間,彼此心裏都很受用。那包喜糖,吃了一個月才結束“戰鬥”,而且中間還出現了一個小插曲。

記得是一個週末的下午,我在看書之餘,忽然看見桌角放着那包還剩下大半的喜糖,就打開吃了一塊。不一會兒,那久違的甜蜜好像又回來了。可吃第二塊時,感覺有些膩,想吐又覺得可惜,便猛嚼了幾下,想盡快把它消滅掉。不曾想,嚥下之後,就感覺口腔左頰生疼,對着鏡子照照,裏面竟是一個血泡———不大不小的,在舌頭、牙齒的“圍剿”下,很難受。我就用針挑,想着讓血水流出來,也許好受點兒。可反反覆覆幾分鐘,仍不遂願,便沒心情折騰了,心思又回到書上。沒想到兩三個小時後,那血泡已經小了很多,也無痛感了。本來兩塊甜蜜的糖,卻讓我在短時間內經歷甜潤、膩歪、着急、難堪,又在煎熬中逐漸歸於平靜———想想,如同人的一生,複雜而又充滿叵測。

每年回老家過春節,我都要帶上一大包糖,分給家中及街坊四鄰的孩子們。冬日暖陽下,看着他們吃着、比較着,為幾粒糖塊就可以你追我趕的歡慶情形,不知不覺間,往昔模糊的童年又清晰、温潤了幾分。

心情日記 篇3

花是大自然恩賜於人類的禮物。我從孩提時代起,就與花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出生於一個小山村。那裏青山環抱,鳥語花香。春天,桃紅柳綠,花枝招展,一簇簇、一叢叢的杜鵑花在陽光下分外妖嬈。夏天,蓮荷滿池,亭亭玉立,美不可言。秋天,烏臼與楓葉漫山紅遍。立冬白雪皚皚,報春的梅花盡得風流。在這無處不花香的環境裏,我自然從小就對養花特別鍾愛。

後來我參加工作,愛花的興趣依然不減。每次上街,總要光顧花卉市場,儘管有的花價格偏貴,也要設法買一兩株,小心翼翼地侍弄。下鄉工作,也絕不放過尋找奇花異草的機會。日積月累,如今我家前後兩個小園子裏,已有百盆花木,一年四季,鮮花常開。

到了晚年,對於養花之道,我更有一種執著的追求與感悟。一是養花可以鍛鍊身體。一年四季,參與種花、鋤草、滅蟲、防病、澆水、施肥等勞動,活絡筋骨,有益於身心健康。一到夏天,把幾百盆花木搬到樹蔭底下,精心護養,每天出一身汗頓覺神清氣爽;狂風大作,暴雨來臨之前,發動全家人,把一些珍貴花木移入室內,避免風雨襲擊;雨過天晴,又把花木送到室外。這樣來來回回、周而復始的勞動,對於我來説,是一種有益的鍛鍊。二是養花可以陶冶性情,啟迪心智。花開花落,常常給我視覺上的衝擊力,激起創作的靈感,託物言志,憧憬抒情。1998年5月的一天,我參加井岡山攝影活動歸來,窗台上的令箭荷花開得特別妖豔,引人注目。老伴大聲呼喚:“老頭子,快來看呀,令箭荷花開得多精神。”我應聲而去,給它拍了個側光照。這幅攝影作品不久就在《光華時報》副刊登出。去年秋天,窗前菊花次第開放,傲立於風中。見此盛況,我揮筆寫了一首七絕:“推窗忽見倚窗枝,黃菊低頭若所思。何懼秋風吹不住,葉添寒意詠陶詩。”此詩入選《中華吟藪》。三是養花淨化環境,點綴生活。我家房前屋後、庭院樓台,均擺上各色各樣的花木,隔擋塵埃,調節氣温和濕度。逢年過節,室內點綴,也全靠花卉。春節時,我就把瑞香花、一品紅和水仙花擺到客廳的矮櫃上。瑞香花,花香濃郁,清新可人;一品紅,火紅耀目,滿室生輝;水仙花,高雅清香。這些花給節日增添了一份喜慶。四是養花可以祛病健身。不少花木可入藥,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茉莉根葉熱有毒,以酒磨一寸服,則昏迷一日乃醒,2寸2日,3寸3日,凡跌打損傷骨節脱臼接骨者,用此,則不知痛也。”茉莉花香對暈眩、頭痛亦有輔助治療的功效。有的花卉,可入菜、可制酒。宋代蘇東坡對牡丹花釀成的牡丹酒曾吟詩:“長春如稚子,飄搖倚輕棹。卯酒生紅顏,紅絹卷生衣。”

我晚年生活充實,那真要感謝花木,是它們給我營造了一個温馨、陶冶性情的小天地。

心情日記 篇4

春是立了,而殘雪未消,時令給人以一種不真實的錯位感。年初四“立春”時分,我沿襲多年的一貫做法,踏雪到淮河邊觀察物候的微妙變化,這時手機突然響了,是一個陌生的女子,聲音裏透着江南米酒的柔和味道。她説她是池州人,按古今一脈相承的民間習俗,正月初七看人儺,因此想找幾位寫散文的去她們那裏的鄉村,喝儺酒,看儺戲。聽得此言,美酒尚未沾脣,便已然有幾分醉意了。

