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人物作文 >心理作文 >

【必備】心理作文錦集7篇

【必備】心理作文錦集7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理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心理作文錦集7篇

心理作文 篇1

從眾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羣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於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通常情況下,多數人的意見往往是對的。從眾服從多數,一般是不錯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獨立思考。不顧是非曲直的一概服從多數,隨大流走,則是不可取的,是消極的“盲目從眾心理”。

學者阿希曾進行過從眾心理實驗,結果在測試人羣中僅有1/4~1/3的被試者沒有發生過從眾行為,保持了獨立性。可見它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從眾性是人們與獨立性相對立的一種意志品質;從眾性強的人缺乏主見,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別人意見並付諸實行。

生活中有不少從眾的人,也有一些專門利用人們從眾心理來達到某種目的的人,某些商業廣告就是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把自己的商品炒熱,從而達到目的。生活中也確有些震撼人心的大事會引起轟動效應,羣眾競相傳播、議論、參與。但也有許多情況是人為的宣傳、渲染[而引起大眾關注的。常常是輿論一“炒”,人們就易跟着“熱”。廣告宣傳、新聞媒介報道本屬平常之事,但有從眾心理的人常就會跟着“湊熱鬧”。

不加分析地“順從”某種宣傳效應,到隨大流跟着眾人走的“從眾”行為,以至發展到“盲從”,這已經是不健康的心態了。多一些獨立思考的精神,少一些盲目從眾,以免上當受騙,方為健康的心理。

人為什麼會有從眾心理

一般説來,羣體成員的行為,通常具有跟從羣體的傾向。當他發現自己的行為和意見與羣體不一致,或與羣體中大多數人有分歧時,會感受到一種壓力,這促使他趨向於與羣體一致的現象,叫做從眾行為。

從眾現象在我們生活中,比比皆是。大街上有兩個人在吵架,這本不是什麼大事,結果,人越來越多,最後連交通也堵塞了。後面的人停了腳步,也抬頭向人羣裏觀望……

心理作文 篇2

不過是忙了一個上午,卻似乎像是工作了整整一天,並沒有做什麼負重的事情,偏偏感覺非常吃力,甚是疲憊。這大約就是假期惹的禍——潛意識裏,假期生活就應該是悠閒地狀態,稍有緊湊的節奏,就會覺得不是假期生活的正確打開方式。

人的心理狀態,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着人的生活狀態,甚至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生的走向,似乎有些玄學的感覺,但又實實在在就是這麼一回事。午睡醒來,順手去拿牀頭櫃抽屜裏的雜誌,卻怎麼都找不到了。客廳裏、書房裏、甚至是洗手間,但凡想得到的地方,都翻尋無果。於是對自己説:“對於這種需要時莫名其妙藏起來的事物,只能選擇無視,説不定哪會兒,一轉眼發現它其實就在眼前。”覺得用這種方式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對目前無法解決的問題作了解釋,某種程度上,是好事,至少,能夠有效寬慰人心。

我覺得,生活中,能適當運用一些自我心理安慰的方式,讓自己保持比較平和的心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就如今天中午尋找雜誌的事情來説吧,如果我一直糾結於必須找到它才肯罷休,那麼事情的最後也許會是:儘管我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尋找,最終也未能找到,卻還要極力回想到底將它放在了哪裏,如此一來,事情就陷入了無窮迴圈,一整天都在尋找與回憶中度過。相反,在將此事擱置下來後,心情變得很輕鬆,在忙於其他事情的間隙,頭腦中猛然想起睡前順手將它塞在了枕頭下面。

看吧,遇事能夠利用心理暗示進行有效的自我調節,通常會發生意想不到的收穫。記住,不管遇到什麼事,心態好就一切都好!

心理作文 篇3

從眾是一種心理。個人因受羣體的壓力,改變初衷而採取與多數人一致的意見和行為叫做從眾。與盲從不同,從眾者不一定認為別人的意見或行為正確。它的產生有對事物本身認識模糊,羣體人數多、內聚力強,個體在羣體中的地位與能力低等情境方面的原因,也有智力低、情緒不穩定、缺乏自信、害怕權威等個性方面的原因。

從眾有利也有弊。從眾行為的利是:有助於學習他人的智慧經驗,擴而大視野,克服固執己見、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維方式,健身不必要的煩惱等。從眾行為的弊是:可能抹殺人的個性和創造性,使人放棄獨立思考的習慣,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使人變得無主見。

從眾是人的性格里最奇怪的一項,例如,像是問你一道你知道答案的問題,但是當你看到別人回到了別的答案,自己腦海裏就會有一萬個問號,難道是我錯了嗎?那大腦就控制了行動,把正確的答案改成了許多人都回答的那個答案,當然,最後這是錯誤的!這就是從眾心理!它的弊處在於,讓人毫無主見,只會盲目地跟着做不正確的事!