如今被稱作“中國戲劇活化石”的池州儺,是一種草根味十足的鄉儺,至於它的源頭在哪裏,經歷了多少歲月,我想那是人類文化史學者的事,用不着我在這裏饒舌。但有一點似乎是可以肯定的,儺這個怪模怪樣的漢字,最早竟是皇家奢侈的御用品,出沒於幽禁、森嚴的宮廷之中,曾為天子祭祀充當過安魂的角色,想必是受過寵,也風光過的。然而,殊不知江山易改,國祚難續,後來隨着王綱朝政的廢弛(也許還有其他不為人知的原因吧),曾一度與天子相伴的儺,黯然走下巍峨的廟堂,把鄉野作為自己最後的歸宿;雖然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儺畢竟從此有了安頓宿命的地方。況且,鄉野是個多麼富有包容性的所在啊,那裏有土地,山川,草木,炊煙,有土地和草木一樣卑微而樸素的心靈。是的,心靈。像大地一樣仁慈、寬厚的心靈。那些散發着草木與泥土氣息的心靈,你即使給它一把秕穀,它也會將其緊緊地揣在懷裏,和歲月一起慢慢地釀成一壺香醇的美酒來。如今,在池州民間,特別是在古風猶存的偏僻山村,每至農曆的年頭歲尾,莊重而熱鬧的儺事活動,通宵達旦,那委實就是一次神喜人歡的開懷暢飲了。

我的這種感覺(也只能説是感覺),當我們沿着一條蜿蜒的山道,斗折蛇行,緩慢地進入九華山腹地一個叫梅街的小村莊時,果然得到了驗證。這裏,山高林密,天窘地窄,幾十户人家疏疏落落星散於大山的懷抱裏,它那渾沌未鑿的古樸,很容易使人聯想起柳宗元筆下那個夢幻般的“桃花源”。面對着這樣一個還少有被外界侵擾的處所,我隱約嗅到了歲月發酵的氣息,那氣息有幾分玄祕,幾分幽芬,就好比你在耕耘稔熟的土地時,一不留神掘開一座古老的酒窖,當你還沒來得及弄清真相時,靈魂就已經飄搖欲墜了。

我也是。一踏進山環水抱的梅街村,就像多喝了三杯兩盞米酒似的,從肉體到靈魂都彷彿不再是自己的了,時而亢奮,又時而緘默,跌跌撞撞地跟隨着一幫滿臉虔誠的村民進入一座古祠,屏聲靜息地看着一位耄耋老人將盛放在“日月箱”中的各方神祗(其實只是各式各樣的神的面具),恭恭敬敬地“請”出來。也許是出於敬畏吧,老人的雙手微微有些顫抖,就在木箱被輕輕打開的剎那,我感到他打開的已不僅僅是一隻木箱,而分明是開啟了一扇神祕的天堂之門。此時,我發現那些一直以安詳的姿態睡在木箱中的面具,面容和表情竟如此鮮活,或喜或怒,讓人一眼便能看出它們的性格和“職業”特點;雖然它們與世隔絕整整一年了,誰又能説它們不是在暗中庇護着這塊土地上那些卑微的生靈呢。

這時,一誦眾和的.吉祥詞(喊斷)也響起來了:

新年上七接神靈———嗬!

頂禮躬身品物亨———嗬!

慶賀良辰佳節景———嗬!

名成立就萬年春———嗬!

聆聽着如詩如歌的迎神誦辭,儘管濃郁的鄉音也許會使你懵懂不知所云,但是,玩儺人的表情你是可以心領神會的,莊重,肅穆,似乎還有幾份期待與興奮。在這種神祕的氛圍裏,你隱約覺得神靈離自己已經不遠了,或者,神靈就在某個地方悄悄地看着你,還有村莊裏的那些牲畜,山坡上的茶園、果樹、飛禽……它們都是上帝的孩子,神靈怎麼可能不眷顧呢?

當然,神靈也是喜歡熱鬧和恭維的,它們踏上土地之後,即被人們高高地抬在“龍亭”上,着實過了一把被抬舉的癮。這時,五彩傘舞起來了,喧鬧的鑼鼓敲起來了,古老的火銃宛如一聲聲禮炮,把沉寂了一冬的小山村鬧得沸沸揚揚。此時的玩儺人也藉助神的名義,很是精神了一回。是的,一年中能夠騰出幾個清爽的日子,用溪水洗去身上的塵土,讓平日裏負重的靈魂就此放鬆一下,歡快一下,這有什麼不好的呢。