生活中不能盲目從眾,也不能凡是都“反從眾”。因為社會和我們緊密相連,我們必須從眾。但從眾要有限度,不能過於從眾,壞的也從眾,這就是不能盲目從眾。

為避免盲目從眾,我們必須學會主宰自己。學會主宰自己我們必須善於明辨是非、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要學會主宰自己,我們還必須提高和發展自我控制能力。

總之,從眾是一把雙刃劍。

心理作文 篇4

最近,我當上了班級心理輔導員。其實呢,早在我當上班級心理輔導員之前就曾經幫助過一些同學,不信你瞧

有一次,錢鵬羽被別的同學欺負了,他在那兒沒完沒了地哭。他的眼神兇狠得呀,連號稱百獸之王的老虎見了恐怕都得落荒而逃。誰都拿他沒辦法,就連一向足智多謀的陳老師都犯了愁。這時候我出馬了,可一連用了好幾種辦法都不起作用。我思來想去,最後只好採用苦肉計。我對他説:你為什麼不把怒氣發泄在某個物體上呢?説着,我就敞開衣服,讓他用別的同學打他那樣的力量來打我。哎喲喲,沒想到他竟然重拳出擊。打完後,他就不哭了,又像以前一樣蹦來跳去。可我疼得呀,有苦説不出。後來再遇到這種事情,我就再也不用苦肉計了,而是用思想和語言的力量來幫助別人。

陳嘯楠之事發生時,他躲在廁所不出來。有些同學就朝着廁所門拳打腳踢,陳嘯楠還是不出來。後來,陳老師進了男廁所,朝裏面大吼一聲,陳嘯楠就出來了。他出來後,紅着眼睛,瞪着人,像鬥牛比賽中兇狠的公牛一樣,就算最勇敢的鬥牛士見了估計也得嚇跑。我走過去輕聲勸他: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那就不可能改變了。你不管生不生氣,還是要繼續生活,那生氣又有什麼意義呢?生氣和不生氣,你選擇哪個呢?沒想到聽了這話,他就不再是一頭兇猛的公牛,而變成一隻温順的小貓了。

類似的事情還有好幾件,我想我今後一定能當個合格的班級心理輔導員。

心理作文 篇5

星星眨了又眨,月亮也和它們一起小兒科。

太陽出來了,天邊漸漸泛紅,它慢慢升起星星和月亮不在玩耍,慢慢隱退

“鈴鈴鈴鈴……”

那可惡的鬧鐘,再次吵醒我。朦朧中,我揉揉睡眼,看了下時間,六點,再睡一下,想着,就閉上眼睡了。似乎剛一眨眼,心中猛地想起什麼,一瞬間,只有一秒種,我想炸開了似的,從被子中爬了起來,頓時睡意醒了幾分。又看了一下時間,六點二十。馬上穿好衣服,想了一下。

背上書包上學了。

路上,突然感覺通道的人很多,大家都像軍人似的,穿着同樣的衣服,朝着一個方向進行;又像一羣趕集的人,走着同樣的路,去的同一個地方。不一會,就到了學校。

早上有四節課,時間突然快的驚人,轉眼間就放學了,天也變熱了。

張恆(化名)走過來對我説:“不要和段薛説話。”

“為什麼?”我問。

“等會兒告訴你,你跟我走。”説着拉起我的胳膊。

我看了看他,表情很嚴肅,又帶一點擔憂,感覺發生了什麼事。我也沒問什麼,就跟着他走了,完全忘記了掃地的事。

當走到餐廳門邊時,他開口了,説:“你不覺得他有點反常嗎?”

説實話,不知怎麼的,一早沒怎麼注意他,就是喝咖啡時,覺得他神情恍惚的,好像有心事似的。邊説:“嗯,是有點兒,怎麼了?”

“算了,現不直説,段薛問了我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

心理作文 篇6

當一些老師在講台上“趾高氣揚”地“您必須給我做完這個……”“今天必須做完那個……”“今晚檢查,一定要背過……”,……當我每聽到這些命令時,心裏總是咯噔一下,心裏有一種説不出來的滋味。“憑什麼讓我必須今天做完這麼多?老師你自己為什麼不做?你讓我做我偏不做。”這種思想時時浮在腦海裏,一天、兩天、三天……到後來一見到老師眼就想斜視,一見到他就心裏不痛快。隨着時間的增長,我的學業,終於沒有學好。而那位老師仍然每天都在發佈“命令”,仍然掙着他的工資,我終於被氣死了。

這位同學的思想叫做“逆反心理”,“逆反”就是説觀點一定要和別人不一樣,一定要與你的意思相反,而不管誰的觀點正確。“我對,當然神采奕奕,得意洋洋,你對,我也要從牆縫裏找個理,和你辨辨,就是和你過不去,把你氣死我最高興”。好、好、好,真勇敢,把老師氣死了,同學們可能就都考上大學了。三天氣死一個老師,五天換個新老師,那我們的學業就……

15-22週歲的高中生已經長大成人,思維方式日漸成熟,自然不會束縛在傳統的觀念中,總想有些創新,這是好的,這也是發展各種能力所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不過如果把這種思想變為和同學、和老師、和家長對立的思想,那也是特別見效的,不過結果是:不團結和學業無成。

如何利用我們日漸成熟的思維能力呢?我們應該把自己要思考的對象正反兩方面都想一想,我問幾個“為什麼”“行不行”“好不好”。你是否同意別人的建議、你是否服從或部分服從別人的“命令”,這要看別人的建議和“命令”中,有多少對自己和大家有利的成份,有多少負面影響。聰明的人總是能找到自己學習和事業成功的好方法,那麼此時別人的建議和“命令”就會成為你前進的動力。他們知道,不分清紅皂白的“逆反心理”只會葬送自己的能力和前途,而老師、天氣、不平的事天天不斷,這些只能作為我們生活中,苦、辣、酸、甜的調味品。

你説呢?

心理作文 篇7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瞭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並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於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於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脱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説,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衝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髮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髮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於心理髮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衝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理智與情感的衝突、獨立與依賴的衝突、自尊與自卑的衝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衝突、竟爭與求穩的衝突等等。這些衝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衝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着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衝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髮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裏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係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能力。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則我們的心理健康不成問題,則一定能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標籤: 錦集 心理作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enwuzuowen/xinlizuowen/zok2go.html
專題