於是,人們在神靈的參與下,頭戴着各種儺具,從宗祠裏走了出來,遊走在撒滿鞭炮碎屑和點點殘雪的村道上,把一份又一份美好的祈願分送給每家每户。我發現,在儺神抵達的人家,案頭上都擺放着各色供品,當然人神皆喜的美酒是少不了的,那酒就來自跳儺人腳下世代耕耘播插的土地,來自山澗淙淙流淌的清溪,儘管它是給神靈喝的,但是我分明感到整個村莊都醉了,甚至連料峭的寒風也醉了,吹在臉上已與昨天迥然不同,温温的,軟軟的,像是有一雙醉飲後迴歸人性的靈性之手,輕輕拂去世間的一切困惑和煩惱,彷彿使每個人的靈魂都得到少有的安寧和踏實。

在儺人行進的隊伍裏,我意外地發現了一隻黃狗,我們昨天進村時,它吠得多兇啊,可是此時它徹底安靜下來了,一步亦趨地跟在人們的身後,當我走近它時,它尾巴搖呀搖的,友善得可愛。一位婦女告訴我,他們全村就這一隻狗,還是流浪被收留的。她説他們這裏不需要狗,民風好着呢,從沒見過誰家丟過東西。後來我有意識地問過一位老人,想驗證一下那位婦女説的話,你猜老人怎麼説?他長長的眉毛一挑:你説神什麼東西看不見?

這個小插曲的背後隱藏着什麼呢?我想,大概是敬畏吧。對,敬畏。人是要有一點敬畏的,不要以為你手裏攥着科技就可以藐視一切,也不要以為你腰纏萬貫就可以恣意妄為。其實神靈就蹲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它什麼都看得見。

儺鄉的人們似乎是懂得這一點的,他們在一年一度神聖的“人日”(按我國古老的傳統習俗,舊曆初一是雞日,初二為犬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這天,並沒有目空一切,而是對神靈保持着一份恰到好處的敬畏。當夜幕緩緩降臨,儺戲尚沒有登場之前,他們總是心懷感激地來到村莊的“水口”處,畢恭畢敬地獻上“三牲”與紙燭,隆重迎接神靈的駕臨。所謂的“水口”,依我看,不外乎就是村莊的一個隱蔽處,那裏集聚了全村最好的風水,溪流潺潺,松風陣陣,此時天空有一輪弦月淡淡的照着,眼前的一切都顯得那麼幽深與詭祕。一位神色安詳的老人小聲告訴我,自古以來他們都是從這裏把神靈“請”到村裏來的,因此村莊裏的人家,種什麼長什麼,養什麼興什麼,你信不信?我在燈籠與火把搖曳的光影中笑笑,不知道我的笑老人是否看得見。其實,即使看不見也無妨,只要他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能夠帶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就足夠了,對於那些把生命和希望全部寄託在土地上的人們,他們有理由祈求一份屬於自己的幸福。

説來你也許可能不信,在從“水口”回來的山道上,我驀然發現頭頂的天空是那麼潔淨,腳下的土地是那麼鬆軟,而此時此刻的小山村,儺戲才剛剛上演。它猶如一罈被歷史遺忘在民間的酒,在今夜被一羣沾滿泥土的手輕輕的打開,那沉澱了幾千年的誘惑,誰又能夠拒絕得了呢?

一場人與神痛飲的盛宴,在小山村開始了……

心情日記 篇5

人送了些肯德基優惠券,眼看快到消費截止日期,如再不消費,就要作廢了。不僅浪費、還擔着人情,趁着上街買東西的時候,順道光顧下肯德基。

自從巢湖有了肯德基以後,生意出奇的好。每天店內都是人。大多數是家長帶着孩子來吃洋快餐。我帶着孩子來過幾回,來感受下時尚消費感覺。有了優惠券,還真便宜不少。一份漢堡便宜了五元、烤雞腿只需要半價。和妻一人點了一樣東西。還有許多優惠券怎麼辦,明天就過期了,這樣吧,與其浪費,還不如送人。記得有一次我在肯德基排隊買東西。排在我前面的一位女士選好了東西后,回頭見我在排隊,就遞給一張優惠券。説是自己用不了這麼多,送給你吧!可以省幾塊錢多給孩子買個吃的,見你女兒很可愛。我很感謝,女兒拿着買來的烤雞腿向那位熱心阿姨不住地招手。想到這,就把剩下的優惠券送給了邊上幾位小朋友。家長們明白我的意思之後,都非常感激。

奶奶經常帶女兒上街玩,每次都來這裏坐一會,給孫女選一樣愛吃的食品,自己從來捨不得吃。上次,妻特意給她買了份烤雞腿,她還是把好肉剝給女兒吃了。爺爺,從來沒有吃過洋快餐,一直以為肯德基是隻雞,要不給他開開洋葷。記得父親出差在外時,每次回來都會為我和妹妹帶些好吃的。所以那時特別盼望父親出差。這樣我們就可以有好吃的了。

最後和妻子一商議。買二份全家桶。兩家老人一人一份。讓他們也嚐嚐新。

標籤: 範文 五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iji/rijizuowen/297w7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